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 总布置图;

d) 机舱布置图;

e) 基本结构图;

f) 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 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

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种形式:

a) 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管子材料。

b) 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c) 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2根或3根分总管与舱底泵相连接。

4.1.3 如果首、尾尖舱作为干舱处理,以及锚链舱均应装设舱底水支管及吸口,并可采用手摇泵或喷射泵排水。手摇泵或喷射泵的布置位置,应考虑吸入和排出管路的水阻力损失,手摇泵舱底水吸口至泵高度应低于7m,喷射泵舱底水吸口至喷射泵高度建议低于2m。喷射泵排出管的弯头数量尽可能少,并且喷射泵排出口处应有至少0.6m长的直管段,以避免由于阻力增加而不能排水。

锚链舱和首尖舱以上的水密舱室亦可使用动力舱底泵排水。

4.1.4 尾尖舱以上的小围蔽舱室和舵机舱可设手动泵或动力舱底泵进行排水,但居多数情况则可采用内径大于38mm的疏水管排至轴隧或尾机型船舶的机舱内,但必须在管路上设置自闭式放泄阀。

4.1.5 当管隧或轴隧长度小于35mm时,在后端设1只舱底水支管吸口。当长度大于或等于35m时,在前、后端各设1只吸口。当船长超过60m时,建议管隧或轴隧的舱底水吸入管内径大于65mm。

4.1.6 隔离空舱一般设置内径50mm的舱底水吸入支管。

4.1.7 为防止发生相互沟通,舱底水阀箱应为截止止回阀箱。所有舱底水吸入管路,在与舱底泵吸入阀箱连接之前,不应与其他管路有任何连接。

4.1.8 通过深舱的舱底水管路建议敷设在管隧内,若无管隧,则管路应设置非滑动式膨胀接头,干货舱的舱底水管通过深舱时,应在该舱底水吸入管的开口端附近装设认可型的止回阀。

4.1.9 舱底水管应尽量避免通过双层底舱,如不能避免时,则通过双层底舱的舱底水管的管壁厚度应按规范规定加厚。双层底舱内的管段应设置非滑动式膨胀接头。安装完毕后,管路应按其所通过的舱所受的同样压力进行试验。

4.1.10 舱底污水井一般由钢板焊接制成,其容积大小可视船体结构、管径大小、吸口布置、焊接方便等各种因素决定,容积不得小于0.15m3。通常污水井底距船底外板高度约600mm~800mm,污水井盖板可参照CB189-83配置。

4.1.11 轴隧中的舱底水吸口应设置泥箱(泥箱按CB*3198-94)。泥箱应设置在花钢板附近易于接近的地方,并引一直管至污水井或污水沟。泥箱直管下端不得装设滤网箱。

4.1.12 货舱及除机舱和轴隧外的其他舱室舱底水吸入管的开口端,应封闭在网孔直径不大于10mm的滤网箱内。滤网箱的流通面积应大于该舱底水吸入管截面积的两倍。滤网箱的结构应能拆开,以便于滤网箱以及吸入管的任何接头的清洗。

4.1.13 通常舱底水吸入总管及其支管管内的流速不小于2m/s进行设计,而舱底泵排出管以不大于3m/s的流速进行设计。

4.1.14 布置在货舱、煤舱、锚链舱内及其他易受碰损处的舱底水管,均应具有可靠的,便于拆装的防护罩。

4.1.15 货舱的排水

货舱内舱底水吸口布置应在船舶正浮或横倾不大于5°时能正常地排除积水。布置的位置和数量如下表述:

压载水的注入管和抽吸管采用双环盲通法兰隔断,也可以采用其他有效隔离装置隔断,例如使用一可拆的短管,然后把管路的管端盲闭。而货舱在装载液货或压载水时应将舱底水支吸管采用上述方法隔断。由于货舱是装载完全不同类的货物,管路的接通或盲闭至关重要,应绝对正确,以免造成货损或事故。

4.1.16 客船的排水

1. 舱底水总管不得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的范围内。当舱底泵或舱底泵与舱底水总管的连接管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范围内时,则此连接管上应装设止回阀。

2. 任何1台动力舱底泵能用于任何舱室排水,与舱底排水设备有关的分配阀箱或阀等在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达性。在距舷侧1/5船宽外侧的舱底泵或其与舱底水总管连接的管子损坏时,不应使舱底水系统丧失作用。若仅有1组管子为各泵共用时,则控制舱底水管的阀应能自舱壁甲板以上操作。

3. 大型客船当设有应急舱底排水系统时,该系统应独立于主舱底排水系统。应急舱底泵以及它与舱底水总管之间的连接管均应布置在距舷侧1/5船宽线的船内侧。当船浸水时能用于任何舱室排水,在这种情况下,应急舱底水系统所需的阀应能在舱壁甲板以上操作,并设有开启关闭的指示装置。

4.1.17 载运危险货物处所的排水

有些货船有时会要求在某一指定的货舱内载运危险货物。在设计舱底水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到防止由于操作疏忽而使危险货物进入安全区域。常用的简单有效的措施是采用双环盲通法兰并附设警告牌。当货舱内载运危险货物时,应考虑专用的排水设施,例如专用舱底泵。在布置专用舱底泵时应考虑由于舱底水管路的沟通,专用舱底泵所在的舱室就构成危险区域,故该舱底泵不应设在机舱内。一个比较方便的排水设施,是在载运危险货物的货舱内设置喷射器用

于抽除舱底水。但不论采用何种设施,都必须提交船级社认可。

4.2 全船压载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2.1 对于压载舱数不多的小型船舶,且压载管径较小,一般可采用支管式布置。采用这种方式时,压载泵设在机舱内,集合管设于机舱前壁或后壁,集合管至压载泵用总管连接,集合管至各压载舱用支管连接,在压载水阀门安装位置处可进行集中操纵,不必遥控。

4.2.2 采用总管式布置,是沿船长方向敷设总管,由总管向各压载舱引出支管,在支管上安装阀及吸口。阀门一般采用遥控阀门,可以是小轴传动,也可以是液压或气动遥控阀门。

一般一根总管的方式适用于1000t以下的小型船舶。双总管方式适用于稍大一些的船舶,吨位一般不超过5000t。对于更大的船舶,尚需要另增设扫舱吸口。

4.2.3 环形总管式在中、大型船上已被广泛采用。实质上是双总管式,只是在两根总管首端连通而言,这种方式一般配有两台压载泵。

4.2.4 管隧式和半管隧式则是在船的双层底内设一管隧,一般设在船纵中处。可以是总管式,也可以是环形总管的压载总管布置在管隧内。为此使压载总管和阀均呈干式布置,便于维修保养。

4.2.5 某些船舶如运木船、散货船、液化气船等通常在货舱内设置有顶边压载水舱,呈总管式或环形总管式的压载总管可以布置在顶边压载水舱内,亦可布置在双层底压载水舱内。顶边与双层底压载水舱之间能否相连通,应由船体稳定性计算来决定。居多数情况,都考虑在顶边压载水舱下部装一只舷侧阀,使该阀以上的压载水能籍重力排出。

4.2.6 SOLAS及各船级社规范对首尖舱排水均有规定。而CCS规定:低于干舷甲板的防撞舱壁(客船为限界线下的防撞舱壁)只允许通过一根管子,以处理首尖舱内的液体。所以若首尖舱作为压载舱,管子也只能是一根。而且该管子通过该舱壁处必须设置一只能在干舷甲板(客船为舱壁甲板)以上操纵的截止阀。该截止阀阀体应直接安装在首尖舱内的舱壁上,并带有指明阀开或关的装置。但除客船外的船舶也可以装在防撞舱壁的后侧,其条件是在一切营运情况下该阀易于接近,其所在处所不是装货处所,且不必设置在干舷甲板以上进行控制的机构。该阀应为钢质、青铜或其他认可的延展性材料,不能采用普通铸铁或类似材质。甲板操纵装置可以是小轴传动,也可以是液压或气动操纵。

4.2.7 压载水管系布置和压载舱吸口的数量,应使船舶在正常营运条件下的正浮或倾斜位置均能排除和注入个压载舱的压载水。

4.2.8 当压载舱的长度超过35m时,一般应在前后端均设置吸口。

4.2.9 压载水管系的布置应避免舷外水或压载舱内的水进入货舱、机器处所或其他舱室。

4.2.10 压载水管不得通过饮水舱、锅炉水舱或滑油舱。如不可避免,则在饮水舱、锅炉水舱或滑油舱内的压载管壁厚应符合各有关船级社的要求,并不应有可拆接头。

4.2.11 压载管系不应与干货舱及机炉舱的舱底水管和油舱管系接通,但泵与阀箱之间的连接和泵的排出舷外管除外。

4.2.12 根据CCS规定,干货舱或油舱(包括深舱)可能用作压载舱时,压载管系应装设盲板或其他隔离装置。但4000DWT及以上的非油船和150总吨及以上的油船,不得在任何燃油舱内装载压载水。饮用水舱兼作压载舱时,为避免两个系统相互沟通,也应符合这一要求。含油压载水的排放,应符合有关防止船舶造成污染的规定。此外,在燃油舱和压载水舱的布置时,应力避燃油管通过压载水舱或压载水管通过燃油舱,以杜绝压载水被燃油污染。

4.2.13 压载舱内的吸入管不允许有气囊存在,以防止吸入困难。

4.2.14 对于遥控操作的压载水系统,遥控阀应设置在相对应的压载水舱之外。

4.2.15 通常压载水总管及其支管管内的流速以不小于2m/s进行设计。而压载泵排出管不大于3m/s的流速进行设计。

4.2.16 布置在货舱、煤舱内及其他易受碰损处的压载水管,均应具有可靠的,便于拆装防护罩。

4.2.17 根据管系布置具体情况,需要时,压载管系中应采用滑动式膨胀接头或Ω形管子弯头,以吸收由于船体变形而造成的管子伸缩量。

5 图面要求

5.1 管系布置中管路、附件的图形符号应符合GB4791-84的规定。

5.2 图纸幅面原则上采用A3,横向长度可按GB447

6.1-84规定放长。视图可分俯视图、侧视图,必要时应加横剖面图。

5.3 图纸的比例通常与总布置图的比例一致,必要时也可局部放大或缩小。5.4 所有管路的标识要明确不重复,附件明细表中的编号应与图样上一致,并注明名称、规格、型号、材料、数量和功能要求。

5.5 管子材料明细表中,应明确管子规格及等级、名称、材料牌号和数量。5.6 线条及附件

5.6.1 细实线,为船体轮廓线。粗实线,用于管线。对不同用途的管线可在尺寸前加分数字符来表示,如舱底管线BL-50,压载管线BW-50。附件可在管线分数字符后加1、2……,如吸入滤网BL1,BL2……,吸入口BW1,BW2……。

5.6.2 管线走向可用箭头表示,并标注管子直径。

如船厂或船东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其要求另行处理。

5.6.3 技术要求(或说明)一般写在标题栏上方或图面的适当位置,并写明主要性能、材料、工艺、试验、检验和使用等方面的有关要求。

5.6.4 引用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文件时应写明标准号以及被引用文件的名称图号或编号。如果引用文件中个别条文时,应阐明具体条文内容。

5.7 管系布置图的图样由封面、技术要求、图形符号说明、附件明细表、材料明细表等组成,一般应各自独立。

6 设绘注意事项

6.1 图样设绘前,除熟悉总布置图、机舱布置图外,还应了解船体基本结构图、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等有关图样,以及规范等规定。

6.2 设绘图样应首先考虑识图方便,布局要合理,力求图面简单。图样视图与技术要求(或技术说明)能完整地表达内容要求。

6.3 使用的名词术语、符号、代号应按标准规定。引用的标准、规程以及其他技术文件应正确有效。

6.4 本图样必须与相关图纸要求相互协调,所用的设计符号、代号等应保持一致。

6.5 在技术要求中应提示有关标准、规范、公约、规则等的特定要求,以及技术关键和重点注意的问题。

7 校审要点

7.1 按设绘依据图纸,校审管系是否符合要求,布置是否合理,公称通径选用是否正确。

7.1.1 检查管系布置中的设绘内容是否满足设计任务书及轮机说明书与有关规范、规则、公约和标准的要求。

7.1.2 检查管子的通径、壁厚、附件分数字符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规范和说明书要求。

7.2 检查技术要求和说明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合理。

7.3 检查管子上下走向的箭头标识是否正确。

7.4 选用的附件的型式、尺寸是否满足标准规定。

8 质量要求与等级规定

等级的表达方式采用下表形式

9 参考资料见附录A

附录A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参考资料

A1 相关标准

a)CB/T495-95 吸入口

b)CB/T466-95 法兰铸钢闸阀

c)CB/T465-95 法兰铸铁闸阀

d)CB/T3791-1999 小轴传动装置元件

e)GB/T584-1999 船用法兰铸钢截止阀

f)GB/T590-1993 船用法兰铸铁截止阀

g)GB/T591-1993 船用法兰铸铁截止止回阀

h)GB/T592-1993 船用法兰铸铁止回阀

i)CB*623-80 吸入滤网

j)CB/T3478-92 法兰吸入止回阀

k)CB496-74 甲板漏水口

l)CB/T601-92 自闭式放泄阀

m)CB/T3780-1997 管子吊架

n)CB/T3198-94 船用直角泥箱

A2 有关规范

a)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第3分册第2章第1节,第3章第2节,第4

节,第8节。

b)钢质内河船入级与建造规范第二分册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

c)需入国外船级的相应船级社规范。

A3 有关文献

a)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第5篇第1章,第2章。

b)轮机工程手册,下册,第3篇第1章,第2章。

船舶压载水的控制和管理

船舶压载水的控制和管理 IMO历来对船舶压载水问题高度重视,并一直致力于制定全球压载水管理方面的公约。并于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我国作为世界航运大国、IMO A类理事国,也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本文从船舶压载水的作用、对海洋的危害、处理办法及国内外的立法进行分析,以加深对船舶压载水的理解。 船舶压载水的作用 船舶根据营运的需要,对压载舱注入或排出压载水,以达到以下目的:调理船舶的吃水和船体纵、横向的平稳及安全的稳心高度;减少船体变形,以免引起过大的弯曲力矩和剪切力,降低船体振动;改善空舱适航性。 船舶通常用首尖舱、尾尖舱、双层底舱、边舱、顶边舱和深舱作为专用压载舱。而调节首、尾尖舱的压载水量,对调理船舶的纵向倾斜最有效;调节边舱的压载水量,对调整船舶的横向平衡最有效;调节深舱的压载水量,对调整船舶的稳心高度有效。 压载水处理方法 在深海(水深超过2000米)更换压载水:该方法是被IMO认可的一种压载水处理办法,是目前防止有害物种迁移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方法之一。但该操作可能不利于船舶的安全,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下。 清洁压载水:该方法是指在压载时采用一些预防性的措施,避免在浅水处取水和在取水时搅动底泥,以及避免在疾病流行和水藻爆发的地区取水。但这样取水的地点很少。 证明压载水清洁无害:通过实验室的分析化验来证实本船压载水不含对接收地有害的水生物和病原体。但此方法可操作性差。 将压载水长期留船: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不能适应压载水中黑暗、铁含量高的环境,因此如将压载水保存在船上超过100天,将最大限度地杀死水中生物。但油船和散装船将压载水留船3个月不现实。 用港口接收装置接收:这是对压载水进行有效控制的一种方法。但该方法的实施取决于港口提供接收装置的容量。 过滤:过滤掉那些较大的生物如小型海藻等,但体形小的生物不能被过滤掉。若使用凝结剂,将十分有效,但须恢复压载水的PH值后,才允许在港口排放。 对压载水加热:是一种具有潜在吸引力的解决方案,把压载水加热到80℃以上约8分钟就可以杀死所有生物,须考虑能源问题。 紫外线照射:有些生物对紫外线有很强的抵抗性,处理效果还取决于压载水的透明度,如果紫外线照射与过滤法并用,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该法无毒副作用,且对船舶管路、泵体和船舱涂层无不利影响。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的“全船舱底、压载水管系图”设绘。技术设计和施工设计亦可参考使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GB/T4791-84船舶管路附件图形符号。 2.2 设绘依据图纸: a)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b)轮机说明书; c)总布置图; d)机舱布置图; e)基本结构图; f)机舱舱底、压载、消防管系原理图; g)肋骨型线图。 3 基本要求 3.1 “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图”是反映全船压载、舱底水管系的选型及布置状况的图样,并应能满足送审图纸要求以及作生产设计的依据。压载水管系的设置主要使船舶能适应各种压载工况,保持适当的排水量、吃水、纵倾、横倾

和一定的航行性能,以及减少过大的弯矩和剪切力。舱底水系统是重要的保船系统,它不仅要求船舶在正常航行时对水密舱室生成的舱底水能有效地排除(机器所处的含油舱底水须经分离油分后排出),而在应急情况下,对水密舱室在有限进水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排水。 压载水管系有常规压载水管系和油船、化学品船设置的专用压载水管系之分。本通则不包含专用压载水管系。 本通则仅包含机舱范围以外的任何水密舱室中舱底水的排除,以及机舱范围以外的压载水管系。 4 内容要点 本图样一般应有俯视图、侧视图、横剖面图、典型图以及管系附件表、材料表、明细表与图形符号标识等组成。 4.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布置要点: 4.1.1 全船舱底水管系的设计布置必须符合船级社规范有关内容及其条款的全部规定。 4.1.2 舱底水管路布置一般有3 种形式: a)支管式: 对从各需要排除舱底水的舱室引出的每个吸口舱底水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或截止止回阀箱,经舱底水总管接至舱底泵。因此,支管式一般需耗用较多的管子材料。 b)总管式: 适用于设有管隧的中、大型船舶,即从各需要排水的舱室的吸口引出支管,通过截止止回阀(如不设置截止止回阀,则吸口应是止回吸口)接至管隧中的总管,该总管通至机舱,经机舱内的舱底水总管与舱底泵连接。由于总管式的阀布置在管隧内,因此阀需要遥控操作。 c)混合式: 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可以把需要排水的舱室分成两组或三组,再用 2 根或

设计审查要点-船体篇

设计审查要点 (船体)

肋骨线型图 1 说明 肋骨线型图是表示船体的肋骨剖面形状,甲板、平台,二层底和各纵向构件的布置及外板接缝线的图纸。 2设绘依据 合同设计说明书; 总布置图; 船体型线图; 基本结构图; 舯剖面图; 内壳折角线图等图纸; 钢材订货清单。 3设绘要点 3.1 肋骨线型 因为肋骨线型左右对称,所以只画一舷,通常艉部至船舯的各肋骨线型画左舷,船舯至船艏的各肋骨线型画右舷,各肋骨线型应标注肋位号。 3.2 纵向构件位置线 绘制甲板、平台、内底边板、旁桁材、外底纵骨、内壳纵壁、舷侧纵桁及纵骨、舭龙骨等船体纵向构件与外板的交线。标注有关的定位尺寸、启始和终止的肋位号。 3.3 外板接缝线 排列外板的纵缝,确保纵缝与船体纵向构件间的适度间隔以及艏艉端因外板收缩,板列合并过渡的板的端缝线等须与外板展开图协调统一。尚应绘出船端舷墙及上甲板园弧角隅过渡区等。 3.4 保持结构连续性。 3.5 结构布置应满足规范要求。 3.6 应明确表示轴线高度。 3.7 内壳折角及其详细位置,应在本图表示。 3.8 图面应绘有由纵剖线和水线组成参照坐标的格子线。 3.9 通常选用比例为1:50 。

型线图 1 说明 型线图是以平面直角坐标三剖面表示船体外表面形状的图纸。 2 设绘依据 主尺度、船型系数、母型船型值或船模试验数据,总布置图、船端外廓图及艉框图等。 3设绘要领 1)横剖面曲线,将二柱间长等分成20站,艏艉端根据线型变化需要可适当加设半站或1/4站,后 半体置左,前半体在右。 2)水线面曲线,间距1~2m,舭部水线间隔可加密,以WLXXXX作为标注。 3)纵剖面曲线,半宽内作3~5个分割,以BLXXXX作为标注。 4)甲板边线、甲板中心线、梁拱线、舷墙顶线等船体曲面边界线。 4 其它事项 1)设计时对快速性,适航性,稳性,操纵性,内部布置,装载容积,脉动压力及振动,施工工艺 性须予以极大的关注。 2)直角坐标三剖面必须光顺呼应,常以斜切面予以校正其光顺,但最终出图时不表示。 3)型线图应配以型值表。 4)通常情况下,应前体一张图,后体一张图,型值表一张图。 5)绘图时,通常取比例为1:200(50,000载重吨以上的船)。 6)在型线图上应表示本船的平边线,平底线。 7)应注明主尺度及相应的船型系数。 8)同时参阅合同设计部分中型线图设绘要点。 5 审查要领 1)应检验设计水线表,结构吃水水线长度是否与合同设计所定义的上述水线长一致。 2)检查有关船长尺度是否满足国际载重线公约的规定。

船舶产品设计要点

船舶产品设计要点 1 船舶产品设计阶段概述 船舶设计分为初步设计、全面设计与生产设计三个阶段。 1 初步设计(又称合同设计) 初步设计是在深入分析船舶技术任务书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船舶总体性能与要紧技术指标动力装置、各类系统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设计、资料对比与必要的模型试验来确定产品的基本技术形态、工作原理、要紧参数、结构形式与要紧设备选型等重大技术问题。初步设计阶段从按照客户提出的要求设计开始,到与客户签订合同为止。 1-1初步设计类图 2全面设计 全面设计的根据是造船合同与经审查通过的初步设计文件。任务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合同约定的技术文件,以完成技术文件送审与最终确定船舶全部技术性能的目的。

1-2全面设计类图 3 生产设计 生产设计是对造船施工的各类工程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制造方法与有关技术措施作出决策,并用图、表与技术文件等方式表达出来,作为编制生产计划与指导现场施工的根据。 按专业分,生产设计分为船体生产设计、舾装生产设计、轮机与电气生产设计四部分。 生产设计从设绘分段结构图与舾装区域综合布置图开始,到完成全部施工文件设计为止。 生产设计 船生产设计体 舾装生产设计 轮机生产设计 电气生产设计 涂装生产设计 管系生产设计 通风生产设计 1-3生产设计类图

2 船体设计 船体设计类图 2.1 船体参数设计 船舶作为一种外形庞大的工业产品,一个复杂的空间几何体,它的大小也用尺寸标注来表示。如同某些产品标注其外形尺寸一样,这些表征船舶大小的尺寸称之船舶的要紧尺度。船的主尺度有:总长、型宽、型深、设计水线长、设计水线宽、型吃水 从船舶主尺度的比值能够看出船舶长短肥瘦的形状特征。主尺度比值:长度宽宽比、型宽吃水比、长度吃水比、型深吃水比、长度型深比 船型系数表示船舶下水部分的丰满程度,还能进一步说明船体水下部分的形状特征。船型系数:面积系数中剖面系数、体积系数、

船舶管路系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管路系统教案 (本课程适用于轮机工程技术专业) 课次:1 学时:2 课题一绪论 课题一概论 一、船舶管路系统的含义及其组成 船舶管路系统:为专门用途而输送流体的成套设备,以保证船舶动力装置可靠地正常工作以及船舶安全航行而设置的辅助机械,辅助设备,检测仪表及管路的总称。 分类: (1)动力管系:为推进装置服务的管系。 包括:燃油管系、滑油管系、冷却管系、压缩空气冷却管系、进排气管系。 (2)船舶管系:以保证推进装置正常工作,为全船服务的管系,以保证舰船的生命力,安全航行及船员和旅客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包括:(1)通风管系舱底水(3)压载水(4)消防(5)供水(6)注入、测量、透气管系(7)蒸汽管系(8)蔬排水管系。 对管系的要求: (1)工作可靠性:船必须具备的性能,在运行中不出故障。是靠正确地掌握系统的技术要求,零部件的合理选用以及准确地遵守安装 的技术要求来达到的。 (2)活力性:对某些系统的特殊要求。往往采用多套设置、分组设置、双套机械和管理来保证。 船舶系统布置原则: ①独立:每一个水密隔舱都有独立的机械照管,该机械仅供装在该舱的收受 器使用。 ②分组:一部机械照管若干水密隔舱。 ③集中:将机械安置在一个地方,供分布在各处的舱室使用。 ④混合:每一舱都有有二台或更多的机械管理,使其活力性增加。

三、船舶管路生产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趋势 1、我国船舶管系设计和施工按发展特征,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 50年代中期前,灌吵热弯,机械冷弯。 ②60年代,管子的预制,实尺放样,比例放样,综合放样,液压弯管机,中 频弯管机。 ③70年代,数字控制管子的切割,焊接、弯曲,管子加工自动线。 70年代中期,管装设计的比例绘图,电算处理法。 ④80年代,船舶管系的设计和加工到了第四阶段,特征如下: a)在管系综合放样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电子计算机技术在管系布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b)机舱的比例模型进行舾装工程设计,工程模型法。 c) 数控的工艺装备。 d)预舾装的应用。 e) 液压有芯弯管机。 f) 提高管系的焊接技术。 g)热浸镀锌工艺。 2、发展特点: ①从设备改革开始转入到推广先进工艺,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工艺装备的研制虽然投入了相当的力量,但工艺装备的标准化工作却被忽视,各船厂的绝大部分设备均属自行制造,这种各自为政的现象既浪费国家经费,也无法提高设备的质量。 ②只注重单项技术改革忽视了对综合技术的研究,使得单项技术也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再加上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技术仍未引入管子的加工上,管子加工还未形成流水线生产,因而目前我们的管子加工效率仍然低下,不能适应造船事业的发展需要。 3、发展趋势: ①、在改进设计管理和继续完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作的同时,管系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在相应软、硬件支持下,实现管系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施工,管理信息集成化的道路。 ②、建立管子加工的自动线或半自动线。 ③、开展对管子加工流水线工艺的研究。 a)先焊后弯工艺。 b)管材无余量切割工艺。 c)管材套料微机应用程序。

第一章_第四节_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第四节船舶系统的管路布置 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灭火系统、日用供水系统、泄漏水系统、日用蒸汽和制冷系统、空调系统,全船、水舱的空气、溢流和测深管路等。 按照船舶系统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保船、生活设施和输送储藏三个类别。各类系统都各具功用。在管路布置时,应按系统特性及技术要求,做出相应的工艺处理。 一、保船系统的管路布置 (一)舱底水系统的管路布置 舱底水系统是保船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它应保证船舶在正浮或向任何一舷倾斜不超过5°时皆能排干舱内积水,同时还不使舷外水或任何水舱(柜)中的水经该系统流入舱内;保证在船体破损时,及时抽除涌入的海水。根据这一特点,对系统的布置有以下要求: 图1-44 舱底水系统止回阀的布置 1、直角舷外排除阀; 2、舱底水泵; 3、截止止回吸入阀箱; 4、带滤网吸入口; 5、直通截止止回阀 1、管路在布置时,应考虑使该系统具有最大的生命力。舱底水总管应布置在夏季重载水线平面上,垂直于船舶中心线从船舷量起的1/5船宽内侧。如果不能达到此要求,则舱底水吸入管上应设有止回阀。阀的布置位置应直接固定在舱壁上。如图1-44所示。 2、为能将舱底水排净,各吸入管的吸入口皆布置在每个舱底的最低处。在有舭水沟的船舱中,可装在该舱两舷最低处;在无舭水沟的船舱中,装在两舷或纵中剖面处所设的污水井。它的布置方法有以下几种: (1)舱底或内底板向两舷升高大于或等于5°时,在纵中剖面处应设置两只吸口。如图1-45(a)所示。 (2)舱底或底板向两舷升高小于5°时,在两舷各设一只吸口,在中纵剖面处设有两只吸口,如图1-45(b)所示。 (3)机舱舱底水吸入口布置除应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将吸口直接接在舱底泵吸入端;对艉机型船舶在机舱的前端设置两个吸口,艉端也应设有吸口。如图1-46所示。 (4)当船尖舱未装舱底水总管时,可采用手摇泵有效排水,但吸口高度不应大于7m。 (5)货舱的长度超过30m时,应在该舱的前后部适当的布置舱底水吸口。 (6)机舱内在每一个机械舱室中,应设有应急舱底水吸口。该吸口应接主机舱最大排

船舶管系基础知识

船舶管系基础知识 船舶管系基础知识 第一节船舶系统及管路 一、船舶舾装的组成 现代船舶是一种结构复杂、内部安装有大量机械和设备的水上运输工具。按照目前的分类方法,船舶由三大部分组成,即船体结构、舾装和涂装。而船舶管系是船舶舾装的一部分。最基本的船舶舾装包括船舶动力装置、电力设备、通讯导航、系泊设备、救生设备、生活设施、为完成特定任务而装备的各种机械等。例如集装箱船大舱内安装有导轨架,舱面上设有舱口盖;渔船设捕鱼、加工和冷藏设备;挖泥船设有挖泥装置、专用泥泵、泥门等;运输液化气体的船舶更装有各种特殊的设备。 二、动力装置的组成 为船舶推进和其他需要提供机械能、电能、热能的成套装置叫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动力装置一般由推进装置、辅助机械和管路系统组成。 1.推进装置 推进装置是利用主机(柴油机、汽轮机、燃气轮机和核动力汽轮机等)将燃料燃烧得来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并通过轴系传递给推进器(螺旋桨),从而推动船舶前进,推进装置包括主机、齿轮箱、轴系和推进器。 2.辅助机械 辅助机械一是为保证主机正常运转设置的各种机械设备,例如各种水泵及油泵、净油机、空气压缩机等;二是为保证船舶的航向、停泊、装卸和供应全船照明及机械动力的机械设备,如舵机、锚机、起货机、发电机、锅炉、货油泵和液货泵等。 3.管路系统 管路系统亦叫管系或系统。它的任务是保证船舶主机正常工作和船舶航行性能、安全及满足船上人员日常生活的需要。船舶管路系统

包括动力系统、船舶系统和特殊船舶的专用系统。例如油船、挖泥船、化学品船和液化汽船等都设有特殊的专用系统。 三、系统和管路的定义 在船舶工业中,“系统”和“管路”这两个名词的意义是不同的。 1. 系统 “系统”是指用来流通某种工质或完成某种任务的管子、附件、机械、设备和器具的总称。例如主机燃油系统就是指用来流通和供应主机燃烧的燃油的系统,它包括油舱、油柜、泵、滤器、净油机、加热器、粘度计、流量计、管子、阀件和其他附件等。而舱底水系统是将机舱、货舱、舵机舱等处的舱底水排出舷外的系统,它包括舱底水泵、舱底水油水分离器、阀件、泥箱、吸入口、遥控阀和管子等。 2. 管路 “管路”是指某一系统中管子和附件的总称。如燃油管路、舱底水管路等。管路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流通各种油、水、蒸汽、液化汽和空气等介质。在船舶动力装置中,管路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四、系统和管路的分类 系统和管路一般是根据它们的用途或输送的介质来分类的。 1. 系统的分类 系统主要是根据其用途来分类,它分为动力系统、船舶系统和专用系统。 ⑴动力系统动力系统是为船舶主机正常工作而设置的系统。内燃机装置的动力系统一般包括燃油系统、滑油系统、冷却水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排气系统。 ⑵船舶系统船舶系统是保证船舶的航行性能、安全及满足船上人员日常生活需要而设置的系统。船舶系统主要包括舱底水系统、压载系统、消防系统、日用供水系统、疏排水系统、注入空气测量系统、日用蒸汽系统等。 ⑶特殊船舶的专用系统各种不同用途的船舶一般都有一些特殊的系统,例如油船的货油系统、惰性气体系统和泡沫灭火系统等;液化

船舶配载图实际编绘及船舶性能校核

1 货舱清洁 货舱内务部位应无残留的有害杂质,或易沾污装或货物的污秽物,如盐糖,化肥,霉烂粮谷,易脱落的锈片,对本航主要的就是防止霉烂的糖谷,易脱落锈片,除对于货舱进行清洁外,应根据拟装货物的要求,将货舱冲干净。 2 货舱的干燥要求 舱内各部位应无积水,(包括污水沟,污水井的积水)漏水,汗水,漏油及潮湿现象。除开舱通风干燥外必要时应用人工擦拭烘烤或增加临时的帆布筒以加速干燥 3对货舱无异味的要求 货舱内应无油漆味,腥味,臭味,和足以影响货物质量的异味,除味方法,进行彻底清扫洗刷,可用菜味咖啡味豆加热进行除残留异味。 4要做到货舱内无害虫 舱内应无鼠及其他足以影响货物的害虫,按指定要求对货舱进行熏舱以保证货物质量 5对货舱水密及设备的要求 货舱的舷壁,舱的设备必须水密,舱内各科护货板从孔盖污水沟和污水井盖板,各种管系必须完成好。通风设备必须外于良好技术状态,水密和设备如有缺陷,往往会造成很大的货损事故,如货舱和阀门有缺陷,水管迸裂,双层底的孔盖封闭不严,临近淡水层舱或压载舱的货舱壁由于装卸不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的损失,裂纹等,使油水渗入或倒灌进入货舱,以至货物被污染或水淹因此要求负责货运工作的驾驶人员必须对货舱所有设备的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并在装货前细致检查采取必要措施,才能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 此航次所装货物为圆木,所以装货前先进行扫舱把主要大的垃圾及上次装货的残留物给清除掉,然后进行清舱,而后把污水井掏干净,保持货舱干燥,这基本上就可以了。 货舱的准备工作除以上几个要求外,如使用船吊还应包括设备的起落安置和各部件的检查;装货所用的衬垫,隔离物料的选择与准备等。 三船舶配载图实际编绘及船舶性能校核; 杂货船的配积载是一项关系到船舶安全及货运质量的繁重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船上负责货运工作的大副,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塌实的工作作风,迅速圆满的完成各个航次的配积载任务。首先必须熟悉包括船舶、货物港口航线等的有关情况及资料;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实际编给的步骤。 1.核对“装货清单”所列航次货运任务与船舶的装载能力是否适应。 1)审查装货清单上所列各票货物的重量体积,尺码以及全部货物的总重量,总体积是否正确。 2)计算本航次船舶的最大载重量及船舶货舱总容积。 3)核对装货清单所列货物的总重量,总体积与船舶的净载重量和总容是否相适应,即船舶的净载重量和总容是否比货物大或等于货物的总重量和总体积,以确定货物是否可以全部装上船。 2.确定各货舱应配货物的重量范围。 船舶各货舱应配货物的重量可根据满足纵强度稳定和吃水性 差的要求,在实际中总结出给货舱装货重量的百分比与航次货运量相乘即得。 3.相舱内配置货物拟定初配方案。 根据装货清单,按其装卸港序及货物性质类别进行归纳,然后根据货舱条件及各舱应配重量,从解决主要矛盾着手,灵活掌握各项赔舱原则,并经适当调整拟定初配方案,绘制装载草图。 4.全面检查初配方案是否符合要求。 5.检验船舶稳定性,吃水差和纵强度。 在初配工作完成并经过全面无误以后,应进行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包括离始发港到中途港,到达终点港)下的稳定性吃水差和纵强度的检验,如有不当应予以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本航次,我轮在所罗门群岛装载1877根共7503.290M的圆木,圆木总重量为7183.79tons. SF=2.03M3/t

各种装载情况及稳性计算书设绘通则

各种装载情况及稳性计算书设绘通则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通则规定了船舶各种装载情况及稳性计算书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内容,计算书应能说明船舶在各种装载情况下的重量重心、纵倾吃水、初稳性高度和大倾角稳性,供船检部门审查和使用部门掌握船舶稳性情况。 1.2 本通则适用于船舶设计时,指导“各种装载情况及稳性计算书”的编制。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考虑到所有标准都有可能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954-85 船舶设计常用文字符号 2.2 计算依据图纸 设计任务书或技术规格书; 总布置图; 舱容图; 稳性辅助计算书; 我院稳性计算程序包(或KCS、NAPA)电算输入文件; 我院稳性计算程序包(或KCS、NAPA)电算输出结果; 空船重量重心计算书或完工阶段的倾斜试验报告。 3 基本要求 船舶的稳性是船舶的重要性能之一,稳性的好坏是船舶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为了使驾驶人员便于掌握船舶的稳性情况,计算书应按有关规范规定,计算各种工况,其稳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应编制基本装载情况稳性总结表,主要使用说明和极限高度曲线,以便查阅。 4 内容要点 4.1 概述 详细说明本船按何规范、何特定航区及船舶类型的要求进行计算及计算电算程序,船东有何特殊要求等。 4.2 船舶主要尺度

总长L OA x x x x.x x m 设计水线长L WL x x x x.x x m 垂线间长L PP x x x x.x x m 型宽B x x.x x m 型深D x x.x x m 吃水T x x.x x m 设计排水量Δxxxxx.xxt 注:如允许超载,也应添加最大吃水或结构吃水以及最大排水量等。如为客船或客货船,则应添加载客量。 4.3 稳性总结表(详见附录B表1) 4.4 规范要求的装载工况下的重量重心计算(详见附录B表2) 4.5 汇总规范要求的装载工况下的初稳性高度、纵倾、首尾吃水及其它有关的特征值(详见附录B表3)。 4.6 汇总规范要求的装载工况下的静稳性和动稳性力臂值及自由液面修正力矩(详见附录B表4)。 4.7 绘制船舶规范要求的装载情况概图及静、动稳性曲线。 4.8 极限重心高度曲线或极限初稳性高度曲线。 4.9 计算装载工况的技术准备 4.9.1 各对应装载工况下的油水舱装载情况; 4.9.2 各对应装载工况下的货舱装载情况; 4.9.3 各种装载工况下的压载水舱装载情况; 4.9.4 各对应装载工况下的自由液面修正情况; 4.9.5 列出进水点的X. Y. Z.坐标,并绘制进水角曲线; 4.9.6 列出风压力臂与排水量关系表或画出其关系曲线。注意国际或国内对受风面积和风压倾侧力臂曲线的不同要求。 4.9.7 列出自由液面对初稳性的修正值,当考虑该修正值为全船重心的升高值时,仅需列此项,以此项为基础进行稳性曲线修正; 4.9.8 列出自由液面对稳性曲线的修正值。考虑按液舱的倾侧力矩结果计算; 4.9.9 污油水舱或舱底水舱等机舱内杂用舱的装载量,出港状态取零;中途及到港状态取该舱实际容积值,并修正其最大自由液面;尾冷却水舱作为常数,始终存在,不修正自由液面。 5 图面要求

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

机舱布置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机舱布置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阶段时机舱布置图的设绘,对于基本设计和生产设计、报价设计时的机舱布置图也可以酌情采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GB4476.1~4-84 金属船体制图。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设计任务书; b) 规格书或轮机说明书; c) 机械设备明细表; d) 总布置图; e) 线型图和基本结构图或肋骨型线图和机舱分段结构图; f) 主要设备的厂家资料。 3 基本要求 3.1 布置基本原则 机舱布置图是船舶设计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图纸之一,是许多其它图纸项目的依据。动力装置布置的好坏对船舶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a) 应满足相关规范、公约、规则及入级符号的特定要求。 b) 要求动力装置可靠而持久的工作,提供足够的航行动力,保证航行安全,同时便于船员管理维修。 c) 采取综合利用、多层布置设备的方法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机舱空间、缩小机舱长度,以增加船舶货舱容积。 d) 各种机械设备相互间位置分布合理,按其功能不同(如船舶系统、冷却水、燃油、滑油、电站等)分区布置,以便于维护使用并节省管路。 e) 主要通道、开口、舱柜、舱室的布置应考虑船体结构的完整性,设备基座简单合理以便施工建造。

f) 应尽量保持左、右两舷重量平衡,且尽可能降低重心。 g) 详细设计的机舱布置图应能表明机舱内主、辅机电设备布置的全貌,作为送审图和轮机其它部分图纸生产设计的依据。 4 内容要点 4.1 主机的布置要点 4.1.1 主机前端(底层)应保留足够的空间以布置自身管路及冷却海水泵,压载泵等泵组和海水总管、舱底压载等管系。主机两侧应留出必要的管路空间和维修空间。 4.1.2 主机纵向定位时应保证主机油底壳出油口位于相邻两档肋板之间,主机基座螺栓孔与肋板尽量减少位置重叠。 4.1.3 主机纵向定位时还应考虑到机舱平台开口的位置。平台开口的前后端应尽可能位于强肋位,主机(包括路台)应完全位于开口当中。 4.1.4 对于重型低速柴油机当垂向外力矩过大时,注意使柴油机中点尽量远离船体振动节点位置。 4.2 轴系布置要点 4.2.1 螺旋桨轴抽出空间 当螺旋桨轴向船内拉出时,从机舱后舱壁至主机(或齿轮箱)联轴节之间的距离通常为螺旋桨轴长度加450mm,如定距桨向船外拉时,则应考虑向船内拉轴检查轴前端和艉轴管后轴承所需的位置。 4.2.2 轴系的倾斜度 轴系的中心线(通常也是主机的中心线)一般应与基线平行(α= 0°)如需倾斜时在运输船上≤4/100,即α≤2°30’;在工作船α≤5°;对于快艇α可达12-16°。当多轴系布置时轴系的水平方向倾斜角β≤3°。 c) 当艉轴向船内拉时应考虑艉轴的吊运方法和路线。 4.3 锅炉及换热器布置要点 4.3.1水管锅炉的鼓筒纵向中心线应尽可能与艏艉方向平行;锅炉旁的通道最小距离应≥350mm,与燃油舱壁距离应≥450mm,炉膛底部与双层底油舱的顶板距离应≥600mm,对于40吨/时以上的锅炉鼓筒与后舱壁距离应≥1200mm。4.3.2 应考虑留有废气锅炉(经济器)、换热器管子的清洗空间,在确定各种换热器的位置时,也要注意与其有关的液体的流向。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船舶管系生产设计规范 目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准则 (2) 5 设计内容 (3) 6 设计程序 (3) 7 设计方法 (6) 图1 管系布置的间距 (6) 图2 管子与电缆、风管的相对位置 (6) 图3 空气管在主甲板上的高度尺寸 (7) 图4 测深管底端安装位置 (8) 图5 测深管末端安装位置 (8) 图6 两阀间距 (10) 图7 卫生设备安装高度 (10) 图8 区域划分图 (12) 图9 通过水密甲板,非水密隔舱的几种结构形式 (13) 图10 平行管路法兰布置方法 (14) 图11 FBU钢管支架 (14) 图12 U型螺纹支架 (14) 图13 扁铁支架 (14) 图14 BRC铜管多路支架 (15) 图15 BRC铜管单路支架 (15) 图16 塑料支架 (15) 图17 支架焊接形式 (15) 图18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19 支架焊接形式 (16)

图20 支架固定形式 (16) 图21 支架固定形式 (17) 表1 测深管底端防击板尺寸及安装要求 (7) 表2 支架最大间距规定 (17) 。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船舶管系生产设计的设计依据、设计准则、设计内容、设计程 序和设计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柴油机动力大、中型钢质海船的管系生产设计。其它小型船舶 及特种船舶的管系生产设计,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1693-1994 船用法兰焊接单面座板 GB/T11694-1994 船用法兰焊接双面座板 Q/SWS 34-001-2003 测深管末端 Q/SWS 34-010-2003 船用焊接套管 Q/SWS 34-011-2003 法兰式通舱管件 Q/SWS 34-012-2003 螺纹接头通舱件 Q/SWS 34-013-2003 船用法兰密封垫片及选用规定 Q/SWS 52-014-2003 船体强力构件开孔及补强 Q/SWS 54-001-2003 船舶管子零件设计规范 Q/SWS 60-001.2-2003 船舶建造质量标准建造精度 3 设计依据 3.1 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船舶建造规格书及船东与公司所签合同的有关条款 规定。 3.2管系生产设计必须依据相关船级社的规范、规则以及船级社检验的有关要 求。

船舶管路制作流程

船舶管路系统 (1) 何谓船舶管路系统?船舶管路系统有哪几类? •船舶管路系统是船舶为了完成一定任务而专门用来输送和排出液体或气体的管路、机械设备和检测仪表等的总称,常简称为船舶管系。 •船舶管系分为动力管路和船舶系统,动力管路有:燃油管路;滑油管路;冷却管路;压缩空气管路;排气管路。船舶系统可分为:舱底水系统;压载水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供水系统;制冷与空调系统;货油系统等。 (2) 燃油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燃油的质量指标有:十六烷值;密度;粘度;凝点、浊点和倾点;机械杂质和水分;热值;闪点。 燃油管路的功用 •燃油管路的功用向船舶柴油机和燃油锅炉供应足够数量的合格燃油,以确保船舶的营运需要。 (3) 日用油柜的结构特点 •日用油柜为箱体,一般用钢板焊接而成,为能承受柜内液体的压力,通常在其内壁设加强筋相衬板。注入管,用于注入燃油;输出管用于输出燃油;透气管使柜内与大气相通,以利燃油进出油柜;溢流管用来将超出油柜贮量的油溢出.并流回油舱;打开手孔(或人孔)盖即可清除柜中渣; •置于油柜下方的放水阀可放出存于油柜底部的油水混合液体。

透气管与溢流管直径一般应大于输入管。燃油舱柜的出口设速闭阀。 (4) 油舱的总容积在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哪些系数?•Cr 容积系数 •Cc 储备系数 •CF 风浪系数 (5) 简述船舶设计对燃油管路的要求 •各舱柜间应有管路连通,管路上应设截止阀,以便关断保证船舶倾斜时正常供油。 •大中型船舶设独立驱动的燃油输送驳运泵,小型船舶设手摇泵,保证连续供油。 •各油舱油柜供油管路上的截止阀或旋塞应直接装设在舱柜壁上,深油舱日用油柜出口管路应设置速闭阀,以便在发生火灾或危机情况下能在该处外迅速将其关闭。 •燃油管路必须与其他管路隔绝,不得布置在高温处、电气设备处。 •沉淀舱柜以及专设沉淀舱的燃油舱或日用油柜,应装设自闭式放水阀或旋塞。 •大型船舶燃用两种燃油,应设有两套供油管路,设置燃油回油集合筒以收集回油,并用于两种燃油的混合和撤换。 简述滑油管路的功用、组成与种类 •功用:滑油管系给柴油机、增压器等船舶动力装置设备供应足

船舶管系放样工艺设计

船舶管系放样工艺设计 一、前言 管系放样的目的是布置全船的管系,并为管子的制造与管路的安装提 供施工图纸。它与老的管子制造工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在船体开工建造的同时(甚至在开工之前),即可进行管子的预制预装,可以大大缩短工期,提高造船效率。 (2)大量的船内现场工作移到车间或外厂协作完成。工作条件好,安全可靠,加工质量高。 (3)一次上船安装,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4)能统筹安排管线,做到合理美观,有利于优化管理和精简节约。 (5)管系参数及空间计算等可以采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人工计算管系参数,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管系放样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60~70年代,在木地板上以1:1 的比例画各种船体背景,画各种机械设备外形及与管路相接的接口,进行管子系统放样,当时用的计算工具是计标尺,这种方法需要的工作场地大,放样人员蹲在地板上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很大。 (2)70~80年代,在工作台上用长涤伦薄膜以1:10 的比例画船体背景,画各种机械设备外形及与管路相接的接口,进行管子系统放样,这种方法比上种工作场地小,减轻了放样人员的劳动强度。 (3)80~90年代,把涤伦薄膜铺设在图板上,以1:20~1:25 的比例分区综合放样。所谓综合放样,就是在小小的绘图板上,船体、电器、机械三大专业的放样设计一起进行,综合协调,把很多将会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绘图板上解决。在这个舞台上,放样人员按建

造方针、管理部门和生产车间的要求,提供各种建造阶段的施工图纸和托盘。由于此时还没有采用计算机放样,有些好的设计要求,靠设计部门在有限的设计周期内很难实现,这个时期只是生产设计的初期阶段。 (4)90年代后全国较大的造船都用计算机放样,把设计图中的管子走向数椐、管子附件数据,管路数据等输送到计算机“PCPS”系统,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解决了管子零件弯管程序计算量和出图量很大的难题,大大缩短了生产设计的周期,计算机放样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了设计水平,开辟了生产设计的新纪元。 二、概述 随着集装箱船舶的发展,船舶国际公约的修订和船级社规范的更新,船舶动力装置中的船舶管系的设计面临更高的要求。深入研究和分析船舶管系,对提高船舶管系的设计和优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船舶的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和生产设计阶段。本文所探讨的内容属于详细设计阶段,对3300TEU集装箱船船舶管系的整体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完全体现基本设计阶段所确定的基本内容,又要很好的为生产设计阶段做好铺垫。 对3300TEU集装箱船船舶管系的研究和分析,在详细设计层面为此类船舶的管系设计提供了参考模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船舶管系是为全船服务的管路系统,主要包括压载水系统、舱底水系统、消防系统、透气测深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等。船舶管系的设计有其特殊的方面,即管系的设计必须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必须满足船级社规范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各个管路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析了压载水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出了压载水系统的特点,说明了该系统应该遵循的国际公约和船级社规范本文,通过分析3300TEU集装箱船的结构和舱室,给出了压载水系统的详细设计步骤方案。再次,船舶管系的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原理图来体现,本文应用绘图软件AutoCAD 设绘了一些系统的原理图,通过分析这些原理图,更加明确了设计方案。最后,船舶管系的材料千差万别,本文通过比较各种材料的优缺

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的设绘依据、基本要求、内容要点、图面要求、注意事项、校审要点、质量要求以及附录。 1.2 本标准规定了全船舱容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内容,使之规范化、表格化,用以迅速正确地提供各货舱及液体舱柜在任何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各项数据,是计算货舱及舱柜液体装载量和稳性计算等的主要依据。 1.3 本标准适用于详细设计时,指导设绘全船舱容表,测深表及舱容图之用。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2.2 设绘依据图纸 a) 总布置图; b) 型线图; c) 肋骨型线图; d) 基本结构图; e) 横剖面图; f) 机舱布置图; g) 电算文件(船舶要素和型值表)。 3 基本要求 全船舱容表应对船舶所有货舱及液体舱柜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列表显示,每表对应一个舱,且每表均能列出该舱柜在不同装载高度时的容积大小,形心位置(纵向,横向及垂向坐标)及惯性矩,为船舶各装载情况计算、倾斜试验、下水计算、稳性报告书和用船单位了解各舱柜的装载情况及正确配载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数据,是船舶详细设计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如用于完工设计(完工图),则应根据各舱柜测深管设置的实际位置及测深管下垫板的厚度等,对各舱柜进行测深计算后使用。 4 内容要点 分为舱容表和测深表两种(测深表即用于完工图)。无论舱容表或测深表,

均应首先绘制“舱容图”,图上各舱柜名称与其后的目录相呼应,用以显示各舱柜在船上的具体位置。 4.1 舱容表包括以下内容 4.1.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名称及相应的页数。 4.1.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DEPTH1(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基线高度 DEPTH2(液面深度)——舱内货物表面或液面距舱底深度 Vo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型容积 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净容积 L.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纵向坐标。中前为正,中后为负V.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垂向坐标 T.C.V. ——不同装载高度下的舱柜形心横向坐标。左舷为负,右舷为正Ix ——液舱内不同装载高度下的液面面积对纵轴(X轴)的惯性矩 4.1.3 各舱柜总容积、肋位、扣除率及形心位置汇总表。 4.1.4 各舱柜容积、形心位置及惯性矩详细数据表。 4.2 测深表包括以下内容 4.2.1 舱名目录表:归类列出各舱柜名称及相应的页数(测深表中不列货舱)。 4.2.2 名词符号意义说明 SOUNDING(液面深度)——液舱不同装载高度(测深管处由液面到测深管底垫板上缘的距离)即测量深度 ULLAGE(液面空隙)——测深管顶至液面深度 TRIM(纵倾值:尾倾为正,首倾为负)——表中列出船舶有纵倾情况下的舱容值,当纵倾值为0时,为船舶正浮状态,测深表中最高液面处的舱容值与舱容表中最大舱容值一致。一般用净容积表示,也可根据需要用重量表示。 其他名词、符号意义同舱容表3.1.2。 4.2.3 各舱柜测深表。 4.3舱容图 4.3.1舱容图应绘制船舶侧视图,下方绘制相应的甲板和船舱平面图,按舱柜具体设置的位置,逐一标注舱柜名称。尽可能详细描述各舱的位置,包括前后端壁,垂向及横向端壁,必要时可增加横剖面来表示出其准确位置。 4.3.2 舱容图中应分类列入舱容表计算的各舱汇总资料,包括舱名、肋位起止

空空船重量重心计算书设绘通则 精品

空船重量重心计算书设绘通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通则规定了重量重心计算书的基本要求与一般内容。 1.2本通则适用于运输船舶各设计阶段,指导船舶重量重心计算书的编制,对其他类型的船舶也可参照其格式编制,其内容分类可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及实际情况而适当增减。 2 引用标准及设绘依据图纸 2.1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a) CB*/Z 319-82运输船重量分类及重心计算。 2.2 设绘依据图纸 3.1 在船舶设计中,船舶重量重心计算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它对船舶的主尺度、稳性、适航性、快速性及布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计算重量重心,又是设计工作中一项相当复杂而费时的课目,因而各专业必须认真、仔细地以现有的资料、经验,按CB*/Z319-82标准的船舶重量分类与重量重心计算表列表计算,藉以达到避免错误,提高工效,从而保证设计质量。为避免计算误差建议采用excel表格 3.2 重量、力臂、力矩的计算精度要求见表1。

表 1 X——单项重心纵向座标误差 Z——单项重心垂向座标误差 Y——单项重心横向座标误差 误差是指统计结果与设计图纸的偏差。 3.3 排水量在1000吨以下船舶重量重心计算除进行重心的垂向及纵向位置计算外,还必须进行船舶重心的横向座标计算。 3.4 对于有较明显不对称布置或不对称结构的船舶也应进行重心的横向座标计算。 3.5 客船及客货船需进行重心的横向座标计算。 4 内容要点 各设计阶段的船舶尽可能按下述内容分项进行计算。 4.1 船体钢料重量重心计算:主要包括船舶主体和上层建筑各分段、舷墙、护舷木、舭龙骨、轴包架、烟囱、各类底座、箱柜、机舱起重梁以及焊缝等。 4.2 舾装设备重量重心 a) 锚设备:包括锚机、锚、锚链、制链装置、弃链装置、锚链筒、锚链管、导链轮、吊锚杆及锚钟及其他等。 b) 系泊和拖带设备:包括带缆机、绳车、绳索、缆桩、拖曳设备及拖钩、拖桥、拖缆机等。 c) 舵设备:舵叶、舵杆、舵承、舵机、应急操舵装置、人力操舵装置、舵扇及其他等。 d) 起吊桅樯:包括起货机、起重柱、吊货杆、起货索、小吊杆。 e) 天幕和栏杆设备:包括天幕装置、栏杆、防风围壁、挡风板、天桥、扶手、各种金属梯、舷梯绞车等。 f) 救生消防设备:包括艇和艇装置、吊艇装置、索具、救生筏、救生浮具、应急救生用具、手提灭火器、水桶及砂箱、消防斧、消防水龙带、枪及箱、其

关于散货船压载/扫舱水系统的设计分析

关于散货船压载/扫舱水系统的设计分析 压载/扫舱水系统是船舶上重要的保船系统。根据船型及要求不同,其选择压载/扫舱水的设计布置也不同。2008年船舶市场昌盛时候,船企及设计中心为船东所供的压载/扫舱水系统,性能及建造成本比较高。如今全球船舶市场继续低迷,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严峻考验。目前建造同种吨位的散货船价格只有2008年的一半,甚至更少。由于现在船价低订单少,直接考验着船企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目前船企在签订散货船订单时,要充分考虑在满足规格书及各种规范要求下,尽可能优化船舶设计建造成本,这样才能为企业在船市低迷情况下签订订单提供保障。而压载/扫舱水系统设计方式的不同也会在船企建造成本上有所不同体现。文章着重介绍大于50000T散货船不同压载/扫舱水管路系统的设计分析。 标签:压载/扫舱水系统;成本分析 1 压载/扫舱水用途及不同设计形式分析 压载/扫舱水系统的设计是保持船舶在航行、装卸和停泊的稳性。压载/扫舱水管系的功用就是对压载舱注入或排水,以达到船舶船体纵横向平衡,保持适当的对称高度,以及减轻船体的振动等。压载水系系统是船舶上重要的保船系统,由于它负有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任务,因此成为船舶管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压载水管路的布置有多种方法,有支管式、总管式、环形总管式、管隧式和半管隧式等。就目前建造大于50000T散货船中,压载/扫舱水设计布置有以下几种主式: 1.1 管隧环形总管式压载水系统 在2008年造船市场火爆的情况下,散货船造价相对比较高,在船企或设计院与船东签订规格书的时候,通常大于50000T级的散货船,大多采用管隧环形总管式压载水系统,配置顶压载水舱,压载舱设置单独的扫舱管路。采用这种设计布置方式,遥控蝶阀布置在管隧当中,维修保养显得很方便。设置独立的扫舱管,提高的扫舱的性能,缩小扫舱的时间。另外布置较多的独立的压载水舱,提高了破舱稳性的性能。但是由于独立的压载舱较多,再加上单独的扫舱管路,会导致船企的建造成本很高,并且生产设计布置复杂。 1.2 管隧双总管式压载扫舱系统 如今船舶市场低迷,散货船价格也大大缩水,如继续采用管隧环形总管式压载水系统(配置独立的顶边压载水舱,设置独立的扫舱管线),那针对船企来讲,则是一个建造成本上的考验。管隧双总管式压载扫舱系统的优化设计(不设置独立的顶边压载水舱,不设置独立的扫舱管线),在我公82000T散货船实际建造及交付过程中,则体现出建造成本的优势。此设计取消了独立的扫舱管线,利用扫舱泵通过压载水吸口进行残留水扫舱作业。通过船体结构强度计算,第3/4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