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

一、《诗经·关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

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

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

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

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

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

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

何作用?

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性格特征: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协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和惆怅。

三、《诗经·式微》赏析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设问。这句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深思。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直抒胸臆,表达出了劳逸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四、《诗经·子衿》赏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最后一句的含义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希望与意中人来往相见的感情表达了深沉的思念。

五、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

“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诗人抒发

送别之情,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

中显出诗人阔达的胸襟。

3.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原因。

①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②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③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④别具一格:一改送别

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故成为千古名句。

4.怎样理解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了作者真

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使全诗气氛由悲凉变为豪放。

5.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伤,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

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豁达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六、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

景象极其壮阔。

2.赏析颔联中“蒸”与“撼”的妙处。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凸现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3.这首诗的颔联为世人传颂,成为千古名句,请简要分析它的妙处。

示例一:对偶的手法,描写了云梦泽水汽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撼动岳阳城的景况,表现

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示例二: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4.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

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5. 结合诗歌的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或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的帮助

和引荐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七、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诗的第一节是怎样描绘风雨肆虐情景的?诗人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描绘?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出了秋风之肆虐。

“飞”“渡”“洒”“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

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惨蓄势。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作者通过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3.如何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是全诗的主旨句。诗人触景生情,由个人的痛苦联想到风雨中千千万万的贫寒之士。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4.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理解。

诗人希望眼前能出现高大宽敞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舍己为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5.归纳本诗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反映了战乱中诗人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八、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赏析“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诗人运用外貌描写和衬托手法,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来写“伐薪烧炭”的艰辛。

2.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运用心理描写,写出卖炭翁本应因衣着单薄盼天气暖和,却为了炭价高一点而“愿天寒”的矛盾心理,生动地表现了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的无奈和艰难,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3.“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

“辗”字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了冰,又写出了炭车之重,从而突出了卖炭翁的勤劳和生

活的艰辛。

4.“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这两句诗运用了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描绘出“宫使”仗势欺人,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的形象。

5.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本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的所得最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九、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炼字:“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而

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手法情感: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景中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寄

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2.“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因为这是反衬,以声衬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以钟磐音衬环境的清幽。

3.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主旨)

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十、李白《送友人》赏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

2.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用得极妙,试分析。

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横”字写出

了青山的静,“绕”字写出了白水的动,动静结合,用词准确而传神。

3.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运用细节描写,“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写出了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

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似有无限深情,侧面写出了离愁别绪。

4.归纳本文的主旨。

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一、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上片首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上阕首两句选择残缺之月疏落孤桐滴漏断尽一系列寒冷凄清的意象营造出萧疏凄冷、幽冷寂

寞的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冷色调的描写其实是词人内心

孤独寂寞的反映。

2.“独往来”“缥缈”写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

生命的孤独、漂泊无依、孤傲高洁。

3.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下片中的“幽人”与“孤鸿”有着怎样相同的处境、心理和志趣?

A.处境:飘零失所,孤独凄冷,词人寓居定慧禅院,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鸿无良木之可栖,只好栖息于寂寞冷清的沙洲。

B.心理:“惊”、“恨”心怀幽恨,惊恐不已。乌台诗案,九死一生,牵连众多,如惊弓之鸟。

此处孤鸿纯是作者写照,取其神似。

C.志趣:孤高,洁身自好,坚持操守,不肯同流合污。

4.前人认为“恨”字是全词关键。词中“恨”的内容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恨的内容: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无人理解的忧愤。

同意。上片描写缺月、疏桐、漏断、人静、幽人、孤鸿等特定景物,正是由“恨”而生,由于

含恨,所以必然产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徘徊心境。可以说,本词以鸿写人,

整首词用一个“恨”字统辖,意境深邃,主旨鲜明。

5.你认为本词最大的写作特色是什么?

这首词运用了象征(比兴)等艺术手法,以孤鸿为喻,感物咏志。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

起来,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幽怨之情,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无所依托而又无可哀告的寂寞与

伤感的心情以及处境的真实写照。

6.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

简要赏析。

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

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7.主旨归纳。

这首词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十二、陆游《卜算子·咏梅》赏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艰难、恶劣的处境,营造了寂寞、苦闷、凄清的环境。下阕写梅花高洁坚贞的品质。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如同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样,那么,作者的言外之

意是什么呢?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

徒为伍的品格。

3.归纳本文的主旨。

这是陆游的咏怀之作。通过赞颂梅花花芳高洁、傲然不屈的品格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绝不与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四首赏析 (一)《式微》 1、“式微,胡不归?”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使诗篇显得宛转面有情致,同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二)《子衿》 1、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全诗采用倒叙手法。从结构上看,诗歌的前两章具有重章复沓的特点。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 末尾的内心独白,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心上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首联中的“五津”是指蜀州岷江的五个渡口,诗人在长安是无法望见五津的,这里却说“风烟望五津”,为什么? 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充满深情厚意。 2、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一改送别诗的悲戚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涨满,与堤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2、请自选角度,赏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这一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博大的气势,写得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②一个“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一个“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3、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洞庭湖水势浩渺、与天相接的壮阔气象。 4、结合诗歌尾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想做官却没有途径,希望能得到张丞相引荐出仕,一展才华做一番事业。 5、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写景从大处落笔,把洞庭湖的秋色描绘得气势磅礴,雄浑壮阔。 ②表意委婉含蓄。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自然过渡,再以“垂钓者”“羡鱼情”设喻作结,委婉地表达希望张九龄引荐出仕,一展才华做番事业。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 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写出了禅院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这两句包含了什么情感? 写出了禅院“静”的特点;“曲径”暗含“静”的意思,“禅房”在花木丛林深处,幽深静谧;包含了诗人惊叹、陶醉之情。 2、既然“山光悦鸟性”还有“钟磬音”,为何又说“万籁此都寂”,这是否矛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一、《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题解】《渔家傲•秋思》是由范仲淹创作,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时写的一首抒怀词。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杂,城孤。)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情景?有何作用? (景物: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写出了塞外的奇异风光。作用: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3、这首诗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4、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5、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雁去)(限2个字)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答: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表达了作者及守边将士思念家乡而又慨叹功业未立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他们的爱国之情。)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 一、《诗经·关雎》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关雎》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 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关雎》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 出一处,体会其作用。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男子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 作用:(1)可以充分表达诗人思想感情;(2)增加诗歌节奏感和音乐美。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运用比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 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 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 所谓哀而不伤。 二、《诗经·蒹葭》赏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 何作用? 手法: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作用: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性格特征: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词赏析题解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题解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1.诗中的乐天指的是白居易,“见赠”中的“见”字用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生活中还有相同解释的词语,试举两个见教、见谅、见笑。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的愿意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什么新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7、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

八下课外古诗词鉴赏(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3、解释词语: 酬:臵:长: 闻笛赋:烂柯人: 二、《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试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3、选出对这首诗理解有误 ..的一项。()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4、解释词语: 折戟:销: 将:东风: 三、《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品味“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一句。

2、下面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通过科举考试后,宋朝大地到处燃起了抗元的星火。 B 颔联比喻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 C 颈联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了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 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解释词语: 干戈:寥落:四周星:风飘絮: 雨打萍:零丁:汗青:丹心: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解释词语: 把酒:归去:琼楼玉宇:不胜: 弄:何似:但:婵娟: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生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诗人于是退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游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主题思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贬、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流露了对已故亡友的怀念之情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精神,道出了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1、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既表现了作者自己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2、说说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理解。 答: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 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适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 答:①由低沉到高昂②(画面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 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实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①对新旧调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的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4两句,发议论感慨。自己那郁郁不得志的情怀,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叹。“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诗题研究:《赤壁》这首著名的咏史诗。诗人借助赤壁之战的遗物而发怀古之幽情,假使之辞言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侥幸成功,来抒发自己空有才情而难逢良机的感慨。 主题思想:《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和非凡的史识。 精题预设:“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提供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事如柳絮飘散。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自己一身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落。3、4两句,书写国破家亡的悲哀。这两句以比喻的方式写国事和身世)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家的心情,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身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主题思想:《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拟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说明: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皆然,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悲伤呢?宕开一笔来说,这几句也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这里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阐明了人生哲理——有缺憾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明:此句表达了对人生的美好祝愿,道尽了千古离人的心愿。) 主题:本词表达了词人有心情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 做 )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诗题研究: 《山坡羊潼关怀古》本曲就是作者通过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古人古事,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精题预设: 1、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答案:一代王朝兴起,必卷土重来,建筑宫殿,劳民伤财的是百姓;一代王朝灭亡,首当其冲,深受其害的还是百姓。 2、请摘录出最能表现这首元曲主题的句子。答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人在第二联中引用了两个典故,有何用意? 对友人逝去的怀念,人事全非的惆怅;对被贬时间之长,世事变迁之大的无奈和感伤。 (2)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的理解。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自喻。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逢春。诗人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会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东风不与周郎便’’句中的“东风’’,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而

且含有机遇之意。 (2)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写法上的特色。“以小见大”的写法。以历史上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3)诗人这样议论周瑜的胜利的目的? 这样议论周瑜的胜利,其实是抒发了自己深知兵法,却无用武之地,因此壮志难酬的情怀。 (4)《赤壁》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历史上的英雄都有某种机遇,不以成败论英雄。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过零丁洋》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以死明志,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的精神。 (2)第二联中,诗人为什么写到“絮’’“萍”?说说你的理解。 诗人用被风吹散的飞絮来比喻祖国的山河破碎,用雨打浮萍来比喻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考生读背版

2023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考生读背版(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翻译: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主题思想: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悲惨遭遇和困苦凄凉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其博大宽广的胸怀。 重点赏析: 开篇以描写为主,连用了“卷”“飞”“渡”“洒”“挂罥”“飘”一连串动词,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表现出了风的威势。接下来的内容以叙述为主,述说了自己年老无助、无处安身的不幸遭遇。这一部分内容写的是具体事物,紧扣主题,充满了感情。最后一部分抒情,用了“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等鲜明、生动的形象来表达主题,使抒情并不抽象、空洞。全诗环环相扣,层层逼近,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与欣赏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与欣赏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化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本文将对其中几首古诗词进行赏析与欣赏。 一、《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景写情,娓娓道出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首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的宏伟景色,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末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揭示出作者追求更高境界的不懈追求。整首诗结构简练,辞藻优美,在几个短短的句子中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索。 二、《渔歌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古诗词写景婉约,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水自然景色和舞动的渔歌,表达了作者离群索居、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其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自然的美景和生机盎然的春天。青箬笠和绿蓑衣都是渔民的特征,象征着纯朴和宁静。末句“斜风

细雨不须归”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以简洁的文 字勾勒出了一幅宜人宁静的田园画卷。 三、《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有断肠人。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乡愁的古诗。诗中以牛渚西江夜景为背景,借景抒怀,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开头的“牛渚西江夜,青天 无片云”通过对夜晚的描摹,将寂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色展现出来。接下 来的“登舟望秋月,空有断肠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 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通过写景叙情的手法,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 心的痛苦和希冀。 通过以上三首古诗的赏析与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与人 情的细腻描绘,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 们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所启迪。读诗赏词,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人 文素养,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提升我们对 古代文化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自己创作一些诗词,将自己 对自然、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文字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能 够更好地欣赏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精华,同时也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和释放。

八下语文古诗文赏析

酬乐天初逢扬州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赏析:凄凉地,弃置身写出自己被贬谪遭弃置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愤懑之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赏析:用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和岁月流逝人世变迁的感慨舒发自己长期被贬悲凉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赏析:沉舟侧畔千帆竞过,病树前头万木逢春,诗人已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感慨但又乐观豁达。同时借用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规律,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一定比现在好。表现诗人豁达豪迈。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诗人坚定地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赤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运用典故,以二乔命运代表东吴的命运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诗人不已成败论英雄,他认为历史上的英雄都有某种机遇委婉的反应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郁不平,也表明有机遇自己一定会有所作为的豪爽胸襟。 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赏析:用比喻写国事生动形象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此句是写国破家亡悲哀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蕴含了深挚的忧国之痛。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赏析:惶恐滩伶仃洋对仗工整巧用谐音,既指地名又指心情,写出对国家形势险恶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危苦的自怜哀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坚贞的民族气节。 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安全。 赏析:运用比喻,富含哲理指出人生欢聚和月圆月缺一样是自然规律,展现诗人豁达的胸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婵娟喻明月这句是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共赏中秋美丽月色。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思念,对人类美好祝愿。展现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后人常用此来表达亲人和朋友的美好祝福。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鉴赏篇目及题目及答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古诗鉴赏篇目、题目及答案 鹿柴(王维) 江南春(杜牧) 春望(杜甫)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次北固山下(王湾) 咏柳(贺知章) 山行(杜牧) 过香积寺(王维) 夜雨寄北(李商隐) 将进酒(李白) 泊秦淮(杜牧)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诗歌前两句所描绘的意境有什么特点? 正面描写了空山的杳无人迹,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渲染了一种静的气氛. 2这首诗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 描绘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全诗描绘了色调不同的两幅画面,请用三字句概括这两幅画面. “春”、“绿”、“雨” 2有人认为首句“千里”一词用得不妥,千里之声无人能听到,千里之景无人能见,应改为“十里”才妥当,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参考: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诗中用“碧玉”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以“绿丝绦”比喻随风飘拂的柳枝 ;以“剪刀”比喻春风 .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景象,通过早春的风和柳,把早春的气息生动传神地传达给我们.请你结合这首诗说说早春的两个典型的季节特征.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第二句中的“生”和第三句中的“晚”分别蕴涵着什么意思?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2末句中,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1 赠从弟(其二)——【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 高高耸立的山上的松树,在山谷中吹来的瑟瑟风中挺立。 风声是多么强大,松枝有是多么劲挺! 冰与霜正下得猛烈急骤,而松柏却整年长久端正挺立。 难道不怕遭受严寒吗?松柏有不惧严寒的本性! 赏析: 开头第一句描写出全诗的主体——松数的形象:亭亭立与山上。第二句采取对立的方式写亭亭之松所处的环境(背景):瑟瑟谷中风。在瑟瑟的山谷风声中,松树高耸的立在山上,这一形象,可以称得上“雄伟”。三、四两句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它们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 以上写的是“亭亭山上松”在风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写松树在冰霜严寒中的形象。“冰霜正惨凄”,先渲染环境的严酷,再写松树的表现:“终岁常端正”。为什么松树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能够“终岁常端正”?诗人先以反诘句写出疑问:“岂不罹凝寒”,然后从容回答:“松柏有本性”。 如果说前面四句主要写松上形象的话,那么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质。它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这样,松树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现。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劲挺的风格写出了松树的鲜明形象,其实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诗中因此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拱卫着都城长安,弥漫的雾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我与你都充满着离别愁意,(因为我们)都是远离家乡,外出做官的人。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亲密近邻。 (我们)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年男女那样(让泪水)沾湿佩巾。 鉴赏: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译文与赏析3 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有答案 前言 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学习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通过赏析经典作品,既可以启迪思维,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增强语文素养。因此,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欣赏古诗词。 训练题目及答案 第一篇:《登高》–杜甫 原文 风急北还南,年华共此时。 万里清江浸结,一时归梦里。 九峰插雪万披岚,千嶂掩云半蔽天。 空蒙芦雁冰已断,巫山巾褐霍将军。 题目 1.“年华共此时”中“年华”的意思是什么? 2.“九峰插雪万披岚,千嶂掩云半蔽天。”这句话写了哪两座山脉? 3.“空蒙芦雁冰已断”中“空蒙”的意思是什么? 4.“霍将军”出自哪个故事? 答案 1.“年华”指年龄,表示光阴如梭。整句的意思是“时间飞逝,我们的年 龄也在此时一同向前”。 2.“九峰插雪”指靠近成都的青城山,而“千嶂掩云”则是庐山,两者的景 色都非常美丽。 3.“空蒙”表示湖泊、河流等水面被冰封,而且没有人、车,非常空旷。 4.“霍将军”出自《三国演义》,是蜀国的将领,与刘备结义。他为人谨 慎,不轻易说话,但非常果断坚决,且谋略超群。 第二篇:《渡汉江》–宋之问 原文 岸阔水深波浪阔,不过风波两三点。 夜来江水如有意,借问向谁澄潺湲。

题目 1.“岸阔水深波浪阔”中的“阔”字是什么意思? 2.“不过风波两三点”中的“点”指的是什么? 3.“澄潺湲”三个词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4.这首诗中有哪些特别的意象? 答案 1.“阔”这个字表示广大、辽阔,用在这里表示岸阔水深,波浪也很大。 2.“点”指波峰,表示风浪并不十分严重。 3.“澄”表示清澈、明净,“潺”表示潺潺流动,而“湲”则表示江水有如溪 水般清澈的状态。 4.这首诗中特别的意象有岸阔水深的大江、稳定的船只和清澈的江水, 这些意象都表现出作者对夜晚渡江的平静和安全感的感觉。 第三篇:《游山西村》–杜甫 原文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题目 1.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2.“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这两句话分别描写了什么场景? 3.“天涯涕泪一身遥”中,“一身遥”的意思是什么? 4.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不同的情绪感受? 答案 1.这首诗的题目是“游山西村”,通过诗的内容可以知道,西村指的是已 逝去的朋友,作者想到他已经不在人间,就感到非常失落惆怅。 2.“西山白雪三城戍”描述了雪景和飞防姿态,而“南浦清江万里桥”则用 渡江的景象来写抒怀之情。 3.“一身遥”的意思是千里之遥,意指作者远在异乡,远离亲友,想念之 情无穷。 4.这首诗中表现了沉思、感叹、思念等不同情绪。通过作者对已逝去的 朋友和家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凄美的感叹。同时,作者自省自省,感慨艰难苦恨,并反思自己的浮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翻译: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作者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重点赏析: 《诗经》中常用托物起兴的手法来抒发情感。《关雎》开头就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鸟和鸣的情景起兴,渲染了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爱慕的情调,将主人公对女子的思念、追慕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蒹葭 先秦《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主题思想: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不懈追求和强烈的思念之情。 重点赏析: 本诗以“蒹葭”起兴,前两句既点明了时节和环境,又点明了地点,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晚秋图,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萋萋、采采”与前文中的“苍苍”对应,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侬,烘托出主人公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晨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洗出了时间的发展轨迹,说明主人公追寻时间之久。“方、湄、涘”三字的转换,把伊人在彼岸等待主人公的场景和主人公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大全”(八下课外古诗背诵10首)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宜宾市六中 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赏析大全”(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背诵10首) 【课外】 赠从弟其二(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悽,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评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用松树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写得豪迈凌厉,颇有“挺立自持”、“高风跨俗”的气概。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刘桢更多地是表现个人愤慨不平的情感,因此作品中总是充盈着慷慨磊落之气。其诗有俊逸而奇丽的风格。 首联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颔联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颈联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尾联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前面四句主要写松树的形象,后面四句则主要写松树的品格。松树雄伟挺拔,不惧怕任何恶劣严酷的环境。 【练习】 1.赏析名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答案: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 2.赏析名句: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 答案: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 3.试简要本文的语言特点角度赏析本诗。 答案: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