烃源岩地球化学

合集下载

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对比

烃源岩评价及地球化学对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碳,IH)和氧指 数(S3/有机碳, I0)与干酪根元素 组成分析能进行很 好的对比。因此, 可利用这两个指数 绘制范氏图确定烃 源岩中有机质的类 型,如图。
氢指数和氧指数确定烃源岩类型 (据Espitalie等,1974)

烃源岩中的干酪根分类




4.可溶沥青分析 可溶沥青的研究也能反映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类型,较常用 的参数如下: 1)烃源岩氯仿抽提物中组分组成特征 2)饱和烃气相色谱特征 3)色谱-质谱分析
有机质演化过程主要是一个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的过程, 影响其演化的因素很多,有温度、时间、细菌、催化剂和 压力等因素,其中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时间。 1、温度 化学动力学定律的一级反应方程:-dc/dt=KC 速度常数k由阿氏方程求得: k=Ae-E/RT E:为活化能,与键强度成正比,同温下,E越大,反应 越慢;只有超过E值,才能反应,相应的温度为门限温度, 与有机质类型有关。 T:为绝对温度,决定其活化分子数和碰撞几率,同活化 能条件下,温度增高,速度增加。 A:为频率因子。 R:气体常数。

三、干酪根成油理论的新进展 1)、未—低成熟油的成因系指非干酪根晚期热降 解成因的各种低温早熟的非常规油气。包括在生 物甲烷生烃高峰后,在埋藏升温达到干酪根晚期 热降解大量生油之前(Ro<0.7%),经由不同生烃 机制的低温生物化学或低温化学反应生成并释放 出来的液态和气态烃。
★ 强还原咸化环境藻类成烃 ★ 盐湖相沉积有机质在低温条件下转化成烃 ★ 含煤岩系特殊的富氢显微组分早期成烃 内因:有机质类型

黄骅凹陷烃源岩元素分选图 (据卢松年,1989)
Ⅰ-腐泥型; Ⅱ1-腐殖腐泥型; Ⅱ2-腐泥腐殖型; Ⅲ-腐殖型

2.16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

2.16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6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之一——有机质丰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在岩石中的相对含量。

常用指标:有机碳(TOC )、氯仿沥青“A”、总烃(HC )、岩石热解生烃潜量(S1+S2)1)有机碳(TOC)有机碳含量(TOC):岩石中所有有机质含有的碳元素的总和占岩石总重量的百分比。

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K 为转换系数。

剩余有机质含量=转换系数×剩余有机碳含量从有机碳计算有机质丰度的转换系数(K)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煤ⅠⅡⅢ成岩阶段 1.25 1.34 1.48 1.57 深成阶段末期 1.20 1.19 1.18 1.12 实测TOC:剩余有机碳或残余有机碳。

近代和古代沉积物中烃类有机质分布情况表(亨特,1961)沉积物烃类ppm有机质(重量%)粘土岩近代50 1.5 古代300 2.0碳酸盐岩近代40 1.7古代340 0.2岩石的有机质总含量,%石灰岩页岩(346个样品)(1066个样品)样品,%泥质岩和碳酸盐岩有机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别。

古代页岩和碳酸盐岩的有机质总含量(据H.M.Gehmen,1962)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中,主力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均在1.0%以上,平均值在1.2%~2.3%之间。

%,品样TOC,%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气盆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频率图(据尚慧芸等,1982)2)氯仿沥青“A”岩石中的“A”含量,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都有关。

泥质烃源岩评价氯仿沥青“A”好烃源岩1000~4000ppm较好烃源岩500~1000ppm烃源岩下限>250~300ppm“A”经分离可以得到:饱和烃、芳烃、非烃、沥青质。

我国陆相淡水-半咸水沉积中,主力烃源岩的氯仿沥青“A”含量均在0.1%以上,平均值为0.1%~0.3% (胡见义等,1991) 。

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氯仿沥青“A ”含量分布频率图(据尚慧芸等,1982)样品,%20 10 0.010.11.0“A”,%(386个样品)3)总烃 (饱和烃+芳烃)烃源岩评价图(王启军等,1988),图内百分数为烃/有机碳值好烃源岩:≥0.1%;较好烃源岩:0.1%~0.05%; 非烃源岩:<0.01%。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阿翁错盆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勘探区之一,牛堡组是其中最具有勘探价值的沉积岩系之一。

研究表明,牛堡组为烃源岩良好的沉积环境,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

牛堡组主要有泥岩和砂岩两种岩性,其中泥岩是烃源岩主要组分。

研究表明,泥岩中的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的形式存在,烷基化合物、芳香烃、萜烷等有机质类型均有所分布。

此外,泥岩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干酪根和原生生物标志物,如藻类丰富的干酪根和古菌标志物等,证明牛堡组泥岩具有优秀的烃源岩潜力。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牛堡组泥岩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一般在1.5%~6%之间,达到了良好的烃源岩标准。

有机碳同位素值主要分布在-28‰~-24‰之间,表明有机质来源于陆源植物和微生物,其中微生物来源的有机质较为重要。

同时,牛堡组泥岩中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烃源岩成熟度较高,有利于烃的生成和富集。

综上所述,西藏阿翁错盆地古近系牛堡组泥岩是该区域优秀的烃源岩之一,具有良好的沉积环境和烃源岩特征。

对该区域石油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为例

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评价:以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
寒武统为例
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高演化海相烃源岩,其元素地球化学评价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首先,该地区烃源岩具有高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

有机质含量一般大于2%,成熟度在0.8%-1.3%之间。

同时,烃源岩具有
良好的烃源潜力和热演化程度,是形成油气的有利烃源岩。

其次,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突出。

在烃源岩中,富集了一系列与有机质相关的元素,如碳、氧、氢、氮、硫等。

其中,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其含量与其可溶性有机硫同步增加。

此外,烃源岩中还富含大量的痕量元素,如铁、镍、钼、钴、铜等,这些元素也是烃源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该烃源岩具有良好的成藏条件和巨大的勘探前景。

该地区处于四川盆地东南缘崛起带,是天然气和油气的主要勘探区域。

此外,该烃源岩处于富水气区,具有良好的热演化条件和成藏空间,处于勘探热点区域。

综上所述,四川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是一个具有高演化海相烃源岩的区域,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明显突出,是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的主要区域之一。

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一段:引言
西藏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有着丰富的地质资源。

其中,中仓盆地的烃源岩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段:地质背景
丁青湖组是中仓盆地重要的上古生界沉积层,包括了下、上寒武统灵武期、下奥陶统底张掖期和中奥陶统阿尔金期,共三段地层。

该地层中的烃源岩是研究此地区生烃探矿的重要依据。

第三段: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是评价其生烃潜力的基础。

对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和含量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烃源岩主要为富含藻类、生物标志物丰富的优质湖泊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平均值为2.29%,最高值可达3.34%。

总体来说,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较为优异。

第四段:生烃潜力评价
通过对烃源岩中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研究,了解其生烃潜力。

结果表明,丁青湖组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烃潜力,其中低熟生油1型和2型有机质为优质成熟油源岩。

第五段:研究意义
通过对丁青湖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和生烃潜力的研究,可以了解该地区的生烃历史和地质构造演化情况。

同时,这些发现也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总结:
本文介绍了西藏中仓盆地丁青湖组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这些研究成果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我国石油资源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陆相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评价:通过对干酪根化合物的热解实验和岩石地层学分析,确定干酪根类型和成熟度,进而预测其烃类生烃潜力。

2. 有机质含量评价:评价方法包括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和化学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和组成。

3. 烃类组成评价:通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确定岩石中烃类组成及其特征,包括碳数分布、烷基和环基组成等。

4. 有机地球化学参数评价: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含氮量、含硫量、同位素等参数,评价烃源岩的生烃和成藏潜力,预测油气形成的可能性。

综合以上评价指标,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地球化学支持,指导勘探区块选取及井位规划。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

第四章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特征第四章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及资源贡献第一节优质烃源岩的分布特征一、优质烃源岩的评价依据与地球化学特征陆相泥质烃源岩一般都存在比较明显的非均质性,其中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的、已有生烃排烃过程的为有效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别大、生烃潜力特别高的称为优质烃源岩(金强,2002)。

也有人把有机质丰度与类型俱佳的烃源岩称为优质烃源岩,如济阳坳陷下第三系的优质烃源岩和塔里木盆地的优质气源岩等(周杰等,2004)。

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实例也已证实,并非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生烃潜力就大,而部分薄层的优质烃源岩层段对油气成藏起决定性作用。

对于陆相含油气盆地而言,优质烃源岩是指在生物勃发期和缺氧的湖相环境中形成的有机质特别富集,演化程度适中的烃源岩,常为薄层状(有时为纹层状)以某种生物为主的有机质富集层,以不规则状分布在有效烃源岩中。

由于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的成因不同,所以优质烃源岩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盆地优质烃源岩标准的制定要考虑该盆地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母质来源等因素。

作为优质烃源岩,一般要求烃源岩中有机质相对富集,有机质丰度指标达到好-极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较好(以I型或II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

通过对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和非优质烃源岩地化特征的对比,我们认为溱潼凹陷优质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为: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氢指数大于400mg/g,氯仿沥青“A”大于0.1%,Ph含量高(远高于Pr),β-胡萝卜烷含量中等~很高,伽马蜡烷含量很高,有机质类型较好(以Ⅰ型或Ⅱ1型为主),烃源岩中富含藻类体、壳质体等显微组分。

溱潼凹陷阜二段、阜四段、泰州组部分MA类烃源岩大部分已达到这一标准。

这些烃源岩中TOC一般大于1.5%,S1+S2大于10mg/g,壳质体和矿物沥青质体含量较高,富含黄色层纹层状藻类体、黄色沥青及液态包体、亮绿黄色、团状小孢粉体,分布有黄色荧光—亮黄色孢粉体及动物沥青壳壁体和动物沥青。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显微组分组成一、显微组分组成与有机质类型根据源岩干酪根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源岩中的有机质被划分为腐泥型(Ⅰ型)、过渡型(Ⅱ型)和腐殖型(Ⅲ型)三种类型。

这种有机质类型实际上是根据显微组分混合物的平均化学成分在van krevelen图解上的演化轨迹划分出来的。

有机质类型的差别,实质上是显微组分的差别(表2-12),由于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和腐泥组构成了源岩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所以也就是它们组成上的差别。

造成显微组分组成差别的原因,一是原始物源不同,二是沉积环境和微生物改造作用的差异。

对于煤层而言,有机质都是原地堆积的,原始物源的差别是最主要的。

而对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更明显,腐泥物质的形成往往与滞留缺氧的特定环境有关;惰性组、镜质组和壳质组等腐殖物质则是沉积物的碎屑成分,必然按其颗粒大小,形状、比重和抗磨蚀性被分选。

像惰性组分脆易碎,抗磨性差,经过不长距离搬运便成为细小的碎屑,但有时盆地边缘森林火灾形成的丝质体也可能被风力送至比较远的地方还见棱见角,呈比较大的碎片出现。

壳质组分比重小、性韧抗磨,其化学成分对地表地质营力的侵蚀破坏非常稳定,故而在煤岩学中也被称为稳定组分(liptinite),壳质组分很容易被水流、风力运送,散布在各种环境的沉积物中。

镜质组分的性质介于惰性组分和壳质组分之间。

若镜质组分的先质是腐殖溶胶的话,则可能出现在沉积盆地的较深水相带。

源岩形成于不同环境中,自然也就是有不同的显微组分组成。

1.Ⅰ型有机质(图版Ⅷ-1,2)Ⅰ型有机质的显微组分组成简单。

腐泥组含量60%以上,壳质组含量0—40%,镜质组+惰性组含量小于10%。

常见的富集的Ⅰ型有机质,如各种腐泥煤(藻煤、烛藻煤等),主要的显微组分是藻类体和沥青质体,孢子体也是腐泥煤的常见组分。

一般不存在惰性组分或偶尔见丝质体碎屑和惰屑体。

沥青质体作为基质,而藻类体A和孢子体则是被基质“胶结”的形态分子。

一些腐泥煤中,无结构镜质体含量可达15%左右,呈条带状、脉状出现。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

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第二章 2.6 烃源岩特征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150~160 ……
温度区间i ℃ ………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150 ………
指数值n ……… -5 -4 -3 -2 -1 0 1 2 3 4 ………
湖面 层 GR曲线 井 颜 岩性剖面 深色 升降 位
TOC(%) 2 4 6 8 10 12
低 水 位 前 三 角 洲
湖 退 浅 湖
高 深水 湖位
湖侵-深湖
-
湖 退 半 深 湖
-
二、烃源岩地质特征
暗色、细粒、富含有机质和微体生物化石,常 见分散状原生黄铁矿或菱镁矿,偶尔可见原生油苗。
粘土岩类:泥岩、页岩、油页岩、粉砂质泥岩 ;
② 在有温度等值线的时间—深度图上,迭合目的 层埋藏史图。
镜质体反射率Ro
煤演化阶 段 Ro 泥炭 <0.5% 褐煤 0.5%-1.0% 烟煤 1.5%2.5% 高熟 无烟煤 >2.5%
有机质演化程度
未熟
成熟
过熟
Ro (%)
成烃演化阶段
<0.5
生物化学 生气阶段
0.5-1.5
热催化生 油气阶段
1.5-2.0
>2.0
热裂解生凝 深部高温 析气阶段 生气阶段
碳优势指数(CPI) 以C29H60为中心,将C24H50—C34H70 的百分含量带入下式计算:
1 (C25 ~ C33 ) 奇数 (C25 ~ C33 )奇数 CPI + 2 (C24 ~ C32 )偶数 (C26~C34 ) 偶数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浅析准噶尔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主要分析了石炭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石炭系烃源岩的标志性地球化学特征是:①重的碳同位素组成;②饱和烃呈单峰分布且无β胡萝卜烷;③规则甾烷以C27显著优势的”V”型分布。

标签:石炭系地球化学烃源岩评价碳同位素生物标志物1石炭系烃源岩的发育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相沉积,下石炭统以海相、海陆过渡相碎屑岩为主,上石炭统发育火山岩、海陆过渡相、陆相碎屑岩组合。

纵向上看,东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主要发育于下统滴水泉组(C1d)、上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和石浅滩组(C2sh)。

由于地层同时异相的特征明显,导致不同地层分区具有不同的命名。

克拉美丽断裂带以南的C1d是目前研究程度较高的一套烃源岩。

该套烃源岩在准噶尔盆地广泛分布。

C1d烃源岩在滴水泉剖面出露厚约800m的暗色泥岩、含碳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陆东一五彩湾一带的钻井揭露该组烃源岩厚度在0~345m之间。

克拉美丽断裂带以北同时代的C1j烃源岩,露头出露较好,在东北缘扎河坝一带为暗色泥岩,厚度一般为40~80m,在沙尔布拉克剖面为约700m厚的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在恰库尔图剖面暗色泥岩厚度为100m左右,在伦6井北剖面暗色泥岩厚度可达290m。

2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特征2.1有机质丰度對准噶尔盆地周缘14个露头剖面的97个样品进行地化分析,总的有机质丰度特征是:有机碳(TOC)丰度高,氯仿“A”含量和生烃潜量低。

w(TOC)>0.5% 的样品占样品总数的72.8%,41.1%的样品W(TOC)>1.0%。

除滴水泉剖面和扎河坝剖面外,其他样品的氯仿“A”质量分数均小于0.015%。

而已被证实的三塘湖盆地烃源岩,露头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主要集中在0.2% ~0.6%,最好的姜巴斯套组TOC质量分数平均值为1%,氯仿“A”介于0.003% ~0.020%之间。

仅从露头样品看,准噶尔盆地TOC含量高于三塘湖盆地,氯仿“A”含量和生烃潜量与三塘湖盆地相当。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北部,是该地区重
要的石油勘探点之一。

其中的侏罗统烃源岩是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备受关注。

该烃源岩主要出露于盆地底部,厚度约为300米。

通过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其总有机碳含量较高,平均值约为
3.67%,属于成熟烃源岩范围。

有机质类型以TypeII1型为主,显示出优良的油源岩潜力。

同时,烃源岩中也富含了大量的高级烷烃和脂肪酸,有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指示作用。

另外,QK-1井中的烃源岩还具有良好的热解油和热解气释放
能力,其中热解油主要是高C27~C35正构烷烃和高C15~C27
正二烷烃,表明该区域烃源岩具备产油与产气潜力。

同时,热解气中甲烷含量较高,且C1/C2比值较低,表明热解气的成
因主要源于生物成因气或者液态烃源岩气。

总的来说,藏北羌塘盆地QK-1井中的侏罗统烃源岩具有较为
优良的地球化学特征,整体上具备产油和产气双重潜力。

该烃源岩也成为该地区石油勘探和开发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

关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探讨烃源岩是包含有油源岩、气源岩以及油气源岩的一种岩石种类,又被称为生油岩,这是一种能够产生或者已经产生可移动烃类的岩石。

基于此,本文针对烃源岩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并且从不同的分析评价方法入手了解烃源岩的具体本质,为提升对于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了解提供有效的参考。

标签:烃源岩;石油;石油地球化学评价在不同的环境下油气生成的机理也会产生差别,主要受到的是沉积相、埋藏史、构造特征等影响。

有关于油气的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为油气的勘探以及开发开辟了新的远景区,资源远景区能够帮助石油的开采相关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方向。

1 烃源岩基本要素烃源岩作为一种与尤其生成密切相关的岩石,在物理、生化以及地质等综合过程当中都受到了影响,最终形成的细粒沉积岩当中富含碳、氢等有机质。

受到环境的影响,有机质的含量也并不完全相同,生物生产率、沉积矿物以及水体沉积层的氧化都会成为其含量的重要影响要素。

一些高质量的烃源岩,无论是碳酸盐岩还是夜宴都是在厌氧环境下形成的,呈现出层状的特征,并且TOC呈中高水平,其中蕴含的有机质氢碳比大部分会超过1.2。

随着地壳的变动和沉积作用的积累,埋深不断增加,压力以及温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下,有机质热变,会产生干酪根,由于起源存在差别,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如图1所示。

目前在石油勘探等操作的基础之上,就勘探公司钻到的深度来说石油生成过程一般还没有完成,因此从地下采集出来的样本的那个中,岩石样本还有一部分的生油能力,故而可以在实验室当中也可以观测到一定的反应。

2 烃源岩分析方法2.1 基本分析方法在烃源岩石油地球化学评价当中使用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来说,烃源岩内存在的石油化合物如果存在的温度低于干酪根裂解的温度,就会释放出来,通过温度变化,可以开展释放活动当中化合物的观测。

在地球化学师的工作当中可以由此来确定生成石油相对于烃源岩的总体生油潜力比例数值。

在目前,地学家开展烃源岩的生油能力评估,所涉及到的试验方法主要是针对露头岩样、地层岩屑等开展的,从中得到的数值能够成为判断烃源岩有机质的含量以及成熟度的重要指标。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成岩样物质和烃源岩间相互作用的地
质学科,它包括分析地球中潜在油气藏的构造环境,识别烃源岩特征,确定烃源岩来源及其形成机制,探讨烃源岩与油气藏相互作用机制等内容。

烃源岩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陆相烃源岩和海相烃源岩两类。

前者是由于断裂或火山引起的流体熔融、蒸发、溶解等物理化学环境的作用,受油气成熟度不断提高的直接影响,形成的有机质、碳酸盐、有机碳等成分组成。

而后者则是海洋或湖泊环境中有机物的沉积而成的有机物分布以及产出的有机物的形成。

此外,烃源岩地球化学还应用有机碳和碳酸盐分析技术研究有机质组成和热演化度,进而确定油气藏构成、烃源岩形成机制、热综合作用等潜在油气构造环境,设计油气勘探方案。

有机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也可用于识别放射性元素的地质背景,从而有助于发现和声明潜在的能源资源。

综上所述,烃源岩地球化学是一门重要地质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潜在油气藏的构造环境,而且可以分析烃源岩特征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放射性等资源,为油气勘探提供重要依据。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

第二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2.18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之三——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成熟度:是指烃源岩中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

评价烃源岩成熟度的常规地化方法:✓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可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 TTI法✓岩石热解、……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R o 逐渐增大且不可逆。

R o 随地温增高而呈指数性增大;随时间增加而呈线性增大。

① 镜质体反射率( R o )1)利用干酪根的组成特征和性质研究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演化程度未熟 成熟 高熟 过熟 R o (%)<0.50.5~1.151.15~2.0>2.0 成烃演化阶段生物化学生气阶段 热催化生油气阶段 热裂解生湿气阶段深部高温生气阶段不同类型干酪根具有不同化学结构,达到各演化阶段所需的地温条件不同。

因而在应用R o判断有机质成熟度时,对不同类型干酪根应有所区别。

根据镜质组反射率确定的油和气带的近似界限(据Tissot 等,1984)若干类型有机质成熟及生烃能力图(据D.W.Waples,1985)Ⅰ型Ⅱ型Ⅱ型Ⅱ型Ⅲ型R o(%)干酪根类型R o,%未成熟未成熟未成熟油油油凝析气和湿气带干气带生油峰ⅠⅡⅢ② 干酪根颜色 及 H/C 、O/C 原子比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随有机质成熟度增大,干酪根颜色加深,H/C 降低、O/C 原子比降低。

向富C 方向收缩。

干酪根H/C O/CH/C O/CH/C O/CⅠ 产 油1.45 0.05 产 湿 气0.7 0.05 产 干 气0.5 0.05 Ⅱ 1.25 0.08 0.7 0.05 0.5 0.05 Ⅲ0.80.180.60.080.50.06③孢粉颜色和热变质指数(TAI:Thermal alteration Index )TAI 孢粉颜色温度(℃)有机质变质程度演化产物1级浅黄色30 未变质干气2级桔(橙)黄色50 轻微变质干气、重油3级棕黄色150 中等变质油、湿气4级灰黑色175 强变质湿气、凝析气5级黑色>200 深度变质干气TAI:<2.5 未成熟; 2.5~3.7:成熟-高熟; >3.7:过成熟。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

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论文1有机质含量对比本次采集的烃源岩样品包括钻井和露头的泥质岩(泥岩)与碳酸盐岩(石灰岩),其中野外露头8个,钻井6口(图1)。

对采集的钻井和露头样品分别进行了有机碳含量(TOC)测定、氯仿沥青“A”抽提与计量、族组分分离与定量、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等分析测试。

其中,有机碳含量通过LECOCS-400碳硫测定仪进行测定;氯仿沥青“A”含量通过索氏抽提法利用氯仿溶剂进行抽提获得;族组分采用层析柱法进行分离、定量;岩石热解数据通过OGE-II油气评价仪(Rock-Eval)进行测定;饱和烃组成主要通过日本岛津GC-17A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将测试数据与前人分析数据相结合,其中石炭系露头石灰岩、钻井泥岩和下二叠统露头泥岩的样品分析较多,其他样品的分析数据较少,样品少其实与该类可能烃源岩样品不发育有一定关系。

露头与钻井不同岩性的有机碳含量与氯仿沥青“A”含量总体成呈正相关特征(图2)。

据图2和表1可以较清楚地观测到钻井样品与露头样品的有机质含量差异。

总体来看,钻井样品的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含量偏高,位于上部区域。

露头样品氯仿沥青“A”含量偏低,位于左下部和右下部区域。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左下部区域主要为石炭系和下二叠统露头石灰岩样品,右下部区域的样品主要为下二叠统露头泥岩样品。

很显然,二者相比,露头泥岩的有机碳含量和氯仿沥青“A”含量均总体高于石灰岩,所有石灰岩有机碳含量在0.01%~0.83%,均值为0.09%;氯仿沥青“A”含量分布在0.0004%~0.0247%,均值为0.0034%。

下二叠统露头泥岩有机碳含量在0.08%~4.45%,均值为1.79%;氯仿沥青“A”含量0.0002%~0.0108%,均值为0.0042%(表1)。

钻井样品主要是石炭系泥岩、石灰岩与下二叠统泥岩,其中石炭系石灰岩有机碳和氯仿沥青“A”含量偏低,但是钻井石灰岩的氯仿沥青“A”含量仍高于露头石灰岩,而有机碳含量最高值分布于露头石灰岩(图2)。

第二章5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第二章5节 烃源岩及其地球化学研究

如美国犹英他盆地
始新统沉积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b. 甾萜烷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C27甾 烷主 要来 自浮 游生 物
C29甾 烷主要 来自陆 源高等 植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孙虎—前磨头地区源岩三种甾烷组成的三角图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三)有机质的成熟度
——盆地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其它干酪根分类(中国陆相)
标准腐殖型 Ⅲ2 H/C 0/C 红 外 1460/ 1600 < 0.8 > 0.30 < 0.20 < 0.65 > -22.5 < 65 含腐泥腐殖型 Ⅲ1 0.8—1.0 0.30~0.25 0.20~0.35 0.65~1.25 -22.5~ -25.5 65~260 腐殖腐泥型 Ⅱ 1.0—1.3 0.25~0.15 0.35~0.80 1.25~3.25 -25.5~ -28 260~475 含腐殖腐泥型 I2 1.3~1.5 0.15~0.10 > 0.80 > 3.25 < -28 > 475 标准腐泥型 I1 > 1.5 < 0.10 / / / /
对于非环状体系与手征碳原子连接的四个基团按质量大小依次为abcd假定观测者位于质量最小的原子或原子团d的对面abc是顺时针方向排列时则称为r生物体中单一的异构化变成两种热稳定性相似的异构体的混合物如甾族形成在c20位置型异构体的混合物
第二章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第五节 生油层层研究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指富含有机质能生成并提供工 业数量油气的岩石。 生油岩:只提供工业数量的石油的岩石。 生气母岩或气源岩:如果只提供工业数量的 天然气的岩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烃源岩地球化学
烃源岩(hydrocarbonsourcerock)是一种多组分古生物残体碳氢化合物的特殊类型,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碳、氢、氧、硫和氮,它是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元素。

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研究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课题。

烃源岩的成因是复杂多变的,它们源于已知的碳、水、氧、氮和硫等主要元素,这些元素可能来自固体地球的改造过程,也可能来自外部的来源。

烃源岩的成因和古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有助于研究古环境的演变以及古生物的生存状态。

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通过对其碳、氢、氧、氮和硫含量的测定来研究。

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含有烃源岩的岩性组合,进而预测油气藏的潜力。

例如,在陆上油气勘探中,通过识别有机质含量高的烃源岩,可以有效地预测和定位潜在的油气藏。

地球化学的研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对油气藏的演化、储集模式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进行推断。

使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确定不同烃源岩类型之间的组分分布,并分析烃源岩的演化模式,以及油气藏的发育模式。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可以使用地球化学技术来识别和估算储层性质。

对烃源岩中高分子质含量的测量,可以有效地评估油气藏的渗透性及粘稠度,从而可以估算储层的渗透性和油气的稳定性。

另外,地球化学技术还可用于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及其产出时间。

烃源岩研究中使用的具体技术包括:碳、氢、氧和氮的含量
分析;烃源岩的富集和析出分析;低分子碳氢化合物和烃源岩有机成分的同位素比值分析;含油烃有机质分析;烃源岩热史分析等。

总之,烃源岩地球化学是烃源岩物质成因、结构及水热性质的重要研究课题,利用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研究烃源岩油气资源的发育、潜力、古环境演变及古生物活动的演变历史,以及储层性质的估算等。

烃源岩地球化学的研究,将为更好地开发油气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