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讲刚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刚体
1.刚体
在无论多大的外力作用下,总保持其形状和大小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刚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刚体的平动和转动
刚体运动时,其上各质点的运动状态(速度、加速度、位移)总是相同的,这种运动叫做平动.
如果刚体的各个质点在运动中都绕同一直线做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叫做转动,而所绕的直线叫做转轴.若转轴是固定不动的,刚体的运动就是定轴转动.
3.质心质心运动定律
质心这是一个等效意义的概念,即对于任何一个刚体(或质点系),总可以找到一点C,它的运动就代表整个刚体(或质点系)的平动,它的运动规律就等效于将刚体(或质点系)的质量集中在点C,刚体(或质点系)所受外力也全部作用在点C时,这个点叫做质心.质心运动定律物体受外力F作用时,其质心的加速度为aC,则必有F=maC,这就是质心运动定律,
4.刚体的转动惯量J
刚体的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等于刚体中每个质点的质量mi与该质点到转轴的距离ri的平方的乘积的总和,即
J=miri2.
从转动惯量的定义式可知,刚体的转动惯量取决于刚体各部分的质量及对给定转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微元法求一些质量均匀分布的几何体的转动惯量.
5.描述转动状态的物理量
对应于平动状态参量的速度v、加速度a、动量p=mv、动能Ek=(1/2)mv2;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状态的物理量有:
角速度ω角速度的定义为ω=Δθ/Δt.在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r处的线速度与角速度之间的关系为v=rω.
角加速度角加速度的定义为α=Δω/Δt.在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r处的线加速度与角加速度的关系为at=rα.
角动量L角动量也叫做动量矩,物体对定轴转动时,在垂直于转轴、离转轴距离r处某质量为m的质点的角动量大小是mvr=mr2ω,各质点角动量的总和即为物体的角动量,即
L=miviri=(miri2)ω=Jω.
转动动能Ek当刚体做转动时,各质点具有共同的角速度ω及不同的线速度v,若第i个质点质量为mi,离转轴垂直距离为ri,则其转动动能为(1/2)mivi2=(1/2)miri2ω2,整个刚体因转动而具有的动能为所有质点的转动动能的总和,即
Ek=(1/2)(miri2)ω2=(1/2)Jω2.
6.力矩M力矩的功W冲量矩I
力矩是改变刚体转动状态、使刚体获得角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大小与力臂的乘积称为力对转轴的力矩,即 M=Fd.
力矩的作用对角位移的累积叫做力矩的功.
恒力矩M的作用使刚体转过θ角时,力矩所做的功为力矩和角位移的乘积,即W =Mθ. 与冲量是力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相似,力矩的作用对时间的累积叫做冲量矩, 冲量矩定义为力矩乘以力矩作用的时间,即I=MΔt. 7.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
转动定理 刚体在合外力矩M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与合外力矩大小成正比,与转动惯量J成反比,即
M=Jα.如同质点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可表述为动量形式,转动
定理的角动量表述形式是
M=ΔL/Δt.
转动动能定理 合外力矩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刚体转动动能的增量,即
W=(1/2)Jω12-(1/2)Jω02

该定理揭示了力矩作用对角位移的积累效应是改变刚体的转动动能.
角动量定理 转动物体所受的冲量矩等于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角动量的增量,即 MΔt=L1-L0=Jωt-Jω0.
该定理体现了力矩作用的时间积累效应是改变刚体转动中的动量矩.
质点的直线运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牛顿第二定律 F=ma 转动定理 M=Jα 动量定理
Ft=mvt-mv0(恒力)
角动量定理 Mt=Jωt-Jω0 动能定理
Fs=(1/2)mvt2
-(1/2)mv02
转动动能定理
Mθ=(1/2)Jωt2
-(1/2)Jω02
动量守恒定律 mv=常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Jω=常量
1.地球的质量为m ,太阳的质量为M ,地心与日心的距离为R ,引力常数为G ,则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的角动量大小为 (A )R
GMm
R G Mm R GMm GMR m 2
(D) (C)
(B) ( )
2.用一根穿过竖直空管的轻绳系一小物体m ,一只手握住管子,另一只手拉绳子的一端,使物体以角速度1ω作半径为1r 的水平圆周运动,然后拉紧绳子使轨道半径缩小到2r ,则这时的角速度2ω与原角速度1ω的关系为
(A )21212211(/) (B) (/)r r r r ωωωω==
(C )1212212212)/( (D) )/(ωωωωr r r r == ( )
3.有两个半径相同,质量相等的细圆环A 和B ,A 环的质量分布均匀,B 环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它们对通过环心与环面垂直的轴的转动惯量分别为A J 、B J ,则
(A )B A B A J J J J (B)
(C )B A J J = (D )不能确定A J 、B J 哪个大 ( ) 4.两个匀质圆盘A 和B 的质量密度分别为B A ρρ和,若B A ρρ
,但两盘的质量和
厚度相同,如两圆盘对通过盘心垂直盘面的轴的转动惯量各为B A J J 和,则
(A )B A B A J J J J (B)
(C )B A J J = (D )不能确定哪个大 ( )
5.一金属链条与一半径为5.0cm 、转速为2.5 rev/s 的齿轮啮合,则此链条在1分钟内运动的直线距离为:
(A )m m m rad π300 (D) 4700 (C) 1.47 (B)
47 ( )
6.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为零,则此
刚体
(A )必然不会转动; (B )转速必然不变;
(C )转速必然改变; (D )转速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 )
7.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相同的定滑轮,A 滑轮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B 滑轮受拉力F ,而且F =Mg ,设A 、B 两滑轮的角加速度分别为A β、B β,不计滑轮轴的摩擦,这两个滑轮的角加速度的大小比较是:
(A )B A ββ= (B )B A ββ>
(C )B A ββ<
(D )无法比较 M F ( )
8.一转动体的转动惯量2
3
100.5m kg J ⋅⨯=-,欲使它产生一角加速度-2
1.2rad s
β=,则施加的转动力矩M 为:
A
B
(A )m N m N ⋅⨯⋅⨯--33100.6 (B) 102.4
(C )242100.6 (D) 100.6---⋅⨯⋅⨯m N m N ( )
9.一水平圆盘可绕固定铅直中心轴转动,盘上站着一个人,初始时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忽略轴的摩擦,当此人在盘上随意走动时,此系统
(A )动量守恒 (B )机械能守恒 (C )对中心轴的角动量守恒 (D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守恒 (E )动量、机械能和角动量都不守恒 ( )
10.花样滑冰运动员绕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0J ,角速度为0ω,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
03
1
J 。

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 (A )00)3/1( (B)
3
1ωω (C )003 (D) 3ωω ( )
11.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2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中点且垂直于杆的竖直光滑固定轴O 自由转动,开始杆静止,桌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各自在垂直杆的方向上,正对着杆的一端,以相同速率v 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当两球同时与杆的两端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则碰后杆的转动角速度为:
(A )L v L v 54 (B) 32 v (C )L
v L v 98 (D) 76 v L o L ( )
12.一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 ( ) (A)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变. (B)它的动量不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断改变.
(C)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不变. (D)它的动量不断改变,对圆心的角动量也不断改变.
13.多个力作用在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这些力的矢量和为零,则刚体绕该轴转动的角速度将
(A )保持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无法确定 [ ]
14.长为l 质量为M 的均匀细杆,竖直悬挂在光滑的水平轴上(轴过杆的上部端点),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0v 水平射向细杆的下端。

设在下面三种情况下杆能够达到的最大摆角分别是a θ、b θ、c θ:(a )子弹陷入杆内 ;(b )子弹失去水平速度而自由下落 ;(c )子弹与细杆作完全弹性碰撞后反向折回。

判断下面结论中哪个结果是正确的?
(A )b θ=b θ=c θ (B )a b c θθθ>>
(C )a b c θθθ<< (D )无法确定 [ ]
15. 如图所示,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L 、质量为M ,可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直于棒长的光滑固定轴O 在水平面内转动,转动惯量为2
13
ML 。

一质量为m 、速率为v 的子弹在水平面内沿与棒垂直的方向射入并穿入棒的自由端,设穿过棒后子弹的速率为1
2
v ,则此时棒的角速度应为(2003级上考题)
(A)mv ML (B)ML
mv 23
(C)ML
mv 35 (D)ML mv
47
16. 一水平放置的直杆,质量为m ,长度为L ,绕其一端作匀速率转动(转动惯量21
3
mL ),
外端点线速度为v ,则杆的动能为( )
(A )212mv (B )214mv (C )216mv (D )21
8
mv
17.假设某卫星环绕地球中心作椭圆轨道运动,则在运动过程中,卫星对地球中心的( ) A. 角动量守恒,动能守恒 B. 角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C. 角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D. 角动量不守恒,动量守恒
1A 2C3C 4B 5B 6D 7C 8B 9C 10C 11C 12C 13A 14C 15B 16C 17B
·
12
v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