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歌唱技巧与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歌唱技巧与艺术魅力
作者:钱锋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10期
[摘要]《兰花花》是根据延安临镇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编创出来的,是叙事体信天游的一个典型,更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兰花花》以其悲剧的美,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家和研究者,此次就从歌唱技巧与艺术魅力论述这首优秀的作品,为演唱者更好的理解作品提供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展现演唱美学的魅力。
[关键词]歌曲;兰花花;歌唱技巧;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TP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022-01
前言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本文就《兰花花》一曲的创作背景,演唱技巧以及艺术魅力进行较深入的探究为演唱者更好的理解作品提供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展现演唱美学的魅力。
一、歌曲的创作背景以及主人公的人物性格
(一)人物性格以及魅力
整个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鞭挞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同时也高度赞扬了兰花花勇于冲破封建传统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
(二)故事背景
兰花花的原名叫姬延玲,1919年出生在延安临镇,长得十分招人喜欢。在红军攻下临镇时,兰花花与部队里一位年轻的战士情投意合,并发誓永不分离。不久红军接到新的任务,两人不得不分离。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当兰花花的父母知道兰花花与人相爱一事非常恼火,把她强行嫁与恶棍任小喜,后来任小喜死后,兰花花又被迫嫁与一个麻脸富人,兰花花最终不满社会的腐朽、不满父母的保守以及对情人的思念,在这种痛苦下郁郁寡欢而死。战士回来后,为他写下了这首《兰花花》。
二、歌曲的演唱技巧
(一)把握地方语言特点,体现地域音乐神韵
《兰花花》是陕北信天游式“原生态”民歌中流传较广的一首,是信天游中叙事歌中经典的一曲,叙述为主,所谓叙述就是歌手们用第三人称来唱人唱事。有时则把叙述和代言结合起来,用第一人称代替作品中人物的歌唱。何其芳同志曾在《谈写诗》中说:“叙事诗不是在讲一个故事,而是在唱一个故事”。所谓唱故事,就是在叙事歌中不仅仅是叙事,而且要抒情。但这“情”必须结合人物性格和故事的进展。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使叙事和抒情很好地结合起来,所抒发的感情是淋漓尽致,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毫无矫柔装束之态,以增强叙事的特色。
《兰花花》产生于陕北高原一带,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陕北民歌或带有陕北民歌风格的歌曲要唱的有陕北味道,味道越浓就越具美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而方言正是体现该味道的最主要的作料。歌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咬准字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
(二)体会歌词内容及人物性格做到声情并茂
叙事歌通常用用一个曲调多次反复来歌唱多段歌词,专业作者创作的叙事歌曲,大都采用通谱歌的形式,很少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两句为一段,用一个曲调反复的演唱,属于语调式五声音阶。其地域风格鲜明,曲调高亢、优美、柔美,开阔有力,节奏舒缓自由,用优美舒展的音调和纯朴干人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向往纯真爱情、敢于反抗封建婚姻制度的农家女兰花花的形象。作曲家王志信将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改编成一首叙事性独唱歌曲,将叙事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使作品既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风格,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空间,演唱者应把握歌曲的地方语言和地域音乐特色,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方能充分地诠释该作品,展现演唱美学的魅力。
(三)分析唱法、唱腔、旋法、旋律、速度变化
1.平腔唱法。陕北民歌以平腔演唱为主,根据歌曲音区的变化、真假声的比例做适当调整。多以真声为主的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声调高亢、嘹亮。陕北民歌中用这种唱法的有两种类型的歌,一类是速度不快,旋律起伏不大,比较婉转、柔美、忧伤的歌曲,如《兰花花》中“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蓝花花好。”就是运用了这种唱法。另一类是“因感而作,由情而发”的歌。陕北民歌风格独特,由于双四度叠置音调的大量使用,使旋律中大跳音程随处可见,旋律高亢悠扬,腔调豪壮婉转,尽情地吐诉心中的艰难悲壮。
2.真假声结合唱法。因陕北民歌旋法中四、五度音程及七、八度大跳音程较多,音域宽广,音乐中刚性因素较重的风格特点,完全用真嗓演唱往往不能胜任。演唱者在演唱信天游和山曲时,往往同时采用低腔、平腔和高腔演唱,几乎听不出衔接的痕迹,发出的声音却高亢、悠扬,即使相隔两道山梁也能听得见。
3.甩腔演唱。因陕北人在说话中有拉长音的语言习惯,陕北民歌中许多长音后面加有一个短装饰音,这种音时值较短,音域较高。演唱时像甩东西一样把音甩出去,前面的长音拖够时值后,迅速地把气一提,把声音送进头腔,然后马上换气唱下一句。它既体现了陕北语言特有的语气,又使长音提起来有头有尾,穿透力极强。
4.直音唱法。音乐表现上的直接与自由是大多数民族的基本特征。而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又决定了它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陕北民歌中的直音一般都做渐强处理,直音以长音形式出现。如《兰花花》中“前晌你死来,后晌我蓝花花走”中的“走”字就是这种唱法的表现所在。
5.滑音唱法。陕北民歌中的滑音有大滑音和小滑音两种。滑音的运用,不仅有大滑音、小滑音、上滑音、下滑音,而且还有跨几个音符的滑音,几乎是一句一滑。歌曲中多处使用了这种滑音唱法,把对情人的思念细腻、婉转地唱了出来,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颤音唱法,大部分陕北民歌的演唱没有大的颤音,但许多出现在歌曲中的小颤音却极具特色。小颤音的利用极大地软化了陕北民歌的野性和刚性,使歌声听起来生动而富于激情。
7.断腔唱法。断腔也称顿腔或顿音。陕北民歌中有一字数断的,也有一腔儿断的;有一轻一重之断;也有一收一放之断,特别在陕北耍兹弦音乐中,有一字多顿的唱法。
三、体验作品魅力,展现时代女性
《兰花花》属于叙事性信天游的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演唱者通过对作品内容、语言、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伴奏织体、速度、力度、表情述语的变化进行推敲琢磨,在演唱的过程中,完全容身于主人公兰花花的角色之中,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演唱出人物的感情,只有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才能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陕北民歌《兰花花》的艺术魅力,其歌声所表达的,远远已不只是一个幽怨的爱情悲剧故事,而是上世纪初期许多农村女性生命的最简单、最本真的全部品质的写照。从那时起,这首歌,和那印着朵朵碎花的粗布,便成为西北女性的符号和象征,更是一个时代女性的缩影,永远的印在许多人的脑际,不可泯灭。这首先后被数代声乐家,作曲家甚至是歌剧家演唱再创造的歌曲,完全反应了一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其中对西方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器的运用,更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之作,所以说,《兰花花》一曲,是整个民族音乐史上里程碑似的作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