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他提出的这一结合的着眼点是()。

A.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B.总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
C.探索我国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D.找到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2.围绕社会主义建设,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

这篇讲话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新民主主义论》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邓小平明确提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

A.党的十二大
B.1992年视察南方的谈话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4.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

A.共同富裕
B.人民当家作主
C.公有制
D.共产党的领导
5.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是在()。

A.20世纪5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初
6.邓小平认为,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的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7.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是()。

A.把消灭剥削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B.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人社会主义的本质
C.把消除两极分化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D.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8.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是()。

A.强调消除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B.强调消灭剥削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C.强调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D.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
9.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

A.消除两极分化
B.消灭剥削
C.实现共同富裕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0.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社会主义本质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是()。

A.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C.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D.提出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11.邓小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在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中,抓住的根本问题是()。

A.如何消除两极分化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D.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B.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C.实现共同富裕
D.发展生产力
1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人民当家作主
B.变革生产关系
C.发展生产力
D.自己的发展
1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为了()。

A.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B.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C.实现共同富裕
D.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人才
B.科学技术
C.工具
D.机械
16.科学的本质是()。

A.教育
B.人才
C.生产工具
D.创新
17.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

A.建设创新型国家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建构和谐社会
18.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落后
B.地区发展不均衡
C.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人口素质不高
19.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20.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的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21.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22.提出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23.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发展生产力
B.科教兴国
C.改革开放
D.建设和谐社会
2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的特点是()。

A.对抗性的矛盾
B.无法调和的矛盾
C.无法解决的矛盾
D.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25.在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协调各种利益关系
D.镇压敌对分子的反抗
26.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人民群众
D.知识分子
27.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
B.发展生产力
C.革命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8.在全面改革中其重点是()。

A.政治体制改革
B.经济体制改革
C.科技体制改革
D.卫生体制改革
29.决定中国的改革是全面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的性质
B.改革的动力
C.改革的目的
D.改革的任务
30.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少选和多选均不给分)
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采取苏联模式的原因有( )
A. 苏联给新中国的援助和支持
B.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遏制
C. 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
D.中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E.苏联模式适应了新中国在工业化初期着重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提出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A.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B.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中,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中苏关系决裂
D.新中国在几年建设中也积累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主要有()。

A.党的八大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4.下列观点,属于邓小平提出的是()。

A.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
B.整顿工业企业
C.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
D.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
5.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主要包括()。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邓小平之所以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之中,主要原因在于
()。

A.出于社会主义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的逻辑推演
B.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C.科学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
D.科学地把握当前的时代特征
7.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党的领导
B.公有制占主体
C.共同富裕
D.人民当家作主
8.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们是()。

A.党的领导
B.公有制占主体
C.不搞两极分化
D.人民当家作主
9.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A.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B.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C.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D.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10.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B.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1.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的目标是()。

A.改造落后生产力 D.提升传统生产力
C.发展先进生产力
D.最终整体达到发达生产力的水平
12.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是()。

A.科技进步
B.人才
C.教育
D.创新
13.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科学技术实力
C.国民教育水平
D.科教兴国战略
14.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社会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敌我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内部矛盾
15.社会主义改革总的目的是()。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B.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C.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D.解放生产力
16.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
17.中国的改革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因此这场革命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

A.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
B.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C.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
D.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思想方式
18、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的措施是()。

A 加速科技进步
B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D尽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
A 人口的关系
B 市场的关系
C 资源的关系
D 速度的关系
E 环境的关系
20、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步骤是()。

A到1990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B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建党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D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辨析题(每题6分)
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6.发展才是硬道理。

四.简答题(每题6分)
1、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2、怎样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何特点?
5、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6.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
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2.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如何理解“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
4.如何认识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六.材料分析题.(每题12分)
1.阅读下述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的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邓小平:《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实行改革》材料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材料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材料4: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质的轨道上来,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这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而且必将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深刻变化。

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变。

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十一后三中全会决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进一步深化,是把这个转移推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同样具有战略意义。

如果说,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保证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把经济建设进一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将保证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胜利实现,同时将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四决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为什么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五.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测试题题(每题20分,此题没有标准答案)
1.为什么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参考网站:四川农业大学精品课程。

安徽合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D
2. B
3. B
4. A
5. C
6.A
7. B
8. D
9. C 10. A 11. B 12. D 13.
D 14.A 15. B 16.D 17. A 18. C 19. B 20. C 21. D 22. D 23.C 24. D 25. A 26.
C 27. A 28. B 29.
D 30. B
二、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
1.ABCDE 2.ABD 3. ABCD 4. BCD 5. ABCD 6. BCD 7. BC
8. BC9. ABCD 10. CD 11. ABCD 12. AD 13. BC 14. BD 15. AB
16. ABC 17. ABCD 18. ABC 19. ACE 20. ABD
三、辨析题(每题6分)
1.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1)、在一国的革命和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时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也是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所得出的必然结论。

2.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

(2)、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根据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等重要论断,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发展速度、经济效益、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包含以下内容;一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二是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三是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1),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能否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只有充分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命运。

能否大力发展生产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着社会主义在与
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能否取胜。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更具有迫切性。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在当代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根本任务。

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从历史角度来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起点。

搞社会主义,首先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使社会全体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从逻辑角度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前提和根本。

它是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条件,是途径。

它是生产力充分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结果,它制约规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道路,使生产力的成果属于人民,同时,它又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制度条件,只有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才能达到共同富裕。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是结果。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都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这三个基本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各有特定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哪一方面都不可能完整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6.发展才是硬道理。

参考答案:此观点正确。

改革开放以采,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1992年他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四.简答题(每题6分)
1、为什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参考答案:
邓小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中国国情和当前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最终以实践来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2、怎样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表现为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应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起到示范和激励作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最终达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参考答案: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作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
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
4、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1) 它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紧密结合
(2) 它注重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 它既具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
(4) 它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

参考答案: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6.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是什么?
参考答案: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