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前言】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如冰变成水-状态发生了变化,木头加工成桌子-形状发生了变化,电饭锅通电发热-放热,电灯泡通电发光-发光。以上的变化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所以均为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现象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如米煮熟饭,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等都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练习 1. 练习 3. 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练习 1.石墨变金刚石的变化是变化。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变化。
3. 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是变化。
4.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是变化。
5.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是变化。
6.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是变化。
7. 海水蒸发,是变化。
8.电灯发光,是变化。
9.石蜡熔化,是变化。
10.纸张燃烧,是变化。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小结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水的沸点为100℃即水在100℃沸腾是水的物理性质,盐能溶于水属于盐的溶解性是盐的物理性质。水为无色透明没有气味的液体表现出了水的颜色、状态及气味属于水的物理性质。在这些过程中,都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即新物质的生成。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如液化气可以燃烧、液化气有毒、液化气可以再氧气中燃烧等都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这种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练习 1.氢气的可燃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2.铝的导电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3.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4.碳酸的不稳定性属于物质的性质。
5.火上烧油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6.百炼成钢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7.玉不琢、不成器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8.死灰复燃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练习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制霓虹灯 B.塑料吹拉成塑料薄膜
C.石墨作电池的电极 D.葡萄糖给病人补充能量
练习 5. 高一同学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小刀切下一块,切面呈银白色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可观察到钠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并放出热量,且熔化成一个闪亮
的银白色的小球,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请根据上述实验的描述,归纳金属钠有哪些性质。
(提示:从色、态、硬度、熔点、密度及能否发生化学反应等方面考虑)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小结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例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
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
酸性、碱性、毒性等
区别这种性质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蜡烛的燃烧实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5.切一小块蜡烛放于水中,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
1.石蜡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不溶于水,石蜡密度比水,溶于水。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
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2.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三层,包括外焰、中焰和内焰。
3.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发现两端先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
4.点燃蜡烛后,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产生;其中含有氢元素。一种物质燃烧可以生成水,这种物质必定含有氢元素。
5.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其中含有碳元素,一种物质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必定含有碳元素。
6.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凝固的石蜡蒸气。
7.蜡烛燃烧的表达式: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25H32+33O225CO2+16H2O
8. 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
练习 5.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哪种物质,将物质名称写在题后的空格处。
(1)酥脆的饼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端时间后变软了,说明空气中含有。
(2)澄清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瓶壁会出现白色固体,说明空气中含有。
(3)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