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剂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555fc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c9.png)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公式1.体表面积法(BSA法)体表面积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方法之一,它使用儿童的体表面积(BSA)来估算药物剂量。
体表面积是儿童的身体表面积与体重的关系,通常根据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使用下述公式计算:BSA (m²) = (身高(cm) × 体重 (kg)) / 3600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可以通过参考表格获得相应的药物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仅有体表面积适宜药物剂量的情况,例如放射治疗。
2.身体质量法(BW法)身体质量法是最常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药物剂量。
一般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进行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成人体重)这种方法适用于成人和儿童在药物代谢方面差异较小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该法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3.年龄法(Age法)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它适用于一些儿童特有的药物剂量计算,如各种疫苗的剂量。
在儿科用药剂量计算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需要注意:1.考虑个体差异:儿童在体重、代谢功能、生长发育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在用药剂量计算时需要考虑这些个体差异,避免过量或过少的给药。
2.使用儿科用药参考资料: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时应该参考相关的儿科用药参考资料,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特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临床监测和调整:儿童的生长发育、代谢速度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监测,根据儿童的临床反应和药物浓度等指标进行剂量的调整。
儿科用药剂量计算是临床儿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合理的用药剂量计算对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临床病情等多种因素,灵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以及合理的剂量,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f759a58a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1.png)
儿童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一般1岁以下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1×(月龄+3),一般1岁以上小儿用药剂量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5×(年龄+2)。
通常情况下,考虑到小儿体质的特殊性,小儿用药使用量有很多方面的限制以及要求,小儿体重以及年龄是用药量的重要衡量指标,一般1岁以下小儿用药的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1×(月龄+3),一般1岁以上小儿用的药计算公式=成人剂量×0.05×(年龄+2),此外根据小儿体质特征、疾病种类、患病程度、治疗手段等的多样性,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的进行各种调整。
小儿平时需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受寒,天气变冷,及时增加衣物,预防感冒,可以多喝些热水;饮食上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食物,如苹果、香蕉、梨、菠菜、白菜等;也可以经常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使小儿获得充足的氧气和日光照射,起到预防佝偻病的作用。
小儿用药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https://img.taocdn.com/s3/m/c4dd990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b.png)
急救用药去甲肾上腺素(正肾)1ml/2mg盐酸肾上腺素(付肾)1ml/1mg异丙肾上腺素2ml/1mg尼可刹米(可拉明)1。
5ml/0.375g山梗菜碱(洛贝林)1ml/3mg盐酸二甲弗林(回苏灵)2ml/8mg阿托品1ml/0.5mg盐酸维纳帕米(异搏定)0.2ml/5mg多巴胺2ml/20mg重酒石酸间羟胺(阿拉明)1ml/10mg 苯巴比妥钠(鲁米那)1ml/0.1g胺碘酮3ml/150mg呋喃苯胺酸(速尿)2ml/20mg安定2ml/10mg盐酸纳洛酮1ml/0.4mg地塞米松1ml/5mg异丙嗪(非那根)50mg利多卡因10ml/200mg多巴酚丁胺2ml/20mg10%葡萄糖酸钙10ml/1g50%葡萄糖20ml/10g5%碳酸氢钠10ml/0.5g呼吸三联用药(静推)可拉明0.375洛贝林3mg回苏灵8mg新心三联用药(静推)肾上腺素1mg阿托品1g利多卡因100mg 心旧三联用药(静推)肾上腺素1mg异丙肾上腺素1mg去甲肾上腺素1mg平喘用药(静推)生理盐水250ml可拉明0.375X2氨茶碱0.5地塞米松5mg协定处方用药非那根止咳糖浆1号:适用于<1岁,一次一格(5ml)tid2号:适用于1〜3岁,一次一格tid3号:3〜5岁,一次一格tid功用:镇咳。
镇静副作用:痰液粘稠麻黄止咳合剂1号:适用于3〜8月,一次一格,tid2号:1〜1岁半,一次一格,tid3号:1岁半〜3岁,一次一格,tid4号:3〜5岁,一次一格,tid 功用:镇咳、化痰磺胺合剂1号:适用于3〜8月,一次一格,bid2号:1〜1岁半,一次一格,bid3号:1岁半〜3岁,一次一格,bid4号:3〜5岁,一次一格,bid 功用:镇咳、化痰、抗炎成份:百炎净、甘草合剂、复方新诺明氯解磷定15〜30mg/kg肌注10 %氯化胺0.1〜0.2ml/kg/次口服炉甘石30g 用法:适量外用,bid33%硫酸镁溶液2.5ml/kg 口服稳可信(万古霉素)5.0g/支新凝灵0.2 im 剂型:0.2g/2ml 或0.2g/4ml10%葡萄糖5ml加止血芳酸0.2静推(止血芳酸剂型0.1g/支)0.05〜0.1g/次凝血酶1ku 口服剂型1ku/支美林0.4ml/kg/次口服5 %碳酸氢钠3〜5ml/kg/次补充液体配成1.4%(即可加2倍液体)血钾增高者,可按每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10%葡萄糖100ml加硝普纳5〜10mg静滴(硝普纳剂型50mg/支0.5〜8ug/kg/分)维生素B12 100ug/次肌注2〜3次/周链霉素15〜20mg/kg (<750mg/d)连用2〜3个月维生素B1 100mg im tid (100mg/支)10%葡萄糖50ml稳可信(万古霉素)0.12静滴bid (0.8〜1.6g/d, 40mg/kg)维宏(阿奇霉素)50mg 口服(10mg/kg/d)喘乐宁2〜6岁1〜2mg/次6〜12岁Zmg/次12岁2〜4mg/次每天3〜4次10%葡萄糖100ml加氯霉素0.25静滴qd (25〜50mg/kg,化脓时50〜80mg/kg)普瑞搏思2mg tid (西沙必利)痢特灵25mg tid颅痛定30mg im6-氨基乙酸敷伤口渗血处黄连素33mg tid (100mg/支)消炎痛12.5mg 口服硫酸亚铁(血中宝)100ml用法:1ml 口服tid10%葡萄糖2ml维生素K1 10mg静推qd (维生素K12〜4mg/次。
儿童药物剂量汇总
![儿童药物剂量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992139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0.png)
儿童药物剂量汇总儿童的药物剂量是根据年龄、体重和病情等因素确定的。
正确的儿童药物剂量对于保证治疗效果和避免药物副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常见儿童药物剂量的汇总。
1.非处方药物剂量:-对于婴儿和幼儿的普通感冒、发热等常见症状,一般可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布洛芬的剂量为每公斤重0.25-0.5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多不超过4次。
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为每公斤重10-15毫克,每4-6小时一次,最多不超过5次。
2.抗生素剂量:-抗生素的剂量一般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
具体剂量的选择还需根据具体药物的产品信息和医生的建议。
一般而言,对于儿童而言,抗生素的剂量要比成人的剂量低。
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使用,并且按时完成治疗过程。
3.止痛药和退烧药物剂量:-对于儿童的疼痛或发热,常用的非处方止痛药和退烧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对乙酰氨基酚的推荐剂量为每4-6小时给药1次,剂量为每公斤重10-15毫克。
布洛芬的剂量为每公斤重5-10毫克,每6-8小时一次,可根据需要增加剂量。
4.儿童用药剂量的注意事项:-给药剂量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应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指导。
-对于婴儿和幼儿,液体剂型更适合,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当的剂型和剂量。
-药物的保存也非常重要,要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避免儿童误服。
总之,儿童的药物剂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来确定。
正确使用药物对于儿童健康治疗至关重要。
家长在使用药物前应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e6b07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f.png)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体重计算:这是最常用、基本的方法,每日剂量等于患儿体重乘以每日一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需连续应用数日的药应采用此方法,而临时对症用药,如退热、催眠药等,常按每次剂量计算。
2. 按体表面积计算:准确度高,但复杂,适用于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
小于30公斤的小孩体表面积=体重×+,单位为平方米;大于30公斤的小孩体
表面积=体重公斤-30×+。
3. 按年龄计算: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等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 从成人剂量折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50,或儿童剂
量=儿童体表面积(m²)××成人剂量。
在使用这些方法计算儿童用药剂量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以及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方式等因素。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潜在风险,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20b23d59eef8c75fbfb360.png)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新生儿用药剂量应该没有专门的书籍介绍,不过可以参照临床《指南》和药品说明书。
儿童用药有几种计算方法,可以掌握。
方法一:简易快速计算法。
此法适用于药品说明书未规定小儿剂量,或忘记按公斤体重计算的情况。
公式如下:1 岁以内剂量:成人剂量*0.01*(月龄+3)1 岁以上剂量:成人剂量*0.05*(年龄+2)例:成人服痢特灵每次100 毫克(即1 片),8 岁儿童1 次该服多少? 按上式计算:100(毫克)*0.05*(8+2)=50(毫克),即8 岁儿童服痢特灵剂量每次为50 毫克(即半片)。
方法二:根据小儿体重计算。
多数药物已算出每公斤体重,每天或每次的用量,因此根据小儿体重决定用药剂量的方法,目前应用相当广泛。
对于已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实际测得的体重(千克) 计算用药量。
公式如下:小儿剂量= 每公斤每天(或每次) 用药量* 体重(千克)方法三:按公斤折算剂量。
小儿剂量= 成人剂量* 儿童体重/50(即成人平均体重)。
对没有测知体重的小儿可按下列公式推算:婴儿6 月前体重(千克)= 月龄*0.6+37 个月~12 个月体重(千克)= 月龄*0.5+3一周岁以上体重(千克)= 年龄*2+7方法四:根据体表面积计算。
近年来,国外推荐药物按小儿体表面积计算,既适于儿童,也适用于成人,科学性较强。
其计算方法如下:1、体重在30 公斤以下者,其体表现积计算公式为:体重(公斤)*0.035+0.1= 体表现积(平方米)。
2、体重在30 公斤以上者,在前公式基础上每增加体重5 公斤,体表面积增加0.1 平方米。
比如30 公斤体重者,体表面积为 1.15 平方米,35 公斤体重者为1.25 平方米,40 公斤体重者为1.35 平方米。
方法五:根据成人剂量折算。
这种计算方法只要知道成人剂量就可以按年龄比例推算出小儿剂量,所以简便易行,但每个小儿的个体生长发育不同,虽是同一年龄,但体重各有差异,这种方法比较粗糙。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7a683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1.png)
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儿科用药是指针对儿童临床需求,根据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计算给药剂量的过程。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精确计算儿科用药剂量十分重要,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疗效并保障患儿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科用药的计算方法,帮助医务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儿科用药挑战。
一、根据年龄划分药物剂量1. 婴幼儿期(0-1岁):婴儿期的用药剂量主要根据体重来计算。
常用的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婴幼儿剂量(mg)或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体表面积修正系数= 婴幼儿剂量(mg)。
另外,有些药物的剂量会根据婴儿的实际出生天数进行调整,如早产儿及新生儿等。
2. 幼儿期(1-3岁):幼儿时期的用药剂量一般是根据体重进行计算的。
可以使用与婴幼儿相同的公式来计算幼儿的给药剂量,即体重(kg)×给药剂量(mg/kg)=幼儿剂量(mg)。
此外,根据儿童年龄和发育情况,不同药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药评估方法。
3. 学龄前儿童(3-6岁):在学龄前儿童时期,用药剂量仍是根据体重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前儿童剂量(mg)。
4.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的用药剂量可以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
计算公式包括体重(kg)× 给药剂量(mg/kg)= 学龄儿童剂量(mg)或体表面积(m²)× 给药剂量(mg/m²)= 学龄儿童剂量(mg)。
在特殊情况下,还需根据儿童的生理和药物代谢特征来调整剂量。
5. 青少年期(12-18岁):青少年期的用药剂量可以采用成人剂量,具体剂量还需考虑患者的生理特点、年龄和发育情况等。
二、根据体表面积调整药物剂量1. 什么是体表面积(BSA)?体表面积是指一个人体的外表面积,根据身高和体重可以计算得出。
计算BSA的公式有多种,其中常用的有Du Bois' 和Haycock'公式。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fe82f2a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5e.png)
常用药配药量计算公式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常常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等因素来计算药物的配药量。
正确的配药量计算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临床药学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常用药配药量计算的公式及其应用。
1. 药物剂量计算公式。
药物剂量计算的公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来确定配药量的计算公式。
通常情况下,药物的剂量是以mg/kg为单位来计算的,即每千克体重需要的药物剂量。
计算公式如下:药物剂量(mg)=体重(kg)×剂量(mg/kg)。
例如,如果患者的体重为60kg,需要给予的药物剂量为10mg/kg,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药物剂量为60kg×10mg/kg=600mg。
2.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儿童用药剂量计算相对成人更为复杂,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儿童用药剂量(mg)=(年龄+1)×体重(kg)×剂量(mg/kg)。
其中,年龄以月为单位。
例如,如果一个4岁的儿童体重为20kg,需要给予的药物剂量为10mg/kg,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药物剂量为(4+1)×20kg×10mg/kg=1000mg。
3. 静脉给药剂量计算公式。
静脉给药剂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药物的浓度、速度和时间来确定配药量的计算公式。
通常情况下,静脉给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静脉给药剂量(mg/min)=浓度(mg/mL)×速度(mL/min)。
例如,如果一种药物的浓度为5mg/mL,需要以每分钟10mL的速度给药,那么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到的静脉给药剂量为5mg/mL×10mL/min=50mg/min。
4.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计算公式。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会降低,因此需要根据肝肾功能的情况来确定药物的剂量。
通常情况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剂量(mg)=正常用药剂量(mg)×(1-肝肾功能指数)。
中国药典老幼剂量折算表
![中国药典老幼剂量折算表](https://img.taocdn.com/s3/m/1e581b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f.png)
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的官方标准,其中包含了药物的标准剂量和用法。
老年人和儿童在使用药物时通常需要根据年龄、体重和生理状况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老幼剂量折算参考表,但请注意,具体的剂量折算可能会因药物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具体药物说明书进行剂量调整。
老年人剂量折算表:
1. 婴儿(0-2岁):老年人剂量通常是婴儿剂量的2/3至3/4。
2. 幼儿(2-6岁):老年人剂量通常是幼儿剂量的3/4至4/5。
3. 学龄儿童(6-12岁):老年人剂量通常是学龄儿童剂量的4/5至9/10。
4. 青少年(12-18岁):通常可以接近成人剂量。
儿童剂量折算表:
1. 婴儿(0-2岁):婴儿剂量通常是成人剂量的1/4至1/3。
2. 幼儿(2-6岁):幼儿剂量通常是成人剂量的1/3至1/2。
3. 学龄儿童(6-12岁):学龄儿童剂量通常是成人剂量的1/2至2/3。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剂量折算只是一般性的指导,具体的剂量调整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性质来决定。
使用药物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老年人和儿童在使用药物时通常需要更小心谨慎,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e6d00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bc.png)
儿童用药剂量简易计算方法
在给儿童使用药物时,确定合适的剂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剂量的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过量或者过低的效果。
儿童的身体构成、代谢速率以及免疫系统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因此常规的成人剂量不能直接用于儿童。
下面将介绍几种简单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1.按照体重计算: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药物剂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重是指儿童的实际体重。
2.按照年龄计算:
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如婴幼儿,因为体重变化较快,用体重计算可能不太准确。
此时,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年龄是指儿童的实际年龄,a是根据具体药物和儿童年龄来确定的系数。
3.按照体表面积计算: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儿童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药物剂量。
然后,可以根据体表面积计算药物剂量。
一般情况下,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成人用药剂量是指标准的成人用药剂量,儿童体表面积是指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可以根据上面的公式计算得出。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75e5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e.png)
儿童用药的剂量计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计算剂量:
1. 参考剂量法:根据成人的剂量和儿童的年龄,按照一定的比例确
定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成人剂量为1mg/kg,适用于儿童的最小年龄为2岁,可以按照每2岁增加1/12的成人剂量进行计算。
2.孔子法: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儿童的体重估算为成人体重的n倍,然
后按照成人的剂量计算儿童的剂量。
常用的孔子法系数有1/2(新生儿)、1/3(1岁)、1/4(2岁)等。
根据儿童的体重计算剂量:
1.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通常以kg为单位),按照一定的剂量
-体重比例计算儿童的剂量。
例如药物的剂量为10mg/kg,当儿童体重为
20kg时,计算得到的剂量为200mg。
2. 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Broslow法):布罗潘亨肉毒杆菌法是儿
科用药中常用的剂量计算方法,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身高,结合儿童的年龄
和性别,使用一套颜色编码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剂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急救
过程中需要迅速计算儿童剂量的情况。
其他考虑因素:
1.成长发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代谢、肝脏和肾脏功能都处于
发育阶段,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来调整剂量。
2.病情严重程度: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可能需要给予较高的剂量,
但同时要注意不要超过安全剂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在儿童的体内代谢速度较慢,可能会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剂量的调整。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同时要特别注意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应尽可能选择合适的剂型,避免给儿童带来不必要的药物风险。
儿童常用药物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常用药物用药剂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ece973b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7f.png)
儿童常用药物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一、按体重计算
按体重计算是最常用、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一般以每日或每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来表示。
例如,某药的剂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0毫克,那么一个体重20公斤的儿童,每天需要200毫克的药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尤其是那些儿童和成人剂量相同或接近的药物。
二、按年龄计算
对于某些药物,剂量与年龄有关。
通常是将年龄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给予不同的剂量。
例如,有些药物的剂量是按照年龄段来计算的,0-3个月、4-11个月、1-3岁、4-6岁等,每个年龄段的剂量都有所不同。
这种方法适用于特定药物,需要根据药品说明书或医生指导来确定剂量。
三、按体表面积计算
按体表面积计算是一种更为准确的方法,能够更好地考虑不同儿童之间体型和身体状况的差异。
一般来说,体表面积越大,所需药量也就越大。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一般为:体表面积(平方米)=体重(千克)×0.035+0.1。
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出的剂量更为准确,但计算较为复杂,一般只在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使用。
四、按临床经验计算
有时候,医生可能会根据临床经验来确定药物剂量,而不是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他们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性质和治疗效果等因素来决定剂量。
这种方法虽
然不够精确,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更为实用。
总之,在给儿童用药时,应该根据药物性质、儿童状况和医生指导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在选择计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以尽可能保证剂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44c3479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8.png)
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年龄法: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用药剂量。
这个方法适用于一些常用的药物,比如退热药物对于儿童的用量可以根据年龄来确定,比如1岁以下婴儿每次用药可按照体重的1/3计算,1-3岁儿童用药可以按照体重计算,3-6岁儿童用药剂量可以按照体重的2/3计算等。
2. 体重法: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用药剂量。
这个方法适用于很多药物,特别是需要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剂量的药物。
通常,根据体重计算的剂量能够更加准确地满足儿童不同体重的需要。
根据体重法计算,可按照药物剂量(mg/kg)×体重(kg)来计算给药剂量。
3. 身体表面积法:考虑到儿童的身体构成与成人存在差异,儿科用药常采用身体表面积法来计算剂量。
通常,药物给儿童用量是成人用量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根据身体表面积来确定的。
具体计算方法可根据DuBois公式或Mosteller公式进行计算,结合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用药剂量的计算。
4.线性插值法:当儿童年龄或体重处于两个给定剂量之间时,可以使用线性插值法进行计算。
具体操作是根据已知的两个剂量和对应的年龄或体重信息,通过线性插值来确定中间值的剂量。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药物的特性:儿童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特性,以及儿童生理和发育的差异。
-药物安全: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因此需要谨慎选择药物,并确保用药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配伍禁忌:有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体重、身体表面积以及药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保证药物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同时,儿童用药过程中需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遵循药物说明书中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1977b8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10.png)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是指将成人用药剂量转换为适合儿童的用药剂量的方法。
由于儿童和成人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生理特点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
以下是常用的小儿用药剂量换算方法。
1.基于体重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体重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使用mg/kg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kg计算出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 使用mg/m²剂量:将儿童的体重转换为体表面积,然后根据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m²计算出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2.基于年龄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年龄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使用mg/kg/d剂量: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kg/d 计算出每天所需的药物剂量,然后根据年龄的不同,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 使用mg/m²/d剂量:将儿童的体重转换为体表面积,然后根据体表面积和药物的剂量,按照mg/m²/d计算出每天所需的药物剂量,然后根据年龄的不同,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3.基于生理特点的剂量换算方法:
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如肝脏和肾脏功能的成熟程度)来确定适合他们的用药剂量
-根据肝脏功能来调整剂量:根据儿童的肝脏功能,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肝脏功能较差的儿童,剂量需要减少。
-根据肾脏功能来调整剂量:根据儿童的肾脏功能,调整每次服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肾脏功能较差的儿童,剂量需要减少。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cb61f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7.png)
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哎呀,你问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哈。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按年龄来算。
一般刚出生的小宝宝,用药剂量那得特别小心。
像一些普通的药,1 个月以内的婴儿可能只能用成人剂量的1/18 左右。
等孩子到了 1 到 6个月呢,大概能用成人剂量的1/14 到1/7 。
再大一点,6 个月到 1 岁,差不多是成人剂量的1/7 到1/5。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到了 1 到 2 岁,就可以用到成人剂量的1/5 到1/4 了。
这就好像孩子一点点长大,能吃的饭也慢慢变多了一样,药的剂量也跟着年龄在变。
还有一种是按体重来计算。
这就需要知道孩子的体重了。
比如说有个公式,如果药品说明书上写着每千克体重用多少药,那你就得称称孩子的体重。
要是孩子10 千克,说明书说每千克用 1 毫克药,那这孩子就用10 毫克药。
这就像买菜按斤称似的,多重的孩子对应多少剂量的药。
有时候也可以按体表面积来算。
不过这个稍微复杂点。
要用到一个公式,把孩子的身高和体重代入进去,算出体表面积。
一般来说,体表面积越大,用药剂量就越大。
就好像盖房子,面积大的房子需要的建筑材料就多。
我跟你说个事儿哈。
我邻居家的小孩,有一次生病了。
那小孩大概 3 岁左右。
他们去看医生,医生开了一种药。
那药的说明书上写着按年龄计算剂量的方法。
他们就根据那个,知道 3 岁小孩大概是成人剂量的1/5 左右。
但是呢,那小孩长得比较胖,比同龄人重不少。
另一个医生就说,也可以考虑按体重来计算一下剂量,这样更精准。
他们就称了小孩的体重,然后根据体重和说明书上的方法,调整了用药剂量。
结果小孩吃了药后,病好得挺快的,也没有啥不良反应。
在给儿童用药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
不能凭感觉随便给孩子用药。
要是药的剂量太大了,孩子小小的身体可受不了,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情况,像肚子疼啦、头晕啦之类的。
要是剂量太小呢,又起不到治病的效果。
还有哦,不同的药,计算剂量的方法可能不太一样。
有些药可能主要按年龄,有些可能按体重更合适。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cf043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70.png)
儿童中药剂量计算方法
儿童中药剂量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方法来计算。
1. 年龄计算法:根据小儿年龄大小及病情轻重,酌定药量。
一般来说,6个月以下婴儿用药量按成人量1/14-1/7,6个月至1岁用成人量1/7-1/5,
1-2岁用成人量1/5-1/4,2-3岁用成人量1/4-1/3,3-4岁用成人量1/3-
2/5,4岁以上与成人量相差不大。
2. 体重计算法:根据体重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
对于小儿中药的用药剂量,一般可按体重比例来计算。
比如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平均值预估为60公斤,如果小孩的体重是30公斤,可以按成人量的一半给药。
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单味药的剂量来进行计算,比如黄芪成年人用30克,如果是30公斤的小孩可以用15克。
或者也可以直接开成人量的方药,给小孩服用时,分次给予就可以。
比如药方中是30克的黄芪,如果给30
公斤的小孩服用,可以一副药喝两天。
如果成人是一天两次服用的,那么儿童就可以分两天4次服用。
3. 体表面积计算法:根据体表面积计算用药剂量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儿童的体表面积和成人体表面积有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体表面积来计算用药剂量。
总之,在给儿童服用中药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体表面积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同时,还需要注意中药的剂型、给药途径、药物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以确保儿童用药的安全有效。
中药儿童用量标准
![中药儿童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7895c6a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9.png)
中药儿童用量标准中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药物,在儿童药物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儿童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生理功能较成人不同,对中药的用量要求也不同。
正确使用中药并确定适当的剂量,对保证儿童的安全和疗效至关重要。
下面是中药儿童用量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1. 体重法体重法是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中药的用量。
常用的公式是:儿童用量 = 成人用量 ×(儿童体重 / 成人体重)例如,如果成人用量为10g,儿童体重为30kg,成人体重为60kg,则儿童用量为5g。
2. 年龄法年龄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计算中药的用量。
根据儿童所处的不同发育阶段,用药的剂量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对于幼儿,用药剂量会比较小,随着年龄的增长,剂量逐渐增加。
3. 辨证施治法辨证施治法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也适用于儿童中药用量的确定。
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辨证施治,从而确定合适的中药用量。
每个儿童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用药量要因人而异。
4. 尊重个体差异儿童的生理特点和体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在确定中药儿童用量时,应考虑这些个体差异。
不同儿童对中药的敏感程度和排泄能力可能会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5. 注意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中药虽然具有疗效,但也存在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因此要注意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避免过度用药或不恰当的用药。
在使用中药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并注意观察儿童的反应情况。
以上是中药儿童用量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
在使用中药治疗儿童疾病时,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和个体差异,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确定中药的用量,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疗效。
同时,要重视中药的毒性和副作用,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
小儿常用药剂量
![小儿常用药剂量](https://img.taocdn.com/s3/m/220de3c7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2.png)
小儿常用药剂量小儿常用药剂量是指适用于儿童的常见药物的推荐用量,它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等个体差异因素来确定的。
正确使用合适的药剂量对于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药物,以及它们的药剂量使用方法。
一、解热镇痛药1.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适用于治疗发热、头痛、轻度疼痛等症状。
儿童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来确定:(1)3个月以下婴儿:每次10-15mg/kg口服,每4-6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5次。
(2)3个月-3岁:每次120-160mg口服,每4-6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4次。
(3)3岁-12岁:每次240-325mg口服,每4-6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4次。
扑热息痛还可以作为根据医生指导使用的肌肉注射剂。
2. 布洛芬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消炎药,可以用于解热、镇痛和消炎。
使用剂量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建议使用以下剂量:(1)6个月-1岁:每次50mg口服,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2)1岁-3岁:每次75mg口服,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3)3岁-6岁:每次100mg口服,每6-8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4)6岁-12岁:每次200mg口服,每8小时重复使用,不超过3次。
二、抗生素抗生素是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常见的儿童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需要根据具体药物和儿童的年龄、体重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说明。
三、止咳药和祛痰药儿童常用的止咳药和祛痰药主要包括氨溴索口服液、盐酸左氧氟沙星口服溶液等。
使用剂量如下:1. 氨溴索口服液根据年龄和体重计算,建议使用以下剂量:(1)3个月以下婴儿:每次5-10mg口服,每日2-3次。
(2)3个月-2岁:每次10-20mg口服,每日3-4次。
(3)2岁-6岁:每次20-40mg口服,每日3-4次。
(4)6岁以上儿童:每次40-60mg口服,每日3-4次。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07dec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40.png)
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是保证儿童使用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差异,如体重、体表面积、代谢能力等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相关指标进行剂量的精确计算。
以下是小儿用药剂量计算方法的详细介绍。
一、体重法儿童用药中最常使用的计算方法是体重法,即根据儿童的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
这是因为儿童用药的安全与体重密切相关。
1.根据体重计算剂量:在儿科用药中,通常将药物的剂量按照“每千克体重多少毫克”的比例进行计算。
例如,其中一种药物的剂量是每千克体重0.3毫克,如果儿童体重为10公斤,那么该儿童的用药剂量即为10×0.3=3毫克。
2.根据体重区间进行调整:儿童的体重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所以在计算药物剂量时需要考虑到体重区间的不同。
常用的做法是分为不同的体重区间,然后根据体重区间来计算相应的剂量。
例如,儿童的体重区间为10公斤以下的为A组,10-20公斤的为B组,20-30公斤的为C组,那么根据不同的体重区间,计算出对应的剂量后进行调整。
二、面积法面积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需要根据体表面积进行剂量调整的药物。
这是因为儿童的体表面积与药物的分布和排除有关,对剂量的要求较高。
2.根据儿童体表面积与成人的比例进行计算:有些药物剂量是按照成人体表面积来计算的,需要根据儿童与成人的体表面积比例进行调整。
通常,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例较大,所以在计算剂量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年龄法年龄法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药物和特定年龄段的儿童。
年龄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
1.根据年龄段进行调整:儿童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功能在不同年龄段会有所不同,因此一些药物的剂量需根据年龄段来进行调整。
例如,一些抗生素和镇静剂的剂量就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来进行调整。
2.根据成熟度进行调整:有些功能发育尚不完全的儿童,例如新生儿和早产儿,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儿童成熟度来进行剂量调整。
儿童用药剂量的指标
![儿童用药剂量的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a8a9468e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58.png)
儿童用药剂量的指标
儿童用药剂量的指标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儿童用药剂量通常根据年龄来确定。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年龄来确定合适的剂量。
2. 体重:体重也是确定儿童用药剂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使用体重来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因为儿童的体重差异较大,用体重来计算剂量可以更精准地确定适合的剂量。
3. 血药浓度:对于某些药物,血药浓度也是决定儿童用药剂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些药物的血药浓度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维持,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血药浓度来调整用药剂量。
4. 生理指标:除了年龄和体重外,还需考虑儿童的生理指标,例如肾功能或肝功能等。
这些指标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有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可能会不断改变,因此在确定儿童用药剂量时,医生应综合考虑以上指标,并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常用药物用使用剂量大全(人卫版)1岁以内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7~12个月体重(kg)=6(kg)+月龄×0.25(kg)2岁后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是:2~12岁:体重(kg)=年龄×2+8(kg)药物名称用法和用量A阿米卡星: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一日5-10mg/Kg,分2-3次阿奇霉素:口服、静注:10mg/(kg•d),1次/日,连服3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口服:3个月-1岁,62.5mg/次,1-7岁,125mg/次;,7-12岁,187.5mg/次,>12岁,250mg/次,3次/日;静滴:30mg/kg•次,3-4次/日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10-20mg/(kg•d),1次/4h;静滴:口服:5-10mg/(kg•d),每日3次氨曲南:肌注、静滴:50~100mg/(kg•d),分2~3次。
阿托品:解痉:口服、皮下注射,一次0.01mg/Kg,一次极量0.3mg。
抗休克:静脉注射,一次0.03-0.05mg/kg,用氯化钠或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根据病情需要,隔15-30分钟用一次。
氨茶碱:口服,一次3-5mg/Kg,一日2-3次;静脉注射,一次2-4mg/Kg,以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浓度为6.25-12.5mg/ml),缓慢滴注。
阿司匹林:口服:解热:30-60mg/(kg•d),分4-6次或5-10mg/kg•次;抗风湿:80-100mg/(kg•d),分3-4次,后期减量氨溴索:口服:一日1.2-1.6mg,分3次服;静脉注射:一次15mg(6岁以下一次7.5mg);慢速静脉滴注:6岁以下,一次7.5mg,6岁以上,一次15mg。
安乃近:口服:10-20mg/kg•次,每日3次;肌注:5-10mg/kg•次胺碘酮:口服:一日5-10mg/kg,分3次服,4-8次后改为一日5-6mg/kg奥美拉唑:口服、静脉注射:一次0.4-0.7mg/kg,一日1-2次;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静脉滴注,一次0.4-0.7mg/kg,一日1-2次,一次滴注20分钟以上。
B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每日3次,宜饭后服布洛芬混悬液:1-3岁,10-15kg ,4ml/次;4-6岁,16-21kg,5ml/次;7-9岁,22-27kg,8ml/次;10-12岁,8-32kg,10ml/次。
布地奈德吸入剂:吸入:一次100-200ug,一日2-3次D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分3-4次服地西泮:口服,1岁以下,1-2.5mg/日,幼儿不超过5mg/日,5-10岁小儿不超过10mg/日,均分为3次服;静脉注射,一次0.25-0.5mg/kg,但不能超过20mg/次,缓慢注射,6个月以内儿童慎用。
地塞米松:口服:0.1-0.25 mg/(kg•d),分3-4次;肌注、静滴:1-1.25mg/次,每日1-2次。
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需长期使用,应采取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泼尼松),避免使用地塞米松等长效制剂。
多潘立酮:口服,一次0.2-0.4mg/kg,一日3次;肌内注射,一次0.2-0.3mg/kgF氟康唑:口服:1-2mg/(kg•d);静滴:(用于3岁以上儿童),浅表真菌感染:1~2mg/(kg•d),每日一次;深部真菌感染:3~6mg/(kg•d),每日1次。
1岁以下儿童禁用。
辅酶A:肌内注射、静脉滴注:一次50单位,一日1-2次呋塞米:口服:2 -3m g/(kg•d)分2-3次;静滴、静注:1-2 mg/kg•次酚磺乙胺:口服:10mg/kg•次,2-3次/日;肌注、静注:0.125-0.25g/次,2-3次/日,视病情可增加剂量复方甘草合剂:口服,一次1ml/kg,一日3-4次,不用于婴儿期复方消化酶胶囊: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餐后服富马酸酮替芬:口服:0.5-1mg/次,2次/日G甘露醇:静注:1-2 g/kg•次,必要时可6-8小时用药一次更昔洛韦:静脉滴注。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治疗和预防:诱导治疗,一次5mg/Kg,每12小时1次,连用14-21日(缓滴1小时以上);维持治疗,一日5mg/kg,一日1次,每周用3日H红霉素:口服:20-40mg/(kg•d),分3-4次;静滴:20-30mg/(kg•d)分2-3次,(浓度0.5-1mg/ml)琥乙红霉素:口服:30-50mg/(kg•d),分2-4次还原性谷胱甘肽:缓慢静脉注射、肌内注射:一次0.3-0.6gJ甲硝唑:口服:治阿米巴:50mg/(kg•d),分3次服,连用5-7日;抗厌氧菌、治滴虫:15-20mg/(kg•d),分3次服,连用5-7日甲氧氯普胺:口服、肌内注射,一日0.1mg/kg,口服一日3次,餐前30分钟肌苷:口服:0.1-0.2g/次,3次/日,静滴:0.1-0.2g/次,1次/日甲泼尼龙:口服:1-2 mg/(kg•d),分3-4次;静注、静滴:,10-20mg/(kg•d),1-2次/日;关节腔、肌内:10-80mg/次K克拉霉素:口服、静注:10-15mg/(kg•d),分2次克林霉素:口服:0-20mg/(kg•d),分3次;肌注、静滴:15~25mg/(kg•d),分2次。
开塞露:肛门注入,一次5-10ml,口服补盐液:治疗轻度脱水,开始时50ml/Kg,4小时内服用,直至腹泻停止。
L两性霉素B:静滴:开始时,0.1~0.25mg/(kg•d),一日一次,以后渐增至1mg/(kg•d)利巴韦林(病毒唑):口服:10-15mg/(kg•d),分3-4次;肌注、静滴、静注:10-15mg/(kg•d),分2次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一次1-3mg/kg,每10-15分钟一次,总量不超过5mg/kg硫糖铝:一次1-2g,一日3次氯雷他啶:口服:2-12岁,体重>30kg,10mg/d,体重<30kg,5mg/d,1次/日氯霉素:口服、肌注:25~50mg/(kg•d),分4次;新生儿不超过25mg/(kg•d);静滴25~50mg/(kg•d),(浓度2.5~5mg/ml)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林可霉素:口服:30-50mg/(kg•d),分3-4次;肌注、静滴:10~20mg/(kg•d),分2~3次磷霉素:口服(磷霉素钙):50-100mg/(kg•d),分3-4次;静滴:50-200mg/(kg•d),分3-4次,(40mg/ml)氯丙嗪: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次0.5-1mg/Kg氯化钾氯化钾:口服,小儿易用溶液,一日0.075-0.22g(1-3mmol)/Kg,稀释于冷开水或饮料中,分次服用;静脉滴注,一日0.075-0.22g(1-3mmol)/Kg,用葡萄糖或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氯化钾浓度不超过3g/L螺内酯:口服,一日1-3mg/Kg,分3-4次服罗红霉素:口服:6-10mg/(kg•d),分2次,早晚饭前服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静注:用5%葡萄糖<3岁 75ug/次,-6岁 150 ug/次,-12岁 300 ug/次,1次/日,可根据白细胞上升数减少剂量或2-5 ug/(kg•d)M蒙脱石散: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岁以上每日2~3袋,均分3次服,美洛西林舒巴坦:1~14岁儿童及体重超过3kg的婴儿,每次给药75mg/kg体重,每日2~3次。
体重不足3kg者,每次75mg/kg体重,每日2次。
美洛西林:按体重一日0.1~0.2g/kg,严重感染者可增至0.3g/kg;肌内注射一日2~4次,静脉滴注按需要每6(8小时一次,其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严重者可每4~6小时静脉注射一次N萘普生:口服:抗风湿:10-20mg/(kg•d),分2次,每日剂量不大于2gP哌拉西林舒巴坦:婴幼儿和12岁以下,每日100~200mg/kg。
新生儿体重低于2kg者,出生后第1周每12小时50mg/kg,静脉滴注;第2周起50mg/kg,每8小时1次。
新生儿体重2kg以上者出生后第1周每8小时50mg/kg,静脉滴注;1周以上者每6小时50mg/kg。
哌拉西林: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一日80-200mg/kg,分3-4次,严重者一日可用300mg/葡萄糖酸钙:口服:0.5-1g/次,2-3次/日;静注、静滴:>5岁,0.5-1g/次泼尼松龙:口服:1-2 mg/(kg•d),分3-4次;肌注、静滴:1-2 mg/(kg•d),分2次Q青霉素钠:肌注:一般感染:2.5万-5万单位/(kg•d),80万-160万单位/(m2•d)分2-4次;静滴:肺炎败血症:10-20万单位/(kg•d);流脑:20-40万单位/(kg•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及亚急性心内膜炎:40-60万单位/(kg•d),每6小时一次。
曲马多:口服,一次1mg/kg;肌内注射、静脉点滴,一次1-2mg/kg去甲肾上腺:持续静脉滴注,每分钟0.1-2ug/kg,根据病情调节滴速。
氢化可的松:口服:4-8 mg/(kg•d),分3-4次;静滴:4-8 mg/(kg•d),于8小时内滴入,或分3-4次滴入R乳果糖:7-14岁,起始15ml/日,维持10-15ml/日,1-6岁,起始5-10ml/日,维持5-10ml/日,婴儿,5ml/日热毒宁:3-5岁,最高剂量不超过10ml,6~10岁,一次10ml,11~13岁,一次15ml,14~17岁,一次20ml,均一日一次。
(0.7ml/Kg)。
S赛庚啶:口服:0.1mg/kg•次,每日3次,极量:0.2mg/kg•次三磷酸腺苷:肌注、静注:10-20mg/次,1-3次/日沙丁胺醇:气雾吸人,一次1-2喷(0.1-0.2mg),每4小时一次山莨菪碱:肌内注射,一次0.1-0.2mg/l,一日1-2次;常用量:成人每次肌注5~10mg,小儿0.1~0.2mg/kg,每日1~2次。
2.抗休克及有机磷中毒:静注,成人每次10~40mg,小儿每次0.3~2mg/kg,必要时每隔10~30分钟重复给药,也可增加剂量。
病情好转后应逐渐延长给药间隔,至停药。
T头孢拉定(先锋霉素Ⅵ):口服:50-100mg/(kg•d),分3-4次头孢克洛:口服:20-40mg/(kg•d),分3次,一日量不超过1g头孢羟氨苄:口服:20-40mg/(kg•d),分2次头孢孟多:肌注或静滴:50~100mg/(kg•d),分2~3次新生儿不推荐使用头孢呋辛钠:口服:30-100mg/(kg•d),分2~4次;肌注或静注:60mg/(kg•d),分2~4次,严重感染可加至100mg/(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