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的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又称“掌中木偶”,以福建漳 州、泉州最盛。偶 高尺余,由 头、中肢和服装组成。它以樟 木雕头,机关控制表情和肌肉 运动;手分拳、掌,食指入头
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 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
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 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 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 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 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 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 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 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 枚举。
客家文化——木偶戏
木偶戏的发源
• 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殉葬用的木制俑人,孔子说:“始作 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那时,丧葬时, “舞俑为乐,执偶为戏”。
• 相传,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 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谋臣陈平访知单于好色, 而其妻阏氏又甚妒忌,于是刻木为偶,身穿彩衣,形如美 女,装有机关,安立城头,翩翩起舞。果然,阏氏一见妒 心大发,恐城破后单于得此“美女”后而自身失宠,便劝 夫引兵而退,遂解白登之围。这木偶立下退敌奇功,刘邦 就珍藏宫中,“后乐家翻为戏具,即傀儡也”(唐·段安节 《乐府杂录·傀儡子》)。
• 明初,朱元璋倡导民间游戏,应天府(今南京)“闾市盛行 焉”,大街小巷均见木偶戏。清末、民国时,更得到发展, 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种,各有艺术特色, 并用戏曲曲调配合演出。
木偶戏的历史
•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 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ﻈ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 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 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 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 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 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 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 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 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 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 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 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 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 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 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 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 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 赞。
•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
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
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
木偶,花样翻新。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
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韵各异,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这样闻
•
⑵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
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
⑶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
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
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
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木偶戏的种类
ﻈ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 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 由表演者操纵一 根命杆(与头相连) 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 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 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 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 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 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 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 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 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 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 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 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 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 -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 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 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 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 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ﻈ铁枝木偶:
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 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 “纸影戏”。偶高1到1.5 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 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 “铁枝”,一主二侧,铁 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 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 结构独特。近年来,又加 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 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ﻈ布袋木偶:
• 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 儡”、“药发傀儡”显现,但 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 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 演艺术了。
总结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只认识或崇尚 外来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木偶 文化艺术研究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 持,许多文化专家、木偶艺人为振兴客家 木偶戏建言献策。认为一是要改革创新, 二是培养接班人要从娃娃抓起,三是要与 市场接轨。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决定 准备在集镇建立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 大楼,在水竹洋兴建木偶山庄,吸引游客 前来旅游参观,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名于世的雕刻大师。民国以后,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
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
相当高 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
同步的。 主要阶段
•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
⑴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
型主要靠画脸。
颈,中指、拇指操纵双手,动 作敏捷,准确丰富,构成布袋
木偶的主体;有时表演者以一 小竹签插入偶袖捻动,丰富了 手臂动作,而且他们可以凭借 精湛技艺,做出开扇、换衣、 舞剑、搏杀、跃窗等高难动作, 令人叫绝。布袋木偶剧目丰富, 传统、现代、神话、童话,题 材众多,新型工艺结构,不胜 枚举。
客家文化——木偶戏
木偶戏的发源
• 木偶戏起源于春秋时殉葬用的木制俑人,孔子说:“始作 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那时,丧葬时, “舞俑为乐,执偶为戏”。
• 相传,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 困于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谋臣陈平访知单于好色, 而其妻阏氏又甚妒忌,于是刻木为偶,身穿彩衣,形如美 女,装有机关,安立城头,翩翩起舞。果然,阏氏一见妒 心大发,恐城破后单于得此“美女”后而自身失宠,便劝 夫引兵而退,遂解白登之围。这木偶立下退敌奇功,刘邦 就珍藏宫中,“后乐家翻为戏具,即傀儡也”(唐·段安节 《乐府杂录·傀儡子》)。
• 明初,朱元璋倡导民间游戏,应天府(今南京)“闾市盛行 焉”,大街小巷均见木偶戏。清末、民国时,更得到发展, 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和杖头木偶三种,各有艺术特色, 并用戏曲曲调配合演出。
木偶戏的历史
•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 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ﻈ提线木偶: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 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 高约两尺。偶头以樟、椴或柳 木雕成,内设机关,五官表情 丰富;竹制胸腹,手有文、武 之分,舞枪弄棒,笔走龙蛇, 把盏挥扇,妙趣横生;脚分赤、 靴、旦3种, 勾牌与关节间有 长约3尺的提线。近年来,木偶 舞台演出区域扩展, 泉州木偶 剧团提线表演占据整个舞台空 间,提线可达6尺,难度大,但 表现力大增。提线一般为16 条, 据木偶动作需要取舍,合阳线 戏基本提线5条,做特技时可增 加到30余条, 演来细腻传神, 技巧高超。自古及今,倍受称 赞。
•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
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
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
木偶,花样翻新。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
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韵各异,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这样闻
•
⑵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
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
⑶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
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
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
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木偶戏的种类
ﻈ杖头木偶:
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各地木偶高 差很大,从8寸至人高不等。 杖头木偶 由表演者操纵一 根命杆(与头相连) 和两根手杆(与手相连)进行表演,有 的为三根杆或“托偶”,依手杆位置有 内、外操纵之分。头以木雕,内藏机关, 使嘴、眼可动;命杆为木、竹制,各派 长、短不同,手杆与手、肘相接。“内 操纵”者多演传统戏曲剧目,宽袍大袖, 便于表演戏曲程式,动作灵活,栩栩如 生。“外操纵”多弯把式命杆,负担减 轻,表现力增加;纸制偶头转向灵巧, 便于控制,机关多样,动作丰富;因手 杆在外,身体塑形自由,整体感增强, 突破了传统造型的局限,更合人物与时 代需要;手的材料不断更新(木-塑料 -树脂),手杆逐渐由钢丝替代,“打 脚”也出现了“横飞燕”、“大跳”等 舞蹈动作。这对剧目的开拓、表演的发 展、观众的发掘,意义重大。时至今日, 杖头木偶声势依然。
ﻈ铁枝木偶:
流传于粤东、闽西,据说 源自皮影戏,潮汕人称 “纸影戏”。偶高1到1.5 尺,彩塑泥头,桐木躯干, 纸手木足;操纵杆俗称 “铁枝”,一主二侧,铁 丝竹柄。表演者或坐或立, 于偶后操纵,形象规整, 结构独特。近年来,又加 高了偶身,调整扦位,使 其出现了新的转机。
ﻈ布袋木偶:
• 除此之外,民间偶有“水傀 儡”、“药发傀儡”显现,但 流布、影响甚微。“肉傀儡” 虽流布较广,但已纯属民间表 演艺术了。
总结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只认识或崇尚 外来文化,忽视中国传统文化。客家木偶 文化艺术研究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 持,许多文化专家、木偶艺人为振兴客家 木偶戏建言献策。认为一是要改革创新, 二是培养接班人要从娃娃抓起,三是要与 市场接轨。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决定 准备在集镇建立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 大楼,在水竹洋兴建木偶山庄,吸引游客 前来旅游参观,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名于世的雕刻大师。民国以后,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
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
相当高 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
同步的。 主要阶段
•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
⑴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
型主要靠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