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高三高考信息交流卷语文试卷(三)及答案(整理精校版)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b562831126edb6f1a10b8.png)
绝密★启用前2015届安徽省部分高中(暨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7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 .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C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 .如果批评家只在意少数人的看法,不关心普通读者的感受,认为只要让圈里人满意就功德圆满了,批评的路会越走越窄。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 .枢扭锋镝威慑力博闻强识毛骨悚然 B .履新邦交雨夹雪运筹帷幄不落言荃试卷第2页,共10页C .绵密彪炳糊涂帐戛然而止弊绝风清D .标杆文身辩证法吃里扒外枉费心机3、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上海和浙江在2014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从2014年秋季新人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这批学生2017年参加高考。
B .4月11日,“秦火火”涉嫌诽谤、寻衅滋事一案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表示自愿认罪,法庭并没有当庭宣判。
C .全面小康怎样建成?难点如何破解?这不仅关系全面小康的实现,更关系中国梦的奠基,是推进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人海底。
蚌埠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整理精校版)
![蚌埠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68cae99b89680203d825fa.png)
蚌埠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高考模拟试卷0512 19:08::蚌埠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题(考试:2015届高考模拟5月9日上午9:00~11:30)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所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上,所有主观题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遏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神”的概念。
之所以出现“神”而不出现“人”,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神”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
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
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
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终无功而返。
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他们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弱,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向自然宣战,同自然抗争,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2015年高考安徽省卷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
![2015年高考安徽省卷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a73317964bcf84b9d57bff.png)
2015年高考安徽省卷语文试卷(word版有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共4小题)1.下列词语中划横线的字,所有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棱角/菱形窒息/对峙稽首/稽查B.侥幸/阻挠绚烂/驯服称职/职称C.塑料/朔风叫嚣/发酵本末倒置/倒行逆施D.延伸/筵席瓦砾/罹难挑三拣四/挑拨离间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石钟山上那些错落有致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令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的名字也叫得奇,围绕这一名字的由来,人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卷入这场争论的,有名扬四海的文人墨客,也有戎马倥偬的赳赳武夫,还有名不见经传的山野村人。
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A.叹为观止B.戎马倥偬C.名不见经传D.不容置喙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样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从汉字笔画的统计分布规律来看,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②不少人认为简化汉字的理想目标是把十画以上的字简化到十画或不足十画。
③为了增强区别性,对那些笔画较多的非常用字还是不去简化为好。
④文字的应用首先要保证看和读的方便,要有相当的清晰性和区别性。
⑤但把笔画全部减到十画或不足十画,势必增加大量的形近字,给看和读带来困难。
⑥其次才是笔画简单,写起来省事。
A.②①④⑥⑤③B.②①⑤③④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⑥③⑤②①5.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2015合肥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作文选材及可比较参考题目的整理(整理精校版)
![2015合肥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作文选材及可比较参考题目的整理(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a9f6195f0e7cd1842536c3.png)
2015高考模拟合肥高三三模语文试卷作文选材及可比较参考题目的整理作文辅导0519 11:40::2015高考模拟合肥三模的作文命题,较二模相比,多了浓浓的思辨味,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材料架构、分析处理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关于材料的出处,与(潘光旦先生)本人的论述的语境“近来常听人说潮流两个字,也常听人说顺应潮流四个字。
尤其是在思想界里,好像真有一派浩浩汤汤的一种东西在那里走动似的。
究竟有没有,我们不去断定他。
我们要考虑的是:假如我们真在一种潮流之内,我们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应当如何对付。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
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
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
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
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人世间,社会上,思想界里,若是真有像潮流一般的现象,那末潮流中的分子——人——应付潮流的方法,也就有不同的几派。
不管潮流的方向目的,总是跟着走的,便好比涧水中的残花落叶。
不管潮流的方向目的,总是困守着不动的,例如一部分食古不化的前辈,便好比山涧中的顽石。
看出潮流的方向目的,遇到方面不大正直,目的不大光明的潮流,便知竭力挣扎,不肯轻放一着的,毕竟是少数有见识的人。
在学问界讨生活的人应该就是这第三种人。
他们好比山涧里的鱼,和潮流有相当的关系,却不会卷入旋涡,演灭顶的惨剧。
这都是常识,尽人而知的。
但是近来似乎有一派哲学家在那里告诉人说,凡是已成为潮流的东西,我们都应当加入,应当顺应。
为什么呢?一种事物而能成为潮流,能获得相当的声势,一定是经过了经验的盘驳的,一定是经过了生活的颠扑而不破的,质言之,一定有他的价值。
这似乎是极端实验主义的论调,他的是非我们可以不必管他,不过我们有一点怀疑。
2015合肥高三三模语
![2015合肥高三三模语](https://img.taocdn.com/s3/m/787dc79bdd88d0d233d46aa3.png)
• • • • •
一、(9分) 1.B 2.C 3.B 二、(33分) 4.A 5.C 6.A 7.(1)(5分)我近来发现吏部选择官员,只看中他言 辞文章,而不去了解他高尚的德行。 • (2)(5分)我做的事情,按道义来说和这些相同,都是 用来安定国家,惠及百姓的。
• 【原文】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朕每观前代史书,彰 善瘅恶,足பைடு நூலகம்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 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 忤旨,故不得见也。”太宗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 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 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 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 • 【译文】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我每看前朝的史书, 惩恶扬善,足以规劝警戒后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来当朝的国 史,为什么不让帝王亲自看到呢?”房玄龄回答说:“国史既然 善恶必书,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担心有与君主意 见相抵触的地方,所以不让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说:“我的想 法不同于古人。现在要亲自看国史,如果记有好事,自不必说; 如记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为鉴戒,并加以改正。你们把撰写抄 录好的国史送过来吧。”于是,房玄龄等人就把国史加以删减整 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撰写成高祖和太宗的《实 录》各二十卷,上表呈献。
• 五、(60分) • 21.(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脚在走, 心不变
• 赏尽春花,再想秋月,心有余闲,幸福常在。人生没有 真正的绝境,无论遭受多少艰辛、多少苦难,只要心存 希望,就总有一天能走出困境,让生命重新开花结果。 谁的时光,掌握在谁的手里,心若不动,世界无恙,人 生静好。静,流淌出智慧,智慧丰盈着生活。静,让人 看清世界,看清自己,看清未来的路。 • 最使人疲惫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遥远,而是你心中的郁闷; 最使人颓废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丧失; 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灭; 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 凡事看淡一些,心放开一点,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 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累了把心靠岸;选 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 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 总有流星的夜晚;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 就是美好的一天......
安徽省合肥市2015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打印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5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27e7980a32d7375a5178013.png)
安徽省合肥市2015年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及答案安徽省合肥市2015年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体坚持“四分法”,即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
与诗歌和小说比较,散文这一文体颇似平淡之水,没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却几近于道,而真正的“道”包含在无色之色、无声之声和无味之味中。
同理,我们在散文理论的建构中,也应避开各种干扰,去体悟其中的‘道’”。
②散文是中国最大的一笔文学遗产。
如果说,小说是民族历史的再现,诗歌是民族精神的写照,散文则是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从先秦散文到“唐宋八大家”、晚明小品、“五四”白话散文,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散文创作成绩辉煌,不容忽视。
古人有言:“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这意味着散文这种文体蕴藏着民族情感的密码。
③散文还是文化传承、传播的纽带。
当今的港台散文、东南亚和欧美华语散文蓬勃发展,都得益于中国传统散文的滋养。
如果回溯文学和文化历史,就可以发现散文是“文体之母”,中国文化的原典许多是由散文呈现的,“散文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基本载体”。
(原创)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整理精校版)
![(原创)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7ec0d45cf84b9d529ea7a06.png)
(原创)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高考模拟试卷0605 15:51::博主言焦虑中、盼望中、惶恐中……高考真的就要来了,两天,还有两天时间,高考开考的铃声就要响起。
近日,预测、秘籍……满天飘飞,真的有秘籍?真的能预测?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往年的高考试题和今年的考试说明。
与其惶恐,与其猜测,不如老老实实去回顾一下往年的高考试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人将去年6月9日完成的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语文试卷解析贴出来,解析部分是基于当时的情境中写出来的,现在看来,确有不周之处,但为保持原貌,就不再修改。
请博友斟酌。
2015届高考模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者:淮南六中程道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试卷总评】尽管考试说有较大的变动,但今年的安徽卷继承了前两年的命题思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试卷仍然是一副“老面孔”。
试卷材料选材大气,也更加简明和贴近高考要求,相比去年减少了近600字。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
![安徽省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c6628b89eb172dec63b73c.png)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安徽省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B(A.“他善用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错,与后文的阐述相反。
C.“有意避让”“使各部小说的悬念互不相同”属无中生有。
D.文中只是强调莫迪亚诺绝不用枪声、血迹、绳索、毒药瓶来揭示悬念,并不是不描写这些具体事物。
) 2.A(A.“分析了其作品侦探小说的特性”错,莫迪亚诺的小说只是借用了侦探小说的创作元素和创作方法,但其作品并非侦探小说。
) 3.C(A.随意嫁接,文中第②段强调在侦探小说里,常用“具体事件与具体人物”来设置悬念,并未表明在悬念设置上,莫迪亚诺“从不关注具体的事件与具体的人物”。
B.“近乎相同”错,由原文第②段可知两部作品在设置悬念的角度和方式上是有所区别的。
D.从文章的最后可以看出,莫迪亚诺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使作品有深意,并没有涉及悬念的设置。
) 4.A(A.愿:希望。
) 5.D(D.均为副词,才。
A.连词,表目的,用来/介词,表时间,按照;B.介词,表处所,在/介词,表对象,对;C.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定语的标志,的。
) 6.C(C.“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均告大捷”概括错误,原文中有“经年不能破贼,诏徵还”之语,可见“讨伐敬陀和柴保昌”并未取胜。
) 7.(1)富贵了不回故乡,真可谓是穿着华丽的衣服夜里行走啊。
(关键词:“衣”名词用作动词1分,“绣”1分,语义通顺1分) (2)妙计良谋,都须等待你想出来,现在把这酒杯赏赐给你,作为长寿的吉兆。
关键词:“嘉”“俟”“瑞”各1分,语义通顺1分) (3)樊子盖病重的时候,深为雁门之耻抱憾。
关键词:“笃”“恨”各1分,语义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樊子盖,字华宗,是庐江人。
隋炀帝即位后,子盖转任凉州刺史,改授他为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因良好的政绩而闻名。
大业五年,炀帝御驾西巡,准备去吐谷浑。
子盖认为那里瘴气多,向炀帝进献青木香,来抗御雾露。
精品高考模拟卷—-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精品高考模拟卷—-安徽省江淮名校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384d2b4b35eefdc8d333fd.png)
语文参考答案1.D 析:原文中说“韵不是一种物质,但是,在艺术家和观者共同创设的审美心理场中,它成了一种可感、可嗅、可触、可闻的物质实在”。
“共同创设”不等于“共同的审美心理”。
2.D 析:A项“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错,原文说“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B项“不注重书写的技巧”错,原文是“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C项“达有所为的目的”错,原文“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为作者评价,书法家们不以“有所为”为目的。
3.C 析:“尽快进入”错,原文为“慢慢地进入”,“这样就可以……产生”判断绝对化。
4.D (A故:所以,因此。
B报:报复,报仇。
C置:弃置,放过。
)5.B (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其独立性,不译;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
C副词,“趁机”;介词,“经由、通过”。
D连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范围,“仅仅、只”。
)6.A (田常伐鲁的根本原因是“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而非“广齐”。
)7. (1)虽然这样,我的士兵已经奔赴鲁国了,离开鲁国去讨伐吴国,大臣怀疑我,怎么办?(“虽然”“加”“去”“之”“奈何”各1分)(2)如果保存越国向诸侯显示您的仁慈,营救鲁国讨伐齐国,威势超过晋国,诸侯必定相随朝拜吴国,吴国的霸业就会成就了。
(“今”“示”“加”“相率”“朝”各1分)8.①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潇潇”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②想象(虚实结合)。
作者遥想请人,推想她别后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他,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
诗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③比喻。
把眉比为山峰,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腕如美玉。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2015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版本图文
![2015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版本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868ff8ef770bf78a652954ba.png)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A.风电属于绿色清洁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能墨守成规,应该把握机遇,发挥我们幅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
B.许多造诣远不能与他媲美的人早已声名雀起,他却仍然不急不躁,保持着艺术家应有的淡泊与执着,相信自己终究会跻身真正的大师行列。
C.为了抑制城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某市实施限牌新政,规定参与摇号竞价的申请人必须持有驾照,这一门槛绊住了7万多人。
D.活根吸水与花茎泡水养出来的花,乍看似无二致,但一段时间后命运迥异:一个让你忍不住精心浇灌,另一个新鲜过后被弃若蔽屣。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2015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模拟试卷(二)解析
![2015年安徽高考信息交流模拟试卷(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0936e3f18583d048645934.png)
2015 年安徽高考信息沟通模拟试卷(二)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66 分)一、(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比较乔娟①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改革的时代,也是一个乱世。
孔子谨小慎微地调解着新旧社会中的矛盾,妄图在此中找到新的出路,实现人与人的和睦相处。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至上的君子,人品完美;社会在“礼”的规范下,尊卑有序,有条不紊;统治者做到“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按照中庸之道,孔子认为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必定是幸福的。
亚里士多德相同生活于社会转型过渡期间,当时整个希腊社会处于动乱不安、内忧外祸之中。
他从保护马其顿统治利益出发,既反抵悲观禁欲,也反对过分享福,希望经过伦理道德均衡社会中的各样关系以实现政治社会平定和睦。
这就需要每个个体在其道品德为中追求欲念、感情、理性间的和睦。
所以,二人都想经过理论的建构去调理和均衡当时他们所面对的复杂的社会矛盾,进而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社会境地。
②孔子思想中浸透着道德的身影,所以,孔子的幸福观里,个体必定要不停完美自己的道德人品,增强道德涵养,只有具备道德才是获取幸福的前提条件。
统治者用道德原则治理国家的政事,就能稳固自己的统治,“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亚里士多德受其老师苏格拉底的影响,也必定德行的重要性,认为惟有质量优秀的人材能够做到公正、克制,才能为善。
常人所获取的一般幸福能够经过行德来实现,依赖智德所获取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
③享福生活、政治生活和思辩生活是亚里士多德商讨的三种生活种类。
那些崇尚声名、踊跃活动的人以荣誉为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以荣誉为幸福的看法太浅薄。
他也反对以物质财产为幸福,由于它不是惹起自己而是为了其余东西被追求。
“快乐、荣誉、德行比财产更有资格被视为生活的目的,由于他们都惹起自己而被追求,但是他们看来也并不是幸福(最高善)。
”④孔子认为钱财和势力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是人人都想获取的,孔子坦荡认可追求物质的正当性,但他更为重申获取物质的方式方法能否切合正道和义,同时,他也敏锐地感觉到幸福与物质的知足其实不拥有必定联系。
安徽省2006年—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整理精校版)
![安徽省2006年—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9246e15ef7ba0d4a733b0a.png)
安徽省2006年—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试题分析高考模拟试卷0522 07:58::安徽省2006年—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语文试题分析2006年2007年2015届高考模拟2015届高考模拟2015届高考模拟2015届高考模拟语言基础部分此部分设4题,分别涉及字形、成语、病句、消极修辞。
字形侧重于同音字和形近字,“凭心而论”、“渲泄”、“毕其攻于一役”等都是常见常考的,问题不大;成语考查感情色彩语义等,“洛阳纸贵”、“追本溯源”、“巧立名目”、“不容分说”辨析难度不大,根据语境即可解决。
病句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知识点,稍有难度;消这一大题涉及字形、成语使用、病句辨析、语意连贯等四个知识点。
字形侧重于同音字“独挡一面”、“合盘托出”、“膨涨”错别字多为“经典”别字;成语考查均为常规常用,成语“粉墨登场”考到了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有干扰性。
“洋洋洒洒”“完美无缺”“酣畅淋漓”;病句考查歧义、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知识点,稍有难度;排序的关键是首句的确定,该题的首句较容易确定,应为②,倒是第二句的衔接较难,很多考生很容易受到迷共设4道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依次是汉字读音、成语使用、病句辨析和语言运用准确。
考查的主要是同音字,个别形似字和多音多义字。
稍加辨别就可判定答案,难度较低。
成语重点考查的是望文生义,“行云流水”、“叹为观止”都是属于此类错误。
“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实至名归、叹为观止四个成语均为常见成语,且语境明确,不难判断。
病句辨析题中的三个病句病因明显(依次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语意不明)。
“语言运用准确”是2015届高考模拟考试大纲中新增的内容,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分别考查了字形、成语、病句共3道选择题。
第15题字形题吸取了浙江卷的考查形式,放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不辨析词义而乱用同音字词造成误用;第16题成语“脱颖而出”“笔走龙蛇”“耳提面命”“如履薄冰”错误类型用错对象、谦敬不分、语义错误。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3ebf02844769eae009edf9.png)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高考模拟试卷0330 07:37::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高考押题密卷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知识分子的活动,一般说有‚超然‛和‚参与‛两个方面。
‚超然‛,是指超然于一般社会生活之上而特别地致力于文化责任;‚参与‛则是以其知识、理想等影响与改造社会生活。
借中国古人之用语,大致可以区分为‚出世‛与‚入世‛。
就‚入世‛讲,这一因掌握了知识而思考更具‚普遍性‛的群体,自古就形成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
孔子曰‚爱人‛,墨子曰‚兼爱‛,孟子说‚民为贵‛。
他们浑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以‚平治天下‛为‚舍我其谁‛之重任。
由此养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气象。
同时,也培育了一种深沉博大的优患意识。
所谓‚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所谓‚邑有流亡愧俸钱‛,都反映了那种战战兢兢、深感任重道远、于国事民生不敢须臾忘怀之情。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确实成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优良传统。
谈到‚出世‛,人们随即会想到道家与隐士。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界与政治界截然两分,各有职能,居知识界内从事分内工作,并不得谓之‚隐‛。
但古代的‚士‛为王朝官吏之主要来源,若不为官则社会地位与经济收人常无着落,于是‚仕‛与‚隐‛便形成鲜明对照的不同人生选择。
庄周向往‚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的‚无待‛境界,君主‚欲以境内累‛而不受。
这是一种对超越的精神境界的探求。
儒家虽以‚明道救世‛为务,但也并非不讲‚隐‛。
《礼记〃懦行》:‚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3a13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8.png)
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以下2015安徽省江淮名校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高考频道为您精心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徽201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务必用0 .5毫米的黑色水笔答题,答卷前,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生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
书指书体,即汉字。
法指书写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中国书法通过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文字书写的法则提高到一种艺术的境界,使之凭借汉字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发展成为一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哲学思考和文化心理的艺术种类。
②以韵为核心的书法艺术,并不以精熟的技巧与繁复的法度程序为最高境界,相反,它崇尚的是那种言语不能传达的意味,它同时启示了其中所含蓄的类似于诗的余味,以及对简朴到深远的艺术手法的重视。
当思想感情和境界在自己的艺术形式中达到完美的升华时,韵的意味也就从作品中显现出来了。
崇尚韵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脱俗,使艺术家无论在人格形态还是在艺术形态上均要达到一种卓尔不群的境界。
韵如橄榄,它需要慢慢地去体会、涵咏。
如果说“不俗”是表示精神升进中的超越状态,那么“韵”则象征着精神超越的极致。
而“韵”的获取则是在一切艺术本体之外的,即就书法而言,学者型书家较之于工匠型书家更为人所推崇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③在中国的书法史上,书法家绝大多数都有超绝的风度才情,书法只不过是其气质风采和神情心性的自然流露,是切断凡俗意识而垂直上升到超常的精神生活领域的一种标志。
因而,书法只是文人“聊抒胸臆”的“余事”,所谓逸笔余兴,无所为方能有所为,这种心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才是高级的、超俗的、儒雅的。
(word版首发)安徽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信息卷(二)语(整理精校版)
![(word版首发)安徽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信息卷(二)语(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91006848d7c1c709a14506.png)
(word版首发)安徽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信息卷(二)语高考模拟试卷0328 21:30::安徽省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信息卷(二)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反智主义主宰社会固然不好,但一个没有反智主义的社会,也同样成问题。
有人说中国历代的专制皇权,实际上非常“主智”,并不“反智”。
查诸历史,中国的一个个王朝,都是靠读书人来支持。
这种权力和知识的伙伴关系,通过科举给制度化了。
被统治者则缺乏基本的文化资源。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反智主义”变成一个中性词,并强调其正面意义的原因。
因为被士大夫主宰了至少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太强调读书人的权力,一般老百姓没有表述自己的利益和意见的渠道。
到了近代也是如此。
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一个例子。
鲁迅对中国农民并没有太多深入的了解。
他年纪轻轻就进了洋学堂读书,甲午战争后不久留日,正好赶上战后日本狂热的战争宣传的余波。
甲午一战,突然使日本人觉得经过了西化的日本比作为亚洲传统文化中心的中国要优越。
于是媒体上把中国人描述成麻木、愚昧的群体。
比如当时表现甲午战争的木版画,不久前在麻省理工学院网站上作为研究素材在有批判性说明的条件下展示出来,该校的中国学生还抗议。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正是读《阿Q正传》长大的一代。
阿Q的形象,和这些版画中一些中国人的形象并无太大区别。
这种对农民的蔑视,被完全没有做农民的经验的知识分子如此强烈地表达出来,成为现代中国意识的一部分。
农民的“精神麻木”和“愚昧无知”,也成了中国种种问题的根源。
我们长期以来对农民的歧视,与这种知识分子的优越意识当然也有深刻的联系。
阿Q这种由知识分子创造的小民百姓的形象之所以不受挑战地主宰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这么久,一大原因就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文化资源和权力对之反击。
而一个有反智主义传统的社会就完全不同了。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语文
![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07528be250e2524de5187e81.png)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5届高三第三次联考金榜教育·2015届安徽省示范高中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D【解析】判断不成立,根据原文第③段,顺应天时“客观上必须起到保持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作用”,但不能把两者等同;另外,“做到……社会和谐”的说法也不准确。
2.B【解析】“指出它与和谐社会本质相同”不准确,根据第③段末,它只是与和谐社会的某一个内容相符。
3.C【解析】A.根据原文,人类与大自然“彼此之间不是隔绝的”,而非“不分彼此”。
B.“从周朝到清朝都是如此,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原文不合,如今仅仅“还有这个影子”。
D.对原因的解释,在原文中缺乏依据。
4.C【解析】存:问候、探望。
5.C【解析】C项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A、代词,什么/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B、代词,相当于“……的人”/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介词,对/ 动词,做、担任。
6.A【解析】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并因此得罪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7.(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何若”“采名”“乃”“属”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厚恩”“无以”“义”“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5分)【参考译文】龚胜字君宾,楚国人。
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
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
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
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警醒。
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
2015高考二模 安徽省宿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5高考二模 安徽省宿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b188d71fe910ef12df8a6.png)
宿州市2015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1.B(“客观事实的描述对经略边疆的影响更大”于文无据)2.B(“②③④逐层深入”错)3.C(A项,因果颠倒B项,其作用古人或认为是以远近作为收赋的依据,或认为是用于区分华夏与“夷狄”指的是“九服制度”,不包括“五服制度”,另外“九服制度”“五服制度”都是时人的设想,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D项,扩大范围,原文是“在一些统治者眼里”)二、4. D(比,勾结)5. D (均为“用”。
A表疑问/表感叹;B代词,他们/动词,到; C才/是) 6. B (奉迎英宗回国不是皇帝交给他的任务)7. (1)译文:十四年八月,杨善随从皇帝北征,到达土木堡,军队溃败,杨善从小路逃跑得以脱身。
(“扈”1分、“间”1分、句意1分。
)(2)译文:不是削减,太师的马年年增多,价格难以维持又不忍心拒绝,所以稍微减少一些。
(“岁”1分、“继”1分、“损”1分、句意1分。
)(3)译文:如果写在敕书上,这是太师迫于朝廷的命令(译为“被朝廷的命令所逼迫”也可),而不是太师真诚的心意。
(“载”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8.描绘出一幅秋夜拂晓孤寂凄冷的画面。
秋气寒重,尘沙沾染露水而下沉;残月西坠,鸡声渐起。
渲染了秋夜拂晓冷寂凄清、苍凉幽远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旅途的艰辛、内心的孤寂以及思乡之情。
9.本诗写景扣住“晓”字,写情扣住“行”字。
首联直接点明“晓征”,刻画出游子惊梦,催车晓行的匆忙之态;颔联,诗人以“飞沙“露气”、“残月”“鸡声”等意象渲染拂晓的凄凉;颈联以客路千里,归心萦绕表现出离家愈远,思乡逾切的心情;尾联以回望江宅,无限留恋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更烘托出游子拂晓出行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10.甲: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③影布石上④佁然不动⑤俶尔远逝⑥往来翕忽乙:①瀚海阑干百丈冰②竞周容以为度③其翼若垂天之云④艰难苦恨繁霜鬓⑤烽火扬州路⑥可以横绝峨眉巅三、11.情节上推动情节进一步发展,使小说的情节走向高潮;主旨上,与老处忧的子女形成对比,一方面批判老处忧子女不能恪守孝道,另一方面赞扬廉老汉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9aa10e43323968011c92ae.png)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答案解析第Ⅰ卷一、1.【答案】C【解析】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无中生有。
B.“中国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三教合一’”错,原文是“‘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
D.“还需要侧重考虑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曲解文意,原文是“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2.【答案】B【解析】“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只关注政治秩序”错,原文是“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
3.【答案】C【解析】A.曲解文意,原文是“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它们都经历了从普通著述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
B.“如果将其放在那个产生它的历史时代里面去重新理解,我们就可以了解人类从古至今曾经面临的重大问题”无中生有。
D.“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错,原文是“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二、4.【答案】D【解析】矩度:规矩法度5.【答案】C【解析】都是动词,给。
A.代词,他的/语气词,还是。
B.承接连词,就/假设连词,如果、假设。
D.结构助词/介词,被。
6.【答案】B【解析】“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无中生有。
7.【答案】(1)(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2)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3)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8.【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9.【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高三高考信息交流卷语文试卷(三)及答案高考模拟试卷1221 09:26::安徽第一卷·2015届高考模拟安徽省高三高考信息交流卷(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选选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徐彬①从史学影响看,司马迁创立的史表是徽州家谱的主要渊源之一。
明清徽州地区普遍认为‚谱为一家之史‛。
自觉地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了许多家谱以留传于世。
明清徽州家谱的基本面貌大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②一是数量多、善本多。
现存馆藏明清徽州家谱约1300种左右,很多都是古籍善本。
出现这种情况,与徽州地区重视及时续修家谱和大量文人学士的参加密不可分,明代程敏政、汪道昆、清代戴震等名儒都积极参与其事。
③二是家谱种类繁多。
从名称上看,有族谱、宗谱、家谱、世谱、会宗统谱等,它们或为一门之谱,或为一族之谱,或是一村或是一县,内容虽有侧重,但皆以体现血缘与地缘关系为主旨,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
如程敏政的《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是关于徽州地区范围内具有血缘联系的程氏宗谱,而汪道昆修《汪氏十六族谱》则是记唐模等十六族的汪氏宗谱。
④三是体例完备、内容丰富。
明清徼州家谱基本由谱序、凡例、世系图表、墓图、祠图、像赞、村居图、谱传、进呈谱表、诰封褒章、族产文书、翰墨文章、家训、族规等部分组成,以世系为时间主线,通过对宗族生活各层面的记载,对明清徽州宗族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记述,体现了‚谱为一家之史‛的主旨。
⑤在徽州特有的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表现出独具特色的徽商文化特征。
比如宣扬商业理念,体现了重视商业的文化旨趣。
汪道昆在《太函集》表达出‚良贾何负闳儒‛的理念;明隆庆《许氏世谱》记许秩语:‚丈夫非锐意经史,即寄情江湖间,各就所志。
‛同族人许西皋也说:‚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若我则业贾者也。
‛⑥不少家谱通过设立家传,还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
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甚至还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的情况,如《竦塘黄氏宗谱》记载了吴盛‚泉布出入,不假簿记,筹算心计之,虽久,锱铢不爽‛。
为徽商立传,体现了不轻视商人的文化理念。
⑦家谱还是商业活动中的交际手段,有独特的文化交流功能。
作为宗族而言,有共同而稳定的居住区域是其主要特征之一,但徽州地区却是‚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
徽州人因商业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流动性与分散性,与宗族要求聚族而居的特点相矛盾,为了弥合这种矛盾,编修家谱就显得尤其重要。
并且在经营活动中徽商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利用家谱的‚收族‛功能,能有效地将各地流动经商的族人凝聚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可以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⑧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家谱为徽州宗族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也为徽州地区的社会风俗形成发挥了导向的作用。
它和徽商文化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地方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选自《光明日报》2015届高考模拟6月22日,略有删减)1.下列关于“徽州家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徽州家谱种类繁多,内容有所侧重,服务于界定宗族血缘与地缘界线,体现着徽州人民的血缘与地缘关系。
B.徽州家谱体例完备、内容丰富,由世系关系记录、村居情况记述等内容组成,展现出了宗族生活的各个层面。
C.徽州家谱在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中有效地起到了凝聚族人以减少不必要的竞争甚至互通信息达到共赢的效果。
D.徽州家谱充分折射出了明清徽州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徽商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创立了史表,因而明清徽州地区奉为圭臬,将史法寓于谱法之中,修编许多家谱,并流传于世。
B.明代许多名儒都重视家谱的修编,如程敏政主修《新安程氏统宗世谱》,汪道昆主修《汪氏十六族谱》。
C.徽州家谱中记载了大量徽商的传记和行状,出现了为女性商人立传,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女性的尊重。
D.徽州文化是徽州地区特有的社会文化,在这种社会文化浸润下,徽州家谱的修编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A.“谱为一家之史”的理念使得明清徽州家谱不仅只是记录家族血缘关系,还成为了宗族社会生活的画卷。
B.汪道昆、许秩和许西皋之言,体现了他们对商业的高度重视,这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中尤为难得。
C.明清徽州家谱的兴盛主要是因为明清徽州地区文人学士数量极大,满足了他们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
D.明清徽州家谱为大量商人立传,满足了徽商名垂家史的精神追求,是对商人职业和地位的一种极大肯定。
二、(3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节丧凡生于天地之间,其必有死,所不免也。
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
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
葬也者,藏也,慈亲孝子之所慎也。
慎之者,以生人之心虑。
以生人之心为死者虑也,莫如无动,莫如无发。
无发无动,莫如无有可利,此之谓重闭①。
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
葬浅则狐狸抇②之,深则及于水泉。
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
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
此则善矣,而忘奸邪盗贼寇乱之难,岂不惑哉?譬之若瞽师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触杙③也。
狐狸、水泉、奸邪、盗贼、寇乱之患,此丰弋之大者也。
慈亲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善棺椁,所以避蝼蚁蛇虫也。
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侈靡者以为荣,节俭者以为陋,不以便死为故,而徒以生者之诽誉为务,此非慈亲孝子之心也。
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
夫葬所爱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民之于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④肝以求之。
野人之无闻者,忍亲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无此之危,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乘车食肉,泽及子孙,虽圣人犹能禁,而况于乱?国弥大,家弥富,葬弥厚,合珠鳞施,夫玩好货宝,仲鼎壶滥,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
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
题凑之室。
棺椁数袭,积石积炭,以环其外。
奸人闻之,传以相告。
上虽以严威重罪禁之,犹不可止。
且死者弥久,生者弥疏;生者弥疏,则守者弥怠;守者弥怠而葬器如故,其势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丧,载之以大輴⑤,羽旄旌旗,如云偻翣⑥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饬之,引绋者左右万人以行之,以军制立之然后可。
以此观世,则美矣侈矣;以此为死,则不可也。
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重闭:大闭,指墓中无殉葬品,掘墓人无利可图,不会招致发掘。
②抇(hú):发掘。
③杙(yì):一头尖的小木桩。
④盩,通“抽”。
⑤輴(chūn),载棺柩的车。
⑥偻翣,用羽毛制成的伞形之物,有柄,持之随枢车而行。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A.避柱而疾触杙也疾:忧虑B.涉血盩以求之涉:流淌C.无此之丑,其为利甚厚丑:耻辱D.乘车食肉,泽及子孙泽:恩惠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凡生于天地之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葬也者,藏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积石积炭,以环其外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6.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指出生死是自然规律,而抱着一种非常理性、坦然而毫无畏惧的态度,可葬礼是活着的人要为死者考虑的。
B.主张“节丧”,反对“厚葬”,指出丧葬的本意是让死者得安,而“厚葬”的大量陪葬品,却是诱发坏人盗墓的根源。
C.国家越强大,陪葬越丰厚,虽然圣上用严刑重罪来禁止盗墓,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与死者感情的疏远,增加盗墓的几率。
D.文章揭露了厚葬者摆阔气让人看的虚伪性,把对死去的人的毁誉看作要务是违背了葬礼的初衷,如此做法使死者不能安宁。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今世俗大乱,之主愈侈其葬,则心非为乎死者虑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5分)(2)苟便于死,则虽贫困劳民,若慈亲孝子者之所不辞为也。
(5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8分)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金陵:今江苏南京。
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
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
途经金陵,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8.这首诗首联有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4分)9.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文天祥的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
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
”而文天祥在宋亡后写的诗,更悲壮慷慨、气贯长虹。
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2),不亦君子乎?(《孔子语录》)(3)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4)生乎吾前,,吾从而师之。
(韩愈《师说》)(5),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7),唯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8)。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三、(2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醉太行从维熙①在我过去的认知里,太行山有雄无秀,虽然有直立的万丈悬崖,但一个个山头犹如和尚的秃头,是秃山、秃岭形成的大山之魂。
去年金秋十月。
全国自然生态文学会议在太行山石板岩乡召开,使我有机缘钻进它的躯体之内,去扫描它的生存形态。
汽车刚开进大山之腹。
我就发现了自己认知上的谬误,十月的太行山,不仅不是秃头和尚,简直像是个醉酒后初醒的俊俏丽人。
②汽车沿着陡峭的S形山路,盘旋地向上攀登,每每拐过一个弯道,绿色便变换一个层次,由山下的浓绿,弯成苍劲之绿;再由苍劲之绿中,发现秋天的橙黄;又在橙黄之中,绽露出一片片艳红一那是红枫在向人间展示苦夏已经远去,秋意已染上太行的额头和眉梢。
过去的文人墨客抒写的多是南方的灵山秀水,如黄山之灵秀,雁荡之奇伟;庐山之恬雅,泰山之巍高,几乎从文字中难以找到对太行抒情的表达。
倒是有写到太行山的文字,无一例外地都与战争发生联系,‚金戈铁马‛‚兵家必争‛一类的字眼溢满书页,这实在是对太行山的色盲——至少是一种认知上的斜视。
③从河南一侧看太行,它不仅有万峰争雄的阳刚之魂魄,还充满了阴柔之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