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及腾冲地区晚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 旅游景点介绍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旅游景点介绍腾冲火山地质公园旅游景点介绍1. 引言: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腾冲市,是一座集火山地貌景观、温泉资源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该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探索自然奇观和放松心灵的理想去处。
2. 概述腾冲火山地质公园:2.1 背景: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境内火山地质景观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形成了一系列独特壮丽的火山地貌,包括火山口、熔岩地貌、地热地质景观等。
2.2 地貌景观: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内拥有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其中最为知名的是独龙断层地貌、花石璃地貌和青龙洞地貌。
独龙断层地貌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流与地层差异相互作用形成,形成了断层状的峭壁和陡峭的山地。
花石璃地貌则是由火山碎屑流形成的火山地表石材,具有丰富的色彩和纹路,极具观赏价值。
青龙洞地貌则是由火山岩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侵蚀而形成的洞穴,有着奇特的石钟乳石和石笋景观。
2.3 温泉资源:腾冲火山地质公园还以其丰富的温泉资源而闻名,拥有多个温泉区,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鸡足山温泉和鸡足山地热温泉。
鸡足山温泉位于腾冲城北部,水质清澈、矿物质含量丰富,被誉为“中国最美温泉”,是游客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
鸡足山地热温泉则是由地下火山热能所形成的温泉,具有独特的疗效,被当地居民广泛使用。
3. 人文历史: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的集合,还富有深厚的人文历史。
这里曾经是蒙古、元、明、清历代的边陲重镇,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游客可以在腾冲火山地质公园内参观傣族古寨、古柏林、古堡等历史建筑,了解当地古老而丰富的文化传统。
腾冲火山地质公园还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如腾冲火山文化节、火山音乐节等,为游客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4. 个人观点与总结:腾冲火山地质公园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壮美的地貌景观、丰富的温泉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历史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内蒙古大青山-盘羊山晚中生代-早新生代构造事件及其对华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张进江;郑剑磊;王海滨;郭磊;刘江;戚国伟【期刊名称】《地学前缘》【年(卷),期】2024(31)1【摘要】内蒙古大青山和盘羊山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对华北克拉通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大青山以北的盘羊山逆冲体系,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古亚洲洋的闭合,晚侏罗世可能受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的影响而重新活动。
大青山地区发育4期中—新生代变形构造,从老至新依次是:SE-NW向伸展形成的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NW向逆冲的大青山逆冲体系、以不变形花岗岩为核心的构造穹窿、大青山山前断裂及高角度正断层。
发生于约142~132 Ma的SE-NW向伸展,形成于造山增厚地壳的重力垮塌,并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和相关的拆离体系。
大青山逆冲体系形成于约130~120 Ma,代表造山过程中地壳荷载与板块汇聚的抗衡导致的构造反转,另一可能是古太平洋俯冲的远程效应。
自约120 Ma以来,大青山处于一个构造-热松弛期,导致该区约120~90 Ma的冷却事件被广泛记录,并形成以不变形花岗岩(约114 Ma)为核心的穹窿构造;这些事件可能与华北克拉通的峰期破坏相关。
大青山山前断裂和相关的高角度正断层开始于始新世,可能是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改变的远程效应所致。
古亚洲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导致华北克拉通北缘地壳增厚,引发早白垩世造山晚期的垮塌和伸展,形成呼和浩特变质核杂岩。
自120 Ma开始,大青山开始受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影响,并形成后造山伸展。
新生代,大青山受新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远程影响。
【总页数】15页(P127-141)【作者】张进江;郑剑磊;王海滨;郭磊;刘江;戚国伟【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北缘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应力场——来自构造节理分析的证据2.燕山褶断带晚三叠世都山复式岩基成因及侵位变形: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3.华北地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活动期次、特征及构造背景4.晚古生代末—中生代内蒙古—燕山地区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事件与构造演化5.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晚古生代-早中生代造山带构造演化:来自辽北开原地区尖山子变质火山岩的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中_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_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
现 代 地 质第11卷 第4期1997年12月GEOSCIENCE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China Universi ty of Geosciences Vol 111 No 14 Dec.1997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及地球动力学模式收稿日期:1997)06)10 第一作者简介:陈发景,男,教授,博士导师,1927年出生,石油地质学专业。
陈发景(能源系 北京 100083)汪新文(地矿系 北京 100083)摘 要 讨论了中国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成因类型、构造体系和地球动力学模式:(1)按照地球动力学背景,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成伸展、缩短挠曲和走滑3种成因类型;(2)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概念,并按照盆地成因类型、板块构造背景和构造演化讨论了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构造体系的分布;(3)根据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基底和岩石圈结构以及地温场等特征,建立了有关大陆内伸展盆地和前陆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 盆地构造体系 伸展盆地 缩短挠曲盆地 走滑盆地分类号 P541;P618113近年来,地球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Turcotte 和Schubert [1]曾将地球动力学与板块构造联系起来,认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认识板块构造和一系列地质现象所必需的基本过程。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与发展,建立了现代岩石圈的概念,并提出了岩石圈动力学。
丁国瑜[2]曾认为岩石圈动力学主要是指现代岩石圈的运动变形及其与深部过程的联系。
造山带和沉积盆地的岩石圈动力学是大陆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领域。
沉积盆地岩石圈动力学的研究范畴是了解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与周缘板块活动和深部过程的联系。
尽管近30年来地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迅速发展,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的大量积累,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深部过程十分复杂,所以仍然存在着很多未解决的难题。
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_贾承造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新构造运动与油气晚期成藏理论” 第一作者简介:贾承造,56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石油地质与构造地质 收稿日期:2004-04-01文章编号:0253-9985(2004)02-0121-05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贾承造,何登发,陆洁民(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黄汲清先生于1945年提出用喜马拉雅运动表示中国境内新生代的造山运动。
这一概念为地球科学家普遍接受,但在构造运动分期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认识上存在分歧。
在对前人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地貌、岩浆活动、构造变形等大量资料,提出喜马拉雅运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分别对应于始新世晚期、古近纪与新近纪之间、新近纪与第四纪之间的构造活动。
印度与欧亚的碰撞及其持续挤压作用导致了青藏高原及其东南缘与北缘强烈挤压缩短与隆升,东亚大陆向东挤出、深部岩石圈隆升与弧后扩张作用导致了中国东部及其滨太平洋带的伸展裂陷作用。
关键词:喜马拉雅运动;造山运动;期次;动力学背景;构造特征中图分类号:P546 文献标识码:AEpisodes and geodynamic setting of Himalayan movement in ChinaJia Chengzao 1 He Dengfa Lu Jiemin(Petroleum Explor 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PetroChina ,Beijing )A bstract :In 1945,Mr .Huang Jiqing suggested using the term Himalayan movement to describe the Cenozoic oro -genic movement in China .This concept has widely been accepted by the geoscientists .However ,disagreements still exist regarding the episodes and geodynamic setting of tectonic movements .Based on analysis of basic concepts sug -gested previously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various data ,including geology ,geomorphology ,magmatic activities and structural deform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Himalayan mov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early ,middle and late episodes ,which are corresponding respectively to tectonic activities in late E ocene ,between Paleogene and Neogene ,and be -tween Noegene and Quaternary .Collision of Indian and Eurasia plates and continuous compression led to strong c om -pression ,shortening and uplifting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including its southeastern and northern margins .East -ward compression of East Asia continent ,uplifting of deep lithosphere and back -arc spreading resulted in extensional rifting in eastern China and its peri -Pacific zone .Key words :Himalayan movement ;orogeny ;episode ;geodynamic setting ;tectonic feature 新生代以来的造山运动被黄汲清[1]称之为“喜马拉雅运动”(Himala ya orogeny )。
火山地质学
地球科学大辞典火山地质学火山地质学总论【火山学】volcanology,vulcanology涉及火山现象各方面的学科。
研究的内容包括:火山的形成、分布和分类;火山构造和各种喷出物;火山喷发和其他大规模地质作用,如造山作用、地震活动和板块构造的关系;地球上的火山与其他天体上的火山的对比等。
火山学的实用价值是环境监测和寻找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和地热能源的开发。
公元79年古罗马作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对维苏威火山喷发作过详细的纪录和描述。
19世纪初期,火山学成为自然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1815年布赫(L.von.Buch)提出火山隆起说,1825年斯克罗普(G.P.Scrope)提出了对立的火山堆积学。
至20世纪世界上建立了许多火山观察所,火山学逐步形成一门新科学。
【火山地质学】volcanic geology见86页“火山地质学”。
【火山灰年代学】tephrochronology为了建立地质和考古事件的次序,利用火山灰层进行纪年的学科。
【火山隆起说】elevation theory of volcano又称隆起火口说(hypothesis of upheaval crater)。
布赫1815年提出的一种火山成因假说。
他认为火山的凸起,是地球内部能量的作用,向上推挤地壳,使之隆起成为圆顶丘,当压力增大到使地下物质冲破圆丘顶端而出时,遂有火山口产生。
这一论点虽然得到洪堡(А.von.Humboldt)的支持,但是由于与事实不符,受到斯克罗普(G.P.Scrope)及莱伊尔(C.Lyell)的反对,为火山堆积说所否定。
【火山堆积说】accumulation theory of volcano斯克罗普(G.P.Scroper)1825年提出的一种火山成因说,是与火山隆起说对立的学说。
他认为火山体是喷出地表的熔岩、火山碎屑物等在火口周缘堆积逐渐增高形成的。
以后这一成因说又得到莱伊尔支持,目前有关火山的成因,大部分可以用这一学说解释。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群喷发特征研究
内蒙古达里诺尔晚新生代火山群喷发特征研究赵勇伟;樊祺诚;李霓;王佳龙;邹颖【摘要】Dalinor volcanic field,which contains more than one hundred late Cenozoic volcanoes,is one of the largest monogenetic volcanic fields in China.In this field,four explosive eruption types are identified:Hawaiian eruption,Strombolian eruption,violent Strombolian eruption and phreatomagmatic eruption.Effusive eruption and slow extrusion are found in the field as well.The represented volcanic edifices indicates that the eruption episode generally endured a transition from effusive or extrusive eruption (with low VEI),through explosive eruption (with high VEI),to effusive eruption.The phreatomagmatic eruption starts with a violent magma-water explosion,and gradually changes to magmatic explosive eruption and effusive eruption.The volcanic products are emplaced through different styles:Newton fluids,Bingham fluids,grain flows,laminar flow,surge and airfall,which help to generate varying volcanic features.The magma input rate and ascending speed,as well as wallrock nature,may be the main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diversity of eruption styles.%达里诺尔火山群有近百座晚新生代单成因火山,其地质地貌形态各异,喷发形式多样.这些火山既有爆破式喷发,如:夏威夷式喷发,斯通博利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喷发和射汽岩浆喷发;也有溢流式喷发,如盾状火山;还有岩浆缓慢侵出,如大黑山.火山群内典型火山机构表明,不同的喷发方式穿插于火山喷发过程:早期火山活动多以侵出和溢流为主,逐渐转变为岩浆爆破式喷发(强斯通博利式,斯通博利式),晚期又过渡为溢流式喷发,喷发过程大体经历一个爆破强度弱-强-弱的转变.射汽岩浆型的火山则是以剧烈的射汽岩浆爆炸开始,后期逐渐转弱为岩浆爆破喷发和溢流喷发.火山喷发过程中火山产物出现牛顿流体,宾汉流体,层流,颗粒流,涌流,空降等不同类型的运动形式,自火口向远源运动,形成差异化的火山产物.岩浆的输送速率、上升速度,以及围岩的类型,可能是造成达里诺尔火山群多样化喷发的主要因素.【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8(034)001【总页数】10页(P103-112)【关键词】达里诺尔火山群;单成因火山;喷发特征;喷发物运移机制【作者】赵勇伟;樊祺诚;李霓;王佳龙;邹颖【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活动构造与火山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7.3大陆板内火山喷发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岩浆因素:如岩浆物理化学性质,补给频率与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岩浆通道的岩浆质量),以及非岩浆因素:如火山通道的产状,区域应力状态,围岩类型等(Schmincke, 2004)。
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
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2012年06月01日11:21原文地址: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及环境演变作者:水水气势雄伟的青藏高原,北界昆仑山、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迄横断山脉。
它幅员广袤、地势高亢,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世界第三极”之称。
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它并非自古以来就雄踞在地球之颠。
相反,在渺茫的远古,青藏地区却是一片汪洋大海。
青藏高原的隆起是近代亚洲地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它对于我国以至整个亚洲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北移、周围地块的抵挡,高原处在强大的挤压应力之中。
因此,高原抬升的时间必然可追索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陆碰撞的时间;但是,这并不是说自那时以来逐渐抬升成今天的高原面,大陆碰撞后高原并没有随之迅速隆起成现代所见的高原,其间经历了复杂的抬升与夷平过程,高原曾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海拔高度上。
整个青藏高原的抬升,乃至达到今天的面貌,其间大致经历了几个复杂的阶段:青藏高原抬升的第一阶段,时间大致可以确定在4500-3800万年前(始新世E2)的一段时间内,这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大陆碰撞的高峰时期。
最强烈的地区是在碰撞带及其两侧地区。
冈底斯山这时有一次较显著的快速抬升,在其南侧的前陆盆地中堆积了一套相当厚的红色砾岩,代表了与冈底斯山隆起相伴生的山麓磨拉石相堆积。
这套砾岩在西藏称为“冈底斯砾岩”,它代表了地形高差较大、地势陡峻的环境。
在一些地区的冈底斯砾岩的胶结物中曾发现过海相货币虫化石,表明这套砾岩的堆积是从海相逐渐过渡到陆相,反映了冈底斯从海底升起露出水面并逐渐成山的过程。
冈底斯山以北的高原其它地区也有抬升现象,并伴随形成一系列盆地,盆地堆积的主要是河湖相碎屑物质,无论是砾岩厚度、还是其中的砾石大小,都远不如冈底斯砾岩,这表明地形高差较小,地势开阔缓和的丘状地貌景观。
由此也表明这次抬升极不平衡:冈底斯山抬升较快、较高,而高原其它地区抬升较慢、抬升幅度不大。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论文[1]
第四纪气候与我国地貌、地层生物特征及分布联系摘要: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均属于离人类出现最近的地质时期,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分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于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简题,李四光教授在所著“中国地质”一书中曾指出:“自上新世后期以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吸引人、但尚有争谕的简题。
我们有两类指向不同方向的数据。
公正地对待这些分歧的数据,需要对它侧独立地进行估价和权衡一下它们的其正价值。
……”。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第四纪气候、中国地层、地貌、生物特征及分布特点正文:一、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新老构造运动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新构造运动具有许多不同于老三纪以前构造运动的特点,如: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可由现代地形及各种现代外力作用的地质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新构造运动的时代较新,且尚在进行中,因而新构造运动还明显的或隐蔽的反映在地貌上,并可进行直接观察与仪器测量。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表现、地貌标志、沉积物标志、地震、火山活动。
有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即新地质构造)。
新构造的显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类型有:隆起构造、拗陷构造、断块构造、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活动断层五种。
新构造运动是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重大灾害关系密切,他的研究对大型工程建设、核电站、地震预报、城市规划、环境及防灾减灾和砂矿研究等都具有实用价值。
自新第三纪以来中国的新构造运动存在着明显的间歇性特点,即强烈的活动时期与相对宁静的时期交替出现。
主要表现为:1、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与相对宁静的震荡性交替,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多旋回地貌、如多层夷平面、多级洪湖台地、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等。
2、第四纪沉积的间断与韵律性沉积物的韵律性主要表现在粒度和成因类型的有规律更替两个方面。
沉积物由下往上粗→细的变化,粗粒沉积反映新构造上升引起地形的切割和起伏增大,细粒沉积则与随之而来的地壳相对宁静阶段地形的夷平阶段一致。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造山型金矿床:构造背景、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造山型金矿床:构造背景、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李华健;王庆飞;杨林;于华之;王璇【摘要】There are two orogenic gold belts: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and Ailaoshan orogenic belt,formed in Tibetan collisional orogenic setting.Orogenic gold deposits formed on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include Mayum,Nianzha,Bangbu and Zhemulang gold deposit,etc.This gold belt formed in compression structural setting in which the crust of Lhasa Terrane and Tethyan Himalaya Sequence shortened and thickened at the beginning of Tibetan collisional orogen (59 ~44Ma).It is coeval with Linzizong volcanic rock and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s.Orogenic gold deposits on the belt are controlled by EW-striking structure.Gold is concentrated as native gold in sulfide-quartz veins,as well as in greenschist facies host rocks surrounding sulfide-quartz veins,mainly as slate and phyllite.Orogenic gold deposits formed on the Ailaoshan orogenic belt include Zhenyuan,Jinchang,Daping and Chang'an gold deposit,etc.These deposits mainly formed in 35 ~26Ma,dominated by large strike-slip faults in the district.They are controlled by NW-SE striking structure and the metamorphic grade of the lithologies surrounding the Ailaoshan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s lower than the Yarlung Zangbo's.Cenozoic lamprophyre and alkali rich porphyry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e wildly in the ore district.C-S-H-O-Pb isotopes vary widely between deposits.Ore-forming fluids of the Yarlung Zangbo suture zone andAilaoshan orogenic belt mainly derived from deep reduced mantlefluids,metamorphic fluids coming from dehydration of host stratum and magmaic fluid.The different lithology of host rocks can also cause the variability of isotope compositions.%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背景下形成了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两条造山型金矿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包含马攸木、念扎、邦布及折木朗金矿等;该矿带形成于拉萨地块及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序列地壳初始缩短加厚的背景(59~44Ma),与林子宗火山岩和高压变质岩同期形成.控矿构造主要以EW向展布.金以自然金形式赋存在石英硫化物脉及石英脉两侧以绿片岩相变质为主的千枚岩及板岩中.哀牢山造山带包含镇沅、金厂、大坪及长安金矿等,主要形成于35~ 26Ma,成矿背景为区域发生大规模走滑剪切,矿区内分布有成矿前期的煌斑岩及富碱斑岩.控矿构造主要以NW-SE向展布,围岩变质级低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C-S-H-O-Pb同位素变化较大,整体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造山型金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幔流体、围岩地层的变质流体及岩浆流体,成矿围岩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同位素的变化性.【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7(033)007【总页数】13页(P2189-2201)【关键词】成矿流体来源;C-S-H-O-Pb同位素;矿床地质;构造背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及哀牢山造山带造山型金矿【作者】李华健;王庆飞;杨林;于华之;王璇【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1造山型金矿是由Groves et al.(1998)正式提出的重要矿床类型,此类矿床占据世界黄金储量的30%以上。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论文
第四纪与地貌学论文浅谈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对我国地貌、地层生物特征及分布的影响学院:地球科学学院姓名:李旺超学号: 09011130指导老师:刘帅题目:浅述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变化对中国地貌,地层及生物特征与分布的影响。
摘要: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均属于离人类出现最近的地质时期,其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及分布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于中国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简题,李四光教授在所著“中国地质”一书中曾指出:“自上新世后期以来中国的气候变化是一个吸引人、但尚有争谕的简题。
我们有两类指向不同方向的数据。
公正地对待这些分歧的数据,需要对它侧独立地进行估价和权衡一下它们的其正价值。
……”。
本文将分别阐述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变化对中国地貌,地层及生物特征与分布的影响。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第四纪气候、中国地层、地貌、生物特征及分布特点正文:一、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来所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新老构造运动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新构造运动具有许多不同于老三纪以前构造运动的特点,如:新构造运动的结果可由现代地形及各种现代外力作用的地质现象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
新构造运动的时代较新,且尚在进行中,因而新构造运动还明显的或隐蔽的反映在地貌上,并可进行直接观察与仪器测量。
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地质表现、地貌标志、沉积物标志、地震、火山活动。
有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地层,地貌和构造变形或变位叫做新构造(即新地质构造)。
新构造的显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类型有:隆起构造、拗陷构造、断块构造、挤压褶皱和断裂构造、活动断层五种。
新构造运动是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重大灾害关系密切,他的研究对大型工程建设、核电站、地震预报、城市规划、环境及防灾减灾和砂矿研究等都具有实用价值。
自新第三纪以来中国的新构造运动存在着明显的间歇性特点,即强烈的活动时期与相对宁静的时期交替出现。
主要表现为:1、地貌发育的阶段性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强烈与相对宁静的震荡性交替,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多旋回地貌、如多层夷平面、多级洪湖台地、多级河流阶地、多层溶洞等。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浅析
中国新构造运动特征与分区浅析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结课报告班级:勘查0902学号:24姓名:刘正道引言新构造运动系指新第三纪以来的构造运动, 属喜马拉雅运动的中后期, 在时间和内容上相当于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挽近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在时间上距人类活动最近, 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
地球演化中最新的构造运动。
它在现代地形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В. А.奥布鲁切夫于1948年首先提出。
对限定新构造运动的起始时间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如第四纪以来、晚第三纪以来等。
新构造运动在不同的岩石圈板块、地块以及地球的各个圈层中有着不同的运动形式及机制,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强度以及各自所占的比值也不同。
现代板块的边界是俯冲作用、碰撞挤压、张裂、剪切滑动以及地震和火山等各种不同形式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地带。
板块间的俯冲、碰撞会聚或相对走滑活动的速率每年可达几到十几厘米。
在板块内部,由于岩石圈结构的不均匀,以及来自地球深部或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复杂的新构造变形。
但运动的幅度及速率一般较活动板块边界要小一至二个数量级。
在北欧、北美等第四纪冰盖区,由于冰川融溶释重引起的地壳均衡补偿运动亦是新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新构造运动影响了沉积、地层、岩相的特征和组合,控制了夷平面、阶地、海岸线等地貌形态的变形和发展以及地震、火山的活动和分布。
因此,研究和正确评价新构造运动,对解决一系列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大坝、核电站等重大工程的稳定性,城市、港口规划、土地利用、地震、火山等灾害事件的预报及其防御性减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征是西部为隆起东部为沉降。
这种地势地貌的差异决定和影响着整个大陆地区的气候、植被、动物群落、古人类的演化以及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构造运动使大批断裂带重新活动、岩浆侵人、喷溢和诱发一系列地质灾害, 新构造运动还形成了一些矿产资源, 可供我们开发和利用。
控制新构造运动的因素是地应力场。
火山灾害及防灾措施
火山灾害及防灾措施摘要本文概略性论述了火山作用造成的主要灾害类型,如火山灰与火山云、火山熔岩流、火山碎屑流等等。
此外,还会引发火山地震、海啸、泥石流等一系列间接灾害。
分析我国火山灾害的潜在危险,重点介绍应用于火山监测的几种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防灾措施。
关键词火山灾害;火山监测;防灾措施V olcanic Hazard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ZHANG Mingxiao ,BAI Zhida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principal types of volcanic hazards caused by volcanic eruptions, such as volcanic ash clouds,lava flow, pyroclastic flows and so on. In addition, volcanic eruptions can trigger volcanic earthquakes, tsunamis,mudflow and a series of indirect secondary hazards.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potential risk of volcanic hazards in our country,We should highlight several methods of volcano monitoring and propose a set of disaster-preventing measures.Keywords volcanic hazards;volcano monitoring;disaster-preventing measures0 引言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物质和能量骤然强烈释放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现象。
构造运动与地质年代关系
家们统称“加里东运动”(即加里东构造旋回),而狭义的“加里东运动”则是指发生在志留纪末期,或志留纪与泥盆纪之交的褶皱运动、造山运动。
其典型地区是英国北方苏格兰延至斯堪地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
那里分布有褶皱山系和变质程度很高的岩石,对全球地质和生物演化影响很大。
早古生代末古大西洋关闭,从而使北美板块与俄罗斯板块碰撞对接,形成“劳亚大陆”。
中国西部柴达木板块与中朝板块拼合,古祁连海褶皱关闭。
其他许多古海洋(如古鸟拉尔海洋、古北亚海洋、古太平洋、原特提斯洋等)都遭到加里东运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各大陆板块边缘的陆壳增生。
陆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古老地台更趋向于稳定。
褶皱运动褶皱运动褶皱运动褶皱运动加里东运动其所形成的褶皱带称加里东褶皱带。
1888年由休斯(E.Suess)创用,主要指欧洲西北部晚志留纪至泥盆纪形成北东向山地的褶皱运动。
这一时期的地壳运动,使延伸于北爱尔兰、苏格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东向格兰扁地槽、西伯利亚的萨彦岭地槽、中国东南部加里东地槽、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槽及北阿帕拉契亚地槽(古大西洋)形成褶皱山地。
加里东运动的完成标志着早古生代的结束。
形成影响形成影响形成影响形成影响加里东运动在寒武纪时最主要的地壳变动为升降运动。
自早寒武世开始海侵,中寒武世海侵达到最高峰,海水侵入阿拉伯陆台和印度陆台的北部;到晚寒武世时,由于有些地方陆地开始上升,故海水面积相对缩小,特别在西伯利亚陆台。
寒武纪时,亚洲各大地槽带都沉积有砂岩和石灰岩等地层。
志留纪时,在陆台区和中央哈萨克斯坦等大地槽区,有大规模的海侵。
整个寒武纪和志留纪末期以前,亚洲陆台基本上是沉降时代和海水侵入时代,这是加里东运动的前半期。
志留纪末泥盆纪初,亚洲在很多地区发生了褶皱运动。
在原来的许多大地槽中,发生了大规模的海水后退,形成众多高山。
这一阶段是加里东运动的后半期,亦即造山时期。
贝加尔湖沿岸诸山、东萨彦岭、西萨彦岭、叶尼塞山脉、库兹涅茨阿拉套山、阿尔泰山、唐努乌拉山、杭爱山以及我国华南的加里东褶皱带,都是这一阶段形成的。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CCCUCEFW V #CCF V C## ( C% ) UCW#DU$D
30%- @(%,).)8&0- 9&#&0-" 岩石学报
滇西腾冲新生代花岗岩:成因类型与构造意义
董方浏! " 侯增谦# " 高永丰$ " 曾普胜! " 蒋成兴% &’()* +,-./01! ,2’3 45-.60,-# ,*7’ 89-.+5-.$ ,4()* :1;<5-.! ,-= >?7)* @<5-.!"()$)*+&# ,+-+&#? 岩石学报 .""( , .. (!)
藏北布若错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及其成因探讨
1 地 质 背 景
布若 错位 于羌 塘 北部 ( 图1 ) , 龙木 错 一双 湖缝 合带与拜惹布错 一 金 沙江缝 合带之 间心 , 构造 钙 碱性 系列 和 钾 玄 岩 系 列 为 主 ,主 要 形 成 于 上 新 古 特斯 洋 闭合形 成 沿 龙木 世末~第四系。青藏高原北 部新生代火 山活动与 运 动强烈 。晚三叠世 末 , , 在 本 区 红脊 山 一 带 发 现 的 青藏高原大陆碰撞造山和高原隆升密切相关 , 错 一双湖 缝 合 带 卜
关键词 :火山岩 ;成因探讨 ;新生代 ;布若错 ;藏北
中图分类 号 :P = 5 8 8 . 1 4 文献标 志码 :A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 山岩发育 ,总体呈东 定 的 差 异 。本 文 论 述 其 岩 石 学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 西 向分布于羌塘 、可可西 里和 昆仑 山。根 据岩石 探讨其形成 的构造背景 ,为青藏高原新生代火 山
子亲石元素 ( L I L E )s r 、B a 、K 、T h 、R b , 高场强元素 ( H F S E )T a 、 N b 、 P 、 T i 相对亏损等特征, 兼有
板 内和 岛弧火 山岩的 双重地 球化 学特 性 。结合 区域地 质 构造 背景 研究 表 明 , 该 火 山岩 形成 于 晚侏 罗世 末一 早 白垩世 早期 北羌 塘陆 内碰撞 造 山后 的拉 张环境 , 为富集 地幔 或壳 一 幔混合 层发 生部分 熔融产 物 , 但 岩浆 向上 隆升过 程 中发生 了一 定 的分离结 晶和下地 壳部 分熔融 作用 。
第3 3卷 第 3期 Leabharlann 2 0 1 3年 8月 桂
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Vo L 3 3 N o . 3 Au g . 2 0 1 3
西藏冈底斯带石炭纪陆缘裂陷作用:火山岩和地层学证据
l 9 地 质 学 报 AT OOI N A Vt 29 0 。 曹 CA ELG AIC S8N7 G C SI e1o 0 0 p . 1 0 . .
西藏 冈底 斯 带 石 炭 纪 陆缘 裂 陷作 用 : 火 山岩 和地 层 学证 据
耿 如 , 立 ¨ 潘 棠 , 振 朱 成 , 忠 ¨ 李 明 ,奋 D 全 ¨ 王 全 , 桂 ¨ 金 民’ 弟 ¨ 廖 礼 , 光 ¨ 李 其
,
1 )国土 资源 部成 都地 质矿 产 研究 所 , 1 0 2 2 6 0 8 ; )中国地质 大学 地球科 学 学 院 , 武汉 , 3 0 4 40 7
具 双 峰 式 火 山岩 特 点 。 安 山 玄 武 岩 类 的 成 分 与 典 型 MOR B和 岛 弧 玄 武 岩 相 比 , 有 Mg 含 量 低 ,T O 、 z 。 具 O i z A1 、 O
P O 量 高 等 特 点 , 土 和 微 量 元 素 为 L E 含 稀 R E和 L L 富 集 型 分 配 模 式 , 大 陆 拉 斑 玄 武 岩 相 似 石 炭 纪 酸 性 火 IE 与 山岩 的稀 土 和微 量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与 陆 内 流纹 岩 相 似 。 岩 石 地 球 化 学 示 踪 和 地 层 学 研 究 表 明 , 底 斯 带 石 炭 纪 冈
内容提要 : 冈底 斯 作 为 重 要 的 中 、 生代 岛 弧 岩 浆 岩 带 , 来 是 青 藏 高 原 最 热 门 的 地 质 研 究 领 域 , 是 对 晚 古 新 历 但 生 代 火 山 岩 的 性 质 及 其 形 成 的构 造 背 景 仍 缺 乏 研 究 。 本 文 在 区 域 地 质 调 查 资 料 的 基 础 上 , 冈 底 斯 带 石 炭 纪 火 对
西藏措勤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讨, 为研 究青 藏 高原 的隆 升和演 化 提供新 的资料 。
1 地 质 特 征
典 中组 火 山岩 分 布 于 1:2 00 0措 勤 县 幅 5 0 的南部 和措 勤 区幅 的北部 一带 , 西起 塔若 错南 岸 , 向东经麦 穷错 至 扎 日南 木错 , 北 西 西 向分 布 在 呈 长 1 0k 南北 宽 5 8k 范 围内 , 2 m、 ~1 m 出露面积 约 11 0k 0 m 。构 造 位 置 上 处 于 冈底 斯 中 一新 生 代
藏 高原 的腹 地 、 冈底斯 岩浆 岩带 的西 段北 侧 , I级
大地构造 单 元属 冈底 斯 一念青 唐 古 拉 板 片 , 北 其
[ 稿 日期 ]2 0 —40 收 0 60 —5 [ 金 项 目]中 国 地 质 调 查 局 青 藏 高原 1:200 0措 勤 县 幅 ( 5 O l O ) 基 5 0 H4 C O O 1 区域 地 质调 查 项 目成 果 [ 者 简 介 ]胡新 伟 (9 4 ) 工 程 师 , 事 构 造 地 质 学研 究及 区域 地 质 调 查 _作 ,- i g uh o 1 @ 1 3 em。 作 15一 , 从 Y - E ma :o za 5 8 6. o l
( 都 理 工 大 学 地 球 科 学学 院 , 都 6 0 5 ) 成 成 10 9
[ 要]措 勤 盆 地 位 于 西 藏 冈底 斯 构 造 一 浆 岩 带 的 西 段 北 侧 , 区古 新 世 火 山活 动 十 分 强 烈 , 摘 岩 该 形 成 了一 套 厚 度 大 于 10 0 的 中 酸 性 火 山岩地 层 , 山岩 K Ar R -r同位 素 年 龄 为 6. 0 m 火 — 和 bS 39
一
约为 0 6 ~0 7 , . 6 . 9 可见此 期火 山作用 相 当强烈 。 该 套火 山岩 地层宏 观成 层性较 好 , 产状较 缓 ,
西南天山新生代造山岩浆作用响应——以皮羌盆地新生代火山岩为例
第2 期
新
疆
地
质
21 0 2年 6月
Jn2 2 u O1
、0 -O N o 2 ,1 3 .
XI I NJ ANG GE 0L 0GY
文 章 编 号 : 10 .8 52 1)2 130 0 08 4 (0 20 —2 —9
中图 分 类 号 :5 46P 8 . 文献 标 识 码 : P 3 .;5 81 4 A
以发 生 在 托云 盆地 和 皮 羌盆 地 的 岩浆 活 动 为代 表 。
结构 ( 2。斑 晶矿 物 主要 为橄 榄石 , 少量 单斜辉 石 图 ) 含
李德 东 等据 岩 浆热 效 应 估算 了岩 浆 由浅 部 岩浆 房 热 和斜 长石 , 量约 2%, 中橄榄 石含 量 1%~ 总含 0 其 0 1%, 5 传 递 到结 晶基底 时 间【1 1, 与皮 羌盆 地火 山岩侵位 且 有少 量 橄榄 石 捕 虏 晶 。橄榄 石 斑 晶发育 环 带 结构 正好 年 龄 (4 ) ~ 6 Ma与天 山大 规模 隆 升 时 间差( 2 ) ~ 2 Ma相 ( 2a, 自形 晶状 。捕虏 晶具 浑 圆状 或港 湾状 , 图 .) 呈 发育 吻合 , 明此期 岩浆 活 动 为新 生代 天 山快速 隆 升提 供 扭 折带 ( 2b, 者被 认 为主要 在 富水 、低 温和 高应 说 图 _) 后 1基 引 含少 了热 动力 。因此 。 明此 期 火 山岩 形成 、演 化 及构 造 力 条件 下形 成L , 质 为隐 晶质, 量玻 璃 。 查 环 境对 探 讨天 山新 生代造 山作 用具 重要 意义 。 12 岩墙 相 . 岩 墙走 向多 为 N NW 向或 NW 向, 少量 NE 向或 N NE 向, 列式 分布( 1c。雁列段 长 1 ̄ 0 具雁 图 .) 0 2 0m, 个 别达 5 0m。岩 墙宽 02 09 平 均 0 8m【 0 . .5m, ~ . j 4 。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M 南天山蛇绿岩年龄与古南天山洋时代
南天山蛇绿岩呈外来推覆小岩块形式产于高压变质岩 层之中或散布在古生代地层之上, 可以分为两支 ( 王作勋等, )**- ;=%0 B "! #$( , )**8 ) ( 图 )) , 北支沿长阿吾子#科克苏 河#达鲁巴依#古洛沟#榆树沟#铜花山游!库勒湖—铁力买提达坂—科克铁克达坂和独库公路欧 西达坂至色日克牙依拉克, 南北两支可能为同一洋盆不同碎 块在造 山 期 或 后 造 山 推 覆 就 位 至 不 同 构 造 部 位 ( =%0 B "! #$( , )**8 ) 。蛇绿岩中火成岩块的获得了一些同位素年龄 数据。长阿吾子辉长岩辉石 AE#AE 坪年龄 4N*2% ( 郝杰和刘 )**N ) 、 达鲁巴依辉长岩锆石 KL#KL 年龄 5*- O D--2% 小汉, ( 杨海波等, ,--5 ) 、 黑英山蛇绿岩中斜长角闪岩角闪石 AE#AE 坪年龄 4,-2%、 仓格洛马克约里蛇绿岩中斜长角闪岩角闪石 AE#AE 坪 年 龄 4N-2% ( 刘 本 培 等, )**D ) 、 库勒湖枕状熔岩 P$<Q2K 锆石 J#KL 年龄 4,52% ( 龙灵利等, ,--D ) 、 欧西达坂 辉石闪长岩斜长石 AE#AE 坪年龄 NN)2% ( 王学潮等, )**5 ) 、 古洛 沟 蛇 绿 岩 中 斜 长 花 岗 岩 <L#PE 等 时 线 年 龄 N58 R )52%!、 榆树构 蛇 绿 混 杂 岩 中 麻 粒 岩 锆 石 的 核 部 P$<Q2K ( 周 鼎 武 等, ,--4 ) 、 锆 石 J#KL 年 龄 J#KL年 龄 45, O D4-2% 44-2% ( 王润三等, )**8 ) 等表明南天山洋盆在晚前寒武#早古 生代已经形成, 并至少延续到早石炭世。库勒湖蛇绿混杂带 的硅质岩中获大量 S, #9) 的放射虫化石 ( 汤耀庆等, )**5 ) 、 黑英山阿尔 腾 卡 什 组 硅 质 岩 中 大 量 早 石 炭 世 放 射 虫 化 石"()*( +N ) 和 +,"(#-’./* ( 0 )牙 形 石、 米斯布拉克蛇绿岩硅质岩中的 %’$12-#!3/*, %#$&#!’$"()* ."$)4#!/$# ( +N ) 牙形石" 等也证实南 天山洋可能一直延续到早石炭世末。我国境内的古生代南 天山洋可能与吉尔吉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天山的 吉尔 吉 斯#帕 尔 斯 坦 洋 ( 何 国 琦 等, ,--) )和 U1E6;VW%& 洋 ,--- ) 相连。南天山洋的性质可能为一陆间 ( ’E006F?;:" 2G, 的宽阔大洋盆 ( 郝杰和刘小汉, )**N ) 、 有限洋盆 ( 王作勋等, )**- ;肖序 常 等, )**, ) 或弧后洋盆 ( 高 长 林 等, )**5 ; 9/;& 92 "! #$( , )*** ; 郭召杰等, )**N ;董云鹏等, ,--5 ) 。
滇西腾冲_梁河地块早白垩世岩浆作用_李再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研究成果·Bulletin of Mineralogy,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Vol.31No.6,Nov.,2012收稿日期:2012-03-27收到,04-19改回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资助(1212010784007)第一作者简介:李再会(1967-),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岩石学、区域地质.E-mail:lizaihui00@163.com.滇西腾冲-梁河地块早白垩世岩浆作用李再会,林仕良,丛 峰,邹光富,谢 韬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成都610081摘 要:滇西腾冲-梁河地区分布有大量的花岗岩。
本文对梁河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研究表明,锆石具有清晰的韵律环带,其Th/U值为0.34~1.65,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有三个年龄峰值(139.6±2.3Ma、129.7±5.2Ma和118.8±4.2Ma),表明该区早白垩世经历了多期岩浆作用;εHf(t)值为-20.15~-30.65,tCDM为2458~3083Ma,暗示花岗岩源自古老地壳部分熔融。
该区片麻岩中具有2503Ma的碎屑锆石年龄,据此推测可能存在新太古宙基底。
上述研究说明,该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班公湖-怒江洋的俯冲作用有关。
关 键 词:早白垩世;岩浆作用;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腾冲-梁河地块;滇西中图分类号:P5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12)06-0590-09Early Cretaceous Magmatism in Tengchong-Lianghe Block,Westem YunnanLI Zai-hui,LIN Shi-liang,CONG Feng,ZOU Guang-fu,XIE TaoCheng 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610081,ChinaAbstract:Lots of granitoides are distributed in Tengchong-Lianghe area,western Yunnan Province.In this paper,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zircon were carried out on monzonitic granite fromLianghe area.Zircons with Th/U ratios rang from 0.34-1.65and clear oscillatory zoning indicate typical mag-matic genesis.Zircons U-Pb dating from one sample yielded concordant ages of 139.6±2.3Ma,129.7±5.2Maand 118.8±4.2Ma,indicating that there were mult-episodes magmatism in Tengchong-Lianghe block in EarlyCretaceous.Insitu Hf isotopic analyses yieldedεHf(t)values rang between-20.15and-30.65,corresponding toHf isotopic crustal model ages,(tCDM)of 2458-3083Ma.It implies that the source of monzonitic granite was derivedfrom older crust partial melting.Combined with the detrital zircons of 2503Ma age from the Gaoligongshan gneis-ses,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early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e Tengchong-Lianghe Block.It is proposed that theearly Cretaceous magmatic belt in Tengchong-Lianghe black resulted from the sortherward subduction of theBangonghu-Nujiang oceanic lithosphere underneath the Tengchong-Lianghe black.Key words:early Cretaceous;magmatism;zircon U-Pb dating;Hf isotopic;Tengchong-Lianghe block;west Yunnan 云南西部三江一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延部分,以其独特的构造部位,被认为是一个吸收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变形的调节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发表在“地质论评”1999西藏及腾冲地区晚新生代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王瑜(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内容提要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发生全球瞩目的块体挤出、构造隆升的同时,也形成了60∼40Ma、30∼15Ma及小于5Ma的火山活动,这些火山活动出现在板块俯冲、碰撞、及碰撞后持续南北向深层挤压的不同构造背景之下,后者以钾玄岩为主。
发生于4∼0.01Ma期间的腾冲地区高钾钙碱性玄武岩、玄武安山质火山活动(分为4∼0.9Ma,0.8∼0.1Ma,小于0.1Ma三期)为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挤入导致的其东侧右行走滑形成的剪切-拉张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岩浆活动的深部为先存的大陆边缘环境。
火山活动与缅甸弧的俯冲作用、密支那-曼德勒缝合带的活动无关。
关键词:构造背景火山活动晚新生代西藏和腾冲1 概况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大规模的俯冲作用、碰撞构造事件,并伴随着深层岩浆活动和火山作用[1∼3]。
这些火山活动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冈底斯带、藏北及昆仑山地区、云南的腾冲、滇西洱海等地。
而且现今青藏高原仍处于热活动的状态(中浅层次)。
特别是最近的INDEPTH结果表明[4],雅鲁藏布江以北一带仍有熔融体发育。
云南腾冲地区上新世以来发生过多次的火山活动,而且现今分布有大量的热泉,对于其未来潜在喷发的可能性受到人们的密切注意。
近十几年来,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从岩石学、地球化学、产出的构造部位、形成时代及其活动期次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2,3,5∼10]。
对于西藏地区的新生代火山活动,主要有俯冲-碰撞带、陆内初始裂谷、昆仑山构造带与塔里木板块碰撞等不同构造背景的观点[1,7,8]。
而云南腾冲地区的火山活动则有缅甸微板块俯冲、弧火山岩、地壳拆离减薄等几种观点[5∼7,9∼12]。
同时一些学者从岩石地球化学角度对中国东部和西南部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进行过对比、分析。
中国西南地区这一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不同类型的火山作用处于碰撞造山带的影响范围,其深层岩石圈地幔、地壳结构等对于火山活动的形成均有很大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新生代以来的陆-陆之间的碰撞作用以及向东、北东、北西西方向的逸出作用,深刻地影响着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发生。
因而,对于这一地区火山作用的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就显得较为重要。
特别是在地表构造、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结合地球物理探测、岩石地球化学成果的基础上的综合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地区火山作用的构造背景的正确认识。
2 新生代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及活动序列青藏高原中、北部分布着不同时期的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北至西昆仑一带(图1)。
依据火山活动的岩性特征、构造空间展布、火山岩同位素年代数据[1∼3,13],1总体可以分为3期:(1)60∼40Ma的安山岩-安山玄武岩系列,分布于冈底斯地区。
这一区域广泛出露花岗岩、花岗闪长岩(90∼40Ma)以及大规模的反冲式逆冲断层(倾向南)。
总体上为钙碱性的岩石系列,从中性到中酸性、酸性演化。
(2)30∼15Ma的玄武岩、碱榴岩、白榴石响岩等,更靠近陆内的环境,岩性上具碱性-过碱性特征,主体分布于羌塘地块南部、中部等区域,可细分为早晚两个阶段。
这一地区新生代长期处于抬升状态,但并没有形成类似藏南地区的差异抬升。
研究表明,火山活动时所处的构造环境具有整体造山挤压而局部拉张的特征。
(3)小于5Ma以及未来可能仍有活动的强碱性的玄武质火山岩,主要分布于近西昆仑-新疆南部一带。
岩性主要为钾玄岩系列,全碱含量高,其岩石化学成分处于岛弧-大陆边缘弧钾玄岩与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中部位置(即有弧火山和板内火山岩的双重特征)[13]。
图1 西藏、腾冲及周边构造与火山岩分布图Fig.1 Diagram of distribution of structures and volcanics in Tibet, Tengchong and adjacent regions腾冲地区的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高黎贡山隆起带西侧的区域内。
上新世以来处于SN向右行剪切作用导致的NNE-NE方向的剪切-拉张的构造环境。
现今所发育的地震活动的震源机制解求得其挤压应力方向为NE至NNE[11]。
火山活动从上新世以来开始发育[6,8,14],主要形成于上新世中晚期—更新世。
火山活动可分为3期:4∼0.9Ma前后、0.8∼0.1Ma、小于0.1(0.07∼0.01)Ma。
火山岩具有从橄榄玄武岩至安山玄武岩的喷发特征,主体为钙性-钙碱性的亚系列。
火山活动时序具有从南北、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渐变新的特征,而且中间地区的黑空山、打莺山和马鞍山三座火山表现出从NNE向SSW由老到新的迁移。
分布于火山岩下部及周围的花岗岩均形成于中生代及新生代早期。
腾冲西南的缅甸弧火山岩,近南北向分布,处于那加山和实皆(Sagaing)右行走滑断裂之间[15∼17]。
其岩性、形成时间与腾冲火山岩相当。
3 火山发育区的构造特征及演化序列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以南广泛发育花岗岩岩体(大部分为22Ma以来的岩体),但几乎没有火山活动。
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的俯冲开始于晚白垩世-始新世期间,60∼40Ma 时这一地区正发生着洋壳的俯冲消减。
真正的陆-陆碰撞作用开始于40∼35Ma。
而藏北地区30∼15Ma形成的火山岩主要是碰撞构造形成时的产物。
大规模的冲断层、推覆构造等挤压作用发生于27∼18Ma期间[18],新疆天山造山带的冲断作用活动时间为21∼24Ma[19]。
14∼12Ma 期间形成了藏南地区南北方向的拉张作用,以及相应的伸展构造系、花岗岩的侵入,而与此同时在藏北地区可能并没有相应的伸展作用。
5Ma(西藏南部可能为3Ma左右)以来的高原快速抬升,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差异抬升。
腾冲地区的火山喷发主要始于上新世。
在滇西地区,新生代不同时期的块体滑动和旋转、构造带的滑移及抬升,形成了这一地区的主体构造格局。
总体的表现为22∼27Ma左右的块体和构造带向南、南东和南西方向的滑移与挤出。
与腾冲火山岩发育区密切相关的是高黎贡山构造带,呈近南北向分布。
早期发育向南的旋转和滑移,后期形成了向北的右行走滑,并与缅甸弧地区的实皆右行走滑断裂形成时间相当。
腾冲火山发育区位于一个近南2北-北东至北东东走向的构造带所夹的范围内。
早期的块体整体向南、南南西方向滑移之后,发生了与红河断裂等地区一致的构造抬升。
依断陷作用及所形成的沉积物分析,腾冲地区剪切-拉张作用可能始于中新世末期至上新世,亦即发生于5-6Ma。
腾冲地区沿SN-NE-NEE 方向呈弧型分布的断层主要有NE、NW、近SN走向的不同性质的断层,如正断层、小规模的逆断层和右行走滑断层等。
总体上依南北向构造带发育,两侧相对较老。
部分切割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但分别被更新世、全新世的沉积层和火山岩、火山熔岩所覆盖。
断层的形成与火山岩的形成时序相对应。
腾冲地区不同类型的断层总体以正断层为主,断层倾角有陡、有缓。
另外也分布有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显示为不同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的产物,正断层及走滑断层等并不是同一时间形成的。
总的体现为右旋、拉张作用。
而这与迁就和利用了早期强烈右旋基础上形成的构造格局,如龙陵构造带、腾冲西侧的变质带(花岗岩带)有关。
晚新生代形成西侧向北右行走滑时,并没有形成明显的位移。
而正断层的形成序列,除了中部的断层形成晚(Q2-Q3,更新世中晚期)而外,其它并不能体现出活动的时序。
区内断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区域断裂作用有关。
而现今腾冲和龙陵地震带P轴方向为NE-NNE,正反映了这一特征。
在一系列的断陷盆地形成之后或后期,形成了区内分布的火山活动。
第一期火山活动体现着近SN向的剪切作用形成的分布特征(4∼0.9Ma)。
之后,NW-SE向的拉张作用形成了中部地区腾冲一带的更新世早-中期的张性断层,同时导致这一地区的第二期火山活动(0.8∼0.1Ma)。
晚期NNE-SSW方向的右行走滑作用,也相应形成了黑空山、打莺山、马鞍山三座火山的喷发(小于0.1Ma)。
从断陷区边部向其内部,断层和火山活动具有从早到晚的分布规律。
边部的断层形成较早,而内部的断层特别是切穿该区中部、边部最晚形成的三座火山锥(黑空山、打莺山和马鞍山)的近南北向展布的走滑-正断层,其形成时间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之间,与火山的形成有直接的相关性。
4 火山活动的构造背景西藏地区新生代第一期火山岩(60∼40Ma)分布于俯冲大陆边缘,主要是俯冲作用的产物(图2),并且有陆壳、洋壳物质的参与。
从其与花岗岩相伴形成的具有大量的黑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的存在也表明,该期火山岩的来源与世界上主要俯冲带的火山岩一致。
图2 西藏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构造背景模式图Fig.2 Model of tectonic settings of Cenozoic volcanism in Tibet第二期火山岩的形成,正如在中国东部内蒙古-燕山造山带所发现的玄武岩-辉绿岩(早侏罗世南大岭玄武岩)形成的构造时期一样,属于俯冲和碰撞作用过渡时期的产物,处于远离俯冲带的大陆块体边缘。
西藏北部玄武岩、碱榴岩等(30-15Ma)发育于羌塘地块的南缘及中部,是大陆和大陆块体发生持续碰撞之后,在大陆边缘发生局部拉张作用的产物,所形成的玄武岩系列岩石具有陆内大陆裂谷特征[1,8],而这种特征体现了造山环境的局部拉张。
传统意义上,在一个造山作用过程中总是处于强烈的挤压环境。
但事实上,在一个造山带的造山作用过程中,具有造山过程中的伸展作用、以及造山过程中的隆升,而不是单纯的造山后隆升。
碱流岩、石榴石响岩(主体分布于藏北)的出现介于板块间的俯冲作用和大陆块体边缘局部拉张导致玄武质岩石的形成之间,体现着陆内环境的特征。
而这一时3期的碰撞从大区来说,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间的碰撞,但小范围来说是印度板块与羌塘板块间的碰撞。
这种火山活动总是出现于大陆边缘,所形成的火山岩间于玄武岩和安山岩之间。
火山活动的深层物质环境属于大陆边缘陆内一侧的过渡状态。
第三期火山活动(小于5Ma)见于塔里木地块和羌塘地块间。
分布于西昆仑一带的新生代晚期的火山作用属于不同构造带间的产物。
这里所具有的构造动力为南北向的挤压作用,属于后造山环境的产物。
在这一地区,深层次南北向挤压作用发生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之间。
塔里木南缘更新世“西域砾岩”沉(堆)积,标志着强烈挤压作用下的山体抬升与剥蚀。
因而这也是塔里木地块南部受到由南向北深层强烈挤压作用影响的产物。
在西藏地区,新生代早中期的构造作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向侧翼的流动和浅层次的挤压冲断。
22∼18Ma已是强烈的冲断作用后期(或结束)阶段, 之后发生了一定规模的抬升作用。
14∼12Ma之间发生了藏南地区局部的伸展作用,可能这一构造过程在藏北地区也有发生,12∼10Ma时发生了伸展作用之后的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