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藏文笔迹检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藏文笔迹检验
藏文起源于公元7世纪中叶,距今有1300多年的漫长历史。

作为三大佛教语系之一的藏文,它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藏文是我国藏族的文字,公元7世纪吐蕃王松赞干布时期,藏族学者土弥桑布扎参照梵文(古代印度文),结合藏族语言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了具有藏民族特点的科学完整的藏文字,为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藏文字不同于汉字,汉字属于象形文字,而藏文是由字母组成的,属于拼音文字,共有30个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拼写时由以语气为主的部分、前加字、后加字以及重后加等部分组合而成。

第一节藏文字的形体与书写规则
一、藏文字的书写规则
藏文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其他民族的文字一样,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而逐步形成的科学、完整、严密的文字规范,具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和要求。

无论书写哪一种类型的藏文字体,都要求是先写上部笔画,下部按先左后右的顺序书写。

从基本形状未看,属于细长形,但也会受到书写条件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藏族地区的语言虽然差别较多,例如:康区、前藏、后藏在语言上有明显的差别,甚至两个地区间无法进行相互交流,但文字的写法上却是统一的,人们在书写过程中都要受到藏文字的总的书写规则和要求的约束。

因此,文字里的前加、后加、重后加、上加、下加等清楚读出或不读出的差别虽然很大,但整个语法结构和写法都是统一的。

二、藏文字的形体特征
藏文字的形体特征,是指文字表现出的大小、倾斜、形状、体态等方面的特点。

(一)藏文字形特征
藏文字的字形特征是指字母外部轮廓的基本几何形态。

藏文字的字形主要有方形、长脚形、短脚形和圆形。

方形字:笔画比较方正、均匀,如图2-19-l。

长脚字:横画较短,而竖画较长,字成长形,如图2-19-2。

短脚字:笔画无刻意伸延,短小而整齐,反起笔较明显直起直落,如图2-19-3。

圆形字:笔画写成圆弧形,如图2-19-4。

(二)藏文字的字体特征
藏文字体特征是指藏文字的各种形体表观上的特征。

我们主要研究其规范程度。

图2-19-l藏文方形字图2-19-2藏文长脚字
图2-19-3藏文短脚字图2-19-4藏文图形字藏文字体可分为两大类,即“乌青”和“乌没”,直译意为具头体和免头体。

具头体通
常叫印刷体或喇嘛体,因印刷体藏文每个字母的字头都有一横状笔画,如“”,这一横笔又是每个字的起首笔画,藏文为“”,所以称为具头体。

没有这一横笔的字体称免
头体,如“”。

免头体又可分为楷书体、组杂体和草书体。

藏文草体仅仅是免头体的一种,有的文章中把免头体等同于草体是不恰当的。

藏文字体的特点:
1.印刷体(喇嘛体):
(1)字字都具有或长或短的字头横笔。

(2)笔画精细分明,平稳匀称,有棱有角。

(3)除横笔外,起收笔均呈起笔粗收笔细。

(4)字头号多用“”或“”。

(5)书写笔的笔尖左边短于右边(正规笔)。

2.免头体是在印刷体的基础上,加快速度演变而来的,其特点是:
(1)字迹反正笔较多。

(2)字头号为“”或“”等,分字号同字母中短笔画同长。

(3)有的字母笔画减少。

(4)书写笔尖呈右边短左边长(正规笔)。

下面以“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为例介绍藏文字的不同字体,其藏文译文的不同字体分别为:
具头体:
免头体:
(1)组杂体:
(2)楷书体:
(3)草书体:
第二节藏文的笔迹特征
藏文笔迹特征,是指使用或书写藏文的人,在进行交际活动中不超脱藏民族语言文字的一般书写规则,在书写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书写现象,是一个人的笔迹不同于他人笔迹的具体征象。

一、藏文字母的概貌特征。

概貌特征是指整篇笔迹所表现出的书写水平、字形、字体、字的倾斜度、整体布局等方面的特征。

(一)藏文的字形特征
藏文的字形是指字母外部轮廓的基本几何形态。

藏文的字形主要有方正形、长脚形、短脚形、圆形。

详情已在第一节中介绍。

(二)藏文的书写水平特征
书写水平特征,也就是书写藏文字母写法技能水平特征,是一个人书写字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高低。

衡量书写藏文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
1.字母是否规范,均匀;
2.单字结构是否严谨,搭配比例是否均匀;
3.组合字母的各分布位置是否相符;
4.运笔是否流利自然,起、收笔运行是否有法度;
5.整篇文字的大小、间隔。

布局是否适称;
一般说来字母规则均匀,动作协调一致,运笔比较流利自然,字的结构严谨,笔顺规范,各部分搭配适当,全篇字的大小、布局比较适称,这种藏文笔迹的书写水平比较高。

(三)藏文笔迹的大小特征
笔迹的大小,是指在正常情况下行中字母和笔画的平均高度。

相对于行距或格宽来说,约占1/2行距或格宽的为中等,此外为较小或较大。

如图:
较大的笔迹
较小的笔迹
(四)文字的布局特征
文字布局特征,是指字、词、句整篇材料在纸面上分布。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字间、行间的距离
字间与行间的距离,是指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相对距离。

藏文正楷字距离一般保持在0.2mm至0.25mm。

如果大于0.25mm就显得松散,小于0.2mm的就显得密集。

在日常生活中书写习惯有时不可能完全达到这种距离。

因此,每个人的情况和书写水平不同,字间的距离也就不一样;行间的距离一般受格线的限制,但有的人却不受格线的约束。

在无格线的纸张上书写的人,往往反映本人的固有书写习惯。

在具体检验中应注意运用这方面的特征。

2.字行与页边的关系
字行与页边的关系,是全篇文字与纸张边缘的关系,也就是整篇字在纸面上形成后,纸张四边所留的空白。

人们写字多数留有大小不等的页边。

有人习惯于留天头而不留地脚,有人只留天头和地脚两边,有的留三边,有的留四边,个别人则不留页边。

3.字行与格线的关系
有的人习惯于把字行写在两条格线的中间,有的习惯写在格线的下缘,个别人习惯于写在格线的上缘或压着格线书写。

4.字位倾斜特征
字位倾斜特征,是指从全篇文字来看,字的轴线与行列线所形成的角度。

如果是垂直或接近垂直的为字位端正。

如图:
明显向右或向左倾斜。

如图:
5.程式语安排和使用
(1)祝颂词。

在书写藏文章中无论诗体或散文体都习惯用祝颂语,有的在文章的开头,有的在文章的结尾,有的开头结尾都有,这些祝颂语往往是诸如:“愿某神保保”、“吉祥阿”、“愿战胜一切”、“愿战胜邪恶”等等,寄以书写人的愿望,有的要某神保佑,或愿某喇嘛的佛业大成等等,从中可推断书写人信仰哪种教派,信仰程度如何等等。

书写祝颂语时有使用未被翻译的梵文,这是因为这种习惯是从印度传来的,当时有的梵文书籍中的祝颂话未被翻译而使用至今。

祝颂语没有特定的位置,有的写在文章开头的上一行中的某一位置,有的写在文章的字头号后面,有的紧接文章的结尾,有的在文章结束之后换行书写。

根据藏文书信的祝颂语及其安排和内容可分析书写人的身份等。

(2)结束语。

在藏文中有终语词和双重。

四重分句号表示文章结束,在文章结束时有的用表示吉利的语句来结尾,有的用谦虚的语句来结尾,有的用“在某地写此文章”来结尾,有的以“在某时写此文章”来结尾,有的有真正的含义,而有的只是为了修辞和美化语言。

(3)署名、日期:署名在藏文有多种方式,身份比较高的人署名也较为复杂、美观,甚至有人经过专门设计。

如:
一般身份的人署名较为简化,有的只写名字的前一字表示谦虚。

如:
有的水平较高者用一首诗代署名,在诗中隐藏或把名字的每个字包括在诗中。

签日期时有的写公历,有的写藏历,有的用藏历的专门名词术语,如使用藏文数字,或用阿拉伯数字代替藏文数字;也有的用阿拉伯数字写日期而以点代表年月日,或用藏文和阿拉伯数字合写,如:
每人写日期的位置也不同,有的写在纸张左下角,有的写在右下角,有的写在中间,还有的把数字写在字中,如;
二、藏文字母的搭配比例特征
(一)藏文字迹的搭配
搭配特征是指笔画之间或偏旁之间的交接部位及相对位置的高低、远近方面的特征。

如图:
(二)藏文字的比例
比例特征,是指笔画偏旁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的比例。

如图:
三、藏文字的笔顺特征
笔顺,是指笔画或偏旁组合成字时书写的先后顺序。

虽然藏文字的笔画比较少,但从规范的笔顺来看,藏文无论写什么字母都是先写上面一横,然后从左至有书写。

如果违反了这种书写规范,就形成了价值较高的错误笔顺特征。

笔顺特征有三种,即;规范笔顺、通用笔顺和特殊笔顺。

(一)规范笔顺,是按照正常的书写规范和笔画顺序进行书写的。

如图:的笔顺为
;字母的笔顺为。

(二)通用笔顺,它是指按严格的笔顺要求来讲是不规范的、错误的笔顺,但因为有一定数量的人使用,也便成了通用笔顺。

(三)特殊笔顺,是指错误的笔顺,而这种错误的笔顺又不同于通用笔顺,它既不是不规范的笔顺,同时又是极少数人所使用的笔顺。

如图:把藏文字的笔顺写成
,甚至有的人写成。

综上所述,应从三个方面分析判断藏文笔顺特征的使用价值:
一是规范笔顺,它具有一定的共性,也即普遍性。

在检验中,这种带有普遍性的特征其使用价值就小;
二是通用笔顺,它虽然使用人数较多,但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因此,从使用价值上看,这种笔顺比规范笔顺的使用价值高,但又比特殊笔顺的使用价值小。

三是特殊笔顺,它是具有个性的特征,也是极少数人所使用的笔顺,而且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使用价值高。

此外,虽然藏文笔顺有较严格规范性,但有时笔顺特征也能反映出地区性。

有些笔顺在一定地区带有普遍性,在另一个地区就会具有特殊性。

笔顺特征稳定性较强,作案人又不容易在笔顺上作伪装,因此,笔顺特征在笔迹检验中是作认定或否定结论的一个重要依据。

四、书面语言特征
(一)语文水平特征
分析语文水平的高低,主要从语法的掌握程度来确定,看使用藏文文法是否正确,用词造句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准确,修辞能力如何,语言是否生动,全篇材料的逻辑性如何,层次是否清楚。

(二)方言词特征
方言是在某一地区使用的语言。

在西藏,前藏、后藏、卫藏之间的方言有明显的差别。

因此,通过方言口语可以分析作案人的生活所在地,缩小侦查范围。

(三)行业语特征
除方言外,还有社会习惯语言,主要是由于各自的职业和行业不同,从而产生职业性和行业性的语言。

从藏文的角度大致可分为四种行业的人,即喇嘛、学生、在职干部和普通老百姓。

喇嘛即寺院从事佛教活动的人,他们由于经常和宗教接触,在用词上反映宗教词语较多;学生由于正在学校接受教育,多反映课本词语,有关学校的词和粗浅的现代新语句;在职干部多用政治、法律上的词语和现代新词语;而普通老百姓多用农牧业和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含义不深的词语。

但这些也不是绝对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四)词藻特征
词藻特征是指在表达思想和书写文字时,有的人用了藏语词藻,在词藻的用法和掌握程度上表现出与其他人不同的征象。

在藏文词藻学上对一个事物有很多词藻名称,词藻的出现可判断作案人对词藻学的掌握情况,也可判断作案人习惯对哪种事物用哪种词藻的特征。

如,
“太阳”’一词,有的写,有的写,而不会用词藻的人一
般都写或等等。

五、运笔特征
运笔特征是指藏文字母笔画的起、收笔过程中的运笔动作特点。

在正常的情况下运笔动作特征不易改变,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书写习惯。

运笔特征的分析研究主要是起、收笔的动作方向、行笔压力点分布。

特别是文化水平高、书写较熟练的人在书写时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一)起、收笔特征
藏文字起、收笔特征,是指书写藏文字母时的起笔(开头笔画)和收笔(结尾笔画)动作以及字母在书写过程中从起笔至收笔运行中行笔方向和笔力的分布特征。

1.起笔。

藏文字的起笔特征有四种,
A.直起笔:
B:侧起笔:
C:提起笔:
D:回转笔:
2.收笔。

藏文字的收笔特征有直收笔、顿收笔、反提收笔三种。

直收笔收笔时无顿压动作,顿收笔收笔时有顿压动作。

如图:
A:直收笔:
B:顿收笔:
C:反提收笔:
(二)行笔特征
藏文字的行笔特征,是指单一笔画运行、转折的形态特征。

主要有横的形态,竖的形态,撇的形态,折的形态,如图:
1.横的各种形态。

有平直横、正弧形横、反弧形横、带角横。

平直横:
正弧形横:
反弧形横:
带角横:
2.竖的各种形态。

有直竖、正弧竖、反弧竖。

直竖:
正弧竖:
反弧竖:
3.撇的各种形态。

有斜撇,内弧撇,外弧撇,竖撇。

斜撇:内弧撇:
外弧撇:竖撇:
4.折的各种形态。

有正角折,圆角折,挑塌角折。

正角折:挑角折:
圆角折:塌角折:
(三)连笔特征
连笔特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连写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笔特征。

主要是从连笔的方向、部位、角度、弧度、转折环绕等方面去分析。

藏文字母的连笔特征主要出现在草书体上,并且组合字母中出现率较高,如有的习惯前两字连笔,后字不连笔。

有的习惯后字连笔,前字不连笔,有的习惯前后字母都连笔,一笔形成。

如:
字连笔成
字连笔成
字连笔成
六、藏文字的基本写法特征
字的基本写法特征,是指字母的笔画和字的形态特征,也就是说一个字是由哪几个字母、哪几个笔画结构组成的。

藏文字有规范的写法,也有不规范的写法,所以在具体检验工作当中应认真细致地区别开来。

从实际遇到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现行规范的写法特征
藏文字由4个元音符号和30个藏文字母拼读组合,表达藏文的音、形、义,是藏区通用的文字。

现行规范写法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可以成为具有一定价值的笔迹特征,这主要是有的字在一定范围内绝大多数人用非规范写法,而在嫌疑人的笔迹中出现现行规范的写法.那么这个现行规范写法就成为价值高的特征。

(二)藏文字的简缩写法特征
简编写法,是为了快速记录的需要或有的习惯性的写法将一个组合字母或词语中的部分字拼成一组,来代表整个字或词。

如:
缩写成
缩写成,缩写成
缩写成
(三)错别字的写法特征
由于藏文字的笔画较少,错字出现的几率不高,但在藏文字母中同音字较多,语法词丰富,别字的出现率较高。

别字有同音别字、方音别字和语法别字。

1.同音别字:写成,写成
写成
2.方音别字。

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同音系统,同一个字在不同方言中的读音不同。

如:
酉藏昌都写成
拉萨写成
日喀则写成
3.语法别字:
写成,写成
写成
(四)少数梵文字特征
在藏文中有时出现少数梵文字时,要区别是用梵文字代替藏文字形成的错别字,还是借
用梵文字音来表达外来语音,还是直接引用没有被翻译的梵文字。

用梵文字来代替藏文字的情况,不能武断地认定为错别字或没有意思的多余字,要认真研究,全面分析,有的常用梵文在词典中也能查找到。

六、书写工具特征
书写藏文的笔是特制的,其不同之处主要是笔尖宽而有斜度。

书写印刷体和其他书体的笔尖斜向相反,前者向左倾斜,而后者向右,两种笔尖的倾斜度均约为30度。

书写草体和行书体的笔尖稍窄。

书写藏文的笔可用竹签、筷子之类的竹制物削制,制作比较简单,现在西藏已发明了特制的钢笔,书写效果也基本相同。

(一)用正规笔书写的笔迹特征
1.经正规练习者的字
(1)结构严谨,搭配准确,比例适当;
(2)粗细分明,生动有力,有立体感;
(3)整篇文字的大小、间隔、笔画粗细适称;
(4)运笔自然流畅,书写水平高;
2.未经练习者的字
(1)结构松散,搭配不准,比例不当;
(2)容易出现多笔或少笔现象;
(3)东拉西拖,呆板生涩;
(4)粗细不分,书写不规范,可从笔画中看出笔尖是平斜的。

(二)非常规笔书写的字迹特征
非常规笔指除了藏文专用笔外的圆珠笔、钢笔、铅笔、毛笔、石块、铁钉等代替书写物。

其笔画特点主要是起收笔粗细均匀,给人以不规范的感觉,笔画没有立体感,显得呆板生涩,有的回转起收处笔锋较明显。

但是,如把粉笔、木炭削成正规笔型,也能得到正规书写的效果。

掌握各种书写工具所写的字迹特征,有利于我们从字迹分析作案工具,进而分析作案人。

八、几种非字母符号的运用特征
非字母符号运用特征是指藏文中的字头号、分字号、分句号、元音符号的运用,以及汉字的标点符号和其他符号在藏文中使用方面的特征,这几种符号的特征较容易发现。

(一)分字号。

它是在书写藏文时用来把每个字分开的符号,在印刷体中表现为“”状,在其他书体中表现为略有弧度的条状,在书写文字时它的使用率最
高,但又不引起书写注意,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检验价值。

分字号的正确用法是标于每个字母之间。

(二)分句号。

它是在书写藏文时用来把每个句子、段落、章节分开的符号,在印刷体中分句号分为:单重分句、双重分句号、四重分句号及蛇状分句号、花状分句号。

单重分句号用在一个句子中或句子的结束处,表示句子中的停顿处或一句话的结束,印刷体外的其他一切书体都只用单重分句号。

双重分句号用在诗体文中表示一句韵律诗的结束,在散文中表示小段、小节和一层意思的结束,在字头号后也用双重分句号,表示文字的开头。

四重分句号及蛇状分句号、花状分句号,用在大段落和章节的结束或全篇文章的结束处,表示一个大段落、章节或一篇文章的结束。

蛇状分句号因形似蛇状“”而得名。

在章节或全篇文章结束后,如最后一字在行首,则用花状分句号(因形似花状“”,故名)。

(三)元音符号和字头号。

元音符号有4个,是写在藏文声母即基字的上下表示元音
“”的符号,在书写元音符号时由于发音相像而常引起一些使用上的习惯性
错误。

字头号是写在文章文字最前头的一个符号,用来表示文字的开头,有的人书写时由于受其他文字的影响而习惯不写,有的按规定使用,也有的把印刷体和其他书体的字头号混合使用,有的一篇文章写几个(如每个段落的开头引用格言),有的每页纸的开头各加一字头号,有的只在第一张纸的开头加用而其他地方不用。

(四)在藏文中使用汉字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

有的人在书写藏文时用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代替分句号等符号,而形成其特殊的征象。

一般在藏文中不用汉字的标点符号及其他符号,但由于“文革”期间对藏文进行了几次不科学的改革,其中就有推行运用汉字的标点符号,用汉字的逗号、句号、顿号、分号、冒号、感叹号来代替藏文中的分句号,有疑问时还用问号,有书名时用书名号,还用引号、着重号、破折号等符号。

因藏文不用这些符号照样能分辨句式或书名、引言等,所以汉字标点逐渐被淘汰,但有的至今仍使用,或受他人的影响在书写时加用汉字标点符号而形成其独特的特点。

在检验时结合汉字检验方法来分析,这一特征在检验中会有较高的价值,由此还可判断书写人的年龄、是否懂汉语等而缩小侦查范围。

九、时态组字特征
藏文中的动词分现在式、将来式、过去式、命令式四种时态,时态组字特征主要指时态
组字上的一些不规范的组字方式。

如:(将把手截断)写成
(手已被截),错误地在将要进行式句子中用过去式动词等。

在一定条件下,时态组字特征是我们分析案情、判断作案人作案时间和文化程度的根据之一。

第三节藏文笔迹检验要点
一、注意区分检材的字体
藏文字虽然是30个字母和4个元音符号相互拼读组成的,但其字体不同将使得其写法和形状发生完全变化,因为,藏文字的具头体与免头体的组杂体、楷书体和草书体之间差异很大,可比性很小,在藏文检验中从字体特征上作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而对藏文字迹检验时,首先必须区分和弄清检材字迹是属于哪一种字体,从而收集与检材字体相同的字迹样本。

二、注意藏文笔迹特征的多样性
笔迹特征具有多样性,一个人多次书写同一个字,不仅不可能一模一样,而且可能出现不同的特征类型。

这些又都是在同一人笔迹中交替出现的,都是一个人的书写习惯与技能的表现。

一个人多次书写同一个文字符号,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表现,出现多样性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书写速度的变化和不同的写法。

慢写是一种类型,快写则成了另一种类型;有的是变换藏文字的字体而随之产生了变化;也有的是一个人同时具有多种写法和不同书写技能所致。

对于书写技能低的人来说,现象的多样性往往是局部定型性差的表现,而不是本质特征的多样性。

由于笔迹特征的多样性客观存在,当检材和样本数量有限,不能充分反映这种多样性时,比较时可能出现差异,但这种非本质的差异可通过补充笔迹样本来验证解释,还可具体分析是否因检材与样本书写速度不同或藏文字形体差别所致。

尤其是在检材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要慎重对待差异点,特别是出现率较高的藏文字母,其表现可能更具多样性,切勿草率当作否定同一的根据。

三、了解和掌握藏文检材的书写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