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文献综述

1. 1合作学习的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和实践。从文字记载看,教育中合作的观念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2]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切磋,彼此交流经验,以增加学习的效率。在西方,早在1世纪的时候,古罗马昆体良学派就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受益。18世纪初,英国牧师倍尔和兰咯斯特在英格兰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他们的观念于19世纪初传到美国,深受欢迎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杰出的合作学习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帕克,他在担任马萨诸塞洲昆西学校的管理者时(1875-1880),每年平均有30000多名来访者,检验他对合作学习法的运用情况。帕克以后,著名教育家杜威(Dewey,J)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并将之作为其著名的设计教学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教育学史上,真正的、科学的、系统的关于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不仅震惊了美国朝野上下,同时也使美国教育界受到了了严峻的挑战。此后十几年里,美国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有三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开始了课堂情境中合作学习的开发与研究。他们从小组教学,能力分组教学等教学实践中得到启示,从社会心理学中寻找理论依据,初步形成了一些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如“小组一游戏一竞赛”);到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趋成熟,其影响也逐步扩大,合作学习的研究者们从各种实验研究中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等),合作学习开始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现在,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合作学习己进入与相关教育理论融合发展的阶段,合作的观念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

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现有文献看,我国较早尝试运用合作学习小组教学的是浙江省的杭州市。这一尝试是由原杭州大学教育系与天长中学、杭州第十一中学合作进行的。实验班的教师认为:“采用小组教学后,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气和活力”。[3]1993年,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主持的中外合作项目《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开题。该课题实验单位涉及山东、广东、河南、浙江、北京、天津等9个省市的百余所学校,历时长达6年,实验学科以语文、数学、外语为起点,逐步向其他学科推进。通过研究与实验,首次提出了合作教学的性质、原则、模式、策略以及合作教学技能等概念体系,为我国的合作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对合作学习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4]

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初中的英语、政治、历史、艺术等文科教学领域,高中理科关于合作学习的实践探讨还很少,特别是针对化学教学的研究就更少。因此有必要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工作。

1. 2合作学习的相关概念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

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已有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其实践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2]由于在不同国家的合作学习实践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人们关于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合作学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5]英国著名教育学家赖特和以色列著名教育学者梅瓦里克女士根据斯莱文的

上述定义,揭示了他们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共同学习的学习环境”;[6]加拿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文泽认为:“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将学生随机地或有计划地分配到异质团队或小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7]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学习中心的约翰逊兄弟俩则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3]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重要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这些方法的基本特征。在课堂上,同伴之间的合作是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实现的,小组充当社会组织单位,学生们在这里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展开学习,同样也通过个人研究进行学习”[8]

我国教育学者王坦,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做了这样的界定:“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3]

综上所述,对合作学习概念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策略。它通过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机组成成分;2.合作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学生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3.合作学习有其坚实的理论基础、目标价值和实施策略,己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1.3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目前,实践中运用着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种类繁多,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入手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是每一个合作学习的实践者都必须首先做出回答的问题。合作学习并非仅仅是让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旁,边做作业边说话,合作学习也不是将一份作业单交给某一个小组,由一个人承担全部作业,其他成员各行其是,最后大家都签上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