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微信的兴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微信的兴起
目录
摘要 (1)
1、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2)
2、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 (2)
2.1传播主体分析 (2)
2.2传播内容分析 (3)
2.3传播渠道分析 (3)
2.4传播受众分析 (3)
2.5传播效果分析 (4)
3、“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 (4)
3.1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 (5)
3.2满足多种需求 (5)
参考文献 (6)
摘要
微信,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款应用程序,短短时间内迅速走红。
本人以微信为研究对象,从从拉斯韦尔“5W模式”,对微信做了传播主题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渠道分析、传播受众分析和传播效果分析。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微信的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从传播学的角度理性、科学的看待这一现象。
【关键词】微信 5W模式“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学
1
1、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等服务插件。
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用户覆盖 200 多个国家、超过 20 种语言。
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 800 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 85000 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 4 亿左右。
对于上述的介绍,大家肯定都不会觉得陌生和惊奇,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手机上都安装有微信,并或多或少都有使用,那么,微信2011年开发运营,短短时间内为什么如此火爆。
结合传播学所学知识,本文试图用传播学的一些原理来对其进行分析。
微信涉及的传播模式其实很多,既涉及个人用户人内传播模式,也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传播,同时还有各类组织利用公众好进行的组织传播,还有根据不同类别建立的微信群所涉及的群体传播等等。
下面,我将从拉斯韦尔“5W模式”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别进行分析。
2、拉斯韦尔“5W模式”分析
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的“5W模式”,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 who, say what ,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
从传播过程中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传播效果进行全面剖析。
2.1传播主体分析
微信主要依托智能手机等移动平台,手机QQ用户是其主力军。
在它的信息传播模式中,
2
传受双方的关系特点传承了QQ平台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特质。
其次,信息传受双方的关系更为亲密。
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类似于电话联系的语音对话,从用户的心理和习惯来讲,使用语音聊天的传受双方关系会更为亲密。
再次,传播主体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
2.2传播内容分析
微信传播内容具有私密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
内容主要集中在①传播主体对于自己的生活琐事、心理状态等日常生活内容的记录,不涉及他人,不发表观点,仅仅是对自我的记录,内容由用户原创,且多为琐碎信息。
②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参与讨论。
一种是用户自身主动参与到了社会热点事件,目睹热点人物,随机写微信将其发布,另一种是用户对社会热点问题、公众人物发表的自己的看法或意见。
③主要是热点新闻事件的后续报道转发、权威分析人士对其的评价等等。
2.3传播渠道分析
微信的传播渠道,主要依赖智能手机等无线终端,在手机上,使用微信客户端登录微信,iPhone 、Android 、Symbian 、BlackBerry 、Windows Phone 等不同系统不同品牌的手机都可以使用微信客户端来浏览内容、与联系人对讲,相对电脑而言,现在智能手机的推广已经从中高端市场转向了低端市场,微信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微信的语音对讲对应的是麦克风和扬声器,二维码和图片分享对应的是手机高清摄像头,手写输入对应的是多点触屏,摇一摇对应的是重力感应器,查看附近的人对应的是GPS 定位。
2.4传播受众分析
根据交往的亲密度和实际距离将社交圈的受众分为熟人、半熟人、陌生人三类。
①熟人。
3
微信最初的受众是熟人,即手机通讯录上的熟人及QQ好友,传受双方在微信沟通中感情黏性进一步增强,由此形成稳定、成熟、联系最为频繁的熟人交际圈。
②半熟人。
微信通过手机定位服务设计了“查看附近的人”的功能,在用户所在位置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微信用户都能看到。
这其中,很可能会存在着一些可能认识,但又不熟悉的人,它为用户提供了附近人的头像、昵称、签名及距离,让微信走近用户生活,以便用户之间产生进一步联系,也方便结识身边的朋友。
③陌生人。
二维码、LBS 定位、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将微信的社交圈由熟人推向陌生人。
甚至可以和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人聊上几句话。
2.5传播效果分析
1、服务效果好。
微信是基于“强关系链接网”的虚拟与现实的“无缝对接”,微信更进一步将信息传播的范围,从QQ好友里,进一步缩小、精炼到你自己圈定的范围内,使得信息相比微博更加精准、实时、高效。
实现了多级化传播,信息的传播渠道较之其他媒体更为宽泛,多极化交流使得受众互动范围更广。
传播可以实现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多元化交流。
2、产生经济效益。
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微商,不知何时起,朋友圈里满是各类鞋子、衣服、化妆品的代购销售广告,并且都是自己的朋友发送的,这还更不用说还有更多的企业通过认证的公众平台进行发布广告、促销信息、产品推荐等一系列商业活动。
3、微信促进了社会透明。
政府组织、公益组织、社会媒体、名人等的公众账号的普遍推广进一步实现信息公开、增加透明度的举措。
3、“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
“使用与满足”理论研究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以受众为主体,考察受众选择、使用媒
4
体的动机以及因此而达到何种需求的满足。
该理论把受众看作是有特定需求的人,把他们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的,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微信的兴起也可以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解释:
3.1符合人们的接触动机
1、社会因素。
现在的社会,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讲求一个“快”字,甚至是吃饭都要是快餐,因此呢,在我们的社交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微”产品,微博、微电影、微信、微视。
“微产品”的流行是因为符合人们想更加方便、快捷地娱乐自己、沟通他人。
同时呢,我们个人又极易受到旁人的影响,当微信火爆一时,大家为了保持一致,自觉不自觉的都会来尝试着使用。
以上因素,是它受到人们追捧的社会因素。
2、个人因素。
众所周知,微信和QQ均为腾讯的产品,其实微信一开始面市是和 QQ 绑在一起的,但是微信更加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微信在熟人人际传播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微信产品上的好友,都是互相持有对方的手机号码,是被你许可可以在任何时间把他想发出的信息送抵你的手机上,这群人的人数是有限的,只有最亲密的人才被许可。
3.2满足多种需求
1、多元化的传播方式。
从手机产生以后,人们的沟通形式有通话、短信,而随着微信的出现,人们可以减少短信和语音通话的数量,遇到不太着急的事情时,发一条语音信息或许是一个更加方便的选择。
这种新的语音通信或将改变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同时,它可以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表情等等信息,可以更加清晰地向好友表达自己的意图、想法。
2、可以记录和表达。
可以在一定字符的范围内写很有深度的东西,如跟踪某个新闻事
5
件、写写小评论。
但更多的是写些所见所闻,对生活发发感慨,抑或仅仅是告诉你的朋友们你现在在干些什么,让他们随时了解你的动态。
3、可以实现陌生人交友。
微信推出了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个人信息的“查看附近使用微信”的功能,使得微信用户能够查看地理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用户,实现社交圈的拓展。
再次,“摇一摇”与“漂流瓶”的功能设定,使得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将祝福、许愿、个人介绍、不方便给熟悉人说的小秘密等,发送给随机的接收者,突破地域的限制,达到匿名交友的目的。
这些让我们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
4、可以成为公共机构的服务平台。
可以说,每个人的微信里都关注有公众账号,学校、政府机关、银行、新闻媒体、公司等等,点击打开,我么就可以了解到比其他渠道的更快、更有个性或者更具体、更集中的各类信息,甚至是许多业务不用到官方网站,不用热线电话,直接在微信中就可以实现。
结合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微信具有年轻广泛的使用主体,传播内容丰富多彩,渠道多样,带来了较好的效果;符合人们目前的需求,因此,在短短时间内,便迅速兴起。
参考文献
[1]刘洪梅.微信:沟通改变生活--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传播学解读[J].青年记者2013(23)
[2]方志鑫,蔡莉白.从传播学角度看微信的兴起[J].科教导刊2012(5)
[3]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
[4]李阳. 微信的传播机制研究[D]. 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