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8全国卷圆锥曲线(理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8全国卷圆锥曲线解答题(理科)
1.(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设抛物线2:2(0)C x py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A C ∈.已知以F 为圆心,FA 为半径的圆F 交l 于,B D 两点.
(Ⅰ)若90BFD ∠=︒,ABD ∆的面积为,求p 的值及圆F 的方程.
(Ⅱ)若,,A B F 三点在同一直线m 上,直线n 与m 平行,且n 与C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坐标原点到,m n 距离的比值.
2.(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已知圆22:(1)1M x y ++=,圆
22:(1)9N x y -+=,动圆P 与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Ⅰ)求C 的方程;
(Ⅱ)l 是与圆P ,圆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
3.(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已知点(0,2)A -,椭圆E :22
221(0)
x y a b a b
+=>>
的离心率为
2
,F 是椭圆的焦点,直线AF 的斜率为3,O 为坐标原点.
(Ⅰ)求E 的方程;
(Ⅱ)设过点A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4.(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2
:4
x C y =与直线
(0)y kx a a =+>交于,M N 两点.
(Ⅰ) 当0k =时,分别求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方程;
(Ⅱ) 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 OPN ∠=∠?说明理由. 5.(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圆222150x y x ++-=的
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1,0)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
(I)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
(II)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1C ,直线l 交1C 于,M N 两点,过B 且与
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
取值范围.
6. (2017年全国高考Ⅰ卷理科第20题)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椭圆C :(a >b >0),四
点P 1(1,1),P 2(0,1),P 3(–1,),P 4(1,)中恰有三点在椭圆C 上. (1)求C 的方程;
(2)设直线l 不经过P 2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
若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7.(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理科第19题) (本小题满分12分)设椭圆的右焦点为
,过
的直线与
交于
,
两点,点
的坐标为
.
⑴当与轴垂直时,求直线的方程;
⑵设为坐标原点,证明:
.
22
22=1x y a b
+
22
2012-2018全国卷圆锥曲线解答题(参考答案)
1.(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设抛物线2:2(0)C x py p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A C ∈.已知以F 为圆心,FA 为半径的圆F 交l 于,B D 两点.
(Ⅰ)若90BFD ∠=︒,ABD ∆
的面积为,求p 的值及圆F 的方程.
(Ⅱ)若,,A B F 三点在同一直线m 上,直线n 与m 平行,且n 与C 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坐标原点到,m n 距离的比值.
【解析】(Ⅰ)由对称性知B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2BD p =, 点A 到准线l
的距离||||d FA FB ===,
由1
||2ABD S BD d ∆=⨯⨯=2p =.
∴圆F 的方程为22(1)8x y +-=.
(Ⅱ)由对称性设2
000(,)(0)2x A x x p
>,则(0,)2p F .
由点,A B 关于点F 对称得200(,)2x B x p p --,从而2022
x p
p p -=-,所以2203x p =.
因此3,)2p A
,直线3:2p p p m y x -
=
+
,即0x +=. 又22122x py y x p =⇔=
,求导得'x y p ==
,即x =
)6
p
P .
又直线:6p n y x -
=
,即0x -=. 故坐标原点到直线,m n
距离的比值为23p =.
【考点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抛物线等基础知识,涉及到简单的面积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基本计算问题,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
2.(2013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已知圆22:(1)1M x y ++=,圆
22:(1)9N x y -+=,动圆P 与M 外切并且与圆N 内切,圆心P 的轨迹为曲线C .
(Ⅰ)求C 的方程;
(Ⅱ)l 是与圆P ,圆M 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 .
【解析】由已知得圆M 的圆心为(1,0)M -,半径11r =,圆N 的圆心为(1,0)N ,半径23r =. 设动圆P 的圆心为(,)P x y ,半径为R .
(Ⅰ)因为圆P 与圆M 外切且与圆N 内切,
所以1212||||()()4PM PN R r r R r r +=++-=+=,且4||MN >. 由椭圆的定义可知,
曲线C 是以,M N 为左,右焦点,长半轴长为2
的椭圆(左顶点除外),
其方程为22
1(2)43
x y x +
=≠-. (Ⅱ)对于曲线C 上任意一点(,)P x y ,由于||||222PM PN R -=-≤,所以2R ≤. 当且仅当圆P 的圆心为(2,0)时,2R =.
∴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其方程为22(2)4x y -+=. 当l 的倾斜角为90︒时,l 与y
轴重合,可得||AB =
当l 的倾斜角不为90︒时,由1r R ≠知l 不平行x 轴.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Q , 则
1
||||QP R
QM r =,可求得(4,0)Q -, ∴设:(4)l y k x =+,由l 与圆M
1=
,解得k =±
当4k =
时,将4y x =
代入22
1(2)43
x y x +=≠- 整理得27880x x +-=. (*)
设1122(,),(,)A x y B x y ,则12,x x 是(*)方程的两根.所以1287x x +=-,128
7x x =-.
1218
|||7
AB x x ∴=-==.
当4k =-
时,由对称性知18
||7
AB =.
综上,||AB =18||7
AB =
. 【考点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椭圆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方程思想.
3.(201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已知点(0,2)A -,椭圆E :22
221(0)
x y a b a b
+=>>
的离心率为
F 是椭圆的焦点,直线AF
,O 为坐标原点.
(Ⅰ)求E 的方程;
(Ⅱ)设过点A 的直线l 与E 相交于,P Q 两点,当OPQ ∆的面积最大时,求l 的方程. 【解析】(Ⅰ)设(),0F c
,由条件知
2c =
c =
又c a =,所以2a =,222
1b a c =-=,故E 的方程2214
x y +=.
(Ⅱ)由题意知直线l 的斜率存在,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方程为2y kx =-,
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22
1
42x y y kx ⎧+=⎪⎨⎪=-⎩
,化简得:22(14k )16120x kx +-+=.
∵216(43)0k ∆=->,∴234
k >
. 设1122(,),(,)P x y Q x y ,则121222
1612
,1414k x x x x k k
+=
⋅=++,
∴122
1+4PQ x k -,
且坐标原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因此221+41+4OPQ
S k k ∆==,
令0)t t =>,则2
44
,044OPQ t S t t t t
∆=
=>++. ∵4
4t t
+
≥,当且仅当4t t =,即2t =时,等号成立,∴1OPQ S ∆≤.
故当2t =,
2=
,k =OPQ ∆的面积最大. 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y x =±
-. 【考点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函数和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创新意识和方程思想.
4.(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曲线2
:4
x C y =与直线
(0)y kx a a =+>交于,M N 两点.
(Ⅰ) 当0k =时,分别求C 在点M 和N 处的切线方程;
(Ⅱ) 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当k 变动时,总有OPM OPN ∠=∠?说明理由. 【解析】
(Ⅰ)由题设可得),()M a N a -
或(),)M a N a -.
又=2
x y ',故24x y =
在x =
在点)a
处的切线方程为y a x -=-
0y a --=.
2
4
x y x ==-在
处的导数值为
在点()a -
处的切线方程为y a x -=+
0y a ++=.
故所求切线方程为0y a --=
0y a ++=. (Ⅱ)存在符合题意的点P .证明如下:
设(0,)P b 为符合题意的点,1122(,),(,)M x y N x y ,直线,PM PN 的斜率分别为12,k k . 将y kx a =+代入C 的方程,消去y 整理得2440x kx a --=, 则12,x x 是该方程的两根. 故12124,4.x x k x x a +==- 从而1212121212122()()()
y b y b kx x a b x x k a b k k x x x x a
--+-+++=
+==. 当b a =-时,有120k k +=,则直线PM 的倾斜角与直线PN 的倾斜角互补, 故OPM OPN ∠=∠. 所以点(0,)P a -符合题意.
【考点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和导数的几何意义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方程思想.
5.(2016年全国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第20题) (本小题满分12分)设圆222150x y x ++-=的
圆心为A ,直线l 过点(0,1)B 且与x 轴不重合,l 交圆A 于,C D 两点,过B 作AC 的平行线交AD 于点E . (I)证明EA EB +为定值,并写出点E 的轨迹方程;
(II)设点E 的轨迹为曲线1C ,直线l 交1C 于,M N 两点,过B 且与
l 垂直的直线与圆A 交于,P Q 两点,求四边形MPNQ 面积的
取值范围.
【解析】(I)因为AD AC =,EB AC ∥, 故EBD ACD ADC ∠=∠=∠.所以EB ED =, 故EA EB EA ED AD +=+=
又圆A 标准方程为()2
2116x y ++=,从而4AD =,所以4EA EB +=. 由题设得()()1,0,1,0,2A B AB -=,
由椭圆的定义可得点E 的轨迹方程为22
143
x y +
=,(0y ≠); (II)(法一)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设()():10l y k x k =-≠,()()1122,,,M x y N x y
由
()
22114
3y k x x y ⎧=-⎪⎨+=⎪⎩得()
2222
4384120k x k x k +-+-=. 则2122843k x x k +=+,2122
412
43
k x x k -=+g
所以()2122
12143
k MN x k +=-=
+.
过点()1,0B 且与l 垂直的直线()1
:1m y x k =-
-,A 到m
,
所以PQ ==. 故四边形MPNQ
的面积为12S MN PQ =
= 当l 与x 轴不垂直时,四边形MPNQ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当l 与x 轴垂直时,其方程为1x =,3MN =,8PQ =
四边形MPNQ 的面积12.
综上,四边形MPNQ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法二)22
1:143
x y C +
=;设:1l x my =+, 因为PQ l ⊥,设():1PQ y m x =--,联立1l C 与椭圆
221
143x my x y =+⎧⎪
⎨+
=⎪⎩得()2234690m y my ++-=;
则
()22121|||34
M N m MN y y m +=-==
+;
圆心A 到PQ
距离
|11|
m d ---=
=
所以||PQ ===
(
)2
212111||||2234MPNQ m S MN PQ m +∴=⋅=⋅+
⎡=
=⎣.
【考点分析】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的定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等解析几何常用知识,考查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和方程思想.
已知椭圆C :(a >b >0),四点P 1(1,1),P 2(0,1),P 3(–1,),P 4(1,)中恰有
三点在椭圆C 上. (1)求C 的方程;
(2)设直线l 不经过P 2点且与C 相交于A ,B 两点。
若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的和为–1,证明:l 过定点.
【考点】:圆锥曲线。
【思路】:(1)根据椭圆的对称性可以排除P 1(1,1)。
(2)联立方程即可,此时有两种方法联立,第一种,假设直线AB 的方程,第二种假设直线P 2A 和P 2B 。
【解析】:
22
22=1x y
a b
+22
(1)根据椭圆对称性可得,P 1(1,1)P 4(1
不可能同时在椭圆上,P 3(–1
,P 4(1
)一定同时在椭圆上,因此可得椭圆经过P 2(0,1
),P 3(–1,
),P 4(1,),代入椭圆方程可得:,故而可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由题意可得直线P 2A 与直线P 2B 的斜率一定存在,不妨设直线P 2A 为: ,P 2B 为:
.联立,假设,此时可得: ,此时可求得直线的斜率为: ,化简可得,此时满足。
○
1当时,AB 两点重合,不合题意。
○2当时,直线方程为:,即,当时,,因此直线恒过定点。
19.
答案: (1);
(2)略. 解答:
(1)如图所示,将代入椭圆方程得,得,∴,
∴,∴直线的方程为:. 22
2131,124
b a a =+=⇒=2
214x y +=1y kx =+()11y k x =-+()22
22
1
418014
y kx k x kx x y =+⎧⎪⇒++=⎨+=⎪⎩()11,A x y ()22,B x y ()()()()2
222
2281141814,,,4141411411k k k k A B k k k k ⎛⎫+-+⎛⎫-- ⎪ ⎪ ⎪++++++⎝⎭⎝⎭
()
()()
()2
22
2
21
21
22
141144141181841
411AB k k k k y y k k x x k
k k -+--+++-=
=+---+++()
2
1
12AB
k k =-
+12
k ≠-
1
2
k =-12k ≠
-()22221814
414112k k y x k k k -⎛⎫=-++ ⎪++⎝⎭+()()2244112k k x y k +-+=-+2x =1y =-()2,1-2)2
y x =±-1x =2
112y +=2y =±(1,)2A ±2AM k =±AM 2)2
y x =±
-
(2)证明:当斜率不存在时,由(1)可知,结论成立;当斜率存在时,设其方程为,
,联立椭圆方程有即,∴,
,
,∴,∴.
l l (1)y k x =-1122(,),(,)A x y B x y 22
(1)
,12
y k x x y =-⎧⎪⎨+=⎪⎩2222
(21)4220k x k x k +-+-=2
122
421
k x x k +=+2122
2221
k x x k -=+1212121212[(23()4]
22(2)(2)
AM BM y y k x x x x k k x x x x -+++=
+=----22
22124412(4)
21210(2)(2)
k k k k k x x --+++==--AM
BM k k =-OMA O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