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
校勘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恢复文献的原来面目。

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主要有四种:讹——将原有的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有的文字变换了位置。

此外,便是
同时出现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错误。

现分别举例述之如下:
一、讹:讹也称误,是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

二、脱:文献在传抄出版过程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

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后世因而也称脱文。

较多的现象为脱简。

还有脱页、脱篇、脱卷。

三、衍:原稿所元而传写与出版的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衍文,亦称衍字、羡文。

衍一字
或数字较常见,也有衍一句或数句的。

四、倒:倒指原稿文字具存,并无讹误、缺脱或衍羡,但在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
序却被弄颠倒了的现象。

先后次序被弄颠倒了的文字称倒文,纠正之则称为乙正或
乙转。

字数较多的倒文习惯上称“错简”。

这其中又有字倒、句倒、篇章倒等不同情
况,甚至目录、表格也有错乱现象。

五、多重错误:有的文献同时出现两种错误或三种错误类型,我们称之为多重错误。

多重错误有既讹且脱、既讹且衍、既讹且倒、既脱且衍、既脱且倒、既衍且倒、既讹且脱又衍、既讹且脱又倒、既脱且衍又倒等情况。

第二节校勘的资料:
校勘的目的既然是纠正文献中的各种错误,尽可能地恢复其本来面目,那就应当尽可能地掌握可以用来比勘与佐证的资料。

这些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本书的异本、他书的引文、其他有关资料等三类,现分述如下:
一、本书的异本:1.稿本:稿本一般指作者成书时的最初文字记录,亦即此书的本来面目,因此它是校勘最可靠的依据。

2.抄本:稿本为数甚少,留存无多。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是以抄写的方式流传的;即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特别是其初期,抄本仍不失为书籍的一种主要形式。

因此,抄本特别是旧抄本的校勘价值是相当高的。

就文献载体而言,抄本有简书、帛书、纸抄本之分。

由于不少旧抄本保留了文献较为原始的面貌,因此具有相当高的校勘价值。

敦煌卷子的发现为我们打开了古代纸抄本的宝库,给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而可靠的校勘资料。

敦煌卷子对校订唐代诗歌,作用十分明显,不仅有助于发现今本的文字错误,而且为后人改正文字错误提供了依据。

3.拓本:为了使某些文献能够长期保存,人们便将它们刻在石头上。

为了使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资料能够广泛流传,人们又用纸将它们摹拓下来,于是便成了拓本。

由于不少拓本所拓石刻文献比较原始,因而比较可靠,常被人们用作校勘之资。

拓本越原始、越完整,也就越可靠。

4.印本:总的来说,稿本、抄本、拓本都不多,所以从事校勘主要还得依靠各种印本。

印本包括刻本和活字本。

5.注本:对古书加以解释;旧有传、注、说、故、训、记、解、笺、章句等多种名称,我们可统称为注。

注通常附书以行。

我们可以将附有注释的文献称为注本。

注本是文献的异本之一,也是重要的校勘资料。

6.选本:按照一定标准,将一位或一位以上的作家部分作品编辑在一起的文献称为选本。

选本可能是抄本,也可能是印本,所以我们单独作为一类来进行讨论。

不少选本由于编辑时问较早,比较多地保留了作品的原貌,因此可用作校勘的资料。

某些编辑稍晚的选本,由于所据资料较早或源出两途,也可。

7.校本:凡经校勘的书称校本。

从事校勘当然应当充分利用前人的校勘成果,而校本则是保存校勘成果的一种重要形式。

校本有两个优点:一是前人据以校书的某些版本,及有关资料可能已经亡佚,某些版本及有关资料虽未亡佚,往往被
藏书家视为珍秘,难以见到。

而这些资料却常能在校本中觅得。

二是凡勤于校勘者多为专家学者,他们的校勘成果当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二、他书的引文:引用各书较多的有古类书、古书注及书抄。

由于这些书的辑注者所见古书年代较早,传刻次数较少,比较接近古书原貌,所以这些书的引文是仅次于本书异本的校勘资料。

1.古类书的引文:类书是将已有文献资料,按分类或字顺重新编排的一种工具书。

类书多节录各书原文,有时甚至将整部书籍收入。

不少类书收录资料原始,因此用古类书引文校勘,也是行之有效的。

发展:宋人就已经注意用类书来进行校勘了,广泛运用古类书的引文从事校勘工作,则从清乾嘉时代开始,尤以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成就为最突出。

清代以后,学者运用类书引文做校勘工作也每多创获,陈垣据《册府元龟》校补《魏书》一页。

就是个突出例子。

缺点:引用类书需要特别慎重。

古人编辑类书时,常常根据内容的需要及篇幅的限制,对引用之书有所删节改易,同时也存在由于传写而发生的错误。

2.古书注的引文:某些古书注本,由于注者知识丰富、方法谨严,在作注时往往博引群书原文,以求作者措辞所本,用意所在,这些引文的原书又出自较早的抄本或刻本,比较接近书的原貌,因此也常被用作校勘之资。

“所引诸书,今已佚其十之九,唯赖是注以传,故与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同为考证家所引据焉。

”王念孙校《汉书》就特别注意利用《史记》、《后汉书》的注释,《水经注》也是常用的资料。

缺点:注意古人撰写注释,为了节省篇幅,往往对引文加以删节;此外,为了迁就所注正文,往往对引文的个别地方加以改动,因此古书注的引文往往同原书有差异。

我们在利用古书注的引文进行校勘时,应当尽可能地参稽其他资料进行综合考辨。

3.其他古书的引文:其他古书的引文情况复杂,检索不易,使用起来有一定困难。

书抄:汪辟疆云:“书抄在六朝唐初最盛,但抄而不类,故与类书不同。

今存者如《群书治要》、《意林》,皆可看。

亦因其保存古书至多也。

”此外,古代小学工具书,由于引文较多,也可用作校勘资料。

在其他古书中,那些引用或取材故书的资料,校勘价值往往更高。

缺:古人引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再加上文献在传抄转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新错误,所以他书引文不完全符合原文并非罕见的现象。

三、其他有关资料:此类资料和原书的关系往往是间接的。

援用时必须更加审慎,才能避免主观武断的弊病,今也略述如下:1.甲骨文甲骨文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毕竟是我国文献的源头,同后世的典籍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也可用作校勘之资。

2.金文:人们早就注意到了金文的校勘价值。

3.石刻:石刻文字比较接近文献的原始面貌4.古印·封泥:因为古印与封泥属原始文献,多涉及官名与地名,因此对校勘古书中的官名与地名特别有用。

5.其他书籍中的有关资料
第三节校勘的主要方法
一、对校: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先选择一种版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地比较,把各本的异同记录下来。

对校法的长处:是便于发现文献中的错误和找到改正错误的依据。

其发现和改正的错误,都有版本上的依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主观武断、妄改原文的弊病;而且,校者若将所有的异文汇集在一处,编为校勘记,则读者手此一编,就等于掌握了许多版本,如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就是如此。

步骤:对校的第一步工作是广搜异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抉择去取。

待我们搜集到一书的各种异本后,还要对各种版本进行鉴定,以便确定校勘的底本,并按各本的校勘价值分为可供对校的主校本、辅校本、参校本等。

有的书异本较多,还应弄清它们的源流。

如果用图表的方式来显示版本源流,直观效果会更好。

校勘:选择底本是校勘工作的起点。

校勘底本的选择标准,我们可以张之洞《輏轩语·语学》篇中提出的有关善本的三条标准而稍加变通:一是旧本;二是足本;三是精本。

旧本是指在时间上接近原稿的本子,因为它少经传抄转刻,总的来说比较符合或接近书的原貌。

足本
是指文字篇卷无残缺脱落,内容完整的本子。

精本是指精校、精刻本。

参校本的选择,首先要注意的仍然是旧本。

其次要注意版本源流。

一些时间较早而与底本来源不同的版本,校勘价值尤高。

此外,本书已有的他家校本,自然也应加以利用。

二、本校: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称为本校。

一本书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都会不可避免地相互联系着,本校法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来进行工作的。

其一,据相同词句校勘。

同一词汇、同一文句,有时一书屡见,因而可以相互参照,校正讹误。

其二,据相同句式校勘。

作者行文往往有时代的或自己的习惯和特点,这往往表现为常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句式,据此也可校正文献中的某些错误。

其三,据对文校勘。

其四,据文义校勘。

缺:有的古籍不出自一手,有的古籍可能有不同的资料来源,其内容和文字出现矛盾往往在所难免,因而采用本校法时宜特别谨慎,以免以此律彼,增加新的错误。

三、他校:用其他文献中的引文及相关文字来校勘某一文献称他校。

当然,我们有必要对用于他校的资料的可靠程度作出判断。

一般来说,时代越早,越接近原始面貌,也就越可靠。

在原始资料难求的情况下,不得已而求其次,则较晚的资料也可用作校勘之资。

不过,我们还应注意古人引书不谨严,有的概述其大意,有的删节其原文,而且所据也并非尽属善本,所以采用他校法也要特别慎重。

四、理校:理校,即推理的校勘,是校勘工作的补充方法。

当我们发现了书面材料中的确存在着错误,可是又没有足够的资料可供比勘时,就不得不采用推理的方法来加以改正。

理校也非任意为之,通常需要从语言、体例、史实等方面寻找作为推理的依据。

1.语言:在文献中,如发现确有错误而又无别本可以校正时,则可以根据字形、字音相近的情况来推断其错误原因,进行改正。

某些因不明词义而造成的错误,可以通过训诂来校勘。

有时我们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发现并改正文献中的错误。

从修辞的角度来从事校勘也是行之有效的。

我国古代作品不论散文还是韵文,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都爱用对偶与排比等修辞手法。

某些词句原来运用了对偶、排比的手法,后来变得不对偶、不排比了;或者原来不对偶、不排比,后来又变得对偶、排比了,往往能用推理的方法判断出来。

2.体例:古书通常都有一定体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书的体例来从事校勘。

根据体例校勘也有规律可循。

首先,不同文体具有各自特点,据此即可校出一些错误。

其次,古书中的正文与注释特别容易混淆,但正文与注释的体例是不同的。

此外,由于古代文籍所用语言往往含有某种特定义例可校错。

3.史实:这种方法就是从书籍的内容方面检查,看文字是否符合历史事实。

如果不符合,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稿本身就有错误;另一种是原稿本身没有错误,其错误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造成的。

校勘的任务,主要是纠正第二种错误。

由于史实主要是由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造成的,有产生的原因和形成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检查书面材料是否符合史实。

以及名物制度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五、综合考辨:在校勘实践中,对校、本校、他校、理校这些方法往往都是综合地加以使用的。

有时为了纠正一处错误,不得不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方能取得可信的证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戴震是主张理校的,但是他在校勘实践中,实际上也兼用了对校、他校等方法。

顾千里强调对校,也同样兼用他校法、本校法,乃至理校法。

六、校勘的具体方法:刘向等在校书的时候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先将文字写在竹简上,如果发现错误就削去,以便改正。

改定后,再写在帛上。

当纸书盛行以后,人们曾尝试着用各种方法消除误处,一般以雌黄涂抹为最佳。

为了同原文有所区别,人们早就注意用不同颜色的笔墨来做校勘工作。

如何注明记录校勘情况,也有一些规定。

第五章古典文献的辨伪
一,:伪书:就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所谓“作者不真”,即在
书名项、作者项、序跋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名是不真实的。

所谓“年代不实”,即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现出的文献产生的年代是不真实的。

一个特定的历史(或传说)人物的姓名本身就具有年代内涵,所以“作者不真”的伪书也大都(只有少数个别)体现着“年代不实”。

所谓“内容假造”,即在具有特定作者、年代的图书文献中加入某些非故有或应有的内容,或借助某些故有图书文献(大都是亡佚的古籍文献)的名称而编造新的内容。

伪书分类: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分析,伪书基本可分为3类:①主观故意作伪的伪书;②主观过失造成的伪书;③客观因素促成的伪书。

就动机而言,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作伪的动机》一节中的概括目次如下:有意作伪的:一、托古;二、邀赏;三、争胜;四、炫名;五、诬善;六、掠美。

非有意作伪的:一、全书误题或妄题者(一因篇中有某人名而误题;二因书中多述某人事或言论而得名;三不得主名而臆推妄题;四本有主名不察而妄题);
二、部分误编或附人者(一因类书误作专书;二因注文混入正文;三因献书时妄增篇幅;四因后人续作;五因编辑无识贪多)。

从存在形态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4类:①内容形态全伪之书;②内容真伪混杂之书;③内容真而形态伪之书;④本真而误认有伪之书。

从实现方式的角度分析,伪书主要可分为8类:①有掇拾古人之事而伪者;②有挟辑古人之文而伪者;③有假传古人之名而伪者;④有蹈用古书之名而伪者;⑤有自隐假托他名而伪者;
⑥有剽窃题属自名而伪者;⑦有后世臆改妄题而伪者;⑧有后世增补附益而伪者。

二、伪书产生的原因:(,传道、射利。

炫名、争胜。

逃禁、避嫌。

) 1.尚古观念而产生的伪书2.文献亡佚而产生的伪书3.政治相争而产生的伪书4.学术相争而产生的伪书5.伪署作者而产生的伪书
三、古典文献的辨伪:古典文献有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把古典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或某部图书文献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揭示出来,这就是“辨伪”,也有入主张应该称为“辨真”,提法不同而实质相同。

广义的辨伪是对某些有真伪问题的事、物进行考察鉴别,以定其真。

它的涵盖面很大,凡是有真伪问题的古史事、古书籍、古器物、古碑刻、古字画等,均在其辨识的范围。

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辨识古典文献的真伪,其任务是认定图书文献的真实作者、年代,体现其原本的文献归属,而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

每一个人都是特定历史年代的人,所以图书文献真实作者的认定也就具有年代意义。

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文献年代学。

文献辨伪目的:不仅要将群体文献中那些有伪的图书文献揭示出来。

也要将个体文献(一部书等)中那些有伪的篇章和文字,如注文混入正文、他书或他人之文伪作某书或某人之文、后世增补之文被当成本书原有的内容等“伪篇”或“伪文”辨识考证出来,使之与原文相区别,这是更为艰巨的文献辨伪任务。

辨伪的意义:一是不辨古籍之真伪无法确定文献的价值。

二是不辨真伪无益于古籍的整理。

三是不辨真伪无法编纂史书。

四是不辨真伪无法认识学术源流。

考辨伪书的方法:1接受源流2从被依托人辨伪3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4从该书与作者的行事矛盾5据当世人揭发6从文体上7从文章风格8从特殊词语的起源9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相矛盾10从因袭上11从称引上12从佚文13从史实的先后14从称谓上15从制度上16地理沿革17从本书与作者的上思想观点的矛盾18从被依托人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的矛盾19从被依托人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
考辨伪书的要点:1.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2.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3.综合考察而不单凭某一方法轻断真伪4.关注考古新发现,吸收最新研究成果。

伪书存在的价值:一、保存古代的佚书二、保存古代的神话三、保存古代的制度四、保存古代的思想五、保存古代的科技六、保存古代的语言
第八章古典文献的注译
一、注音:为诗文中的难字、生僻宇、通假字、有特殊读音的字、多音多义字注音,扫清阅读的障碍,有助于人们对文献的理解。

二、释义:释义是注释古代文献的重要内容。

所谓释义,常见的情况有释词、串讲、通释三种情况。

三、阐述语法。

四、说明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段赋和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

五,阐释其他文化知识。

古书注释涉及的面很广,举凡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婚姻家族、人物称谓、天文历法、地理区划、教育科举、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礼俗宗教、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只要影响着人们对古书理解的地方,都有或详或略的解释。

发展沿革:远在先秦时期,注释就已有萌芽了。

开始的时候,散见于先秦文献的正文里。

秦以前许多典籍的原文及注释,传到汉代,汉人已不能完全读懂了,于是有一些专门的学者,为这些古书作注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注释,仍以儒家的经籍为主。

流传至今的还有王弼《周易注》、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何晏《论语集解》、郭璞《尔雅注》等。

这种不仅解释正文,而且给前人的注释作注释的义疏的形式,到唐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现在最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大多是汉朝人或魏晋人作的注,唐、宋人作的疏。

唐人除了为先秦的经书作注疏外,也为汉及以后的其他古书作注解。

如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李贤等,元明时期在古籍注释上处于低潮。

元人所作的注释不多见,有名者如胡三省的《资治通鉴注》、吴师道的《战国策校注》。

清代的学者们为古籍作注释数量很大,为群书所作的注疏多得无法列举,几乎对每一种经典都作了新的注释。

著名者如惠栋《周易述》、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陈奂《毛诗传疏》、五四以后直到现在,古籍的注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注释古书数不胜数,成绩很大,如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曾运乾《尚书正读》,
注释的名类:1.传:传(zhuan)是转述的意思,是阐明经义的。

2.注:是注释中最通行的一种名称。

西汉便有以注为名称的书籍。

3.说:是说明解释的意思。

从《汉书.艺文志》所载解《易》的《五鹿充宗略说》,4.故:亦作诂。

故,是以今言释古言。

5.训:也是解释的意思,常与诂连用,或称诂训,或称训诂。

毛亨《毛诗诂训传》便是最早的例子。

6.解:是分析解说的意思。

《韩非子》有长解老篇》,是解释《老子》的名篇。

7.笺:是表识的意思,指引申、发挥,或补充、订正前人说法的一种注释。

笺的体例是从汉郑玄开始的。

郑玄注《诗经》,是在《毛诗诂训传》的基础上解说的,8.记:也是注释的一种,与传、说的作用近似。

9.诠、释10.微:所以后世的注述,有叫发微、阐微、显微、明微、解微、探微、精微等各种名目。

11.隐:隐与微略同。

12.章句:是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经文大意,为的是使文章意义更为明显。

它也是传注的一种,但往往传注比较简明而章句则较繁琐。

13.集解:有两种情况,名同实异。

一如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

一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今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名曰论语集解。

14.义疏:义疏之体起源于南北朝。

义疏有许多别称,如疏义、义记、义章、义宗、传义、章疏、讲疏等,开唐疏先河。

15.疏、正义疏和正义,是一个意思,都是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释。

16.音义:义是辨音释义的一种注释。

17.直解:是全用白话文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如元许衡《大学直解》、《中庸直解》。

有关注释的术语:1.音某:音某是传统的一种注音方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容易认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叫做直音法。

2.反、切:用这种术语注音叫做反切法。

是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拼读成被注字的音。

3。

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是用来注音。

4.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

5.如字:这个术语涉及多音字的问题。

一字有多音,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依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叫如字。

6.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用来释义,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的关系,或是同音,或是音近,或是双声叠韵。

这种注释的方法,称为声训或音训。

7.曰、为、谓之:这组术语,常用来解释名物制度,并且常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
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

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

8.谓:“谓”和“谓之”的区别是明显的。

前面说过,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后面,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前面。

谓这个术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指的是”。

9、言,这个术语,常用来串讲词语、句意或通释全章全篇的大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

10.貌:这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解释那些表示某种状态或某种性质的形容词,略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样子”。

11.犹:使用这个术语,通常解释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这种“犹”字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12.某,某;某,某也:这一组是最常见的注释格式。

它采用判断句的形式,直释其义。

这种格式,注释的内容很广,单词、词组、句子、实词、虚词、名物、制度都可用这种格式注解。

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
古典文献检索的工具书,主要有索引、目录和辞书等。

索引:我国古代又称玉键、针线、检目、韵检、通检、备检、引得,最先出现于明代。

今知最早的索引,是张士佩所编《洪武正韵玉键》,分类检索《洪武正韵》所收各字,明万历三年(1575年)刊行。

索引的分类:从编纂体式来划分,可分为逐字索引、句子索引、关键词索引、书名索引、篇目索引、人名索引和地名索引等;按文献的来源来划分,可分为图书索引和报刊索引等;按索引涉及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索引、专科性索引和专题索引等。

为便于了解、掌握和利用古典文献的索引工具书,我们姑且按检索的对象分为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地名检索和字词句检索等四种类型来介绍。

一、书名检索
古籍图书,按刻本规模可分为单刻本和丛刻本两大类。

顾名思义,单刻只单独刻印一种书,而丛刻则是按一定的原则、体例把众多的书汇刻成一套书。

丛刻本也就是丛书(当然丛书还包括丛抄本)。

我国古代传存的大量古籍,很多是以丛书的形式流传下来的。

因此,要查古籍书名目录,首先要想到查丛书目录索引。

1.丛书检索
目前最完备常用的丛书目录索引,是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施廷镛编《中国丛书综录续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和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丛书综录》:是目前收录丛书最多、分类科学而又检索极其便捷的书名索引。

特点:一、搜罗完备,尽可能反映丛书的全貌;二、便于检阅者无论从总目、分类、书名、作者等任何角度去检寻,都可一索即得;三、反映丛书收藏的情况,以便研究者以目求书,就近取阅”。

分三大册:第一册是《总目》著录各丛书的纂辑者、抄刻年代及其详目,分“汇编”和“类编”两大部分,“汇编,’又分“编纂”、“辑佚”、“郡邑”、“氏族”和“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

检索第一册,我们可以查知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丛书,每种丛书又收录了哪些著作,这些丛书收藏在哪些图书馆。

第二册是《子目》,按经、史、子、集四部予以分类编排,每部又分若干类,类下又分若干属。

如集部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和“词曲”五大类;“总集’,类又分“文选之属”、“历代之属”、“郡邑之属”等十属。

每种书都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及所收丛书名。

第三册是《索引》,包括“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它是配合第二册使用的。

“子目书名索引”是按书名来检索某书在哪些丛书中;“子目著者索引”是按作者名来检索他有哪些著作。

要注意将三册配合着使用。

三种情形:一是知道书名、作者而不知道有哪些版本,也不知道何处有收藏;二是只知道作者而不知道他有哪些著作;三是书名、作者都不知道,只知道要查哪一类型的书目。

遇到第一种情形,可根据书名或作者查第三册的“子目书名索引”或“子目著者索引”,根据其中的提示,再查第二册的相关页码,就可知道要查的书收录在哪些丛书中,或者说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