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66)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pdf

合集下载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66)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66)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课时作业 (六十六 )[第66讲精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时间: 35 分钟分值: 80 分]基础热身1.以下函数中,在 [ - 1,4] 上不是单峰函数的是 ________.① y= 2|x|② y= x2- 2x+3③ y= sinx④ y= cosx2.有一精选试验,试验的要素范围是[10,60] ,在试验中第一个试点为25,则第二个试点最好为 ________.3.若 F0= 1, F1=1,且 F n= F n-1+F n-2(n≥ 2),则 F 8= ________.4.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运用 0.618 法找寻最正确点时,必定能够在有限次内正确找出最正确点②运用分数法找寻最正确点时,必定能够在有限次内正确找出最正确点③运用对分法和分数法在确立下一个试点时,都需要比较前两个试点的试验结果④运用盲人登山法找寻最正确点,在试验范围内取不一样的点作起点,其成效快慢差异不大能力提高5.以下对于精选法的说法正确的选________.项是①对分法合用于拥有明确的标准或要求的试验;②盲人登山法合用于要素范围不一样意大幅度调整的试验;③分批试验法合用于每个试验的代价不大,又有足够的设施,加速试验进度的试验.6.在配置必定量的某种冲洗液时,需要加入某种溶剂,经验表示,加入量大于5000 ml 或小于 3000 ml 时,成效必定不好,用0.618 法来确立这类溶剂的最正确加入量,则前两次试验加入的量分别为________.7.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它的脂化工艺主要为“温度与时间”的双要素,那么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于以下 4 种精选方法①纵横对折法,②从好点出发法,③平行线法,④对分法.不宜采纳的是 ________.8.在下边精选法中,每次(批 )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减小为同样比率的是________.①0.618 法②对分法③均分分批试验法④比率切割分批试验法9.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况,利用分数法进行了 6 次试验,就能保证从n 个试点中找出最正确点,那么n 的最大值为 ________.10.在纵横对折法办理双要素精选问题中,分别针对要素Ⅰ和要素Ⅱ各进行了一次精选后,则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________.11.如图 K66 - 1,在每批做 2 个试验的比率切割分批试验法中,将试验范围7 平分,第 1 批试验先安排在左起第3,4 两个点上,若第 3 个点为好点,则第 2 批试验应安排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点上.图 K66-112.(13 分)某化工厂准备对一化工新产品进行技术改进,现决定精选加工温度,试验范围定为 60~ 80℃,精准度要求±1℃,此刻技术员用分数法进行精选.(1)怎样安排试验?(2)若最正确点为69℃,请列出各试验点的数值;(3)要经过多少次试验能够找出最正确点?13.(12 分)某炼油厂试制磺酸钡,其原料磺酸是磺化油经乙醇水溶液萃拿出来的.试验目的是选择乙醇水溶液的适合浓度和用量,使分别出来的白油最多.依据经验,乙醇水溶液浓度变化范围为50%~ 90%(体积百分比),用量变化范围为30% ~70%( 重量百分比 ),精度要求为5%.试用纵横对折法对工艺条件进行精选.作 (六十六 )【基 身】1.④ [ 分析 ] 函数 y =cosx 在 [- 1,4] 上既有最大 ,也有最小 ,故不是 峰函数. 2.45 [ 分析 ] 在安排 最好使两个 点对于要素范 的中点 称, 第二个点最好 10+ 60- 25= 45.3. 34 [ 分析 ] ∵ F 0= 1, F 1= 1,且 F n = F n - 1+ F n - 2,∴ F 2=2, F 3= 3,F 4= 5, F 5 =8, F 6= 13, F 7= 21, F 8= 34.4.②[ 分析 ] 运用 0.618 法 找最正确点 ,跟着 次数的增添,最正确点被限制在越来越小的范 内, 故① ; 依据分数法安排 ,通 n 次 保 能从 (F n + 1-1) 个 点中找出最正确点, 故②正确; 运用 分法在确立下一个 点 ,只要要比 果与已知 准(或要求 ),故③ ;盲人登山法的成效快慢与起点的关系很大,起点 得好,能够省很多次 ,故④ .【能力提高】5.①②③[分析 ]由 分法、 盲人登山法、 分批 法的合用范 知, ①②③都正确.6.4236 ml,3764 ml [ 分析 ] x 1= 3000+0.618× (5000- 3000)= 4236,x 2 =3000+ 5000-4236= 3764.7.④ [ 分析 ] 分法主要合用于 要素 .1,其他三种方法都是8.②[分析 ] 分法每次 后都能将存 范 小 本来的2从第 2 次 (批 )起,每次 (批 ) 后将存 范 小 同样比率.9.20 [分析 ] 在目 函数 峰的情况,通 n 次 ,最多能从 (F n + 1-1)个 点中保 找出最正确点,所以 n 的最大 = F 6 +1- 1= 21- 1= 20.1 [分析 ] 由 横 折法的思路知新的存 范 的面 原存 范 面 的 110.2 2.11. 1 2 [分析] 第 3 个点 好点, 存 范 左端到第4 个分点,故第2 批安排在没有做 的第 1 和 2 两个分点上.1312.[解答 ] (1) 区 [60,81] ,平分 21 段,分点 61,62,⋯,79,80,所以 60+ 21× (81- 60)= 73(℃ ).故第一 点安排在 73℃,由“加两 ,减中 ”的方法得: 60+ 81-73= 68,所以第二 点 在 68℃ .后 点能够用“加两 ,减中 ”的方法来确立.(2)若最正确点 69℃,即从第二次 开始知 69℃在存 范 内,由 (1) 知,第一、二次 点的 分 73,68,因 69? [60,68] ,故去掉 68℃以下的部分, 第三次 点的68+ 81- 73= 76.同理去掉 76℃以上的部分,第四次 点的 68+ 76- 73=71,第五次 点的 68+ 73- 71= 70,第六次 点的 68+ 71- 70= 69,即安排了 6 次 ,各 点的数 挨次 : 73,68,76,71,70,69.(3)共有 20 个分点,由分数法的最 性定理及 F 6 +1- 1= 20 可知,通 6 次 可从20 个分点中找出最正确点. 【 点打破】13. [解答 ] 由 意 影响 果的要素Ⅰ 度, 范50%~ 90%,要素Ⅱ 用量, 范 30%~ 70%.: (1) 先固定 度在中点50%+ 90%= 70% , 用量 行 要素 , 得最正确点 A 1.2同 将用量固定在中点30%+70%= 50% , 度 行 要素 ,得最正确点 B 1.比2A 1 和B 1 的 果, 假如 A 1 比 B 1 好, 沿坏点 B 1 所在的 , 弃不包含好点 A 1 所在的半个平面地区,即 弃平面地区: 50%≤Ⅰ≤ 90%,50% ≤Ⅱ≤ 70%.而后再在要素Ⅱ的新范 即[30%,50%) 内取中点 40% ,用 要素方法 要素Ⅰ,得最佳点 B 2.这样 下去,不停地将 范 小,直到找到 意的 果 止,以下 :。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1)集合及其运算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1)集合及其运算

课时作业 (一) [第 1讲会合及其运算 ][时间: 45 分钟分值: 100分]基础热身1.已知会合 M= {0,1,2,3,4} , N= {1,3 , 5} , P=M∩ N,则 P 的子集共有 ()A.2个 B.4 个 C.6 个 D.8 个2.已知全集是实数集R,M={ x|x≤1},N={1,2,3,4},则(?R M)∩N等于()A.{4} B .{3,4}C.{2,3,4}D. {1,2,3,4}3.设全集U= { x∈N* |x< 6} ,会合 A= {1,3},B={3,5} ,则 ?U(A∪ B)= ()A . {1,4}B. {1,5}C. {2,4} D .{2,5}4.设非空会合 M、N知足: M= { x|f(x)= 0} ,N= { x|g(x)= 0} ,P= { x|f(x)g(x)= 0} ,则集合 P 恒知足的关系为 ()A.P=M∪N B.P? (M∪N)C.P≠ ? D .P= ?能力提高5.已知会合 M={0,1,2} , N= { x|x=- a, a∈ M} ,则会合 M∩ N=()A.{0 ,- 1}B.{0}C.{ - 1,- 2} D .{0 ,- 2}2- 2x+ 3)} ,6.设 A、B 是两个会合,定义 M* N= { x|x∈ M 且 x?N} .若 M= { y|y= log2(- xN= { y|y=x, x∈ [0,9]} ,则 M *N= ()A . (-∞, 0]B. (-∞, 0)C.[0,2] D . (-∞, 0)∪ (2,3]7.设会合 A= {1,2} ,则知足 A∪B= {1,2,3} 的会合 B 的个数为 ()A.1 B.3C.4D. 8x- y+1>0 ,8.若会合 P={ 0, 1, 2}, Q= (x, y)x, y∈ P,则 Q 中元素的个数x- y-2<0 ,是()A.4 B.6C.3 D. 59.已知全集 U =R,会合 M ={ y|y= x2- 1,x∈R} ,会合 N= { x|y=4-x2} ,则 (?U M)∩ N =()A.(-2,- 1)B.[ -2,- 1)C.[ -2,1)D. [- 2,1]10.已知全集 U = { - 2,- 1,0,1,2} ,会合 A= x x= 2 ,x, n∈Z,则Un- 1? A= ________.11.已知会合A= { x∈R||x- 1|<2} ,Z为整数集,则会合A∩Z中全部元素的和等于________.12.已知会合 A= { - 1,2} , B= { x|mx+ 1= 0} ,若 A∪B= A,则 m 的值为 ________.13.已知会合 M= {0,1,2,3,4} ,A?M,会合 A 中全部的元素的乘积称为会合 A 的“累积值”,且规定:当会合 A 只有一个元素时,其积累值即为该元素的数值,空集的积累值为 0.设会合 A 的积累值为 n.(1)若 n= 2 时,这样的会合 A 共有 ________个;(2)若 n 为偶数,则这样的会合 A 共有 ________个.14.(10 分 )已知 x∈R,y>0,会合 A={ x2+ x+ 1,- x,- x- 1} ,会合 B=- y,-y ,2y+1,若 A= B,求 x2+ y2的值.15. (13 分)已知会合 A= x y=6- 1 ,会合 B={ x|y= lg(- x2+ 2x+ m)} .x+1(1)当 m=3 时,求 A∩ (?R B);(2)若 A∩ B= { x|- 1< x<4} ,务实数m 的值.难点打破16. (12 分)会合 A={ x|- 2≤ x≤5} , B= { x|m+ 1≤ x≤ 2m- 1} .(1)若 B? A,务实数m 的取值范围;(2)当 x∈Z时,求 A 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3)当 x∈R时,若 A∩ B= ?,务实数m 的取值范围.作业手册课时作业 ( 一)【基础热身】1. B [ 分析 ] 由于 M = {0,1,2,3,4} , N ={1,3,5} ,因此 P = M ∩N = {1,3} , 因此会合 P 的子集共有 ? , {1} ,{3} , {1,3}4 个.2. C [分析 ] 由于 ? R M = { x|x>1} ,因此 (? R M)∩ N = {2,3,4} .3. C [分析 ] 由题知 U = {1,2,3,4,5} , A ∪ B = {1,3,5} ,故 ? U (A ∪ B)= {2,4} ,应选 C. 4.B [分析 ] 会合 M 中的元素为方程 f(x)= 0 的根, 会合 N 中的元素为方程 g(x)= 0 的根.但有可能 M 中的元素会使得 g(x)= 0 没存心义,同理 N 中的元素也有可能会使得f( x) =0 没存心义.如: f(x) = x - 2,g(x)= 1- x ,f(x) ·g(x)= x -2· 1-x =0 解集为空集. 这 里简单错选 A 或 C.【能力提高】 5. B [分析 ] ∵ N = {0 ,- 1,- 2} ,∴ M ∩ N ={0} .应选 B.6.B [ 分析 ] y = log 2(- x 2- 2x + 3)= log 2[ - (x +1) 2+4] ∈(-∞, 2] ,N 中,∵ x ∈ [0,9] ,∴y = x ∈ [0,3] .联合定义得: M*N = (-∞, 0) .7. C [分析 ] 依题意,会合 B 能够是 {3} , {1,3} , {2,3} , {1,2,3} ,应选 C.8. D [分析 ] Q = {( x , y)|- 1<x - y<2, x , y ∈ P} ,由 P ={0,1,2} 得 x - y 的取值只可能是 0 和 1.∴Q = {(0,0) , (1,1), (2,2), (1,0), (2,1)} ,含有 5 个元素.9. B [ 分析 ] 会合 M 是函数的值域, M = { y|y ≥- 1} , ? U M = { y|y<- 1} ;会合 N 是函数的定义域, N ={ x|- 2≤x ≤ 2} ,因此 (? U M)∩ N = [-2,- 1).应选 B.10. {0}[ 分析 ] 当 n ∈{ - 1,0,2,3} 时, x ∈ { - 1,- 2,2,1} ,即 A ={ - 1,- 2, 2,1} ,因此 ? U A ={0} .11. 3 [分析 ] A = { x ∈R ||x - 1|<2} = { x|- 1<x<3} . ∴ A ∩ Z ={0,1,2} ,即 0+1+ 2= 3.1[分析 ] ∵ A ∪ B =A ,∴ B? A. 12.0或 1或-2 当 B = ? 时, m = 0,切合题意;当 B ≠ ? 时, m ≠ 0,此时 x =- m 1.∵ B? A , ∴- 1=- 1或- 1=2,m m∴ m = 1 或 m =- 1.21综上可知, m 的取值为 0 或 1 或- .213.(1)2 (2)29[分析 ] 利用列举法可求 A = {2} 或 {1,2} .但求解 (2) 时,应先算出 n 为 奇数时会合 A 共有 3个, M = {0,1,2,3,4} 子集的个数有 32 个,因此 n 为偶数,会合 A 共有29 个. (说明:不从反面下手,计算太麻烦)14. [解答 ] 由 x ∈ R , y>0 ,则 x 2+ x +1>0 ,- y<0,- y<0, y + 1>0,且- x - 1<- x ,2 -y<- y.由于 A = B ,2x 2+ x + 1=y + 1,- x - 1=- y , x =1,因此解得- x =- y,y =2.2因此 A = {3 ,- 1,- 2} , B = { - 2,- 1,3} ,切合条件,故 x 2+ y 2= 12+ 22= 5.15. [解答 ] (1) 由6 -1≥0,解得-1<x≤5,即A={ x|-1< x≤5},x+ 1当 m= 3 时,由- x2+ 2x+ 3>0,解得- 1<x<3,即 B= { x|-1<x<3} ,∴ ? R B= { x|x≥ 3或x≤- 1} ,∴A∩ (? R B)= { x|3≤ x≤ 5} .(2)由 B= { x|y= lg(- x2+ 2x+ m)} ,得-x2+ 2x+m>0,而由 (1)知 A= { x|- 1<x≤ 5} ,且 A∩ B= { x|-1<x<4} ,∴ B= { x|t<x<4, t≤- 1} ,∴ 4,t是方程- x2+ 2x+m=0 的根.∴ m= 8.【难点打破】16. [解答 ] (1) 当 m+ 1>2m-1,即 m<2 时, B= ? ,知足 B? A.当 m+ 1≤ 2m- 1,即 m≥ 2 时,要使B? A 建立,需m+ 1≥- 2,可得 2≤m≤3,2m- 1≤5,综上, m 的取值范围是m≤3.(2)当 x∈Z时, A= { - 2,- 1,0,1,2,3,4,5} ,8(3)由于 x∈R,且 A= { x|- 2≤ x≤ 5} , B={ x|m+ 1≤ x≤2m- 1} ,又 A∩ B= ? .则①若 B= ? ,即 m+ 1>2m- 1,得 m<2 时知足条件.②若 B≠ ? ,则要知足的条件是m+ 1≤ 2m- 1,m+1≤ 2m- 1,或解得 m>4.m+ 1>52m- 1<- 2,综上, m 的取值范围是m<2 或 m>4.。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汇编9套(下)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汇编9套(下)

2
2
x
( B)
y
1
32
2
x
( C)
4
2
y1 3
9.若函数 y sin x
0 的部分图像如图,则 =
( A) 5
( B) 4 ( C) 3 ( D) 2
2
2
x
(D)
y
1
54
10.已知曲线 y x4 ax2 1在点 -1,a 2 处切线的斜率为 8,a=
( A) 9
( B) 6 ( C) -9 ( D) -6
5 , 则cosa
13
12
( A)
13
5
(B)
13
5
( C)
13
3.已知向量 m
1,1 , n
2,2 , 若 m n
12
( D)
13
m n ,则 =
( A) 4
( B) 3
4.不等式
2
x
2
2的解集是
( C) -2
( D) -1
( A) -1,1
( B) -2,2
( C) -1,0 0,1
( D) -2,0 0,2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数 学(供文科考生使用)
第I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
( 1)已知集合 A 1,2,3,4 , B x | x 2 , 则A B
( A) 0
( B) 0,1
(x1 3)2 8 x12 8 1 3 x1,
| BF2 | ( x2 3)2 y22
( x2 3)2 8 x22 8 3x2 1 ,

2013新课标i文科数学答案解析

2013新课标i文科数学答案解析

2013新课标i文科数学答案解析
2013年新课标I文科数学试卷涵盖了多个数学领域,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以下是对部分题目的答案解析:
1. 选择题
- 第1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概念,正确答案是A。

- 第2题:涉及到函数的单调性,正确答案是B。

- 第3题:考察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正确答案是C。

2. 填空题
- 第14题:需要计算复数的模,正确答案是根号2。

- 第15题:涉及到数列的通项公式,正确答案是2n。

3. 解答题
- 第17题:几何题,要求证明线段的平行关系。

通过使用相似三
角形和角的性质,可以得出结论。

- 第18题:代数题,涉及到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通过求导和分
析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找到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 第19题:概率统计题,要求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通过列举所
有可能的结果并计算特定事件出现的次数,可以得出概率。

4. 综合题
- 第22题:综合了几何和代数的知识,要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如计算体积或面积。

这需要运用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代数表达式。

- 第23题:通常是一个较难的综合题,可能涉及到多个数学领域
的知识,如函数、方程和不等式。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这些解析只是对部分题目的简要说明,具体的答案和解析需要根据实
际的题目内容来确定。

在准备考试时,建议学生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注意审题和时间管理,确
保在考试中能够准确、高效地完成所有题目。

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66)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66)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课时作业(六十六)[第66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时间:35分钟分值:80分]根底热身1.以下函数中,在[-1,4]上不是单峰函数的是________.①y=2|x|②y=x2-2x+3③y=sin x④y=cos x2.有一优选试验,试验的因素范围是[10,60] ,在试验中第|一个试点为25 ,那么第二个试点最|好为________.3.假设F0=1 ,F1=1 ,且F n=F n-1+F n-2(n≥2) ,那么F8=________.4.以下结论中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运用0.618法寻找最|正确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正确点②运用分数法寻找最|正确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正确点③运用对分法和分数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都需要比拟前两个试点的试验结果④运用盲人爬山法寻找最|正确点,在试验范围内取不同的点作起点,其效果快慢差异不大能力提升5.以下关于优选法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①对分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的标准或要求的试验;②盲人爬山法适用于因素范围不允许大幅度调整的试验;③分批试验法适用于每个试验的代价不大,又有足够的设备,加快试验进度的试验.6.在配置一定量的某种清洗液时,需要参加某种溶剂,经验说明,参加量大于5000 ml 或小于3000 ml时,效果肯定不好,用0.618法来确定这种溶剂的最|正确参加量,那么前两次试验参加的量分别为________.7.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它的脂化工艺主要为 "温度与时间〞的双因素,那么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本钱,对于以下4种优选方法①纵横对折法,②从好点出发法,③平行线法,④对分法.不宜采用的是________.8.在下面优选法中,每次(批)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的是________.①②对分法③均分分批试验法④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9.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利用分数法进行了6次试验,就能保证从n个试点中找出最|正确点,那么n的最|大值为________.10.在纵横对折法处理双因素优选问题中,分别针对因素Ⅰ和因素Ⅱ各进行了一次优选后,那么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________.11.如图K66-1 ,在每批做2个试验的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中,将试验范围7等分,第1批试验先安排在左起第3,4两个点上,假设第3个点为好点,那么第2批试验应安排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点上.12.(13分)某化工厂准备对一化工新产品进行技术改进,现决定优选加工温度,试验范围定为60~80℃ ,精确度要求±1℃ ,现在技术员用分数法进行优选.(1)如何安排试验?(2)假设最|正确点为69℃ ,请列出各试验点的数值;(3)要通过多少次试验可以找出最|正确点?难点突破13.(12分)某炼油厂试制磺酸钡,其原料磺酸是磺化油经乙醇水溶液萃取出来的.试验目的是选择乙醇水溶液的适宜浓度和用量,使别离出来的白油最|多.根据经验,乙醇水溶液浓度变化范围为50%~90%(体积百分比) ,用量变化范围为30%~70%(重量百分比) ,精度要求为5%.试用纵横对折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课时作业(六十六)【根底热身】1.④ [解析] 函数y =cos x 在[-1,4]上既有最|大值 ,也有最|小值 ,故不是单峰函数.2.45 [解析] 在安排优选试验时最|好使两个试点关于因素范围的中点对称 ,那么第二个试点最|好为10+60-25=45.3.34 [解析] ∵F 0=1 ,F 1=1 ,且F n =F n -1+F n -2 ,∴F 2=2 ,F 3=3 ,F 4=5 ,F 5=8 ,F 6=13 ,F 7=21 ,F 8=34.4.② [解析] 运用0.618法寻找最|正确点时 ,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 ,最|正确点被限定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 ,故①错;按照分数法安排试验 ,通过n 次试验保证能从(F n +1-1)个试点中找出最|正确点 ,故②正确;运用对分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 ,只需要比拟试验结果与标准(或要求) ,故③错;盲人爬山法的效果快慢与起点的关系很大 ,起点选得好 ,可以省好屡次试验 ,故④错.【能力提升】5.①②③ [解析] 由对分法、盲人爬山法、分批试验法的适用范围知 ,①②③都正确.6.4236 ml,3764 ml [解析] x 1=3000+×(5000-3000)=4236 ,x 2=3000+5000-4236=3764.7.④ [解析] 对分法主要适用于单因素优选问题.8.② [解析] 对分法每次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原来的12,其余三种方法都是从第2次(批)起 ,每次(批)试验后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9.20 [解析] 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 ,通过n 次试验 ,最|多能从(F n +1-1)个试点中保证找出最|正确点 ,因此n 的最|大值=F 6+1-1=21-1=20.10.12 [解析] 由纵横对折法的思路知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12. 11.1 2 [解析] 第3个点为好点 ,那么存优范围为左端到第4个分点 ,故第2批安排在没有做过试验的第1和2两个分点上.12.[解答] (1)试验区间为[60,81] ,等分为21段 ,分点为61,62 ,… ,79,80 ,所以60+1321×(81-60)=73(℃).故第|一试点安排在73℃ ,由 "加两头 ,减中间〞的方法得:60+81-73=68 ,所以第二试点选在68℃.后续试点可以用 "加两头 ,减中间〞的方法来确定.(2)假设最|正确点为69℃ ,即从第二次试验开始知69℃在存优范围内 ,由(1)知 ,第|一、二次试点的值分别为73,68 ,因为69∉[60,68] ,故去掉68℃以下的局部 ,那么第三次试验点的值为68+81-73=76℃以上的局部 ,第四次试验点的值为68+76-73=71 ,第五次试验点的值为68+73-71=70 ,第六次试验点的值为68+71-70=69 ,即安排了6次试验 ,各试验点的数值依次为:73,68,76,71,70,69.(3)共有20个分点 ,由分数法的最|优性定理及F 6+1-1=20可知 ,通过6次试验可从这20个分点中找出最|正确点.【难点突破】13.[解答] 由题意设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因素Ⅰ为浓度 ,试验范围为50%~90% ,因素Ⅱ为用量 ,试验范围为30%~70%.试验:(1)先固定浓度在中点50%+90%2=70%处 ,对用量进行单因素优选 ,得最|正确点A 1.同样将用量固定在中点30%+70%2=50%处 ,对浓度进行单因素优选 ,得最|正确点B 1.比拟A 1和B 1的试验结果 ,如果A 1比B 1好 ,那么沿坏点B 1所在的线 ,丢弃不包括好点A 1所在的半个平面区域 ,即丢弃平面区域:50%≤Ⅰ≤90%,50%≤Ⅱ≤70%.然后再在因素Ⅱ的新范围即[30%,50%)内取中点40% ,用单因素方法优选因素Ⅰ ,得最|正确点为B2.如此继续下去,,如以下图:。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版

2013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数 学 (文科)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标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每小题5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31}M x x =-<<,{3,2,1,0,1}N =---,则MN =( )(A ){2,1,0,1}-- (B ){3,2,1,0}--- (C ){2,1,0}-- (D ){3,2,1}--- 【答案】C【解析】因为{31}M x x =-<<,{3,2,1,0,1}N =---,所以MN {2,1,0}=--,选C.2、21i=+( ) (A) (B )2 (C(D )1 【答案】C 【解析】22(1)2(1)11(1)(1)2i i i i i i --===-+-+,所以21i =+ C. 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0,10,3,x y x y x -+≥⎧⎪+-≥⎨⎪≤⎩,则23z x y =-的最小值是( )(A )7- (B )6- (C )5- (D )3- 【答案】B【解析】由z=2x-3y 得3y=2x-z ,即233zy x =-。

作出可行域如图,平移直线233zy x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233z y x =-经过点B 时,直线233zy x =-的截距最大,此时z 取得最小值,由103x y x -+=⎧⎨=⎩得34x y =⎧⎨=⎩,即(3,4)B ,代入直线z=2x-3y 得32346z =⨯-⨯=-,选B.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b =,6B π=,4C π=,则ABC ∆的面积为( )(A)2 (B1 (C)2 (D1 【答案】B 【解析】因为,64B C ππ==,所以712A π=.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64b c ππ=,解得c =117sin 22212bc A π=⨯⨯.因为72231s i n s i n (()12342222πππ=++,所以11sin ()12222bc A =+=,选B. 5、设椭圆2222:1x y C a b+=(0)a b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P 是C 上的点,212PF F F ⊥,1230PF F ∠=,则C 的离心率为( ) (A(B )13 (C )12(D【答案】D【解析】因为21212,30P F F F P F F ⊥∠=,所以2122tan 30,PF c PF ===。

2.分数法的最优性-人教A版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

2.分数法的最优性-人教A版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

2.分数法的最优性-人教A版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法选优的基本思想。

2.能够利用分数法为多目标问题求解最优解。

3.能够将其他类型的问题转化为分数法问题求解。

4.能够初步了解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1.分数法的最优性2.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三、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法选优的基本思想。

2.能够利用分数法为多目标问题求解最优解。

四、教学难点1.将其他类型的问题转化为分数法问题求解。

2.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授课、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分数法的最优性分数法是一种用于多目标问题求解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将多个目标指标通过分数之和的方式转化为单一目标指标,从而求解最优解。

分数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广泛,在工程领域尤为常见。

例如,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造价、质量、效率等,而这些因素往往是相互矛盾的,通过分数法就可以将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从而得到最优解。

分数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需要综合评价的指标和权重。

这些指标和权重通常需要由多方面的专家或者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和确定。

2.将各项指标和权重代入到分数公式中进行计算。

3.比较各个方案的得分,并选出得分最高的方案。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分数法进行说明:某公司拟投资三项工程,若仅按单一因素–利润进行选优,则可得出箭头所示的最优方案:可见,第二项工程的利润最高,应该优先选择。

如果采用分数法,则可先评估三项工程的成本、利润、风险等几个影响项目投资收益的因素。

假定对这些因素的评分标准和相应权数分别如下表所示:则分别计算三个方案的综合评分,如下表所示:可见,三个方案的综合评分得分相差不多,因此可以认为三个方案的优劣相当。

若不考虑风险因素,则方案B成为最优方案。

2. 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试验设计是一种系统地选择试验方案并实施试验,以研究某一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因素水平或确定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的方法。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文湖南版复习方案课件第66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2013届高考一轮数学文湖南版复习方案课件第66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第66讲 │ 知识梳理
3.黄金分割常数 (1)为了合理地选取试验点, 选取试点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a+b ① 每 次 要 进 行 比 较 的 两 个 试 验 点 关 于 [a , b] 的 中 心 ________ 对称; 2 比例数 相同. ②每次舍去的区间占舍去前的区间的________ 5-1 ω 2 (2)黄金分割常数是________ ,用________ 表示.近似值 0.618 . 是________
第66讲 │ 知识梳理
8.盲人爬山法 (1)定义:在有些试验中,某种限制要求我们在原有生产 盲人爬山 条件的基础上逐步探索,逐步提高,就像 ________一样,在 立足处,对前后两个方向进行试探,寻找出最佳点的方法. 步长 起点 (2)影响爬山法效果的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9.分批试验法 (1)定义:在有些试验中,需要把全部试验分几批做,一 批 同时安排几个试验,同时进行比较,一批一批做下去, 直到找出最佳点的试验方法. 均分分批试验法 (2) 分 批 试 验 法 可 以 分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
第66讲 │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1.优选法的有关含义 (1)优选问题:在生产、生活和科学试验中,人们为了达 到优质、 高产、 低消耗等目的, 需要对有关因素的最佳组合 ________(简 最佳点 进行选择.关于最佳点的选择问题,称为优选问 称________) 题. (2)优选法是根据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不同问题,利用数 最佳点 学原理,合理安排试验,以最少的试验次数 ________迅速找到________ 减少试验次数 的科学试验方法.优选法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 .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54)随机抽样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54)随机抽样

女生 男生
一年级 373 377
二年级 x
370
三年级 y z
A.24 B. 18 C.16 D. 12
10. 某班有 50 名学生, 现要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在这 50 名学生中抽出 10 名学生, 将 这 50 名学生随机编号 1~ 50 号,并分组,第一组 1~5 号,第二组 6~ 10 号,…,第十组
D.
6. B [ 解析 ] 依题意知高收入家庭有 120 户,所以抽取比例为 1260=210.设被抽取的总
户数为 x,则有 48x0=210,解得 x= 24.故选 B.
7. D [ 解析 ] 设三种产品的数量之和为
2k+ 3k+ 5k= 10k,依题意有
n = 8 ,解得 10k 2k
n
=40.故选 D.
2. A [ 解析 ] 依据系统抽样规则,抽样间距为 153000= 50.故选 A.
3. C [ 解析 ] 一共抽取了 8× 12= 96 份试卷.样本容量是抽出的个体的个数.故选
C.
4. 16
[
解析]Βιβλιοθήκη 40400 ×1000
= 16.
【能力提升】
5. D [ 解析 ] 从抽样方式可知,这里运用的是系统抽样方法.故选
200 户、低收入家庭 160 户,其他为 高收入家庭被抽取了 6 户,则该社区
A . 20 B. 24 C. 30 D .36
7. 某工厂有 A、B、C 三种不同型号的产品,这三种产品数量之比为
2∶ 3∶ 5,现用
分层抽样从中抽出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该样本中 A 种型号产品有 8 件,那么这次样本的
30 的样本,
13.某企业三月中旬生产 A、B、C 三种产品共 3000 件,根据分层抽样的结果,企业统 计员制作了如下的统计表格: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55)用样本估计总体

2013届人教A版文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55)用样本估计总体

课时作业 (五十五 ) [第[时间: 45 分钟55 讲用样本预计整体分值: 100 分 ]]基础热身1.有一个容量为66 的样本,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以下:[11.5,15.5) 2 [15.5,19.5)4[19.5,23.5) 9 [23.5,27.5) 18[27.5,31.5) 11 [31.5,35.5) 12[35.5,39.5) 7 [39.5,43.5)3依据样本的频次散布预计,大于或等于31.5 的数据约占 ()2112A. 11B. 3C.2D. 32.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红若干组,已知某组频数和频次分别为36 和 0.25,则 n =()A.9 B.36 C.72 D.144图 K55-13.如图 K55 - 1 是依据某校10 位高一起学的身高(单位: cm) 画出的茎叶图,此中左侧的数字从左到右分别表示学生身高的百位数字和十位数字,右侧的数字表示学生身高的个位数字,从图中能够获得这10 位同学身高的中位数是()A . 161 cm B. 162 cmC.163 cm D. 164 cms2=4.某老师从礼拜一到礼拜五收到的信函数分别是10,6,8,5,6,则该组数据的方差________.能力提高5.现有 10 个小球分别编有码1,2,3,4,此中 1球 4个,2 球 2 个,3 球 3 个,4 球 1 个,则数 0.4 是指 1球占整体散布的 ()A .频数B.频次频次C.组距D.累计频次6.一个样本容量为10 的样本数据,它们构成一个公差不为0 的等差数列 { a n} ,若 a3=8,且 a1, a3, a7成等比数列,则此样本的均匀数和中位数分别是()A . 13,12B . 13,13C.12,13 D . 13,14x1, x2, x3, x4的均匀数为2,则数据 x1+ 2,x2+ 2, x3+ 2, x4+ 2 7.已知一组正数的均匀数为 ()A.2 B.3 C.4 D. 68.一组数据的均匀数是 2.8,方差是 3.6,若将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60,得到一组新数据,则所得新数据的均匀数和方差分别是()A . 57.2,3.6B.57.2,56.4C.62.8,63.6D. 62.8,3.69.一组数据共有 7个整数,记得此中有 2,2,2,4,5,10 ,还有一个数没记清,但知道这组数的均匀数、中位数、众数挨次成等差数列,这个数的全部可能值的和为() A.11 B.3C.17 D. 910.一位同学种了甲、乙两种树苗各 1 株,分别察看了 9 次、 10次后,获得树苗高度的数据的茎叶图如图K55 - 2(单位:厘米 ),则甲、乙两种树苗高度的数据的中位数之和是________.图 K55-211.在某次法律知识比赛中,未来自不一样学校的学生的成绩绘制成如图K55 - 3 所示的频次散布直方图.已知成绩在[60,70) 的学生有40 人,则成绩在 [70,90) 的有 ________人.图 K55-312.某射击运动员在一组射击训练中共射击 5 次,成绩统计以下表:环数8910次数221则这 5 次射击的均匀环数为________; 5 次射击环数的方差为________.13.某中学为认识学生数学课程的学习状况,在3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200 名,并统计这 200 名学生的某次数学考试成绩,获得了样本的频次散布直方图(如图 K55 - 4).依据频次散布直方图推断,推断这3000 名学生在该次数学考试中成绩小于60 分的学生数是________.图 K55-414.(10 分)为征采个人所得税改正建议,某机构对居民的月收入检查了10000 人,并依据所得数据画了样本的频次散布直方图K55 - 5(每个分组包含左端点,不包含右端点,如第一组表示收入在[1000,1500)) .(1)求居民月收入在[3000,4000] 的频次;(2)依据频次散布直方图估量样本数据的中位数;(3)为了剖析居民的收入与年纪、职业等方面的关系,一定按月收入再从这10000 人中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00 人作进一步剖析,则月收入在[2500,3000) 的这段应抽多少人?图 K55-515.(13 分 ) 某河流上的一座水力发电站,每年六月份的发电量Y(单位:万千瓦时 )与该河上游在六月份的降雨量X(单位:毫米 )相关.据统计,当 X= 70 时,Y= 460;X 每增添 10,Y增加5.已知近20年X的值为:140,110,160,70,200,160,140,160,220,200,110,160,160,200,140,110,160,220,140,160.(1)达成以下的频次散布表:近 20年六月份降雨量频次散布表降雨量70110140160200220频次142 202020(2)假设今年六月份的降雨量与近20 年六月份降雨量的散布规律同样,并将频次视为概率,求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 )或超出 530(万千瓦时 )的概率.难点打破16. (12 分 )跃进中学高三 (1) 班有男同学 45 名,女同学 15 名,老师依据分层抽样的方法组建了一个 4 人的课外兴趣小组.(1)求某同学被抽到的概率及课外兴趣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2)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议论,这个兴趣小组决定选出两名同学做某项实验,方法是先从小组里选出 1 名同学做实验,该同学做完后,再从小组内剩下的同学中选 1 名同学做实验,求选出的两名同学中恰有一名女同学的概率;(3)实验结束后,第一次做实验的同学获得的实验数据为 68,70,71,72,74,第二次做实验的同学获得的实验数据为 69,70,70,72,74,请问哪位同学的实验更稳固?并说明原因.课时作业 (五十五 )【基础热身】1. B [ 分析 ] 依据各组数占有 12+ 7+3= 22= 1,所以选 B.66 66 32. D 36=0.25,解得 n = 144.应选 D.[ 分析 ] 依题意得 n3. B [ 分析 ] 经过茎叶图可知这 10 位同学的身高分别是 155 cm,155 cm ,157 cm,158cm,161 cm,163 cm,163 cm ,165 cm,171 cm ,172 cm. 这 10 个数据的中位数是将这些数据从小到大 (或从大到小 )摆列后中间两个数据的均匀数,即为 161 cm 和 163 cm 这两个数据的均匀 数,所以应选 B.4. 3.2 [分析 ] 由于 x = 10+ 6+ 8+5+ 6 21 = 7,所以 s = (9+ 1+ 1+ 4+1)= 3.2.5 5【能力提高】5. B4= 0.4,所以 0.4 表示 1 球占整体散布的频次.应选B.[分析 ] 由于 106. B [ 分析 ] 设公差为 d ,则有 a 32= (a 3 -2d)( a 3+ 4d),代入数据,解得 d = 2,所以求得这 10 个样本是 4,6,8,10,12,14,16,18,20,22 ,它们的均匀数和中位数都是 13.应选 B.7. C x 1+x 2+x 3+x 4 =2,所以[分析 ] 由于 4x 1+ 2 + x 2+ 2 + x 3+ 2 + x 4+ 24= 4,应选 C.8. D [ 分析 ] 均匀数增添 60,即 62.8.方差=1 n+ 60)- ( a + 60)] 2= 1 n(a i- a )2n = [( a in =11ii= 3.6.应选 D.9.D [分析 ] 设没记清的数为x ,若 x ≤ 2,则这列数为 x,2,2,2,4,5,10,则均匀数为 25+ x ,7 中位数为 2,众数为 2,所以 2× 2=25+ x+ 2,得 x =- 11;7若 2<x ≤4,则这列数为 2,2,2, x,4,5,10,则均匀数为25+ x,中位数为 x ,众数为 2,所7以 2x =25+x+ 2,得 x =3;7若 x ≥ 5,则这列数为 2,2,2,4,5 ,x,10 或 2,2,2,4,5,10,x ,则均匀数为25+ x,中位数为4,7众数为 2,所以 2× 4= 25+ x+2,得 x =17.711+ 3+17= 9,应选 D.所以这个数全部可能值的和为-10.52 [ 分析 ] 依据茎叶图可得,察看甲树苗9 次获得的树苗高度分别为: 19,20,21,23,24,31,32,33,37 ; 观 察 乙 树 苗 10次获得的树苗高度分别为:10,10,14,24,26,30,44,46,46,47 ,则甲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 24,乙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 26+ 30 =2 28,所以两数之和为 24+ 28=52.40= 0.4,所以11.25 [分析 ] [60,70) 的样本频次为 0.04× 10= 0.4,设样本容量为x ,则 x x =100,所以 [70,90) 之间的人数为 100× (0.015+ 0.01)× 10= 25.12. 8.80.56 [分析 ]x = 2× 8+2× 9+ 1× 10= 8.8,52 2× 8- 8.8 2+ 2× 9- 8.8 2+ 10- 8.8 2s =5= 0.56.13.600[分析 ] 设知足所求条件的学生人数为 x 名,由频次散布直方图可知200 名学生中 60 分以放学生为200× (0.002+ 0.006+ 0.012)× 10= 40(名 ).又x = 300040 ,即 200x = 600.14. [解答 ] (1) 居民月收入在 [3000,4000] 的频次为 (0.0003+0.0001) × 500= 0.2.(2)∵ 0.0002×500= 0.1,0.0004× 500= 0.2, 0. 0005× 500=0.25,且 0.1+ 0.2+ 0.25= 0.55>0.5,∴样本数据的中位数应在 [2000,2500) 内, 即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2000+0.5- 0.1+ 0.2 = 2000+400= 2400(元 ).0.0005(3)居民月收入在 [2500,3000) 的频次为 0.0005× 500= 0.25, ∴这 10000 人中月收入在 [2500,3000) 的人数为 0.25×10000=2500( 人 ), 从这 10000 人顶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 100 人,则居民月收入在 [2500,3000) 的这段应抽取2500的人数为 100× 10000= 25(人 ).15. [解答 ] (1)在所给数据中,降雨量为 110 毫米的有 3 个,为 160 毫米的有 7 个,为200 毫米的有 3 个.故近 20 年六月份降雨量频次散布表为降雨量70 110 140 160 200220频次 1 3 4 7 3220 20 20 20 2020(2)P(“发电量低于 490 万千瓦时或超出 530 万千瓦时” )= P(Y<490 或 Y>530) = P(X<130 或 X>210)= P(X = 70)+ P(X = 110)+ P(X =220)1 32 3=20+20+ 20=10.故今年六月份该水力发电站的发电量低于490(万千瓦时 )或超出530(万千瓦时 )的概率3为 10.【难点打破】41 16. [解答 ] (1) P =45+ 15=15,所以某同学被抽到的概率为 145= x ,所以 x =3,15.设该课外兴趣小组中有x 名男同学,则 60 4所以男、女同学的人数分别为3,1.(2)把 3 名男同学和 1 名女同学分别记为a 1, a 2 , a 3 ,b ,则选用两名同学的基本领件有 (a 1, a 2), (a 1, a 3), (a 1 ,b), (a 2,a 1), (a 2, a 3), (a 2, b), (a 3, a 1), (a 3, a 2), (a 3 ,b), (b ,a 1), (b ,a 2), (b , a 3),共 12 种状况,此中恰有一名女同学的有 6 种状况,所以选出的两名同学中恰有一名女同学的概率P 1= 6 =1.12 2 (3)由于 x 1= 68+ 70+ 71+ 72+ 74= 71,5x 2= 69+ 70+70+ 72+74= 71,s 12=52+ 70- 71 2+ 71-71 2+ 72- 71 2+ 74- 71268- 715= 4,s 22=69- 71 2+ 70- 71 2+ 70-71 2+ 72- 71 2+ 74- 71 25= 3.2,所以 x 1= x 2, s21>s22,故第二名同学的实验更稳固.。

优选法与试验

优选法与试验

(五)其他几种常见的优选法
1.对分法 • 案例1 查找输电线路故障
A C E D B
• 类比二分法 • 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案例,强调这种操作 比较简单,选试点的方法是单一的选取 中点。这一类试验问题的特点是有已知 的试验标准,且能根据一次试验的结果 确定下次试验的选择方向。
(五)其他几种常见的优选法
(四)分数法
• 案例1 在配置某种清洗液时,需要加入 某中材料。经验表明,加入量大于130ml 肯定不好。用150ml的锥形量杯计量加入 量,该量杯的量程分为15格,每个代表 10ml。用试验法找出这种材料的最优加 入量。 • 两个目的:
–0.618法不能用于一切优选问题; –结合具体问题介绍分数法。
说明与建议:
1.本专题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优选的方法, 尽管没有给予严格的数学证明,目的是 让学生理解这些方法的思想和实质。 2.作为一门应用课程,有条件的地方应让 学生用所学的方法亲自做一些试验,以 便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 3.使学生认识到,应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 讨论采用何种方法更为有效,并要与具 体问题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要能 比较不同方法的利弊和适用范围。
内容与要求
6.通过丰富的生活、生产案例,使学生感受在现实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试验设计问题。 7.通过对具体案例(因素不超过3,水平不超过4) 的分析,理解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解决简单问 题的过程,了解正交试验的思想和方法,并能运 用这种方法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完成一个学习总结报告。报告应包括三方面的内 容:(1)知识的总结。对本专题的整体结构和内 容的理解,对试验设计方法及其意义的认识。(2 )拓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访问求教、 独立思考,对某些内容、某些结果和应用进行拓 展和深入。(3)对本专题的感受、体会、看法。

2.黄金分割法——0.618法-人教A版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

2.黄金分割法——0.618法-人教A版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

2. 黄金分割法——0.618法-人教A版选修4-7 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教案一、引言优化设计中的黄金分割法,也称为0.618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原理的试验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实验中。

本文主要介绍该方法原理、应用场景及实践操作。

二、基本原理黄金分割法基于斐波那契数列,每个数是前两个数之和。

数列中相邻两数之比逐渐接近0.6180339887,这一比例被称为黄金分割率。

黄金分割法依赖数学原理和数据来确定最优化的参数。

在试验设计中,可以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寻找设计参数、优化配比、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

根据黄金分割法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样本比例、数据范围和实验方案,不断调整参数,最终达到优化目的。

三、应用场景黄金分割法广泛应用于工程设计、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工程设计中的优化设计:根据黄金分割法的原理,在确定初始参数后,通过实验数据不断调整最优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

2.产品模型设计:黄金分割法可以用于确定产品模型各部分的尺寸比例,以使整体效果更加协调。

3.金融、股市投资:通过黄金分割法的原理,可以根据数据的走势和规律预测股票、外汇等市场的走向,指导投资决策。

四、实践操作以下是黄金分割法在试验设计中的实践步骤:步骤一:制定实验计划在实验设计之前,需要制定实验计划。

需要识别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要素和范围、设置参数、确定实验方案等。

步骤二:确定样本量和数据范围在试验设计中,样本量和数据范围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根据黄金分割法的原理,可以根据样本量和数据范围确定最优化的参数。

步骤三:执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执行时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样本数据和实验结果数据。

数据分析和评估是后续步骤中的重要环节。

步骤四:分析和优化数据在实验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

通过基于数学原理的黄金分割法,可以识别数据的规律和变化趋势,从而优化实验结果。

五、总结黄金分割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原理的试验设计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实验中。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一)(答案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一)(答案解析版)

2013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文科)(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5分)已知集合A={1,2,3,4},B={x|x=n2,n∈A},则A∩B=( )A.{1,4}B.{2,3}C.{9,16}D.{1,2}【考点】1E:交集及其运算.【专题】5J:集合.【分析】由集合A中的元素分别平方求出x的值,确定出集合B,找出两集合的公共元素,即可求出交集.【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4,9,16,即B={1,4,9,16},∵A={1,2,3,4},∴A∩B={1,4}.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交集及其运算,熟练掌握交集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2.(5分)=( )A.﹣1﹣i B.﹣1+i C.1+i D.1﹣i【考点】A5:复数的运算.【专题】11:计算题.【分析】利用分式的分母平方,复数分母实数化,运算求得结果.【解答】解:====﹣1+i.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复数的乘方运算,考查计算能力.3.(5分)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A.B.C.D.【考点】CC:列举法计算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是从4个不同的数中随机的抽2个,共有C42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取出的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2的有两种,得到概率.【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试验发生包含的事件是从4个不同的数中随机的抽2个,共有C42=6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取出的数之差的绝对值等于2,有2种结果,分别是(1,3),(2,4),∴要求的概率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是一个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事件数是一个组合数,若都按照排列数来理解也可以做出正确的结果.4.(5分)已知双曲线C:(a>0,b>0)的离心率为,则C的渐近线方程为( )A.y=B.y=C.y=±x D.y=【考点】KC:双曲线的性质.【专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由离心率和abc的关系可得b2=4a2,而渐近线方程为y=±x,代入可得答案.【解答】解:由双曲线C:(a>0,b>0),则离心率e===,即4b2=a2,故渐近线方程为y=±x=x,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简单性质,涉及的渐近线方程,属基础题.5.(5分)已知命题p:∀x∈R,2x<3x;命题q:∃x∈R,x3=1﹣x2,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p∧q B.¬p∧q C.p∧¬q D.¬p∧¬q【考点】2E:复合命题及其真假.【专题】21:阅读型;5L:简易逻辑.【分析】举反例说明命题p为假命题,则¬p为真命题.引入辅助函数f(x)=x3+x2﹣1,由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得到该函数有零点,从而得到命题q为真命题,由复合命题的真假得到答案.【解答】解:因为x=﹣1时,2﹣1>3﹣1,所以命题p:∀x∈R,2x<3x为假命题,则¬p为真命题.令f(x)=x3+x2﹣1,因为f(0)=﹣1<0,f(1)=1>0.所以函数f(x)=x3+x2﹣1在(0,1)上存在零点,即命题q:∃x∈R,x3=1﹣x2为真命题.则¬p∧q为真命题.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复合命题的真假,考查了指数函数的性质及函数零点的判断方法,解答的关键是熟记复合命题的真值表,是基础题.6.(5分)设首项为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为S n,则( )A.S n=2a n﹣1B.S n=3a n﹣2C.S n=4﹣3a n D.S n=3﹣2a n【考点】89: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由题意可得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而可得其求和公式,化简可得要求的关系式.【解答】解:由题意可得a n=1×=,∴S n==3﹣=3﹣2=3﹣2a n,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涉及指数的运算,属中档题.7.(5分)执行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1,3],则输出的s属于( )A.[﹣3,4]B.[﹣5,2]C.[﹣4,3]D.[﹣2,5]【考点】3B:分段函数的解析式求法及其图象的作法;EF:程序框图.【专题】27:图表型;5K: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程序框图,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计算一个分段函数的函数值,由条件为t<1我们可得,分段函数的分类标准,由分支结构中是否两条分支上对应的语句行,我们易得函数的解析式.【解答】解:由判断框中的条件为t<1,可得:函数分为两段,即t<1与t≥1,又由满足条件时函数的解析式为:s=3t;不满足条件时,即t≥1时,函数的解析式为:s=4t﹣t2故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为:s=,如果输入的t∈[﹣1,3],画出此分段函数在t∈[﹣1,3]时的图象,则输出的s属于[﹣3,4].故选:A.【点评】要求条件结构对应的函数解析式,要分如下几个步骤:①分析流程图的结构,分析条件结构是如何嵌套的,以确定函数所分的段数;②根据判断框中的条件,设置分类标准;③根据判断框的“是”与“否”分支对应的操作,分析函数各段的解析式;④对前面的分类进行总结,写出分段函数的解析式.8.(5分)O为坐标原点,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P为C上一点,若|PF|=4,则△POF的面积为( )A.2B.2C.2D.4【考点】K8:抛物线的性质.【专题】11:计算题;5D: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根据抛物线方程,算出焦点F坐标为().设P(m,n),由抛物线的定义结合|PF|=4,算出m=3,从而得到n=,得到△POF的边OF上的高等于2,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算出△POF的面积.【解答】解:∵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2p=4,可得=,得焦点F()设P(m,n)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PF|=m+=4,即m+=4,解得m=3∵点P在抛物线C上,得n2=4×3=24∴n==∵|OF|=∴△POF的面积为S=|OF|×|n|==2故选:C.【点评】本题给出抛物线C:y2=4x上与焦点F的距离为4的点P,求△POF 的面积.着重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等知识,属于基础题.9.(5分)函数f(x)=(1﹣cosx)sinx在[﹣π,π]的图象大致为( )A.B.C.D.【考点】3A:函数的图象与图象的变换.【专题】51: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由函数的奇偶性可排除B,再由x∈(0,π)时,f(x)>0,可排除A,求导数可得f′(0)=0,可排除D,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f(﹣x)=(1﹣cosx)sin(﹣x)=﹣f(x),故函数f(x)为奇函数,故可排除B,又因为当x∈(0,π)时,1﹣cosx>0,sinx>0,故f(x)>0,可排除A,又f′(x)=(1﹣cosx)′sinx+(1﹣cosx)(sinx)′=sin2x+cosx﹣cos2x=cosx﹣cos2x,故可得f′(0)=0,可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涉及函数的奇偶性和某点的导数值,属基础题.10.(5分)已知锐角△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23cos2A+cos2A=0,a=7,c=6,则b=( )A.10B.9C.8D.5【考点】HR:余弦定理.【专题】58:解三角形.【分析】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化简已知的等式,求出cosA的值,再由a 与c的值,利用余弦定理即可求出b的值.【解答】解:∵23cos2A+cos2A=23cos2A+2cos2A﹣1=0,即cos2A=,A为锐角,∴cosA=,又a=7,c=6,根据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A,即49=b2+36﹣b,解得:b=5或b=﹣(舍去),则b=5.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二倍角的余弦函数公式,熟练掌握余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1.(5分)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6+8πB.8+8πC.16+16πD.8+16π【考点】L!: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16:压轴题;27:图表型.【分析】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依据三视图的数据,得出组合体长、宽、高,即可求出几何体的体积.【解答】解:三视图复原的几何体是一个长方体与半个圆柱的组合体,如图,其中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4,2,2,半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母线长为4.∴长方体的体积=4×2×2=16,半个圆柱的体积=×22×π×4=8π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体积是16+8π;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及直观图的画法,三视图与直观图的关系,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空间想象能力12.(5分)已知函数f(x)=,若|f(x)|≥ax,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B.(﹣∞,1]C.[﹣2,1]D.[﹣2,0]【考点】7E:其他不等式的解法.【专题】16:压轴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由函数图象的变换,结合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可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ax的图象,由导数求切线斜率可得l的斜率,进而数形结合可得a的范围.【解答】解:由题意可作出函数y=|f(x)|的图象,和函数y=ax的图象,由图象可知:函数y=ax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当直线介于l和x轴之间符合题意,直线l为曲线的切线,且此时函数y=|f(x)|在第二象限的部分解析式为y=x2﹣2x,求其导数可得y′=2x﹣2,因为x≤0,故y′≤﹣2,故直线l的斜率为﹣2,故只需直线y=ax的斜率a介于﹣2与0之间即可,即a∈[﹣2,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其它不等式的解法,数形结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四小题,每小题5分.13.(5分)已知两个单位向量,的夹角为60°,=t+(1﹣t).若•=0,则t= 2 .【考点】9H: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9O: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性质及其运算.【专题】5A: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由于•=0,对式子=t+(1﹣t)两边与作数量积可得=0,经过化简即可得出.【解答】解:∵,,∴=0,∴tcos60°+1﹣t=0,∴1=0,解得t=2.故答案为2.【点评】熟练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运算是解题的关键.14.(5分)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y的最大值为 3 .【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专题】59: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先根据约束条件画出可行域,再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z=2x﹣y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只需求出可行域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最大值即可.【解答】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得A(3,3),z=2x﹣y可转换成y=2x﹣z,z最大时,y值最小,即:当直线z=2x﹣y过点A(3,3)时,在y轴上截距最小,此时z取得最大值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简单的线性规划,以及利用几何意义求最值,属于基础题.15.(5分)已知H是球O的直径AB上一点,AH:HB=1:2,AB⊥平面α,H 为垂足,α截球O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则球O的表面积为 .【考点】LG: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专题】16:压轴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球的表面积公式,设球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知由与球心距离为R的平面截球所得的截面圆的面积是π,我们易求出截面圆的半径为1,根据球心距、截面圆半径、球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我们易求出该球的半径,进而求出球的表面积.【解答】解:设球的半径为R,∵AH:HB=1:2,∴平面α与球心的距离为R,∵α截球O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d=R时,r=1,故由R2=r2+d2得R2=12+(R)2,∴R2=∴球的表面积S=4πR2=.故答案为:.【点评】若球的截面圆半径为r,球心距为d,球半径为R,则球心距、截面圆半径、球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满足勾股定理,即R2=r2+d216.(5分)设当x=θ时,函数f(x)=sinx﹣2cosx取得最大值,则cosθ= ﹣ .【考点】GP: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H4: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专题】16:压轴题;56:三角函数的求值.【分析】f(x)解析式提取,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化为一个角的正弦函数,由x=θ时,函数f(x)取得最大值,得到sinθ﹣2cosθ=,与sin2θ+cos2θ=1联立即可求出cosθ的值.【解答】解:f(x)=sinx﹣2cosx=(sinx﹣cosx)=sin(x﹣α)(其中cosα=,sinα=),∵x=θ时,函数f(x)取得最大值,∴sin(θ﹣α)=1,即sinθ﹣2cosθ=,又sin2θ+cos2θ=1,联立得(2cosθ+)2+cos2θ=1,解得cosθ=﹣.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公式,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以及正弦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2分)已知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满足S3=0,S5=﹣5.(Ⅰ)求{a n}的通项公式;(Ⅱ)求数列{}的前n项和.【考点】8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8E:数列的求和.【专题】54: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Ⅰ)设出等差数列{a n}的首项和公差,直接由S3=0,S5=﹣5列方程组求出,然后代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整理;(Ⅱ)把(Ⅰ)中求出的通项公式,代入数列{}的通项中进行列项整理,则利用裂项相消可求数列{}的前n项和.【解答】解:(Ⅰ)设数列{a 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由已知可得,即,解得a1=1,d=﹣1,故{a n}的通项公式为a n=a1+(n﹣1)d=1+(n﹣1)•(﹣1)=2﹣n;(Ⅱ)由(Ⅰ)知.从而数列{}的前n项和S n==.【点评】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裂项相消法求数列的和,是中档题.18.(12分)为了比较两种治疗失眠症的药(分别成为A药,B药)的疗效,随机地选取20位患者服用A药,20位患者服用B药,这40位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记录他们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单位:h)实验的观测结果如下:服用A药的20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0.6 1.2 2.7 1.5 2.8 1.8 2.2 2.3 3.2 3.52.5 2.6 1.2 2.7 1.5 2.93.0 3.1 2.3 2.4服用B药的20位患者日平均增加的睡眠时间:3.2 1.7 1.9 0.8 0.9 2.4 1.2 2.6 1.3 1.4 1.6 0.5 1.8 0.6 2.1 1.1 2.5 1.2 2.7 0.5(Ⅰ)分别计算两种药的平均数,从计算结果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Ⅱ)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从茎叶图看,哪种药的疗效更好?【考点】BA:茎叶图;BB: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专题】5I:概率与统计.【分析】(Ⅰ)利用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即可得出,据此即可判断出结论;(Ⅱ)利用已知数据和茎叶图的结构即可完成.【解答】解:(Ⅰ)设A药观测数据的平均数据的平均数为,设B药观测数据的平均数据的平均数为,则=×(0.6+1.2+2.7+1.5+2.8+1.8+2.2+2.3+3.2+3.5+2.5+2.6+1.2+2.7+1.5+2.9+3.0+3.1+2.3+2.4)=2.3.×(3.2+1.7+1.9+0.8+0.9+2.4+1.2+2.6+1.3+1.4+1.6+0.5+1.8+0.6+2.1+1.1+2.5+1.2+2.7+0.5)=1.6.由以上计算结果可知:.由此可看出A药的效果更好.(Ⅱ)根据两组数据得到下面茎叶图:从以上茎叶图可以看出,A药疗效的试验结果有的叶集中在2,3上.而B药疗效的试验结果由的叶集中在0,1上.由此可看出A药的疗效更好.【点评】熟练掌握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和茎叶图的结果及其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9.(12分)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CA=CB,AB=AA1,∠BAA1=60°(Ⅰ)证明:AB⊥A1C;(Ⅱ)若AB=CB=2,A1C=,求三棱柱ABC﹣A1B1C1的体积.【考点】LF:棱柱、棱锥、棱台的体积;LW:直线与平面垂直.【专题】5F: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分析】(Ⅰ)由题目给出的边的关系,可想到去AB中点O,连结OC,OA1,可通过证明AB⊥平面OA1C得要证的结论;(Ⅱ)在三角形OCA1中,由勾股定理得到OA1⊥OC,再根据OA1⊥AB,得到OA1为三棱柱ABC﹣A1B1C1的高,利用已知给出的边的长度,直接利用棱柱体积公式求体积.【解答】(Ⅰ)证明:如图,取AB的中点O,连结OC,OA1,A1B.因为CA=CB,所以OC⊥AB.由于AB=AA1,,故△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1⊥AB.因为OC∩OA1=O,所以AB⊥平面OA1C.又A1C⊂平面OA1C,故AB⊥A1C;(Ⅱ)解:由题设知△ABC与△AA1B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所以.又,则,故OA 1⊥OC.因为OC∩AB=O,所以OA1⊥平面ABC,OA1为三棱柱ABC﹣A1B1C1的高.又△ABC的面积,故三棱柱ABC﹣A 1B1C1的体积.【点评】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考查了棱柱的体积,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档题.20.(12分)已知函数f(x)=e x(ax+b)﹣x2﹣4x,曲线y=f(x)在点(0,f(0))处切线方程为y=4x+4.(Ⅰ)求a,b的值;(Ⅱ)讨论f(x)的单调性,并求f(x)的极大值.【考点】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专题】16:压轴题;53: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Ⅰ)求导函数,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及曲线y=f(x)在点(0,f(0))处切线方程为y=4x+4,建立方程,即可求得a,b的值;(Ⅱ)利用导数的正负,可得f(x)的单调性,从而可求f(x)的极大值.【解答】解:(Ⅰ)∵f(x)=e x(ax+b)﹣x2﹣4x,∴f′(x)=e x(ax+a+b)﹣2x﹣4,∵曲线y=f(x)在点(0,f(0))处切线方程为y=4x+4∴f(0)=4,f′(0)=4∴b=4,a+b=8∴a=4,b=4;(Ⅱ)由(Ⅰ)知,f(x)=4e x(x+1)﹣x2﹣4x,f′(x)=4e x(x+2)﹣2x﹣4=4(x+2)(e x﹣),令f′(x)=0,得x=﹣ln2或x=﹣2∴x∈(﹣∞,﹣2)或(﹣ln2,+∞)时,f′(x)>0;x∈(﹣2,﹣ln2)时,f′(x)<0∴f(x)的单调增区间是(﹣∞,﹣2),(﹣ln2,+∞),单调减区间是(﹣2,﹣ln2)当x=﹣2时,函数f(x)取得极大值,极大值为f(﹣2)=4(1﹣e﹣2).【点评】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考查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是关键.21.(12分)已知圆M:(x+1)2+y2=1,圆N:(x﹣1)2+y2=9,动圆P与圆M 外切并与圆N内切,圆心P的轨迹为曲线C.(Ⅰ)求C的方程;(Ⅱ)l是与圆P,圆M都相切的一条直线,l与曲线C交于A,B两点,当圆P 的半径最长时,求|AB|.【考点】J3:轨迹方程;J9: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专题】5B:直线与圆.【分析】(I)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已知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与圆N内切,可得|PM|+|PN|=R+1+(3﹣R)=4,而|NM|=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4为长轴长的椭圆,求出即可;(II)设曲线C上任意一点P(x,y),由于|PM|﹣|PN|=2R﹣2≤4﹣2=2,所以R≤2,当且仅当⊙P的圆心为(2,0)R=2时,其半径最大,其方程为(x﹣2)2+y2=4.分①l的倾斜角为90°,此时l与y轴重合,可得|AB|.②若l的倾斜角不为90°,由于⊙M的半径1≠R,可知l与x轴不平行,设l与x轴的交点为Q,根据,可得Q(﹣4,0),所以可设l:y=k(x+4),与椭圆的方程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利用弦长公式即可得出.【解答】解:(I)由圆M:(x+1)2+y2=1,可知圆心M(﹣1,0);圆N:(x﹣1)2+y2=9,圆心N(1,0),半径3.设动圆的半径为R,∵动圆P与圆M外切并与圆N内切,∴|PM|+|PN|=R+1+(3﹣R)=4,而|NM|=2,由椭圆的定义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M,N为焦点,4为长轴长的椭圆,∴a=2,c=1,b2=a2﹣c2=3.∴曲线C的方程为(x≠﹣2).(II)设曲线C上任意一点P(x,y),由于|PM|﹣|PN|=2R﹣2≤3﹣1=2,所以R≤2,当且仅当⊙P的圆心为(2,0)R=2时,其半径最大,其方程为(x﹣2)2+y2=4.①l的倾斜角为90°,则l与y轴重合,可得|AB|=.②若l的倾斜角不为90°,由于⊙M的半径1≠R,可知l与x轴不平行,设l与x轴的交点为Q,则,可得Q(﹣4,0),所以可设l:y=k(x+4),由l于M相切可得:,解得.当时,联立,得到7x2+8x﹣8=0.∴,.∴|AB|===由于对称性可知:当时,也有|AB|=.综上可知:|AB|=或.【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两圆的相切关系、直线与圆相切问题、椭圆的定义及其性质、直线与椭圆相交问题转化为方程联立得到根与系数的关系、弦长公式等基础知识,需要较强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及其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新课标I卷)Word版含答案_1

2013年高考真题——文科数学(新课标I卷)Word版含答案_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1,2,3,4}A =,2{|,}B x x n n A ==∈,则A B =I ( )(A ){0} (B ){-1,,0} (C ){0,1} (D ){-1,,0,1} (2)212(1)i i +=-( ) (A )112i -- (B )112i -+ (C )112i + (D )112i - (3)从1,2,3,4中任取2个不同的数,则取出的2个数之差的绝对值为2的概率是( )(A )12 (B )13 (C )14 (D )16(4)已知双曲线2222:1x y C a b-=(0,0)a b >>的离心率为,则C 的渐近线方程为( ) (A )14y x =± (B )13y x =± (C )12y x =± (D )y x =± (5)已知命题:p x R ∀∈,23x x <;命题:q x R ∃∈,321x x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6)设首项为1,公比为23的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则( ) (A )21n n S a =- (B )32n n S a =- (C )43n n S a =- (D )32n n S a =-(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3]t ∈-,则输出的S属于(A )[3,4]-(B )[5,2]-(C )[4,3]-(D )[2,5]-(8)O 为坐标原点,F 为抛物线2:42C y x =的焦点,P 为C上一点,若||42PF =,则POF ∆的面积为( )(A )2 (B )22 (C )23 (D )4(9)函数()(1cos )sin f x x x =-在[,]ππ-的图像大致为( )(10)已知锐角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23cos cos 20A A +=,7a =,6c =,则b =( )(A )10 (B )9(C )8 (D )5(11)某几何函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的体积为( )(A )168π+ (B )88π+(C )1616π+ (D )816π+(12)已知函数22,0,()ln(1),0x x x f x x x ⎧-+≤=⎨+>⎩,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0]-∞ (B )(,1]-∞ (C) [2,1]- (D) [2,0]-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个部分。

人教A版理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72)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人教A版理科数学课时试题及解析(72)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高考数学课时作业(七十二)[第72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时间:35分钟分值:80分]基础热身1.下列函数中,在[-1,4]上不是单峰函数的是________.①y=2|x|②y=x2-2x+3③y=sin x④y=cos x2.有一优选试验,试验的因素范围是[10,60],在试验中第一个试点为25,则第二个试点最好为________.3.若F0=1,F1=1,且F n=F n-1+F n-2(n≥2),则F8=________.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运用0.618法寻找最佳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佳点②运用分数法寻找最佳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佳点③运用对分法和分数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都需要比较前两个试点的试验结果④运用盲人爬山法寻找最佳点,在试验范围内取不同的点作起点,其效果快慢差别不大能力提升5.以下关于优选法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①对分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的标准或要求的试验;②盲人爬山法适用于因素范围不允许大幅度调整的试验;③分批试验法适用于每个试验的代价不大,又有足够的设备,加快试验进度的试验.6.在配置一定量的某种清洗液时,需要加入某种溶剂,经验表明,加入量大于5 000 ml 或小于3 000 ml时,效果肯定不好,用0.618法来确定这种溶剂的最佳加入量,则前两次试验加入的量分别为________.7.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它的脂化工艺主要为“温度与时间”的双因素,那么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于下列4种优选方法:①纵横对折法;②从好点出发法;③平行线法;④对分法.不宜采用的是________.8.在下面优选法中,每次(批)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的是________.①0.618法②对分法③均分分批试验法④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9.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利用分数法进行了6次试验,就能保证从n个试点中找出最佳点,那么n的最大值为________.10.在纵横对折法处理双因素优选问题中,分别针对因素Ⅰ和因素Ⅱ各进行了一次优选后,则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________.11.一个试验要求的温度在69~90℃,用分数法安排试验进行优选,则第一个试点安排在________.12.配制某种注射用药剂,每瓶需要加入葡萄糖的量在10 mL到110 mL之间,用黄金分割法寻找最佳加入量时,若第一试点是差点,第二试点是好点,则第三次试验时葡萄糖的加入量可以是________.13.用0.618法确定最佳点时,试验区间为[2,4],若第一个试点x1处的结果比第二个试点x2处的结果好,且x1>x2,则存优区间是________.14.(10分)如图K72-1,在每批做2个试验的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中,将试验范围7等分,第1批试验先安排在左起第3,4两个点上,若第3个点为好点,则第2批试验应安排在哪两个点上?15.(13分)某化工厂准备对一化工新产品进行技术改良,现决定优选加工温度,试验范围定为60~80℃,精确度要求±1℃,现在技术员用分数法进行优选.(1)如何安排试验?(2)若最佳点为69℃,请列出各试验点的数值;(3)要通过多少次试验可以找出最佳点?难点突破16.(12分)某炼油厂试制磺酸钡,其原料磺酸是磺化油经乙醇水溶液萃取出来的.试验目的是选择乙醇水溶液的合适浓度和用量,使分离出来的白油最多.根据经验,乙醇水溶液浓度变化范围为50%~90%(体积百分比),用量变化范围为30%~70%(重量百分比),精度要求为5%.试用纵横对折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课时作业(七十二)【基础热身】1.④ [解析] 函数y =cos x 在[-1,4]上既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故不是单峰函数.2.45 [解析] 在安排优选试验时最好使两个试点关于因素范围的中点对称,则第二个试点最好为10+60-25=45.3.34 [解析] ∵F 0=1,F 1=1,且F n =F n -1+F n -2,∴F 2=2,F 3=3,F 4=5,F 5=8,F 6=13,F 7=21,F 8=34.4.② [解析] 运用0.618法寻找最佳点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最佳点被限定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故①错;按照分数法安排试验,通过n 次试验保证能从(F n +1-1)个试点中找出最佳点,故②正确;运用对分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只需要比较试验结果与已知标准(或要求),故③错;盲人爬山法的效果快慢与起点的关系很大,起点选得好,可以省好多次试验,故④错.【能力提升】5.①②③ [解析] 由对分法、盲人爬山法、分批试验法的适用范围知,①②③都正确.6.4 236 ml,3 764 ml [解析] x 1=3 000+0.618×(5 000-3 000)=4 236,x 2=3 000+5 000-4 236=3 764.7.④ [解析] 对分法主要适用于单因素优选问题.8.② [解析] 对分法每次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原来的12,其余三种方法都是从第2次(批)起,每次(批)试验后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9.20 [解析] 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通过n 次试验,最多能从(F n +1-1)个试点中保证找出最佳点,因此n 的最大值=F 6+1-1=21-1=20.10.12 [解析] 由纵横对折法的思路知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12. 11.82℃ [解析] 由题意可得第一个试点安排在(90-69)×1321+69=82(℃). 12.33.6 [解析] x 1=10+0.618×(110-10)=10+61.8=71.8;x 2=10+110-71.8=48.2;x 3=10+71.8-48.2=33.6.13.(2.764,4) [解析] 依题意,x 1=2+0.618×(4-2)=3.236,x 2=2+4-3.236=2.764,故存优范围是(2.764,4).14.[解答] 第3个点为好点,则存优范围为左端到第4个分点,故第2批安排在没有做过试验的第1和2两个分点上.15.[解答] (1)试验区间为[60,81],等分为21段,分点为61,62,…,79,80,所以60+1321×(81-60)=73(℃).故第一试点安排在73℃,由“加两头,减中间”的方法得:60+81-73=68,所以第二试点选在68℃.后续试点可以用“加两头,减中间”的方法来确定.(2)若最佳点为69℃,即从第二次试验开始知69℃在存优范围内,由(1)知,第一、二次试点的值分别为73,68,因为69∉[60,68],故去掉68℃以下的部分,则第三次试验点的值为68+81-73=76.同理去掉76℃以上的部分,第四次试验点的值为68+76-73=71,第五次试验点的值为68+73-71=70,第六次试验点的值为68+71-70=69,即安排了6次试验,各试验点的数值依次为:73,68,76,71,70,69.(3)共有20个分点,由分数法的最优性定理及F 6+1-1=20可知,通过6次试验可从这20个分点中找出最佳点.【难点突破】16.[解答] 由题意设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因素Ⅰ为浓度,试验范围为50%~90%,因素Ⅱ为用量,试验范围为30%~70%.试验:(1)先固定浓度在中点50%+90%2=70%处,对用量进行单因素优选,得最佳点A 1. 同样将用量固定在中点30%+70%2=50%处,对浓度进行单因素优选,得最佳点B 1.比较A1和B1的试验结果,如果A1比B1好,则沿坏点B1所在的线,丢弃不包括好点A1所在的半个平面区域,即丢弃平面区域:50%≤Ⅰ≤90%,50%≤Ⅱ≤70%.然后再在因素Ⅱ的新范围即[30%,50%)内取中点40%,用单因素方法优选因素Ⅰ,得最佳点为B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六十六)[第66讲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时间:35分钟分值:80分]
基础热身
1.下列函数中,在[-1,4]上不是单峰函数的是________.
①y=2|x|②y=x2-2x+3
③y=sin x④y=cos x
2.有一优选试验,试验的因素范围是[10,60],在试验中第一个试点为25,则第二个试点最好为________.
3.若F0=1,F1=1,且F n=F n-1+F n-2(n≥2),则F8=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
①运用0.618法寻找最佳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佳点
②运用分数法寻找最佳点时,一定可以在有限次内准确找出最佳点
③运用对分法和分数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都需要比较前两个试点的试验结果
④运用盲人爬山法寻找最佳点,在试验范围内取不同的点作起点,其效果快慢差别不大
能力提升
5.以下关于优选法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对分法适用于具有明确的标准或要求的试验;
②盲人爬山法适用于因素范围不允许大幅度调整的试验;
③分批试验法适用于每个试验的代价不大,又有足够的设备,加快试验进度的试验.
6.在配置一定量的某种清洗液时,需要加入某种溶剂,经验表明,加入量大于5000 ml 或小于3000 ml时,效果肯定不好,用0.618法来确定这种溶剂的最佳加入量,则前两次试验加入的量分别为________.
7.阿托品是一种抗胆碱药,它的脂化工艺主要为“温度与时间”的双因素,那么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对于下列4种优选方法①纵横对折法,②从好点出发法,③平行线法,④对分法.不宜采用的是________.
8.在下面优选法中,每次(批)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的是________.
①0.618法②对分法
③均分分批试验法④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
9.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利用分数法进行了6次试验,就能保证从n个试点中找出最佳点,那么n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0.在纵横对折法处理双因素优选问题中,分别针对因素Ⅰ和因素Ⅱ各进行了一次优选后,则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________.
11.如图K66-1,在每批做2个试验的比例分割分批试验法中,将试验范围7等分,第1批试验先安排在左起第3,4两个点上,若第3个点为好点,则第2批试验应安排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点上.
12.(13分)某化工厂准备对一化工新产品进行技术改良,现决定优选加工温度,试验范围定为60~80℃,精确度要求±1℃,现在技术员用分数法进行优选.
(1)如何安排试验?
(2)若最佳点为69℃,请列出各试验点的数值;
(3)要通过多少次试验可以找出最佳点?
难点突破
13.(12分)某炼油厂试制磺酸钡,其原料磺酸是磺化油经乙醇水溶液萃取出来的.试验目的是选择乙醇水溶液的合适浓度和用量,使分离出来的白油最多.
根据经验,乙醇水溶液浓度变化范围为50%~90%(体积百分比),用量变化范围为30%~70%(重量百分比),精度要求为5%.试用纵横对折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课时作业(六十六)
【基础热身】
1.④ [解析] 函数y =cos x 在[-1,4]上既有最大值,也有最小值,故不是单峰函数.
2.45 [解析] 在安排优选试验时最好使两个试点关于因素范围的中点对称,则第二个试点最好为10+60-25=45.
3.34 [解析] ∵F 0=1,F 1=1,且F n =F n -1+F n -2,
∴F 2=2,F 3=3,F 4=5,F 5=8,F 6=13,F 7=21,F 8=34.
4.② [解析] 运用0.618法寻找最佳点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最佳点被限定在越来越小的范围内,故①错;按照分数法安排试验,通过n 次试验保证能从(F n +1-1)个试点中找出最佳点,故②正确;运用对分法在确定下一个试点时,只需要比较试验结果与已知标准(或要求),故③错;盲人爬山法的效果快慢与起点的关系很大,起点选得好,可以省好多次试验,故④错.
【能力提升】
5.①②③ [解析] 由对分法、盲人爬山法、分批试验法的适用范围知,①②③都正确.
6.4236 ml,3764 ml [解析] x 1=3000+0.618×(5000-3000)=4236,x 2=3000+5000-4236=3764.
7.④ [解析] 对分法主要适用于单因素优选问题.
8.② [解析] 对分法每次试验后都能将存优范围缩小为原来的12
,其余三种方法都是从第2次(批)起,每次(批)试验后将存优范围缩小为相同比例.
9.20 [解析] 在目标函数为单峰的情形,通过n 次试验,最多能从(F n +1-1)个试点中保证找出最佳点,因此n 的最大值=F 6+1-1=21-1=20.
10.12 [解析] 由纵横对折法的思路知新的存优范围的面积为原存优范围面积的12
. 11.1 2 [解析] 第3个点为好点,则存优范围为左端到第4个分点,故第2批安排在没有做过试验的第1和2两个分点上.
12.[解答] (1)试验区间为[60,81],等分为21段,分点为61,62,…,79,80,所以60+1321
×(81-60)=73(℃).
故第一试点安排在73℃,由“加两头,减中间”的方法得:60+81-73=68,所以第二试点选在68℃.后续试点可以用“加两头,减中间”的方法来确定.
(2)若最佳点为69℃,即从第二次试验开始知69℃在存优范围内,由(1)知,第一、二次试点的值分别为73,68,因为69∉[60,68],故去掉68℃以下的部分,则第三次试验点的值为68+81-73=76.同理去掉76℃以上的部分,第四次试验点的值为68+76-73=71,第五次试验点的值为68+73-71=70,第六次试验点的值为68+71-70=69,即安排了6次试验,各试验点的数值依次为:73,68,76,71,70,69.
(3)共有20个分点,由分数法的最优性定理及F 6+1-1=20可知,通过6次试验可从这20个分点中找出最佳点.
【难点突破】
13.[解答] 由题意设影响该试验结果的因素Ⅰ为浓度,试验范围为50%~90%, 因素Ⅱ为用量,试验范围为30%~70%.
试验:(1)先固定浓度在中点50%+90%2
=70%处,对用量进行单因素优选,得最佳点A 1. 同样将用量固定在中点30%+70%2
=50%处,对浓度进行单因素优选,得最佳点B 1.比较A 1和B 1的试验结果,如果A 1比B 1好,则沿坏点B 1所在的线,丢弃不包括好点A 1所在的半个平面区域,即丢弃平面区域:50%≤Ⅰ≤90%,50%≤Ⅱ≤70%.
然后再在因素Ⅱ的新范围即[30%,50%)内取中点40%,用单因素方法优选因素Ⅰ,得最佳点为B 2.如此继续下去,不断地将试验范围缩小,直到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