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_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区域经济
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 — 以中关村和硅谷为例
#周英豪
"摘 要 # $% 世纪&% 年代兴起的新技术革命, 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 为经济发展从总量增长型向效益型转变创造了条件。 美国硅 “奇迹 ” “ 硅谷 ” “ 中关村 ” 谷是世界的一个 , 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也纷纷效仿美国建立高科技园区。 本文以美国 和中国 为 例, 比较分析了中美两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差异, 并针对我国高科技园区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高科技园区; 硅谷; 中关村 " 中图分类号 # ’($)* " 文献标识码 # + " 文章编号 # (%%, - .%$) / $%(% 0 %* - %((( - %* “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的实证研究” " 基金项目 # 浙 江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批准号: %12345%.,46) (浙江 杭州 *(%%.* ) " 作者简介 # 周英豪,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学院副院长, 教授, 研究方向为经济政策与理论。
“经济特区 ” 高科技园区作为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出现的一种较高层次的 , “产学研 ” 能实现 三位一体的发展, 为地区国家的产品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起了先导 作用。 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高科技园区—— — 斯坦福科学工业园, 即现今著名的 (1.( 年, “硅谷 ” 科技园 。 一、 美国硅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硅谷位于美国加州的一个半岛上, 它以芯片为核心的系列产品, 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崭 新的时代—— — “ 地球村 ” 时代。 一是特曼时代。 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更是被誉 “电子革命之父 ” “硅谷之父 ” 为 和 。 在$% 世纪.% 年代, 特曼教授努力为这一地区开创新局面, (789) , 从事和国防相关的研究并帮助发展西海岸的公司; 首先, 建立了斯坦福大学研究所 “ 荣誉合作项目 ” 其次, 斯坦福大学通过 , 向当地的公司开放课堂; 再次, 特曼教授在 (1.( 年 创办了世界第一个专门化的科学研究公园—— — 斯坦福研究公园。 二是肖克利时代。 被誉为 “ 硅谷市长 ” 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肖克利, 创办了旧金山地区第一家半导体公司, 成就了 日后美国科技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并由此引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工业园区—— — 硅谷的崛 起。 三是风险资本时代。 风险资本取代军费成为硅谷创 ,% 年代美国国防开支锐减的情形下, 业者的主要经济来源。 四是无奈的衰退时代。 硅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步入了衰退, 一方面 从最初的 $.: 上升到 (1&; 年的 )1< .: 。 由于这一 是因为(1,1 年后美国制定了税收改革法, 税收政策, 美国的风险资本市场随即萧条起来; 二方面是因为随着集成电路技术日益复杂, 设备和厂房所需投资迅速增长, 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不再适合按照原来建立在风险资本基 “ 群集模式 ” 础上的硅谷 发展; 三方面是来自日本的竞争, 日本从&% 年代开始仅仅 (% 年的时 间, 就让美国拱手相让了民用存储器市场。 五是重新崛起的时代。 硅谷迅 $% 世纪 ;% 年代末, 速从半导体存储器经营衰退中恢复过来, 硅谷逐渐从一个半导体生产中心发展成为一个复 杂的、 专门生产与计算机有关的产品。 同时, 资讯网络革命的爆发引领了美国经济的新一轮 扩张, 而硅谷无疑又是推动这次咨询革命的核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 硅谷已突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里, 笔者只对两者主要的差异进行讨论。
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是进行组装加工,利润较低,选择的技术多为应用技术层 次。尽管中关村高技术产业的总体规模增长很快, 但是, 这种 增长是建立在巨大的国内市场这一基础上,并且以劳动密集 型, 低增加值和关键性技术的进口依赖为特征, 从长远看, 这 种产业特征将严重影响中国在高技术产业方面的技术创新 能力。 (四 ) 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的差异。斯坦福大学并没有校办 企业,但是斯坦福的学生、教师创办的高科技公司超过 !""" “黄埔军校 ” 家, 因此斯坦福大学名副其实地成为了硅谷的 。 丰富的智力资源一直是中关村园区的巨大优势,这里包括了 清华、北大在内的 #" 余所大专院校,$#% & 万科技人员、$’’ 名两院院士,每年都有数千项科研成果从这里辐射全国。但 是我国科技人员自主创业的却是少之又少,只有充分发挥区 域内高科技人才积极性,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中关 村科技园区才能持续快速发展。 ( 五 ) 风险资本的差异。高技术不仅是一个高风险的产 业,而且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如果没有大量的资本支 持,就不可能开发出高技术并将其转换为最终的产品。而在 硅谷的成长过程中,风险资本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是硅谷 能够腾飞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这很大程度也是与美国成 熟的资本市场运作密切相关的。而相比我国,所固有的科技 园区大多数主要是靠政府的资金以及政策支持,这样的投资 有利于高科技企业在某一点或者某一面开花结果,想出现硅 谷这样百花争艳的情形却很难。但是在 ’""( 年 !" 月,我国 股市推出了创业板,为风险资本提供了投资服务的平台。相 信,通过高技术知识与金融手段交叉,股票市场与技术市场 融合,风险投资家与技术企业家联手,将会很好地推动我国 高科技企业和园区的发展。 四、 对我国未来高科技园区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 进一步发挥研究型大学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事实 上,并不是所有的研究性大学都会在高科技园区的建设中发 (例如哈佛大学 ) 挥重要作用 , 但是高校还是要结合自身的特 点, 在知识创新、 技术创新, 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开拓自 己的领域,尤其是理工科基础雄厚的大学更是要发挥所长。 我国高科技园的建设,应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发展科技园的经 验,把研究性大学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科技成果及时转 化成生产力,使之为科技园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扭转我国 科技发展的弱势。 (二 ) 构建完善的区城技术创新体系。首先, 吸引人才是 发展高科技园区的关键,对高智力密集的高科技产业来讲很 重要。因此,企业应为研发人员提供尽可能优越的工作和生 活条件, 使他们能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自己的工作。当然, 在优 越的工作条件之外,享受到更为重要的是利益分配。如硅谷 的高科技公司采用低薪配股的制度,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企 业而言,低薪配股可以减少为前期的企业的人力成本付出, 使企业有更多的资本用于企业发展。其次建立完善的产学研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
Baidu Nhomakorabea
中美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比较及启示 破了自我驱动的发展模式, 通过吸引全球资金和人才以及出 口技术产品, 形成了同全球经济高度互动的经济模式。 二、 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 (一 ) 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 缘起与发展。 !"## 年 # 月, 发展计划—— — 火炬计划开始实施, 诞生了一批以联想、 方正、 海尔、 长虹、 华为、 远大等为代表的著名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在 二次创业的推动下, 国家高新区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已成 《国家高新技术 为高技术企业与产业培育的战略性基地; 根据 “ 十一五 ” 产业开发区 发展规划纲要 》 , 国家高新区到$%!% 年, 企业 &’( 投入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达到)* ; &’( 人员占从 业人员的比例争取达到$%* , 集聚 &’( 人才!$%万。 (二 ) 中关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 立于 !"#% 年 !% 月, 经过近 +% 年的发展, 形成了以电子信息 产业为龙头,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新药、新材料、 环保产业在内的五大支柱产业结构。 (! ) 中国科学院研究 自发形成民办阶段。!"#% 年 !% 月, 员陈春先在中关村率先创办了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 — 背 景等离子体学会先进发展技术服务部。其基本原则是,技术 人员走出研究院所, 遵循科技转化规律、 市场经济规律, 不要 国家拨款, 不占国家编制, 自筹资金、 自负盈亏、 自主经营、 依 ($ ) 法自主决策。 有政府参与的快速发展阶段。 !"#$ 年 !% 月, 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 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 向, 从理论上解决了关于中关村的争议。到 !"#, 年底, 中关 村各类开发性公司已近 !%% 家,逐渐形成了闻名中外的、开 发经营电子产品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体 “中关村电子一条 (+ ) “撤街建试验区 ” 中关村的高技 街” 。 的阶段。至 !"## 年, 术企业发展到了 )%% 多家,并在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技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同年 - 月经国务院 批准,正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这之后,中关村更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成为我国首 () )扩张发展逐渐成为真正的 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密集区。 科技园。上世纪 "% 年代, 中关村的发展也面临着国际和国内 的新形势,在这一新形势的推动下中关村的科技企业家对创 业至今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剖析,率先 “二次创业 ” “科教兴国 ” 提出了 战略。 !""- 年, 中央提出 战 略, 努力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到突出的地位。发展到今天, 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软件产业、信息服务制造业、电 子信息、 光机电一体化、 生物工程与新医药、 新材料、 环保等 特色支柱产业, 并且带动了中介服务业、 文化体育业、 教育培 训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 硅谷和中关村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 通过以上硅谷和中关村的形成和发展史,我们可以大致 将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为以下,参见表 ! 和表 $ 。在这 !!" (一 ) 文化差异。世界上有上千座高科技园区, 但是没有 一座能够真正超越硅谷。因为,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是深深植 根于这个地区的非正式制度,特别是社会文化制度的土壤之 上的。正是硅谷那种合作与竞争的不同寻常的组合连同其他 要素共同构成的制度环境,成为硅谷企业迅猛发展的重要因 素。中关村内企业不断发展,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 投资者进行投资,村内三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因此在这样 的环境下,企业文化会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景象,这对于未来 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我国科技园区的企业边界清晰,这不利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 作, 不利于产业未来的深化发展。 (二 )产学研体系差异。斯坦福大学是硅谷诞生的摇篮, 正因为这一世界级的知识和人才聚集地,最终孵化和造就了 硅谷。相比我国而言, 由于科技园区起步较晚, 高校整体产学 研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目前,中关村地区列入国家产学 研项目不多,合作方式单一,使得这一地区的智力资源和生 产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另外, 研究力量分散, 致使我国 在高技术产业化方面步履缓慢, 效益低下。 (三 ) 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差异。纵观世界上各个成功的高 科技园区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是他们共同的特点。 如果把技术创新比作一个链条,硅谷技术创新处于前期阶 段,即主要从事原创性研究,技术储备一般都有几代研究成 果,选择的技术多为关键性技术和核心技术;而中关村则处 “以贸养技, 于技术创新的末期, 由于长期实行 以贸养工 ” 的 发展模式,中关村在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中处于下游,主要
!"#$%&%’($ !)*"*+, !"#" 年第 $ 期 % 总第 $&& 期 ’
体系。只有在产学研结合中,科研院所和高校才能充分发挥 科技优势。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进行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技 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确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奠定发展 民族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基础。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具备强 大的技术后, 在市场开拓, 基本建设, 规模生产, 质量控制等 方面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可以吸收新的科研成 果, 吸收新的技术力量, 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在高技术产 业的征途上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 (三 ) 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我国 科技园区的建立和发展几乎是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同步进 行的。我们应看到, 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 在 某些领域,短期内政府的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还应加强。我们 发现从园区的规划到建设的实施,政府的支持作用始终是巨 大的, 如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 资金筹集和运作的支持, 运行 体制的支持等。但在科技园区建设中,政府部门也应该做到 “有所为, 有所不为 ” 。政府应转变思维, 积极学习经济学的相 关理论知识和其他国家或地区建设高新区的成功经验,以便 指导并服务于园区建设。 (四 ) 创设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 完善知识产权保 护的法律体系。从硅谷的成长过程中发现,硅谷的成功除了 资金、 人才、 设施等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和文化, 即 那种允许在创业中尝试错误、激励人们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 氛围。在硅谷, 人们深知, 在成功的创业中很难学到什么, 而 在失败的创业中人们可以学习并加以运用其中积极的东 西。因此, 在硅谷, 人们认为有过创业失败经历的企业家是受 人尊敬的,而因害怕失败不敢创新的人是受人鄙视的,这种 精神也正是我们中国的创业者所缺乏的。 参考文献: ) ! * 钟坚 % 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 ) + * % 北京: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 ) ’ * 腾堂伟, 曾刚, 等 % 集群创新与高新区转型 ) + * % 北 京: 科学出版社, ’""(% ) $ * 范泓然, 徐勇, 等 % 回望硅谷 ) + * % 苏州: 苏州大学出 版社, ’""!% ) , * 克里斯托弗・梅耶, 等 % 创新增长: 硅谷的启示 ) + * %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 ) - * 戴尔・尼夫, 等 % 知识对经济的影响力 ) + * %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 . * 赵文彦, 等% 新兴产业的摇篮: 高技术开发区研究 ) + * % 北京: 科技文献出版社, !(("% ) # * 罗良忠, 史占中 % 硅谷与 !’& 公路—美国高科技园区 0,1% 发展模式借鉴与启示 ) / * % 研究与发展管理, ’""$ , ) & * 张婕% 从国外科技园的兴衰谈我国科技园的建设 ) / * % (, )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 % ) 责任编辑: 陈齐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