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羽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他被后人认为是忠义的化身,一次“桃园结义”,让他流芳千古;不仅如此,今天的他还被人称为“武圣”。在历代兴建的历史人物的祠庙中,除了孔子庙之外,最多的恐怕就是他的祠庙了。他就是关羽。今天我将从《三国志》的记载中去了解这个后人心中的“圣人”。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三国志》中记载的“河东解县”,就是今天的“山西临猗西南”。关羽一生追随刘备,出生入死,战功卓著。蜀汉“五虎将”,关羽位列第一。

读了《关羽传》,我将陈寿笔下的关羽用三个字概括:忠义、勇猛、骄纵。

首先是关于的忠义,《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初,曹公壮羽为

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

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

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

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

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这段话说的是建安五年(200),刘备被曹操

击败,关羽因保护刘备的妻子而被迫投降曹操。曹操对关羽颇为亲近,

许以高官厚禄。但关羽不为所动,官渡之战前,关羽力斩袁绍大将颜良,

解白马之围,之后回归刘备。从《三国志》对关羽的话的描写,我们可

以看出:尽管面对曹操的拉拢,关羽依然把刘备对他的恩情看得很重,

把他们三兄弟的誓言看得很重,因此他很果断的拒绝了曹操。但是对于

曹操的不杀之恩与亲近之情,他并非是无动于衷,因此他只说了一句“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对于关羽的忠义,连曹操都不得不赞叹:“事君不忘其本,天下义士也。”因此在关羽离开的时候,当手下的人要追的时候,曹操只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对于关羽的勇猛,《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另外还有“是岁,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第一段描写的是关羽解白马城之围的时候,力斩袁绍大将颜良的场景。而第二段写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率军攻打驻扎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前去救援。而当时是天降大雨,水淹了于禁所率的七军,于禁投降。对于这两场战役,陈寿都给予了关羽很高的评价。尤其是第一次,从陈寿的描写就能看出。为了突出关羽的勇猛,陈寿刻意突出了当时的场景:“策马刺良于万军之中”,使我们不禁联想到“关羽骑着骏马,在万军之中,杀掉敌方大将,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怎一个勇猛了得!”之后又说“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将关羽抬高到了一个无敌的、力挽狂澜的高度。在第二段之中陈寿没有像第一段一样写当时关羽有何等的勇猛,但是他给出的评价甚至比第一段更高,说关羽“威震华夏”。但是,对于第二次陈寿对关羽的称赞,现在的大多数的人并不认可。因为,当时的水淹七军绝大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天降大雨。我也正是这样认为,陈寿把

这个也归功于关羽明显掺杂了个人对关羽的喜爱,并不客观。

尽管陈寿对关羽的评价很高,但是在《关羽传》中,他也有正面描写关羽的骄纵。《关羽传》有这样的记载“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还有“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在这两段描写中,陈寿都从正面描写了关羽的缺点。第一段中从关羽的问,以及诸葛亮知道关羽“护前”而做出的回答,以及关羽的“大悦,以示宾客”,我们都不难看出关羽为人有几分的骄纵。而对于关羽的人生有着重大意义的便是第二段。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确立,但当时孙、刘集团的实力依然较弱,所以只能继续联盟。孙权欲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这件事本来有利于加强吴蜀的联盟,但是关羽非但不答应,还辱骂使者,惹得孙权大怒。之后又与糜芳、士仁交恶,使得自己内部出现裂痕,被东吴钻了空子,收买了两人。关羽最终由于自己的骄纵,使自己“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辉煌胜利,掉到了“败走麦臣”的失败的深渊.

在后世,关羽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且主要集中在关羽的“忠义”上面。后世人们都把他当成忠义的化身,历代统治者也对他推崇备至,并多次赐以封号:“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宋徽宗

“壮繆义勇王”—宋高宗

“壮繆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宪宗

“关圣大帝”—明神宗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顺治

“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道光

可以看出历代统治者的封号中都离不开“忠、义”这两个字。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政治手段,历代统治着之所以对关羽一封再封,将关羽的地位捧得如此之高,并不一定是看重关羽这个人,而是为了确立关羽身上的“忠、义”的道德品质的绝对地位,以此让大家去效仿关羽,以加强自己的统治。但是,这一点毕竟也说明了他们对关羽的“忠、义”的认同。所以他们才选择了关羽,而不是其他人。

目前,有些学者认为:“荆州丧失刘备和关羽都有责任。而关于作为刘备在荆州地区的最高政治代表,关羽本应为刘备分忧解难,首先是团结民众,然后想方设法维持孙刘联盟。但这两条关羽都没有做到,所以关羽绝对不是刘备的忠臣。”但是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诚然,关羽的骄纵不仅使他从辉煌的胜利跌落到了失败的深渊,还葬送了诸葛亮的兴复汉室的伟大计划。不过这并不能说关羽不是刘备的忠臣。这种说法明显将关羽之前对兴复汉室做的一切抛在了旁边。

总结:尽管关羽在最后以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是他不屈而死,依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他身上的“忠、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