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评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及评析
一、设计说明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
一册第八单元的知识。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
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由于时间和时刻看不见、摸不着,不具备形象性、直观性,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监督能力较差,所以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观察力的薄弱使得他们常常忽略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因此认识半时往往会出现问题,12时半他们可能会看成6时,同时由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他们又常常产生困惑,比如1时半到底是1时半,还是2时半等等。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使学生认识钟面,会认整时和半时;2.培养
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其中重点是使学生会认整时和半时,难点是认识半时。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常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二、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刘老师认识一个小男孩,叫小刚。这里有他的几张照片
想不想看?请你们看着这些照片讲一个小故事给大家听。
问:你们觉得小刚的表现怎么样?
你们哪些地方和他不一样呢?
怎样帮助小刚,让他和你们一样?
这节课我们就和小刚一起认识钟表。
引导探究
1.认识钟面
①师:要认识钟表,就得知道钟面上有什么,谁能不看表就说出钟面上有什么?
谁来读出其中一个钟面上的数字?
钟面上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你怎么知道的?
提问:这是几时?你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演示钟面从7时到7时半,并画出转
动的弧线,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用手势一起跟着时针和分针转动,明确时针和分针的转动方向。
②引导学生讨论:现在的时间是几时?你是怎样看出来
③认识黑板上的两个半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出时针刚刚
走过数字几,还没走到数字几。
④让学生用钟表模型拨出一个几时半。
展示,提问:谁能读出这个时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认识12时半和6时半,并用多媒体演示,分别闪动这两个钟面的时针和分针。
⑤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分针正好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半。
4. 认识电子表
①师:其实生活中除了这样的钟面外,还经常见到这样的电子钟面。出示显示着7时和8时的电子表钟面,让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表示形式?分别是几时?
②小组讨论:10时半、7时半在电子表上怎样显示,为什么?
③师:我们认识了钟表,有时还需要把时间写下来,写的形式和电子表的表示一样,只不过两点要点在靠下半部的地方。
让学生试写出7时、8时、7时半、10时半。
5. 师:小刚今天和大家一起认识了钟表,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他很想改正以前的坏习惯,于是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作息时间表。
出示: shu i ji a o
9 : 00——睡觉
q I chu a ng
7 : 00——起床
有一个小朋友看了很纳闷:9 : 00的时候,我都上第二节课了,他怎么还在睡觉?你们说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加上晚上9 : 00睡觉,早上7 : 00起床就清楚了。这下小刚就和大家一样是珍惜时间,按时起居的好孩子了。
巩固迁移
1. 请每个人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并说一说在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
2. 游戏:同桌两人一人写车票,一人拨时间,看能否搭上同桌的火车。
小结升华
评析:
一、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教学设计如果以教师或教材为本,最多想到学生学习教材有什么“难点”而已。事实上是把学生看成没有活力的容器,教师把教材扯得粉碎,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往里塞,那样的学习虽然也可以学到一些知识和技能,但对于“作为人的生命发展形态的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却收效甚微。而《认识钟表》一课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留给了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创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数学中”得到发展。如课始让学生看照片讲故事,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学习整时的时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等都充分说明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起点,扩大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权。对于学生来说,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尚未学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习带来的骄傲。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安排学生自主操作、小组讨论、自由辩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二、设计着力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认识钟表》的设计着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如观察小刚的作
息时间表,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等均在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最后的游戏性练习,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在这样设计的背后,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心中装的是全体学生,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
三、注重将普通的常识系统化
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进步,普通的
常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认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
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有看表的经验,即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上教师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