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王雨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修金融2班 2011142121 王雨田
金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一、中航油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中国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属大型国企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总部和注册地均位于新加坡。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中资企业。
2003年下半年: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option),最初涉及200万桶石油,中航油在交易中获利。
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导致公司潜亏580万美元,公司决定延期交割合同,期望油价能回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
2004年二季度:随着油价持续升高,公司的账面亏损额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公司因而决定再延后到2005年和2006年才交割;交易量再次增加。
2004年6月,陈久霖曾经在新加坡表示,原油现货并未短缺,高油价只是暂时现象,并列举2000年油价高涨时,美国政府释放石油储备,压低油价的例子。就在其发表上述讲话只是,纽约原油期货一举突破43美元,创21年历史新高。
2004年10月:油价再创新高,公司此时的交易盘口达5200万桶石油;账面亏损再度大增。从10月26日到11月30日,公司累计亏损大约3。9亿美元,此外,公司未结束其余交易盘口所遭受的损失约为2.6亿美元。
2011年11月30日,由于国际油价在10月份的猛涨,导致公司必须为平仓的衍生商品盘口注入庞大的保证金。面对严重资金周转问题,中航油10月10日首次向母公司中油集团呈报交易和账面亏损。
2004年12月1日,在亏损5.5亿美元后,中航油宣布向法庭申请破产保护令。
(二)原因分析
1.管理者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风险管理意识薄弱是本事件发生最
金融衍生品交易在带来巨大的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中航油的管理者在进行期权交易时由于缺乏期权期货专业知识和风险管理意识,未曾尝试通过期货市场来帮助控制风险。
2.赌徒心理
赌博中输的人一般会丧失理性而是决策草率,导致输局,从而更想反本。陈久霖在判断失误后,并没有吸取教训,咨询专业人员,而是坚持自己的判断、存在赌徒心理。
3.没有完善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问题可以说是导致整个事件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
2002年在外部审计师的协助下制定了《风险管理手册》,制定了严格的期货交易规范,对引进新业务产品作了具体要求——即必须在一个委员会和总裁的推荐下获得董事会的批准。调查发现,中航油在开展期权交易时并没有获得董事会的批准,也没有根据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公司法令》和《公司治理条文》进行透明化操作。中航油在事件发生初期也未曾及时的报告给总集团。在期权交易方面,是缺乏专业知识的陈久霖一人独裁。企业规定的制度、组织架构等都形同虚设。而企业内部也没有独立有效的部门进行监督控制。正式由于内部控制薄弱,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没有实质作用,一些潜伏的风险无法暴露亦无从解决。
(三)案例启示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端正对待金融风险的态度,并重视对金融风险的管理。从中航油事件中,我们得到最大的启示便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根据行业特性和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设立监督部门,多环节多方面实施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
二、光大乌龙事件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时05分,上证指数一改死寂沉沉的盘面,指数曲线直线拉起,三分钟内上证指数暴涨超过5%。因为这一天是周五加之是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交割日。一时间,场内“利好消息说”和“阴谋说”传的纷纷扬扬。“利好消息说”有传优先股政策实施的,有传蓝筹要实行T+0的,也有传降低印花税的。阴谋说有大资金企图干扰期指交割日结算价的等等。几分钟后,有媒体指出,指数异动是由于光大证券乌龙指引起的,但市场并不相信,指数继续上涨。中午,光大证券董秘声称“乌龙指”子虚乌有,使得该事件更加扑朔迷离,这严重干扰了市场部分人士的判断。午后开市,光大证券停牌,同时发布公告称,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的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公司正在进行相关核查和处置工作。至此,此次指数异常波动被确认为光大证券“乌龙指”所导致。[2]投资者在得知真相后,人气涣散,指数逐级回落,至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64%。
(二)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系统缺陷
策略投资部使用的套利策略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出现了问题,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该缺陷,11点2分时,第三次180ETF套利下单,交易员发现有24个个股申报不成功,就想使用“重下”的新功能,于是程序员在旁边指导着操作了一番,没想到这个功能没实盘验证过,程序把买入24个成分股,写成了买入24组180ETF成分股,结果生成巨量订单。
2.深层原因——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缺陷
该策略投资部门系统完全独立于公司其他系统,甚至未置于公司风控系统监控下。
(三)案例启示
对这次的光大证券乌龙事件,企业应当吸取风控体系存在缺陷的教训,完善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并设立独立有效的监督部门,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