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以“风急”起笔,不但抓住了巫峡的气候 特征,而且映衬出诗人如疾风般激荡起伏 的心绪。继而以“天高”为“风急”提供 了一个空旷阔大的背景空间,也凸显出诗 人如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寥寥四字,已见 出诗人恢宏的气魄。但这不是一种令人欢 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苍凉悲壮、 深沉凝重的恢宏气魄。 • 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不断传来猿 声哀鸣,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艺术特色:
• 1、情景交融的手法,已臻“化情语 作景语”的化境。 • 2、沉郁顿挫的诗风。
• 首句如高天之狂飙,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 围之中。(急)次句却平缓而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 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缓) • 这一片空阔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万象纷繁和百 感交集。落木萧萧而下(放),长江滚滚而来,仿佛天 地皆容纳于胸间(收)。 • “万里悲秋”,遥念故乡。(放)暮年多病,独登高台。 (收)艰难苦恨,白发日多,兼及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 (放)最后以因病断酒“软冷收之”,平易亲切,而无 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收)
•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此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由 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 年。 •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 一个“秋”字。“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 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 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 悲愁之绪。
• 更为重要的是,一"下"一"来",写出了宇宙时间 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 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 • 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落木所抒发的 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面对逝者如斯的江 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 • 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 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 生命的激情,向人类示范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 精神。 • 一个“来”字,亦颇能见出诗人容天纳地的阔大 胸襟。
• 正因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 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 已的意境。 • 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 的人生境遇、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和容 纳天地的阔大胸襟,书写得淋漓尽致, 用语精当,具有“建瓴走坂”、“百川 东注”的磅礴气势。 •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 境”。
讲析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在苍凉悲壮的秋江景 色中,融入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展开对秋 江景色的描写。
• 巫峡素以风大浪急著称,且多猿,鸣声甚哀,自 古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 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风急天 高猿啸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 • 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 望;长江奔腾不息、滚滚而来,是诗人俯 视所见。这里有"无边"的丰富纷繁,也有" 不尽"的悠远深长,有“萧萧”之声,也有 “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 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 深远。
• 想要借酒浇愁而不可得,这纯粹个人性的缺憾, 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 的最大甚至是全部的慰籍,无限悲凉,曲笔为之。 这婉转跌宕的收笔,更显出沉郁顿挫之致。 •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登高遣悲——触景生悲——因病断酒而倍 增悲感。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 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 气势,这“悲”字正是是诗人感时伤怀的直接流 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 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喟叹无穷。
• 工整严谨的对句,饱含诗人漂泊万里、 久客悲秋、暮年多病、孤独凄凉的复 杂情感,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感受 到杜甫那沉重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和时 代强音!
•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这一联分承五、六句,道尽了登高 悲秋的苦衷与心曲。
•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 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艰难苦恨”,词短意 长,既有身世飘蓬的苦闷,更有国事艰难的怅恨, “繁双鬓”道尽了诗人半生忧国忧民的悲情。 • 在“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萧索中,又不得不因病 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 胡应麟《诗薮》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 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Leabharlann Baidu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 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 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 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 精确。”
•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 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 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 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登台,七可悲; 身患疾病,八可悲。
•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 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 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境界凄清。 “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 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 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 在内的成千上万长年漂泊、流离失所 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语, 为全诗定下了苍凉悲壮、深沉凝重的 抒情基调。
《登高》
解题
• 古人有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 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 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 居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 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登高所见 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 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 人心弦。此诗被清·杨伦称为“杜集七言 律第一”(《杜诗镜铨》)。
•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不仅上下 两句对仗工整,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 “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 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 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素来被 视为佳句。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 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 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