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赏析课件

合集下载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落木”更加沉重,给人以干枯之感,无边落叶 营造悲凉氛围,联想诗人飘零身世、颠沛流离的 生活。
思考 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空间上写“悲”。 从时间上写“悲”。
思考
赏析“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字含有八层。
1、离乡万里。 2、时值悲秋。 3、作客他乡 4、长久漂泊
登高
杜甫人物 简介
杜甫 712年-770年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 工部”,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被世人尊称“诗圣”,与李 白合称“李杜”。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 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品有“三吏”(《新安吏》《潼 关吏》《石壕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解题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 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选自《 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 高 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初读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结合注释, 想象画面。
“无边”“不尽”放大了落叶和江流的阵势。 “萧萧”“滚滚”加快了树叶飘落,江水流 动的速度。
思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长江” 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落木”生命的短暂,“长江”时间的无穷。 对比。
表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思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能否改 成“落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理解性默写
《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描写出沉郁悲凉的秋景的诗句是?

《登高》杜甫课件PPT

《登高》杜甫课件PPT
式。
05
《登高》的朗诵和吟唱
《登高》的朗诵技巧
语速适中
在朗诵《登高》时,应保持适中的语速,既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 以便听者能够听清楚每个字词。
音调变化
在朗诵时,应注意音调的变化,通过高低起伏的语调来表达诗句的 情感和意境。
节奏感强
朗诵时要有较强的节奏感,注意停顿和重音的运用,以突出诗句的 重点和情感表达。
评论家们普遍认为《登高》在艺术上 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语言简练、意 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孤独、忧郁和壮志未 酬的情感,引起了后世许多读者的共 鸣。
《登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登高》 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 位。
文学价值
这首诗被视为唐诗的经典之作,对 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意境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境 遇的感慨。通过意象和意境的结合,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 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语言和修辞
语言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既简洁又富有表 现力。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一句,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象,给 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关注民生
杜甫对人民的生活状况深 感同情,他的诗歌多反映 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登高》的创作时间和地点
时间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天。
地点
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
0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登高》的诗歌赏析
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
诗中通过描写天高气清、飞鸟盘旋、江水汹涌等自然景物, 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同时,通过描绘个人形象的 苍老和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
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
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检查预习
结合课下注释,解释词语的含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
风吹落叶的声音。
常作客: 长期漂泊他乡。
苦恨:
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繁霜鬓: 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
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
新近停止。
登高
作家作品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 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 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 称为杜工部)。
流落四川8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 湖南各地,58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小船上。
登高
作家作品
他的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 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 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 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也被称为诗圣。代表作品《兵车行》、 《登高》、《蜀相》、《春望》、《北征》、 “三吏” 、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秋兴》等,有《杜工部集》。
登高
登高
登高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及创作背景。 2.学习借助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 3.品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4.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悲愁的无可排遣?还是自我生命的珍重?
总结感悟
一个战乱频繁的的年代, 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 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
孤零零地站在高山之巅,回望自己四处飘 泊、穷困潦倒的一生。面对祖国山河,黎 民苍生,老人百感交集。
回顾
刚才我们先从诗歌标题“登高”入手 我们了解了作者杜甫写作这首诗的背景 鉴赏了这首诗的写景,体味了这首诗的情感 不难得出,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手法, 写景的角度也是多样的
明代胡应麟 在《诗薮》中评价:
“杜甫的登 高,当为古今七 律第一”
任务一: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读出韵律,体会情感
登 高 杜甫(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任务二:二读:读懂诗意 (抓意象——悟意境)
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一切景语皆情语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猿人听啸着哀猿,声也觉是得诗

声音哀伤。
急风就是风很大

这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或情感?
︻ 风急天高猿啸哀,
首 联
渚清沙白鸟飞回。 悲哀凄楚

公元767年的重阳节,写 下这首《登高》;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 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唐王朝由盛转 衰。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中。杜甫当时,正流落在夔州, 他的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之前纷纷去世了。
762年,李白去世,765年,高适和严武去世(高适和 严武,是给予了杜甫非常大帮助的两个人,可以说,成 都草堂的建成、杜甫流落期间短暂的安定生活的实现都 是依仗于这两位朋友)。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登高》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

《登高 》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的诗眼在哪里?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 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 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 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 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 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 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 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颔联
俯察 不尽江水 悲秋作客
颈联 多病登台
抒情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一)对仗工整,音调和谐 (二)情景交融,意境开阔 (三)沉郁顿挫,含蓄深沉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风疾舟中伏枕书三十六字韵 奉呈湖南亲友》
谢谢!
从“艰难”、“苦恨”“新停浊酒杯”,你 读出了诗人怎难以成为民族的脊梁,我总觉 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 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 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 似的。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
登高
仰观 云天秋风
首联 俯察 江水洲渚
写景
仰观 无边落木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诗颈联内 容丰富,字字渗出“ ”来。请说出此联表 达了“ ”的哪几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 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实为八悲也。
杜甫“悲”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 《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秋” 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 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国学大师】王国维
赏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 木”、“长江”这四个意象?
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落,形成了“顿挫”这种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创作背景
• 《登高》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当时诗人正因为“安史之乱”而客居四川,那年他已 经55岁,动荡的社会,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 身,痛苦不堪。这一年秋天的重阳节前后,他来到 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 滚长江,他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为了抒发心 中这种深切的情感,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
,羁旅也;
悲离
,久旅也; 悲凉
,齿暮也;
悲老
,衰疾也;
悲身
,高迥处也;
悲怨
,无亲朋也。 悲孤
析情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事艰难,国家动荡;自己苦,国家更 苦,一切都是苦;诗人恨自己年老体弱,满 头白发,不能为国效力,非常痛恨自己的无 能。自己如此潦倒,生活艰辛,还想着国家, 一腔爱国热情在历史的天空留下不绝的回想。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写 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意境 之壮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诗歌艺术特色,体会杜甫沉 郁顿挫的诗风。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悲”的内涵,感受诗人 深沉的苦痛和忧思,以及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 大胸襟。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作品集:《杜工部集》
《登高》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 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 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 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 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 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 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在这三年里,他生活很困苦,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 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 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 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八悲:孤苦无依
【思考】从颈联中你能领悟出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老病孤独, 身世凄凉、眷念家乡亲朋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多重 愁苦。 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一生的高度概括。给诗人的离乡之 愁增加了悲秋苦病的情思,融入了诗人离乡万里,人在暮 年的感慨,使诗意更加深沉。
赏析本诗写景的手法。
(1)写景富有地域季节特征。风急、猿啸、落木、长江,描绘出夔 州凄冷肃杀的秋景。 (2)意象叠加。首联连用天、风、沙、渚、猿啸、鸟等意象,营造 出凄清萧瑟的氛围。 (3)动静结合。首联的天、渚、沙属静景,而风、鸟,则为动景。 (4)写景顺序:由远而近,俯仰相替。首联上句风、天既为远观之 景,又是仰视之物,而下句的渚、沙、鸟则为近观之物,俯视之景。 (5)视听结合,绘形绘色。视觉上,天、江、沙、鸟,皆为冷色调; 听觉上,风声、猿啸声、落木声,则为萧瑟之音。

《登高》杜甫课件

《登高》杜甫课件
象征手法
诗人运用“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等自然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04
CATALOGUE
《登高》的影响与评价
后人对《登高》的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人对《登高》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具有 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登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06
CATALOGUE
《登高》的实践应用与教学建议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登高》
结合历史背景
在讲解《登高》之前,先介绍唐 朝的历史背景和杜甫的生平和创 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
歌的内涵。
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 ,展示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音 乐或影像,营造出诗歌所表达的意 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02
CATALOGUE
《登高》的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的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安禄山、史 思明等人领导的叛乱事件,导 致唐朝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期间,社会动荡,民 不聊生,大量百姓流离失所。
战争对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 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杜甫的流离生活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 ,被迫离开长安,开 始了长期的流离生活 。
《登高》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与节奏
情感把握
在朗诵《登高》时,要深入理解杜甫的情感,把握诗歌中表 达的孤独、忧郁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 诗歌中,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节奏控制
《登高》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诵时要注意节奏的把控。根据 诗句的平仄和韵脚,适当调整语速和语调,使朗诵更具韵律 感。
03
CATALOGUE
《登高》的诗歌赏析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 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显得沉郁 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 忧国伤时;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 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自然,是 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 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 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 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苦恨” 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 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 人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 生 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杜甫这种心忧天下的情怀,是 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
全诗总结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 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 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 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 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 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 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 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 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杜杜甫甫其其人人 ((771122——777700))
困 守 长 安 时 期 ( 3 5 - 4 4 岁 )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为 官 流 亡 时 期 ( 4 5 - 4 8 岁 )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任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漂 泊 西 南 时 期 ( 4 9 岁 - 5 8 岁 )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写了240多首诗。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高》课件(共26张PPT)

登 高
千古哀情 悲秋绝唱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作者简介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时贫病而卒。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你认——登高所感(颈联尾联)
本诗写登高,可以划分成哪几个层次?
思考探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写到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凛冽身寒心寒
辽阔渺小孤独
悲凉凄哀
徘徊哀伤孤寂
冷色调清冷凄凉
思考探究
情感:悲凉、悲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对外在景物的感兴
内在情感的逐步登高
悲人之多舛
悲国之动荡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沉郁顿挫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作客
百年 多病 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思考探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从诗句中你看到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作客
常作客
悲秋常作客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台
独登台
多病独登台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典型意象,紧扣 意象分析法: 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
情感。
知人境况。

急 使人感到非常寒冷

高 高天底下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猿啸 哀 让人听了十分悲伤


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鸟 飞回 茫然失措、孤独无依……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伤的猿啼、孤零 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 这些意象营造了怎么样的氛围? 营造了夔州三峡秋季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氛 围。
倍感老病孤独,身世凄凉,十分眷念家乡和亲人, 也为国家多难忧心忡忡。
尾 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 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这一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境界?
既是个人,也是国家。客观上,“国破”与“家亡” 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 心如焚。
从联句的对仗关系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是 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恨”是动词“遗憾”, 诗人很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多为国家出力。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 愧被称为“诗圣”。
颈 联、尾 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八句的律诗分为四联:第一二两句叫首联,三 四两句叫颔联,五六两句叫颈联,七八两句叫尾联。
绝句对对仗没有严格的要求。律诗(包括排律), 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每一联的最后 一个字(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同部的平声 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尾颈颔首 联联联联
整体感知
这首诗给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 悲伤 痛苦 孤独……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一《登高》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部编版高一必修一《登高》教学课件
陷贼和为官时期
西南漂泊时期
严武去世,杜甫失 去凭依,举家离开 成都。开始了“漂 泊西南天地间”的 生活,时间多在船 上度过。
《登高》的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 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 (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 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 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 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 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感叹因穷困潦倒没酒可喝, 只好停下酒杯,郁积在胸 中的愁闷得不到渲泄的情
状。
诗歌分析方法总结
移情入境法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 成共鸣,甚至让自 己化身为诗人,体 味诗人所思所想所 感。
意象分析法
抓住诗中的形象, 紧扣表现形象特征 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 生活的时代特征和 其自身境况;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 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 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
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 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 出生命短暂的慨叹。
Climb
mountain







语 文
高一必修一第三单元
目录
CONTENTS
01 诗歌赏析
02 作者介绍
03 诗歌感知
登高•杜甫


杜甫《登高》ppt课件

杜甫《登高》ppt课件

杜甫的生活状况
颠沛流离
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饱受 战乱之苦,多次流离失所 ,生活困顿。
忧国忧民
杜甫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深感担忧,他的诗歌中充 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 。
文学成就
尽管生活困苦,杜甫仍坚 持创作,他的诗歌在唐代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登高》的创作契机
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 高赏菊的风俗。杜甫在重阳节时 登上高山,俯瞰苍茫大地,感慨
对比手法
在《登高》中,杜甫运用对比手 法,将自然界的雄浑与人生的渺 小、社会的冷酷与个人的苦闷进 行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语言精练
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精练的 语言,通过简练的文字表达了深 刻的内涵,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诗歌的意象分析
猿啼
猿啼在诗歌中象征着悲凉和凄清,与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相呼 应,强化了诗歌的情感氛围。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述茅屋被秋风吹破的情景,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同时,通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讽刺。
《兵车行》
总结词
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如“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表达了作者对战争 的反对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通过“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 苦的同情。
后世诗歌创作树立了典范。
05
《登高》的朗诵与感悟
《登高》的朗诵技巧
节奏的把握
在朗诵时,要注重节奏的变换,根据诗句的含义和情感表 达的需要,合理安排停顿和语速。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诗人也已进入了人生的秋天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于
有生命短暂之意,
是时间无穷之意,

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感慨 (悲之广)
对时光流逝的悲愁
历史和时间越悠久,

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悲之多)

年暮苍老,

理想难以实现的悲愁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 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著名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文体知识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 近体诗与古体诗(又称古风)相对,是唐代形成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 律,分为绝句、律诗,多为五言、七言。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分为四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注意 杜甫诗歌并不是所有作品都是沉郁顿挫的风格。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杜甫〔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 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 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 意。
译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面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文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衰颓满心刚刚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杜甫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肃宗
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 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 杜”。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 过程,被称为“诗史”。他是我国古 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 不工,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 尊为“诗圣”。风格多样,而以沉郁 顿挫为主。感情多为忧国忧民。
“急”字, 很传神地写 出了当时季 节的特点。 其次,这个 “急”字, 使人感到非 常冷。既有 身体的,又 有心灵的。

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
显得天底下
的人渺小孤 单。写出了 诗人孤苦无
助的凄凉心 境。
猿鸣凄 切,使 人听到 它的叫 声倍感 悲凉。
“渚”是江中 的小洲,站在 高处朝下看, 水中的沙洲显 得既小又空, 在萧瑟的秋风 中,给人一种 凄清的感觉。
“悲”什么?
背景
国家:此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 家仍是一片混乱; 诗人: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这11年中, 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56岁,飘零的第八个年头了。
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 压在杜甫心头,
高 哀清
“白”是 冷色调, 与前面的 “清”字 一起构成 一幅苍凉 凄清的画 面。

在空中盘旋, 说明它无处停 息,让诗人不 由得想到了自 己的艰难处境, 孤独无依 。

风天 猿渚沙鸟
一个“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更是诗人内心的折射,哀伤心绪的反映。
鉴赏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课件

杜甫《登高》课件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尾联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状悲之广
言悲之多
哀婉孤独
沉郁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板书
小结
这首诗 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想要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因病新停酒杯而无处消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
1、背诵并默写这Βιβλιοθήκη 诗。常年做客他乡的羁旅之愁; 晚年多病缠身的孤独之感; 战争带来的国难家愁; 白发日渐增多而壮志未酬之虑。 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具有忧国伤时伟大情操的诗人形象。
写 景
首联
仰望
云天秋风
俯视
江水渚洲
颔联
无边落叶
不尽江水
抒 情
颈联
二、梳通诗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风劲急,蓝天高远,猿啸悲哀。小洲水清沙白,鸟儿飞舞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飘坠,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漂泊万里客居异乡更添悲秋情绪,一生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杜甫
单击添加副标题
登高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大历二年 (767) 秋天,杜甫客居夔州 ( 今四川奉节 ) 期间, 距他去世只有三年时间。此时唐王朝内忧外患,而诗人也身患严重的肺病,生活困顿。这一年的重阳,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来饮酒,不料这位亲戚因事没来。杜甫感慨万千,独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伤怀的七言律诗。
作客:客居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高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一家人去的,且登高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ppt课件

《登高》ppt课件

知人论世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 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 ,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 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 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借景抒情法,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 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 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极强的感染力,可以与读者中有我的感受。
登高
登高所见 登高所感
关于“诗眼”的含义:诗眼犹如人眼,最 为生动传情。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 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 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

尾联中“艰难”、“潦倒”二词如何解读
既是国家,也是个人。客观上,“国 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主观上,诗 人一直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这首悲秋诗不同于文人骚客登高望远无病呻吟,它凝聚 着诗人毕生艰苦追求而不遇的深沉的感喟,构成了一种雄浑、 悲壮的基调。全诗通过“望中所见,意中所触”,描绘了江 边的深秋景色,抒发了诗人感事怀乡的悲郁情怀。虽然这是 一首人生悲歌,但却不是一味哀伤,而蕴含着一种壮烈的感 情,读者依然能感触到诗人那种阔大的胸怀。
古诗借景抒情鉴赏的步骤:

《登高》ppt课件22张

《登高》ppt课件22张

颔联:
⑥落木萧萧下:落木即落叶。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纷纷飘落的叶子让人感觉似乎所有的树木都进 入了生命的秋季,这肃杀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诗人想到自己的处境, 自己的人生也进入了秋季!由此自然感慨生命的短暂啊!
在动荡的社会中,诗人就像这飘零的落叶,四处漂泊,而黄叶飘落, 落叶归根,可是诗人却在他乡,年老了却没有回乡,这更添了一层悲凉 之情!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百年”即暮年,此时诗人已经55 岁 “多病”在多年的漂泊生活中,诗 人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 “登台”即登高;古人登高常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带上亲朋好友,而 此时诗人却是独自一人!诗人的朋 友高适、救济他的朋友严武等都已 经离开人世,诗人此时孤苦一人漂 泊在外!
诗人仅为自己的身世而悲么?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作业
1、收集杜甫诗歌中的名句,并把它积累起来。 2、选择诗句中你最喜欢的一句,用散文话的语 言描述出诗句的意境,要求不少于150
授课结束!再见!

知人论世,了解杜甫。
杜甫是唐王朝由兴到衰的见证者。
1.年轻的时候,曾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2.曾有“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10年忍辱和辛酸的经历 3.曾有举家吃草度日,幼儿因饿而夭折的大悲痛 4.一生中最重要的经历就是“安史之乱”,并因之流亡了四年 5.曾有被叛军扣留9个月受尽侮辱的经历 ;曾有从叛军营里逃出,由于直谏而被贬的经 历。 6.晚年,杜甫在成都凭借很难遮风挡雨的一草堂安居,漂泊他乡11年,生活只能靠朋友 的救济 7.58岁时,客死舟中,一生坎坷
⑤鸟飞回:为何是盘旋着的鸟? 可能因为风大,风的猛烈,其实诗人的处境 与在急风中低徊盘旋的鸟是何等的相似啊!
此诗中的鸟是一只还是一群好呢? 都可以:一只鸟正好是诗人的化身;一群,鸟的一群正好反衬诗人的孤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十五: “‘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 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 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 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 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 精确。”
•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 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 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 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登台,七可悲; 身患疾病,八可悲。
•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不仅上下 两句对仗工整,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 “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 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 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素来被 视为佳句。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 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 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化情语 作景语”的化境。 • 2、沉郁顿挫的诗风。
• 首句如高天之狂飙,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 围之中。(急)次句却平缓而出,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 凄凉、空旷的惆怅、孤独的忧伤。(缓) • 这一片空阔冷寂的天地,逼出了三四句的万象纷繁和百 感交集。落木萧萧而下(放),长江滚滚而来,仿佛天 地皆容纳于胸间(收)。 • “万里悲秋”,遥念故乡。(放)暮年多病,独登高台。 (收)艰难苦恨,白发日多,兼及身世之感与家国之悲。 (放)最后以因病断酒“软冷收之”,平易亲切,而无 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收)
讲析
•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在苍凉悲壮的秋江景 色中,融入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展开对秋 江景色的描写。
• 巫峡素以风大浪急著称,且多猿,鸣声甚哀,自 古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 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风急天 高猿啸哀”描绘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 更为重要的是,一"下"一"来",写出了宇宙时间 之永恒、空间之无限,也写出了人类在自然规律 面前永远的惊叹、震憾和领悟。 • 我们从这里仿佛感受到了诗人面对落木所抒发的 壮志难酬、无可奈何的苦痛,面对逝者如斯的江 水所发出的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慨叹! • 无边落木萧萧下,固然使人类深感在自然面前的 渺小和无奈,但不尽长江滚滚来,又往往激起人 生命的激情,向人类示范着一种永不停歇的进取 精神。 • 一个“来”字,亦颇能见出诗人容天纳地的阔大 胸襟。
•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此联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着笔,由 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 “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暮 年。 • 前两联极力描写秋景,直到颈联,才点出 一个“秋”字。“悲秋”两字写得沉痛。 • 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 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 悲愁之绪。
• 想要借酒浇愁而不可得,这纯粹个人性的缺憾, 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个人暮年绝望感伤中 的最大甚至是全部的慰籍,无限悲凉,曲笔为之。 这婉转跌宕的收笔,更显出沉郁顿挫之致。 • 整首诗歌“悲”字是核心,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登高遣悲——触景生悲——因病断酒而倍 增悲感。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 笔,悲情落句,大有高屋建瓴之形,坂上走丸之 气势,这“悲”字正是是诗人感时伤怀的直接流 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这种质朴 而博大的胸怀,让人品读咀嚼,喟叹无穷。
《登高》
解题
• 古人有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登高的习 俗,这首诗就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 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此时杜甫寓 居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重的 肺病,生活也很困顿。全诗通过登高所见 秋江景色,抒发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 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 人心弦。此诗被清·杨伦称为“杜集七言 律第一”(《杜诗镜铨》)。
•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集中表现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 • 落木茫无边际、萧萧而下,是诗人仰视所 望;长江奔腾不息、滚滚而来,是诗人俯 视所见。这里有"无边"的丰富纷繁,也有" 不尽"的悠远深长,有“萧萧”之声,也有 “滚滚”之势,让人感到整个画面气象万 千,苍凉悲壮,气势雄浑壮观,境界宏阔 深远。
• 工整严谨的对句,饱含诗人漂泊万里、 久客悲秋、暮年多病、孤独凄凉的复 杂情感,丰富的内蕴让我们深深感受 到杜甫那沉重跳动着的情感脉搏和时 代强音!
•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 杯。”这一联分承五、六句,道尽了登高 悲秋的苦衷与心曲。
• “艰难”备尝是因“常作客”所致;“潦倒”日 甚又是“多病”的结果。“艰难苦恨”,词短意 长,既有身世飘蓬的苦闷,更有国事艰难的怅恨, “繁双鬓”道尽了诗人半生忧国忧民的悲情。 • 在“艰难苦恨繁霜鬓”的萧索中,又不得不因病 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 胡应麟《诗薮》评:前六句“飞扬震动”,到此 处“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 正因如此,这首充满悲凉感的诗篇才使 人品味出一种悲壮感,看到一种壮心不 已的意境。 • 沉郁悲凉的对句,将诗人“艰难苦恨” 的人生境遇、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和容 纳天地的阔大胸襟,书写得淋漓尽致, 用语精当,具有“建瓴走坂”、“百川 东注”的磅礴气势。 •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 境”。
• 以“风急”起笔,不但抓住了巫峡的气候 特征,而且映衬出诗人如疾风般激荡起伏 的心绪。继而以“天高”为“风急”提供 了一个空旷阔大的背景空间,也凸显出诗 人如长空般阔大的襟怀。寥寥四字,已见 出诗人恢宏的气魄。但这不是一种令人欢 欣鼓舞的恢宏气魄,而是一种苍凉悲壮、 深沉凝重的恢宏气魄。 • 在风急天高的寥廓江天之间,不断传来猿 声哀鸣,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 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 翔、不住回旋的鸟群,境界凄清。 “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 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 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 在内的成千上万长年漂泊、流离失所 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语, 为全诗定下了苍凉悲壮、深沉凝重的 抒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