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化工园区现状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化工园区现状与发展
107030472 戴林宏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南京210094)
摘要本文介绍了化工园区的特点及我国化工园区的不足,论述了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原则,重点阐明了针对化工园区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从源头入手,促进化工产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化工园区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Discussion on the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Industry Park
Dai,Linho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94,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mical parks and the inadequacy of Chinese ones. Then, the princi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emical industry parks was discussed. It focuses on the chemical parks for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We must have circular economy as a guide, start from the sources,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Chemical industry park;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引言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产业,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目前正在对现有的大型化工企业进行大规模调整、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各地纷纷设立诸多的化工园区,中国的化工企业已呈现出向各种化工园区集聚发展的态势,兴起了一股化工园区的开发热潮,发展速度很快。各地争先恐后地建设化工园区,抢占化工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1]
然而,随着目前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等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化工园区也呈现也很多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我国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 化工园区概述
所谓化工园区,国际上通常是指在符合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要求的特定区域内,依托主要消费区和资源来源地,占有充足的水源保证或有较强自净能力的纳污水域,且在交通条件便利、物流发达、配套产业较完善的地区,以石化化工产业和电为纽带形成的加工体系匹配、产业联系紧密、原料互供、物流成熟完善、公用工程共用、环境污染统一治理、管理统一规范、资源利用的高效产业聚集地。[2]
2.1 化工园区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国内外化工园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1) 依托主要消费区或资源来源地,交通运输便利,配套设施完善,关联产业发达,大多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条件。
同时,大部分国际知名化工园区也多与其他关联产业和加工业区毗邻,以利于进
一步优化配置利用资源、协同发展,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2) 装置大型化,炼化一体化,大公司集聚,产业集中度高,土地利用率高,单位面积产出高,规模效应明显。
(3)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园区的特色化建设。2O世纪8O年代以来,世界石化化工产业持续进行结构调整,使产业格局和产业分工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给世界化工园区发展带来了新特点。
(4) 采用全方位一体化的建设和生产。园区内不同企业间生产装置相邻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相连输送,生产规模匹配,减少了中间环节,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集中建设、统一供应服务,使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从而增强了抗风险能力,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收益。
(5)管理规范高效,投资主体间以产业链和产业关系为纽带,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
2.2 我国化工园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化工园的开发、建设相对较晚,只有十多年时间,但由于有国家和地方的许多政策扶持等因素,发展还是很快的,对吸引外资、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加速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等方面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毋庸置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3]
(1) 缺乏统一的科学规划
从全国来看,化工园区的布局和建设缺乏宏观的引导和信息服务,出现了定位不明、盲目布点、重复建设现象。化工园区建设过多、过密,有的化工园相距太近.几十公里距离设立了几个化工园区,这其中有国家级的,省、市、区级甚至一些县也自筹兴办,出现了“遍地开花”,大有一哄而上之势。有的化工园区名字叫得很响,但几年都招不来项目,陷入“找政府圈地,找企业圈钱,找市场无门”的尴尬境地,造成土地荒芜,资源浪费。
(2) 产业结构趋同
虽然我国的化工园区有300多家,生成方式有多种,特别是产业基础、资源环境、经济技术起点不同,但各园区仍主要集中于精细化工、化工制药、新材料等领域,缺乏产业特色和区域分工,不利形成产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销售对象一旦发生一点变化,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还会影响原料生产企业,市场风险巨大,更不能适应上、下游产品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发展趋势,集聚效应、规模效应也无从淡起。
(3) 一些园区发展缓慢,降低了招商“门槛”
不少园区刚刚起步,只“划了一片土地,搭了一个班子,拨了一笔资金”,基础设施的配套条件尚不具备,就忙于招商会、洽谈会:有的园区一无产业经济基础.二无人才优势,发展缓慢,无竞争优势,便出台一些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的“优惠政策”,以超低的地价,甚至零地价作为砝码来吸引投资者。
有些外商投资者则利用这种条件差、发展慢、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把境外无法立足的重污染源,乘机转移过来。根据1995年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外商投资于化学农药、有机化学品等严重污染行业的企业数为2206家,这说明化工领域污染密集型产业是外商投资特别集中的行业。
(4) 创新能力弱,难以持续发展
化学工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对改进化工产品质量、新产品开发、降低成本和消耗起着决定性作用。而2000年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为5812亿元,企业数量为12499家。平均每家企业产值只有4560万元,并散布在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企业所需的资源要素(技术、人才、资金)都不充足,风险投资机制又不健全.因此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较低,以至于《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0)》认为“产业界对科研与创新投入之少且呈下降趋势是我国当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临的一个最为紧迫的问题”,“企业没有成为研究开发投入主体足!前最突出的矛盾”。作为研究与开发主力的大学与科研院所虽成果较多,但其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缺乏,科研成果转化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