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原理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原理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角色P5
由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社会期望与个体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统一,这一定义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思想:(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密切关联(2)角色是一种社会的客观期待(角色期待)(3)角色是一种个体的主观表演
2. 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在完成基本社会化后,为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3. 群体领袖
社会群体中提供了一些职位,从而使某部分人能对另外一些人行使权力,我们称这部分人为群体领袖
4. 家庭暴力
所谓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压制对方或以发泄敌对情绪为目的的直接或间接的身体接触行为,它包括推揉,拉扯,殴打,残害等诸种方式。

家庭暴力具有理性暴力和非理性暴力两重性。

5. 角色丛
角色丛是指围绕主要社会地位而存在的诸多社会角色的有机集合。

为了说明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角色行为的多样性,社会学家用角色丛这个概念来描述与行动者的各个身份相联系的所有角色的集合。

6. 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过程,就是有意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和接受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类型:(1)非强制性的再社会化(2)强制性的再社会化7. 差序格局P96
诸多研究表明,中国是一个以关系为本位的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是以个人为中心而逐渐推出去的,整个社会就是由私人关系构成的网络,费孝通将此称为差序格局。

8. 同辈群体
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社会地位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类非正式初级群体。

同辈群体的成员不一定是亲密朋友。

9.角色失调P16
人们的角色扮演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失败,这些就是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即角色失调。

角色失调有如下几种情况:(1)角色冲突(2)角色紧张(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
10. 社会互动P80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成员针对他人采取的行动或者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11. 社会群体P117
社会学中的“社会群体”是有特殊含义的,它指的是社会成员之间按照一定社会关系组成的彼此有共同行为模式的共同体
12. 社区P227
在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社区具有以下本质特征:社会互动,地区和共同约束13. 社会行动
社会运动是一种特殊的集合行为。

社会运动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有更牢固确立的领袖和内部组织模式,并且具有更有意识的资源动员特征。

和大多数的集合行为不同,社会运动都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

社会运动是对人们十分关心的社会问题的有组织的集体表达。

运动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做点儿事,运动审慎地企图去推动或抵制它们所属的群体,社会或者世界秩序中的变化,它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这样做,而且并不排斥使用暴力,革命或者退入乌托邦式的共同体中去等手段。

根据一个运动的目的与观察者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相符程度,一个运动可以是崇高的或者是卑鄙的。

14. 群体凝聚力P128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社会群体的特征之一,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群体内成员彼此之间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说这个群体是具有凝聚力的群体。

群体凝聚力不仅反映群体内部的团结,还包括可能出现的排斥其他群体的倾向。

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群体维系的基础,而且也有助于保持群体的整体性,协调性,控制群体成员,保证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

15. 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趣缘群体同血缘,地缘群体一样是群体的一种类型,群体的形成是因为群体成员的共同兴趣和爱好,因此群体成员的多样性程度相对比较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如何理解米德的“一般化他人”理论?
米德指出,社会化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就是使我们有能力预料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并据此形成自己的行为,也就是具备了角色扮演的能力。

人们将“一般化他人”的期待内化,也就是将整个社会的态度和观点内化,这种能力为自我评价和自我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米德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它们称为“主我”和“客我”。

“主我”是本能的、自私自利的、任性的和未经社会化的自我。

“主我”富有独创性和独特的性格。

而“客我”则是了解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社会期望的社会化了的自我,“客我”是自我的社会方面,体现了他人的态度,是社会化的产物。

作为整体的自我则是把普遍性的他人有规律的态度与个体行动者不可预测的自发性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尽管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每个人又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这个世界作出反应。

2. 什么是群体动力学,群体动力学如何理解群体凝聚力?
社会群体动力学主要是研究个人行为整合为群体行为的这种凝聚力是如何产生的,凝聚力的大小,强弱又与群体结构有什么关系。

群体动力学从两个角度研究群体凝聚力:一是全体功能的角度,即从群体作用上来回答人们为什么要结成群体,群体究竟满足了哪些社会需要;二是群体结构,即从群体内人与人互动关系来探讨群体凝聚力。

3. 如何看待我国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及其变化?p408
所谓的二元社会结构,是指我国建国后通过一系列分割城乡等制度安排而认为建设的城乡隔离的社会结构。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另一显著特征。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的,是包括二元福利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社会制度结构安排。

改革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资本的积累。

在这期间,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二元结构在它形成后的一段时间里具有积极的功能,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改革之前的二元社会结构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刚性化特征。

城乡二元被各种管理制度严格的分割开来。

然而改革以来,城乡二元社会之间的联系开始有所加强,沟通也在逐渐增多,原本封闭性,刚性化的城乡二元也开始呈现出开放的,流动的弹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1)户籍制度的松动
(2)大规模的农民工流动
(3)小城镇成为城市与农村的中介
4. 简述社会运动的发生机制P316
对于社会运动的发生机制,比较有影响的是斯梅尔瑟的加值理论,该理论认为,社会运动的发展经历着四个阶段:
(1)预备阶段。

这个阶段表现为社会不安定,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当局对社会问题无能为力,而那些深受影响,焦躁不安,心怀不满且耿耿于怀的人们还没有找到发泄不满的对象。

这个时候出现的领袖是鼓动者而非组织者。

(2)对现实不满者意识到别人的看法与之相同,并且看到通过社会运动来联合行动的可能性。

这个阶段的领袖是预言家和改革者。

预言家以权威感和自信心发表演讲,并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灌输给观众,而改革者则希望缓和社会紧张,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集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上。

(3)革命性意识形态的普及。

意识形态为社会运动指明了方向,将不满者团结起来。

于是这个阶段就可能出现社会运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4)这场运动被社会接受。

运动的参加者的理想主义和热情日趋平淡或消失。

5. 什么是人的社会化?社会化具有什么样的功能?P28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人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并且,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的社会化也是个体吸收了社会经验,并由两者的分立走向两者的融合。

社会化的功能:(1)从文化角度看,人的社会化是文化延续和传递的过程,个人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个人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这种观点反映了人的社会化在文化延续中的重要性(2)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学习、扮演社会角色是社会化的本质任务,角色学习过程即社会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逐渐了解自己在群体或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领悟并遵从群体和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待,学会如何顺利地完成角色义务,其功能在于维持和发展社会结构。

(3)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化方式获得独立参与社会生活的资本(4)社会通过社会化获得合格的社会成员来实现自身存在的延续
6. 如何理解社会互动?P80
(1)社会互动发生在至少两个人之间(2)社会互动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孤立的个体不存在互动(3)社会互动是以信息传递为基础的交互行动,这里的信息是广义上的信息,包括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内容。

思想和情感等信息的交互传递是持久互动的保证(4)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互动可以不仅发生在面对面的场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将时空分离,实现了“不在场”的互动——互联网,电话,书信等现代通讯工具使得身处异地的人们也能够发生互动(5)社会互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同一行动在不同的情境中具有不同的意义
7. 如何理解家庭宏观结构分析的意义?P149
家庭宏观结构分析的意义包括三个方面:
(1)通过家庭宏观结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的了解社会异质性状况。

以家庭为单元来考察种族,宗教,信仰,社区属性,语言文化等社会异质性的程度,将从一个重要侧面来探寻社会的上述内容构成方式。

(2)对于家庭宏观结构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的不平等状况。

研究家庭的等级参数的宏观结构正有助于了解家庭之间的等级差距距离,分析造成这种等级差距的原因,从而为改进不平等状况提供可靠的认识基础。

(3)对家庭宏观结果研究可以提供社会预警机制,为社会的家庭政策提供向导。

1,家庭的等级参数结构分析可以通过经验研究的学术积累建立一套社会危机预警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危机,化解危机的作用2,家庭结构研究还可以为制定社会的家庭政策提供向导8. 社会控制为什么对于社会整体来说是必要的?P280
任何社会都离不开一套社会控制体系,任何社会中的个人也不能脱离社会控制之外而生活。

社会控制之于人,社会,正像水之于鱼,天空之于飞鸟,二者是息息相关的——没有社会控制的社会是混乱的,置身于社会控制之外的现代人也是难以生存的。

(1)秩序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秩序与文明要得以保障和延续,必须依赖于认为的,社会的控制。

(2)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来看,对触犯集体感情,违背社会常规的行为进行制裁是必要的。

这种观点是功能主义的代表。

(3)冲突论认为,社会控制源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9. 如何理解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的关系?
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人占据的是地位,但扮演的是角色,地位与角色不过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角色是地位的动态表现,地位是角色的静态表述。


有无角色的地位,也没有无地位的角色。

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其一,社会地位一经被社会所承认,就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角色,产生了社会对该角色的行为期望;其二,社会地位决定了社会角色活动的舞台的大小和角色的行为规范;其三,社会地位决定了与这个地位有关的角色丛。

10. 如何理解继续社会化和逆向社会化?P37
继续社会化是指一个在完成基本社会化之后,为适应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一种成年期的社会化。

(1)继续社会化首先是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

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知识总量迅速增长,人类在近30年所获得的知识总量等于过去两千年的总和,同时科学只是更新的周期也大大缩短。

这种现状逼迫成年人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要求。

(2)从个人角度看,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活也是充满变数的。

职业的调换,社会地位的变动,婚姻及家庭生活方式的改变等,诸多变化决定了个体必须接受继续社会化。

继续社会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方面是婚姻生活的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

传统的受化者向施化者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就是逆向社会化。

(1)在现代社会,文化和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造成年长一代的只是陈旧落伍,而年轻一代则可能因为更贴近时代而能够向长辈提供新的信息,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

(2)逆向社会会并没有否定一般社会化的意义和作用,相反,它表明传统社会单向的社会化方式正在向现代社会双向乃至多向的社会化方向转变,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正日益走向文明与开放。

11. 如何理解中国社会互动中的“差序格局”现象?P96
(1)以关系为本位的互动: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差异
中国人互动的一个特点:以关系为本位进行互动。

在互动中,圈内人和圈外人的互动存在差异,即存在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差异。

(2)人情差序——关系本位的核心
从表面看,虽然以关系为本位的互动是在先赋的血缘,亲缘关系以及自致的亲密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实质上起作用的还是一种人情关系。

由于人情的存在,使得中国人的互动较之于其他社会而言呈现出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特点,它体现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之处,也使得良性互动在一定的范围内建立并维持,具有一定的正功能。

(3)非理性的互动:关系与人情泛化的负向功能
中国是一个讲究人情,关系的国度,中国人的社会互动总被人情紧紧缠裹。

以关系,面子为本位的社会互动在发挥其正功能的同时,也存在非理性的一面,具有十分显著的负功能,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1,过于注重人情的交换,容易导致社会互动成本提高,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2,过分强调人情和关系的互动,可能会使得人们的情感互动脱离情感的本意,而使互动走向形式化
3,过分注重关系和面子的互动,可能会导致社会关系的复杂,造成混乱与冲突,破坏社会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的正常运行秩序
总之人情与关系的泛化,会使得社会互动朝向非理性的方向发展,为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12.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有何区别?P253
正式制度是指依据明确的,稳定的社会规范所形成的组织化的行为模式。

非正式制度是指没有长期固定并严格执行的规章,以人们彼此相互协商约定为规范约束的行为模式。

(1)正式制度中成员的行为是基于既有规范,规则的要求,并对其严格执行。

非正式制度中,人们的行为没有固定的依据,只是基于现实环境,现实问题的考量和权衡而形成的共同的行为方式,彼此容易重新调整和确定。

(2)在日常事务的处理中,正式制度的运作具有合理性,效率性和模式化的特点。

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特点是灵活性。

(3)正式制度是基于已固定的规范要求而运作的,它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或非常态事件时,往往无法做出正确适当的反应,从而延误问题的解决,并使事态变得更加复杂。

与正式制度相比,非正式制度有利于人们针对现实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采取适当的制度行为,避免僵化的正式制度的负面作用,可以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参与解决常规和非常规的现实问题,以使社会制度的运作达到更优。

(4)正式制度中的组织成员对于自己的角色具有明确的认知和认同,可以毫无阻碍地模式化地互动。

但是,非正式制度中的行为由于缺乏明确可靠的规范约束,可能出现偏离甚至是背离既有正式规范的行为,使制度行为非模式化,缺乏可靠性以及导致组织的效率低下,甚至还可能给成员腐败提供机会。

13. 如何理解库利的“镜中之我”理论?P38
库利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所以以镜子的反映来说明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镜中之我”就是指人是通过观察别人和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自我意识,完
成自我评价的。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意见和态度,可以反观自身,形成自我的观念。

在想象别人对自己估计是好感还是恶感,认为自己是骄傲还是谦卑时,他必然会做出改进,以期达到与别人的评价协调一致。

“镜中之我”标志着一个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一个对象,站到别人的角度看自己。

库利认为自我认识有三个主要成分:对别人眼里我们的形象的想象;对别人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某种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

14. 社会行动包含哪几方面的含义?P58
社会行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社会行动是一个与时间有关的过程性概念。

第二,在社会行动中,由于行动者对于目标,手段等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具有一定的规范取向,因此,社会行动往往具有理性与非理性,正确与谬误之分。

第三,由于社会行动是具有规范取向的,因此它也是一种与他人相关联的行动。

15. 如何理解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影响?P174
1,同辈群体对个体的影响甚至超越家庭和学校
(1)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首先面对的就是如何进入同辈群体,如何在群体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贯穿青少年期的一个主题就是形成“自我同一性”。

青少年通常是在同辈群体中获得了这种“自我同一性”。

(2)同辈群体也为个体提供了情感方面的依赖,同辈群体为青少年提供了家庭所不能给予的情感支持,朋友之间的友谊和帮助被认为是最美好的事物。

2,同辈群体对个体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影响不可忽视
(1)这为青少年正式进入社会后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秩序奠定了基础
(2)同辈群体对个体行为的童话,个体对群体做出的妥协有时候也是非常危险的,许多青少年问题由此而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