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斜坡稳定工程地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34
2-5
()

斜 坡 破 坏 失 稳 基 本 类 型 图 表
h
35
坡滑术语样板图
h
36
图2-6 坡滑术语样板图
• 1.冠(crown);2.主断壁(main scrap);3.顶(top);4.头 (head);5.次断壁(minor scarp);6.主滑体(main body); 7.足(foot);8.趾尖(tip);9.趾(toe);10.滑动面(破坏面)(surface of rupture);11.滑面趾(toe of surface of rapture)或剪出口;12. 分离面或滑覆面(surface of separation);13.变位体(displaced material);14.减损带(zone of depletion);15.加积带(zone of accumulation);16.减损拗陷(depletion,断壁、原坡面和滑 体后缘台面围限的空间);17.减损体(dcpleted mass,原坡面 与滑覆面间保存的滑坡残体);18.加积体或滑覆堆积体 (accumalation,滑体超出原坡面部分的体积);19.滑坡翼flank); wa.滑坡体宽(最大值);wr-滑动面宽(最大值);L-滑坡总长; Lr-滑动面长;Dd-滑体厚(最大值);Dr-滑前滑面深度(最 大值)

〔3〕主应力迹线发生偏转,最大剪应力迹线,由成坡 前的直线型转化为凹面朝向临空面方向的圆弧型;
• 〔4〕临空面附近由于径向应力实际近于零,实际处于 两向或单向应力状态(不考虑斜坡走向方向的力σ2 时),向内逐渐转变为三向(考虑σ2时)。
• 斜坡形成过程中,岩体内部应变能的释放与变化也会 改变应力场的分布规律。
h
21
日本地附山滑坡(治理后)
h
22
h
23
h
24
叠溪较场滑坡堰塞湖(小海子)
h百度文库
25
h
26
h
27
h
28
h
29
2.2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 2.2.1斜坡岩(土)体应力应变场特征 • (1)斜坡含有平缓的或倾向坡外的软弱结构面时,在成坡
过程中有利于上覆岩体中水平构造剩余应力的释放和结构调 整,使其应力状况由重力场和剩余应力叠加型向重力场转化。 拉应力区有所扩大,易形成拉张破裂。 • (斜2坡)继软续弱变结形构而面逐倾渐向释坡放内。,往往可约束部分剩余应力,随 • (3)坡内含有软弱层(带),其影响与它在成坡过程中,压 缩变形或塑性流变程度有关,可使上覆岩体中拉应力区和可 能的破坏区明显增加,更易被拉裂解体。 • (4)由于斜坡的变形破裂或风化等原因,在斜坡坡面或临 空面附近形成一应力降低带;而应力增高带则分布在一定深 度以内。在河谷地区,由于斜坡不同部位经历变形的历史和 表生改造程度不同,应力增高带的分布深度也有所差异。

依 年昂


高发
双 曲 拱 坝
生 前 的


h
14
VAJONT滑坡后的大坝
• 下游远处为再建的隆加罗勒村
h
15
三峡水库区秭归县千将坪滑坡 2003.7
h
16
h
17
• 1980
日 本 长 野 地 附 山 滑 坡
h
18
h
19
h
20
• 1980
日 本 长 野 地 附 山 滑 坡 平 面 图
图2-1 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厚度与滑坡崩塌发育状况对比图
(参照地球物理所及地矿部环境地质研究所)
①滑坡崩塌高频多发区h;②滑坡崩塌多发区
3
图2-2 斜坡稳定问题工程地质分析系统框图
h
4
斜坡变形破坏的典型实例
• 1 大河口电站变形破 裂实例(1995) 2 意大利Vajont 电站 大滑坡 (1963.10) 3 长江三峡库区秭归 县千将坪滑坡 (2003.7) 4 日本长野地附山滑 坡(1981)
h
30
斜坡成坡过程中地应力场的变化
• 〔1〕应力场发生重分布,斜坡周围主应力迹线发生明 显偏转。无论是在重力场条件下,还是在有残余构造 应力叠加的情况下,其总的特征是愈靠近临空面,最 大主应力迹线愈接近平行于临空面,最小主应力则与 之近于正交;
• 〔2〕应力场出现分异,形成应力集中带。在坡脚一带 形成应力增高带,是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集中 带、在坡缘一带形成拉应力集中带;
h
31
2.2.2斜坡变形破坏分类
• 2.2.2.1斜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 一般分为卸荷回弹(unloading rebound)和斜坡蠕 变(slope creep)两种方式。
• 斜坡的蠕变是在坡体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长 期作用下发生的一种缓慢而持续的变形,这种 变形包含某些局部破裂,并产生一些新的表生 破裂面(图2-4)。斜坡中已有明显变形破裂迹象 的岩体,或已查明处于进展性变形的岩体,称 为变形体(defomed rock mass)。
• 5 长江三峡新滩滑坡 (1985.6.12)
• 6 岷江叠溪地震堵江 滑坡(1933.8.10)
• 7 暴雨滑坡
h
5
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坝前大滑坡 1963.10
h
6
瓦依昂电站大坝远眺(下游)
h
7
h
8
h
9
h
10
• 173m
瓦 依 昂 大 坝 下 游 面
h
11
h
12
h
13
• 1963 1730m
h
37

2-7

剖 面 典 型 示 意 图
离 ( 或 块 状 滑 坡 )



h
、38
2.2.2.3斜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式
• 根据岩体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斜坡变形可概括为下列 几种基本地质力学模式,即蠕滑(滑移)一拉裂(creep or sliding and fracturing);滑移—压致拉裂(sliding and compression cracking);弯曲一拉裂(bending and fracturing 或 topling)塑流一拉裂(plastic flowing and fracturing和滑移 一弯曲(sliding and bending或buckiling)。
斜坡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王兰生
h
1
斜坡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
(大纲)
• 1. 慨述 • 2.斜坡的变形与破坏 • 3. 斜坡变形破坏机制与演化 • 4.斜坡破坏后的运动学 • 5.斜坡稳定性与内外营力的关系 • 6.斜坡稳定性评价预测系统 • 7.斜坡变形破坏防治对策 • 8.典型实例
h
2
2.1.慨述
h
32

2-4
岩 构体 面中 的与 主卸 要荷 类回 型弹
有 关 的 结
h
33
2.2.2.2斜坡破坏的分类
• 将崩落(塌)(falling)、滑落(坡)(sliding)和 (侧向)扩离 (1aterl spreading)作为三种基 本破坏方式(图2-5),也是斜坡失稳(slope instability)的基本方式。就岩体破坏机制 而言,崩塌以拉断破坏为主、滑坡以剪 切破坏为主、扩离则主要是由塑性流动 破坏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