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
它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发展。
中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由来已久,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不管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一些年内着这种关系会的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事物的发展存在着矛盾,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可能存在利益不同的地方甚至因此会产生摩擦,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双方国家可以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增强互信,扩大合作的领域。
这样能够使中俄的关系稳定得向前发展,达到互利双赢,今后双方的合作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峰。
关键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型关系互信合作高峰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及其内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渊源
中俄之间的关系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目前国际上中苏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
系之一。
中俄两国有4300多公里的边境线相连接,两国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大责任。
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亚洲及世界和
平与发展将产生重要和深远影响。
(一)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及其表现
1、建国初期中苏关系
新中国建立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苏联
解体世界被划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东西方国
家处于冷战时期。
这一时期中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体上分为三
个阶段: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
2、中苏关系表现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结盟。
这一时期的新中国刚刚建立,百业待举,百废待兴。
正在此时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
政治和经济封锁,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国采取了求助于苏联这个意识形态相同的
社会主义国家。
也就是因为这样,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双方建立了外交关系。
并且两国于1950年2月,签
署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其中规定缔约国顾及彼此安全及经济发展之利益,同意在和平在建以后,依照彼此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与不干涉内政之原则下,共同
密切友好合作。
这样一条约的签订,极大地帮助了这个新生政权,国际上对维护远
东及世界和平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在这一时期,中苏关系全面发展,两国在政治
和经济上互帮互助。
苏联在经济上给予了我国很大的帮助。
但是到50年代后期中
苏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促使两国的关系出现了变化。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立。
苏共二十大之后,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社会主义国家间,引起了极大的震荡,帝国主义势力推波助澜,掀起一股反共潮流。
这时中苏之间由于两党意识形态的分
歧和两党的严重对立,最终导致两国关系破裂。
1959年6月,为了取悦于美国,
苏联政府片面撕毁了中苏双方在1957年签订的有关国防技术协定,拒绝向中国提
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苏联撤走了当时在中国进行技术援助的专
家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苏方不惜耗费巨资用以对付中国,中国也耗
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抵御苏联的进攻。
两国的关系逐渐恶化,完全走上了
对立。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到1991年——关系正常化。
这一时期,国际局势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并且中苏的国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中
国的改革开放正在迅速的进行,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虽然中国经济上
还是很落后,但是已经在国际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也正是这一时期,中国逐渐
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1978年,中日建交,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
1978年美
国尼克松秘密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
在这种国际大形势下,苏联与西方国家矛
盾冲突加剧,也就使苏联转过头来与中国家交好。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过程
(1)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
1991年苏联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确保俄罗斯不再走社会主义道路向
俄罗斯提出了巨大的“经济援助”的承诺。
此时的俄罗斯奉行的是唯西方马首是瞻,中俄的关系在此时发展缓慢。
但是后来,西方国家并没有对陷入经济困境的俄罗斯
履行当时的诺言。
这样就促使俄罗斯改变了当时的外交策略,中苏关系得以缓和,
稳步向前发展。
1992 年12 月17~19 日,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北京。
这是中俄两国第一次最高
级正式会晤。
中俄双方发表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相互关系基础的
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明确规定了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中俄互视为友好国
家,决心发展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关系;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
家关系的正常发展;不参加针对对方的军事政治同盟, 不同第三方联合损害另一方
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俄罗斯保证不同台湾发展官方关系。
这项《联合声明》类
似一个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
在这次访问期间, 双方还签署了在有关领域进行合作
的24个文件, 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1995 年5 月9 日, 江泽民主席应邀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 周
年庆典, 并再次会晤叶利钦总统, 叶利钦强调, 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建立真正的伙
伴关系, 进一提高两国关系的水平。
1996 年4 月24~26 日, 俄总统叶利钦第二
次访华, 中俄举行第三次首脑正式会晤。
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重大的国际问题
交换了意见, 并达成许多共识。
双方发表了第三个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将两国关系
又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即平等信任的、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双方
决定在北京和莫斯科建立中俄政府间热线电话联系和各个级别、各个渠道的经常对
话机制, 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之后, 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签
署了关于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 这个有重要现实和历史意义的政治
军事文件的签署, 标志着摒弃冷战思维的上海五国元首会晤机制的建立。
1996 年, 中俄两国关系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1997 年 4 月22~26 日, 江泽民主席再次访俄, 与俄总统叶利钦会晤, 签署了中俄关于世界多极化和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
与前三个声明不同的是, 这次中俄联合声明从双边范
畴转向界, 主要阐述两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 以及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一致
主张。
表明中俄将加强国际领域的合作。
同时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
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也正式建
立。
这次访问, 中俄两国已成功地实现了邓小平在八十年代末提出的结束过去, 开
辟未来的历史使命。
中俄关系摆脱了历史的风风雨雨, 踏上了一条面向21世纪的
全面发展的广阔道路。
(2)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1996年到1999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处于形成时期。
此时双边合作是双方国家战略协作的最主要的内容。
战略协作伙伴处于探索时期,此时的在边界问题上上方方的合作也成了双方国家最重要的合作关系。
1999年到2001年中战略协作伙伴进一步稳定发展的阶段。
此时的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俄之间的共同利益也日益增多,走向联合,共同抵御外来的压力。
也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折点。
面临恶劣的国际环境促使中俄两国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伙伴关系。
表现在突出的就是中俄两国联合抵制美国的单边主义。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直接损害了俄罗斯本国的利益,那么此时的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一个国土分裂的问题,即:俄罗斯的车臣,中国的台湾问题。
如果用武力来维护国家的统一,中俄担心会给美国制造借口,使他们进行政治干预,因此中俄两国在反对外部势力插手中国台湾与俄罗斯车臣的问题上结成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那么这也就直接促使中俄两国联合起来抵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的的单边主义。
1998年,俄罗斯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承诺,不支持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不接受“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反对台湾加入联合国及其他只能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
与此同时,中国也支持俄罗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车臣问题应该是俄罗斯的内政问题,其他的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进行干预。
2001年到2004年中俄关系在曲折中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由于国际化境的复杂,中俄两国之间也逐渐出现摩擦和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俄罗斯对美的战略妥协,以此来缓和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已经僵化,中俄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来抵御美国的单边霸权政策,但是由于美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俄美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俄罗斯一直寻找机会来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
也正是在此时,美国发生了让世界在震惊的“九一一事件”,为俄罗斯缓和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契机。
但是中俄两国联合抵制美国的意愿有所减弱,促使中俄两国的关系淡化。
尽管俄美关系改善,但是中俄在军事技术合作上,并没有收到威胁,双方军事技术上的合作仍然在进行着。
2003年底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交流,双方一致认为两国在军事技术上的合作仍然是两国战略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在这一时期中俄之间的关系是在曲折中发展的时期。
2004年至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正式进入平稳发展的时期。
从2004年底开始,由于被国际联合反恐所一度替代的美国对俄战略挤压政策已经逐渐显现,这样就促使俄罗斯不得不放弃通过“九一一事件”试图与美国积极合作而换来的美俄关系的幻想。
因此俄罗斯转过头来又想进一步改善对中国的态度,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2005年6月,中俄两国互换了《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批准书,标志两国彻底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
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两国元首共同确定,2006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年”,全面推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2006年,胡锦涛和普京四次会晤,两国议长、总理也分别举行了会晤。
两国领导人面对面地坦诚交流,使双方政治互信提高到新的水平。
中俄两国政治关系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双方在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近年来,双方在能源资源开发、航空航天、核能、机械制造、高技术产业等优势行业领域合作良好。
中俄贸易连续8年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达到334亿美元。
两国领导人确定的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达到600亿至8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实现。
2011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发表了关于《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0周年联合声明。
双方决定,将双边贸易额在2015年前提升至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提升至2000亿美元。
2012年中俄两国都举行了领导人的换届选举这一年中俄协作伙伴关系继续稳定的发展,李克强总理于4月份访俄,普京总统于6月份访华,温
家宝总理也于12月份访俄并出席了两国总理第十七次定期会晤,这些高层会晤大大深化了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对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及重大国际上协调立场达成共识。
这一年两国的能源合作也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其中中俄原油运输管道竣工运营,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等合作势头迅猛。
也是在这一年中俄开始互办旅游年,进一步增强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解,为中俄的友好合作奠定了社会基础。
中俄友好合作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发展,不断迈上新的高峰。
2、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冷战结束以后, 大国关系呈现重新调整、分化组合的新态势, 世界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各
自的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目标, 在当前国际关系中出现了建立大国伙伴关系的新趋势其中, 中国和俄罗斯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前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典范。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在深刻总结过去中苏关系的历史教训基础上, 积极适应冷战结束后的新的国际现实的结果。
它是双方着眼于21世纪长期战略选择,典型的体现了大国关系向机制化,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的特点和新型国家关系的基本特征。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这种关系能够促进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进而促进上方的友好发展。
中俄之间是一种睦邻友好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结盟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
相信通过双边的努力能够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国人民都希望通过双方的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进而促进两国的共同发展。
新时期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双方既重视政治利益,又不忽视经济利益;双方在追求本国利益的基础上,也要适当的考虑达到双方国家的利益;中俄之间既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与此同时双方在某些领域同样也存在着竞争。
因此这一时期中俄之间的关系是最为稳定的时期。
总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一种真正摒弃冷战思维的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新型国家关系,是一种真正超越意识形态差异障碍的双边关系。
二、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解决措施
(一)中俄关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俄关系十分密切,但不能够否认,两国关系中也存在一些消极的限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是两极世界解体、向国际关系向多极化演变这一历史过程合乎逻辑的产物,因此,这一新型国家关系就一定会带有时代的特征, 同时也会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就当前形势看, 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会影响到这种新型国家关系的发展。
1、来自俄罗斯方面的因素:两国之间存在着芥蒂,特别是俄罗斯国内的一种中国“威胁论”思想。
“中国威胁论”是在冷战结束后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西方政界、学术界及舆论界的某些人用早已摒弃的冷战思维而出的目的在于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企图孤立和遏制中国发展的缪论。
目前,“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占有一定的市场,在西方一些心怀叵测的政客的挑拨和煽动下,俄罗斯的一部分人对中国仍持有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中俄关系的发展。
他们认为中国的对俄罗斯的国家安全,领土主权和经济的独立构成了威胁。
之所以会存在这种威胁,是近几年中国的迅猛发展,经济的腾飞,给俄罗斯人造成一种威胁的心理,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
并且我国面临着一个这样的国情,虽然我国土面积较大,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少,而俄罗斯地广人稀,与我国有4300公里的领土相连接,特别是在远东地区,近几年去远东地区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他们担心中国人口的的大量涌入,会威胁他们的领土安全。
也就是这种中国“威胁论”的思想成为了中俄之间不能够完全的信任对方,不能真正成为“兄弟”的一种不利因素。
2、来自中国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也不例外。
如果其他国家做出有损中国利益的事情,中国也不会退让。
特别是在“911”事件之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逐渐淡化。
影响了中俄之间在某些领域的合作,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摩擦。
另一方面,俄罗斯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不管是在历史文化传承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和中国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双方在合作领域上具有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
3、来自国际方面的因素:科索沃战争的爆发迫使俄罗斯确立了抵制美国单极霸权的政策, 但是由于俄美两国在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以及普京政府将优先发展本国经济确定为俄罗斯的基本国策, 因此俄罗斯一直在寻找打破俄美关系全面停顿状态的最佳时机。
2001 年“九一一”事件的发生使俄罗斯对美政策缓和,进入以战略妥协换取俄美关系全面稳定的时期。
具体表现为: 俄罗斯允许美军进驻中亚地区;建立与北约的“20 国”机制;以温和态度对待北约第二轮东扩;在裁军领域作出重大让步, 与美国缔结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莫斯科条约》; 参加了其一度给予猛烈抨击的美国于2003 年5 月抛出的“防扩散安全倡议”等等。
普京2001 年11 月22 日表示, 俄罗斯与美过的互谅和相互信任水平在提高, 这并不是因九一一事件引起的战术性考虑, 而是长期的伙伴关系。
普京认为, 这会为发展俄罗斯的生产力和繁荣经济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是必然要采取的措施。
这些也是导致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做伙伴一度淡化的原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这一新型国家关系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演变的产物, 自然也就受到这一历史过程的制约, 因此, 它具有不结盟, 不针对第三国, 也不妨碍两国与第三关系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这种战略协伙伴关系与同盟关系相比较缺少约束力, 而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中俄在《联合声明》中提出: “双方同意, 在立场相近或一致的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在立场不同方面寻找相互谅解的途径”。
这就表明了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合作的密切程度, 并非完全是由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本身规定的, 而是主要取决于双方在该问题上立场的相近程度, 换言之,就是双方共同利益的大小。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 在国际关系中, 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他的话至少有一点是正确的, 那就是在国际关系中利益是友谊的基础, 离开了利益就无所谓友谊。
也就是说共同的利益是国与国之间外交的基础。
中俄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根本上讲是出自于维护各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需要, 正是这些利益的共同方面, 构成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础。
然而,中俄作为两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除了共同利益之外, 毕竟还有各自的对方所没有的特殊利益。
这决定了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其他国际因素的干扰。
特别是受到美国的干扰。
一直以来,美国都对中俄两国实行分化、西化的政策一直都没有改变过。
这样就促使中俄两国必须合作来共同应对美国的分化。
(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1、加强中俄之间的信任,扩大合作领域是发展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中之重。
要始终严格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来加强两国的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合作。
那个世纪以来,在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已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同时,加强中俄之间的合作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同时也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最几年中俄之间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活动日益增多。
领导人之间的互访以及在部分高校也举行大学生之间的联谊活动,相信这样会为今后的中俄关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双方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应照顾对方国家的利益。
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的大背景下,双方应认识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应该是建立在两国共同的国家利益之上的,双方国家应该充分的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合作一定会存在利益相同或者是利益相违背,具有某些局限性的时候,不可能永远没有摩擦。
一旦产生以上这些问题的的时候,就需要双方国家站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上,来开展中俄战略协作。
在考虑本国利益的同时也应适当照顾对方国家的利益,以此促进双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确保两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3、中国应大力发展本国的经济,进而提高综合国力。
中国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均占有量非常少,应坚持科教兴国的思想,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富强、强大才能够更好地展开外交的工作,才能更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中俄关系发展前景展望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有机遇有挑战,双方在处理和发展这一关系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成为两国关系发展之路上的宝贵财富,是引导我们开启智慧之门的引路标。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长期存在,并将稳步向前发展
中俄之间不管是在地缘上还是在政治经济领域中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存在发展的基础。
首先,中俄的地理位置关系。
中俄具有4300公里的边境相连,两国关系密切,这些直接导致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很多共同的利益。
正是这些共同的利益,为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其次,中俄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
中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在苏联解体以前,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这一点两者曾经有共同之处,并且在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也曾经向苏联学习,并且在很多方面都得到过苏联的援助。
时至今日,西方国家仍然担心曾经的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东山再起,恢复社会主义制度。
所以对现在的俄罗斯仍然心存防备,这样使得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