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X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验结果
3.1 绘图
巴氏小体
细胞体
核体
图一 女生口腔黏膜细胞装片 (10×40)
巴氏小体 巴氏小体
细胞体
核体
图二 女生毛囊细胞装片 (10×40)
图三 男生口腔黏膜细胞装片 (10×40)
未观察到巴氏小体
3.2 结果分析 在制片观察过程中发现,利用男生口腔黏膜细胞制作的装片中的细胞核内物质均匀,但
在实验中通常用口腔粘膜、头发根鞘、外周血细胞等制备 X 染色质。由于取材方便, 方法简单,X 染色质检测广泛应用于性别畸形的诊断中。检查羊水细胞的 X 染色质,还可在 产前诊断胎儿性别。利用 X 染色质的鉴别技术,可以对性染色体畸形、胎儿早期诊断等提供
有益的参考。
2.实验材料
2.1 实验器材和药品: 2.1.1 器材:显微镜,解剖针,盖玻片,载玻片,吸水纸,牙签。 2.1.2 药品:硫瑾染液、1mol/L HCl,蒸馏水。 2.1.3 实验材料:口腔黏膜细胞,毛囊细胞。 2.2 实验过程: 2.2.1 获取实验材料:
道癌细胞。
参考文献
[1] 张贵友等,《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2] http://baike.baidu.com/view/344927.htm
Fra Baidu bibliotek
口腔黏膜细胞 取一干净的载玻片,用记号笔在即将涂细胞的一面作个标记。先用水将 口漱净,尽可能除去口中的杂物。然后用牙签钝头在口腔一侧用力刮取,弃去第一次得到的 刮取物,在同一部位继续刮取(这样就可取得深层的表皮细胞),将刮得的细胞涂抹在干净 载玻片上,反复几将从,使玻片上的材料尽量厚些。
毛囊细胞 拔取一根毛根比较大的毛发(头发或其他部位,如手臂上的毛发均可;如可 能,尽量选用白色或浅颜色的毛发,这样在制片中就可减少色素的干扰)。在一张干净的载 玻片中央滴一滴 45%的醋酸,将毛根浸渍其中。静置约 5 分钟,待毛根稍软后用镊子尖或解 剖针尖将外层毛囊的组织细胞轻轻刮下(用力太大,则可能将毛发上的色素细胞一起刮下, 影响制片效果)。弃去毛干。用解剖针将载玻片上的组织细胞均匀摊平。摊平的材料在空气 中晾干。 2.2.2 染色:
人类 X 染色质的制备与观察
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 级生技 1 班、200900140156、2011/10/15
摘要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 X 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色质高度螺旋 化),形成直径约 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本实验取学生口腔粘膜、头发根鞘细胞制备 X 染色 质,通过染色、压片等方法观察到了 Barr 小体在细胞核内的分布及形态等特征。 关键词 口腔黏膜细胞;头发根鞘细胞;Barr 小体。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根据对性染色体异常病人的 X 染色体与 X 染色质数目的关系的研 究发现,X 染色质数等于一个个体的 X 染色体数减 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个 X 染色质是 一条异染色质化的 X 染色,在间期其 DNA 的复制要比其他的染色体晚(Morishima,1962)。 在一个个体中,究竟是来自父本还是来自母本的 X 染色体失活,则是随机的,这种随机失活 是生物体内的剂量补偿机制(Lyon,M.,1962)。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 X 染色质是一种包含 结构基因的异染色质,这种异染色质通常称为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chromatin)。
4.讨论
4.1 注意事项 (1):刮口腔上皮细胞前要漱口;刮取毛囊组织时不宜用力过大,否则可能将毛发上的色素 细胞一起刮下,影响制片效果。 (2)染色时间不要太长,否则核质着色深,X 染色质体不易区分; (3)毛囊细胞要充分解离,压片前可先用解剖针敲片,使细胞解离。 4.2 扩展讨论 4.2.1 在数巴氏小体时常常无法确认那是不是细菌,此时可以调动细准焦螺旋,一般巴氏小 体形状不会变化,而细菌或其他杂质一般会有变化;另外,巴氏小体和核应该处于同一焦平 面,这一点也有助于确认一个黑点是不是巴氏小体。 4.2.2 就算是女性,巴氏小体也不是每个细胞都能看到,因为观察角度不同,可能会被遮掩 或者受细菌的干扰,也就是说,阴性细胞也是可能有巴氏小体的,“阴性”只表示在检测限 制下无法看到。男性也会有巴氏小体,因为男性细胞中的 X 染色体具有很低概率可进入异染 色质状态,从而成为被观测到的“巴氏小体”,这类细胞通常是暂时活动减弱或进入休眠的 细胞。 4.2.3 在优生学中,对于鉴别性别和预防性连锁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价值。如:有助于 Turner 综合征之诊断,通常其 X 染色质为 0%;若是 45,X/46,XX 嵌合体则仍可查到 X 染色质,但 数少,<15%。反之,如是 47,XXX、48,XXXX 或 49,XXXXX 则可在同一核内见到 2、3 或 4 个 X 染色质,并且阳性率也大大超出 15~30%,故有助于推断 X 染色体之数目,进而有助于 相关遗传病之诊断。 4.2.4 癌细胞核异常是癌细胞主要形态学特征之一,其中变化之一是女性性染色质小体异 常。出现 2 个或 2 个以上巴氏小体称为染色体异常,多见于癌细胞,特别是乳腺癌,宫颈阴
口腔黏膜细胞 在载玻片上滴加 1MHCl 解离 10 分钟,吸去 HCl,水洗 3 次,后用硫瑾 染色 10 分钟,漂洗,晾干。
毛囊细胞 在载玻片上滴加硫瑾染料染色 10 分钟,后进行压片,压片前可先用解剖针 敲片,使细胞分散。 2.2.3 镜检:
先用低倍镜进行观察,找到形态较清晰的细胞后再转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1949 年,Barr 在猫神经元核仁附近发现一种染色很深的小体。仔细研究发现这种小体 出现在多数雌猫神经元中,而在雄猫的神经元中则极少出现。他以更多的动物组织做了深入 的研究,结果发现食肉类、偶蹄类、灵长类(包括人类)等动物的不同组织的体细胞中,同 样显示这种性别差异。Barr 称这种小体为核仁随体(现在我们通常称之为 Barr 小体,性染 色质小体,或 X 染色质。下文统称这种小体为 X 染色质),并推论这种小体是由性染色体的 异染色质衍化来的。
1. 引言
巴氏小体是由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失活的 X 染色体在间期细胞核中呈异固缩状态(染 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直径约 1μm,贴近于核膜边缘的染色小体。在正常女性体内位于间 期细胞核中,紧贴核膜内缘,大小约 1~1.5 um,呈现三角或椭圆形小体,数量为 x 染色体 数减一。巴氏小体是由于女性两个 X 染色体中的一个失活形成的。
基本观察不到巴氏小体。而用女生的口腔黏膜细胞或者毛囊细胞进行观察,则有一部分的装 片可以看到明显的巴氏小体,形状基本为卵形或短棒形(据统计资料,正常女性口腔粘膜细 胞中,X 染色质约 15%左右,平均 16.4%,不超过 30~35%,仅含 1 个 X 染色质。男性只有 0~ 3%,平均 0.7%)。女生口腔黏膜和毛囊装片中观察到的巴氏小体大多数位于核膜边缘,也有 极少数位于核中,这是因为在细胞周期的 S 期中,异染色质比真染色质更晚进行复制,由于 它的螺旋化与其他染色体不同步,而至使被推挤到核膜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