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褶皱的几何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A型
II类:等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 是典型的相似褶皱。
III类:等斜线向外弧收敛向内弧撒开,呈倒扇状,外弧曲率大于 内弧曲率,是典型的顶厚褶皱。
II类
III类
自然界中的褶皱多数可归入三类五型中,但也存在复杂的褶皱, 不属于上述基本类型。如图: 不同的岩性层组成的褶皱,各层往往有不同的形态,使得在 正交剖面上的褶皱出现等斜线的折射现象。
褶皱层的厚度变化用褶皱翼部岩层的厚度(t)与枢纽部位的 岩层厚度(t0)之比(t’)表示: t’=t /t0 t 表示褶皱轴面直立时倾角为的翼部岩层的厚度,是褶皱层上 下界面等斜处切线间的垂直距离。 以某一褶皱 层不同倾角 ( )处的 厚度比(t’) 作图,将各 点用圆滑的 曲线相连, 该曲线反映 了褶皱层的 厚度变化特 征。
第五章
褶皱的几何分析
褶皱是在应力作用下岩石中的各种面,如层面、各种面 理面等的弯曲而显示出来的变形现象。它反映了岩石的 塑性变形和连续变形,是地壳构造中最常见的地质现象。 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 一、 褶皱的基本类型 1、形态上:背形 、向形 2、形态和层序关系上:背斜、向斜
二、褶皱要素 核 翼 转折端 拐点 翼间角
波幅:指中间线与枢纽点之间的 距离。
第三节
一、位态分类:
褶皱 的分类
根据褶皱枢纽和轴面的产状这两项标志,进行褶皱的空间位态 分类。
1.直立水平褶皱:枢纽00-100,轴面800-900 2.直立倾伏褶皱:枢纽100-700,轴面800-900 3.倾竖褶皱: 枢纽700-900,轴面800-900
第二节 褶皱的描述
一、正交剖面上(与褶皱枢纽垂直的剖面)褶皱形态
1.转折端形态:
圆弧褶皱
尖棱褶皱
箱状褶皱
挠曲
2.翼间角的大小:
平缓褶皱
开阔褶皱 中常褶皱
等斜褶皱
紧闭褶皱
3.轴面产状:
(1)
(2)
(3)
(4)
(5)翻卷褶皱:轴面弯曲的平卧褶皱
4.褶皱的对称性: 对称褶皱:轴面与褶皱包络面垂直,两翼长度基本相等。 不对称褶皱 :次级从属褶皱(S、M、Z型),轴面与褶皱包络 面斜交,两褶皱层的等斜线型式和厚度变化参数所反映的相邻褶皱曲率 关系,可分为三类五型:
等斜线是褶皱正交剖面上,层的上、下界面的相同倾斜点的连线。 其做法是: ⅰ在正交剖面上,画出各褶皱 层的形态,并准确画出轴迹或 实地水平线; ⅱ以标出的水平线或轴迹的垂 直线为基线,按一定角度间隔 画出两相邻褶皱面的切线; ⅲ用直线将上,下层面等倾角 的切点连接,即为等斜线。
第四节
1、阿尔卑斯式褶皱
褶皱的组合型式
又称全形褶皱,其特点:①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分布,所有 褶皱的走向基本上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②整个带内的背斜和 向斜连续分布,基本同等发育;③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 的复背斜和复向斜,构成扇形或倒扇形 。
中央部位的次级褶皱的组成地层老于两侧次级褶皱的地层,是复背 斜,次级褶皱轴面如向核部收敛,则是扇形复背斜,如向顶部收敛, 则为倒扇形复背斜。中央部位的次级褶皱的地层新于两侧次级褶皱 的地层,是复向斜。
2、侏罗山式褶皱
又称过渡型褶皱,代表性构造是隔档式和隔槽式及雁列式褶皱。
隔档式褶皱:背斜紧闭,发育完整,背斜之间的向斜平缓开阔。 隔槽式褶皱:向斜紧闭发育完整,向斜之间的背斜平缓开阔,呈 箱状。 需指出的是,箱状褶皱与隔档式和隔槽式褶皱在组合上也可能 是同一构造,只是地表被剥蚀的程度不同而出露的部位不同。
I类: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内弧曲率总是大于外弧曲率,外弧倾 斜度总小于内弧倾斜度。根据等斜线收敛程度,又可分为: IA型:等斜线向内弧强烈收敛,各线长短差别极大,内弧曲率 远大于外弧曲率,是典型的顶薄褶皱。 IB型: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 等,褶皱层真厚度不变,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是典型的平行褶 轴。 IC型:等斜线向内 弧轻微收敛,转折 端等斜线比两翼附 近略长,反映两翼 厚度有变薄的趋势, 内弧曲率略大于外 弧曲率,是平行褶 皱向相似褶皱过渡 的类型。 I C型 I B型
4.斜歪水平褶皱:枢纽00-100,轴面200-800
5.斜歪倾伏褶皱:枢纽100-700,轴面200-800 6.平卧褶皱: 7.斜卧褶皱: 枢纽00-200,轴面00-200 枢纽200-700,轴面200-800
二、形态分类
1、根据组成褶皱的各褶皱层的厚度变化,可分为:
平行褶皱:特点有ⅰ褶皱面作 平行弯曲,同一褶皱层的厚度 在褶皱各部分一致,又称等厚 褶皱。ⅱ弯曲的各层具有一个 曲率中心,又称同心褶皱。ⅲ 由中心向外,褶皱面的曲率半 径增大,曲率减小,岩层越平 缓,褶皱趋于消失;相反,则 曲率变大,曲率半径减小,岩 层越紧闭,甚至成为尖棱状褶 皱,会出现复杂小褶皱和逆冲 断层,再往下则消失于滑脱面 上。ⅳ等斜线向内弧收敛,并 与褶皱面垂直且长度大致相等, 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
相似褶皱:特点 ⅰ组成褶皱的各褶 皱面作相似弯曲, 同一褶皱层厚度发 生规律性变化,两 翼变薄转折端加厚, 平行轴面量出的厚 度在褶皱各部位一 致。ⅱ弯曲的各层 没有共同的曲率中 心。ⅲ各褶皱层的 曲率相同,褶皱形 态不随深度的变化 而改变。ⅳ等斜线 互相平行且等长, 内弧与外弧的曲率 相等。
2、根据各褶皱面弯曲的形态是否协调一致,是否有突变现象,
枢纽
脊线和槽线 轴面 轴迹
1、核:褶皱的中心部分。 2、翼:褶皱中心两侧平弧状的部分。 3、拐点:褶皱共用翼的褶皱面相反凸向的转折点。 4、翼间角:正交剖面上两翼间的内夹角。 5、转折端:褶皱面从一翼过渡到另一翼的弯曲部分。 6、枢纽:单一褶皱面上最大弯曲点的连线。 7、脊线和槽线:同一褶皱面上,沿着背形最高点的连 线为脊线; 同一褶皱面上,沿着向形最底点的连线, 为槽线。 8、轴面:各相邻褶皱面的枢纽连成的面称为轴面。轴 面是一个设想的定位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9、轴迹: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的面的交线称为轴迹。
二、平行褶皱枢纽方向褶皱形态
1.枢纽产状: 枢纽可以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一条曲线。 其产状包括:指向和倾伏角 指向:代表褶皱在空间的延伸方向。 倾伏角 :代表褶皱枢纽的倾斜角度。
水平褶皱:枢纽水平。 倾伏褶皱(倾伏端,扬起端):枢纽倾斜。 直立褶皱:枢纽直立。(又称倾竖褶皱)。
2.褶皱的轴:纯几何学概念 圆柱状褶皱和 非圆柱状褶皱
三、褶皱的平面形态: 等轴褶皱:褶皱的长宽比,近于1:1; 短轴褶皱:褶皱的长宽比,近于3:1; 线状褶皱:褶皱的长宽比,大于10:1;
四、褶皱的大小:
可用褶皱的 波长(W)和 波幅(A)来表示。
拐点:褶皱面相反凸向的转折点。
中间线:在正交剖面上连接各褶 皱面的拐点的线。
波长:指一个周期波的长度,即 等于两个相间拐点之距离。
3、日尔曼式褶皱 又称断续褶皱, 一般发育于构造变 形十分轻微的地台 盖层中,以卵圆形 穹隆,拉长的短轴 背斜和长垣为主, 褶皱翼部倾角很小, 近于水平。
第五节
叠加褶皱
1、概念:叠加褶皱又称重褶皱,指已经褶皱的岩层再次弯曲而 形成的褶皱,它的形成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旋回中的褶皱变 形叠加形成,也可以是同一构造旋回不同构造幕的褶皱变形的叠加 结果,反映了多期变形。 2、三种基本型式 A.两期都是直立水平褶皱,枢纽呈大角度相交或直交的横跨叠 加模式,其形态是一系列穹盆相间的构造。 B.早期是紧闭或等斜的斜歪或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 以大角度相交或直交的横跨叠加模式,所得形态是复杂的蘑菇形, 新月形。 C.早期是等斜至平卧褶皱与晚期直立水平褶皱,两期褶皱枢纽 近于平行的共轴叠加模式,其形态呈双重转折或钩状闭合
1)、圆柱状褶皱:转折端浑圆的褶皱面,可以看 作一条直线通过自身平行移动而构成的一个曲面, 这种褶皱被称为圆柱状褶皱。该线称为褶轴。 其特征为:有褶皱轴、褶轴与枢纽线平行、褶轴的 产状可由褶皱枢纽来代表。 2)、 非圆柱状褶皱:凡不具以上特征的均称为非 圆柱状褶皱。 其特征为:无褶皱轴、可均匀的分段近似看作圆柱 状褶皱、褶轴的产状常用指向和倾伏角或用在轴面 上的侧伏角确定。
可分为:协调褶皱:各褶皱面弯曲形态协调一致,其间没有明显
的突变现象的褶皱。如平行褶皱和相似褶皱。 不协调褶皱:各褶皱面弯曲的形态彼此明显不同,无几 何规律,各层的褶皱型式常出现突变的褶皱。
3、底辟构造 是典型的不协调褶皱, 有三部分构成: 底辟核:褶皱复杂,形 态多样。 核上构造:变形简单, 多为开阔的短轴背斜 或穹隆构造,并为断 层切割。 核下构造:构造简单, 平缓。如核为盐丘类 组成,则为盐丘构造,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内核是盐类矿床,核 部周围与上覆岩层间 常富集油气等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