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免费

合集下载

鄂教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鄂教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积攒小富翁胭脂俨然气概咄咄逼人二、根据意思写词语。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形容非常英武。

()◎形容野兽的凶相,多用于比喻人的凶恶样子。

()◎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三、读下面的感叹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花脸好大,好特别!◎“我要那个大红脸!”◎这刀!这花脸!四、语段阅读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这花脸与那些愣头愣脑、傻头傻脑、神头鬼脸的都不一样。

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叫我看得直缩脖子,要是把它戴在脸上,管叫别人也吓得缩脖子。

我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说:“我要那个大红脸!”◎用横线画出语段中描写关公花脸的语句。

◎“这花脸”的特别之处是:五、请将加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使句意不变。

◎妈妈一看地上、沙发上全是青丝发迹,拿起扫把就扫地。

()◎这一病就是半个学期!医生嘱咐我不要再参加剧烈运动了。

()◎这一球,这个漂亮的句号,结束了我和篮球的情缘。

()◎后来再后来,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六、请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篮球圆滚滚鼓蹦蹦会弹跳会逗人变幻无穷◎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七、语段阅读我把我的爱,投进了篮球筐,装进了篮球筐。

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后来再后来,我把一个个字投进稿纸上的一个个格子的时候,我大汗淋漓又酣畅淋漓的时候,我知道,我还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女孩。

天上挂着一只火球,地上奔着一只篮球……◎作者对“爱”的领悟给了你哪些启示?八、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挣(zhènɡ zhēnɡ)钱费劲(jìn jìng )微薄(bó báo )后裔(yǐ yì)养家糊(hú hù)口崭(zǎn zhǎn )新九、将括号里与带点词搭配不当的词语画掉。

鄂教版六下复习要点

鄂教版六下复习要点

鄂教版六下科学复习要点“生物的演变”单元第1课:化石1、理解化石的定义。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

2、明白化石的作用。

一万个生物死亡后,大概只有一个有可能成为化石,他们就是生物演变进化的重要证据,也是人类认识远古生物的重要线索。

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因此我们探索生物的演变就从化石开始。

其作用就是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知道化石的成因。

由于化石的形成与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有关,所以化石一般保存在沉积岩中。

远古时期的动植物死后,遗体可能被泥沙覆盖,隔绝空气,使它不易腐烂,随着泥沙的不断增多,压力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高。

亿万年后,泥砂变成了坚硬的沉积岩,夹在这些沉积岩中的动植物遗体,也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是化石的形成过程。

4、知道化石分类。

通常分为:⑴实体化石。

⑵模铸化石。

⑶遗迹化石。

⑷化学化石。

5、琥珀化石的样子及形成原因。

样子:黄色或棕色、橙色,透明或半透明,拉长水滴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

原因:见教师用书。

6、能够辨识教材上的两幅恐龙头骨化石不同特点。

根据教材中两个恐龙头骨化石不同的牙齿特征,推测它们分别吃什么。

具有锋利牙齿的是凶猛的暴龙头骨化石,由于其长有锯齿边缘的长牙齿,暴龙是肉食性恐龙中最为残暴的恐龙。

长着相对扁平,象勺子一样牙齿的是圆顶龙头骨化石,圆顶龙是草食动物,它吃蕨类植物的叶子以及松树,性情温顺,与同类友好相处。

7、中华龙鸟与现代鸟的关系。

中华龙鸟翼端的趾逐步退化,变为现代鸟发育完全的翅膀,中华龙鸟口中的牙逐步退化,变为现代鸟的角质喙。

所以说现代鸟是由中华龙鸟进化而来的。

8、会做“化石卡”。

填写的内容为化石某一方面的基本信息,要尽可能填写完整。

第2课: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能够根据5000多万年前和1000多万年前马的化石及复原图,描述其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的差异。

最新整理鄂教版六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讲课教案

最新整理鄂教版六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讲课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生物与环境生物的栖息地生物能够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是因为这种环境能为它们提供生存、生长、发育与繁殖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食物和庇护所等基本条件。

生物的进化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他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

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那些更能适应环境的个体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二、化石与地层化石的形成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

化石的作用化石可以让我们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昆虫的化石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

三、天文知识月球月球亮堂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太阳系与宇宙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系还包括太阳、其他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宇宙是由无数星系组成的广阔空间。

四、物质与能量物质的性质物质按质地可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透明度等。

能量转化动能和势能是两种常见的能量形式,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能量转化的现象,如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等。

五、实验操作与探究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实验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

遵循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

探究方法学会使用观察、测量、记录、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鄂教版 六年级(下)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 六年级(下)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国在世界舞台上一、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P1-7)丝绸之路=陆上+海上1.古代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代中国(闭关锁国、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强盛)展现了东方大国的风采。

2.(丝绸之路)是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打开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窗口,打通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的通道。

后来成了古代中外交流的(代名词),它被称为(古文化交流的彩带),一座辉煌的(“人类文化桥梁”)。

P3图3.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已有(东海)和(南海)两条航线,(东海)航线通往朝鲜和日本,(南海)航线通往东南亚和印度洋。

4.(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日本人称他为(过海大师);(郑和)七下西洋,先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的东岸,他下西洋被称为(和平之旅)。

5. 古代有哪些外国人到中国学习考察(列举三例),并以其中一例介绍其事迹。

答:有利马窦、南怀仁、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于1271年从他的家乡威尼斯出发,经“丝绸之路”来到元大都,在中国居住了17年返回欧洲,经他口述而笔录成书《马可•波罗行记》,介绍了他在中国的见闻,他被称为“东西方文化的使者”。

6. 郑和为什么能够完成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答:因为①当时我国航海技术发达;②当时国力强盛,皇帝给了郑和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③郑和本人熟悉航海,热爱航海。

7. 古代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有哪些异同?你从中感受到什么?答:答(1)异:古丝绸之路以运送丝织品为主,运输工具主要是马或骆驼,而新丝绸之路经贸范围更广泛,以铁路火车为运输工具。

相同之处都是以贸易为主。

(2)我从中感受到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只有通过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二、飘扬的五星红旗(P8-13)1.我国与世界各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流往来,但是到了近代,我国积贫积弱,闭关锁国,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欺辱,被称为“昏睡的东方雄狮”。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复习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资料三、四年级主要要点1、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地球和宇宙三大类,学习的顺序为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

2、常见动物的共同特征(1)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

(2)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用腮呼吸,用鳍呼吸。

(3)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长大后生活在陆地,用肺或皮肤呼吸。

(4)爬行动物:腹部贴地运动,身体表面有鳞或甲。

(5)鸟类:身体上有羽毛,角质喙。

(6)哺乳动物:身上长毛,胎生、哺乳。

3、我们学过的科学方法有:科学探究、观察实验、猜想假设、搜集信息等等。

技能有:观察、实验、种植、养殖、制作、考察、调查、测量等等。

4、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也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其探究过程是:提出问题自定计划实践操作思维结论表达交流拓展应用。

5、通过小心阶段科学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答:通过小心阶段科学课的学习,我获取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如:我知道了化石的形成过程,人类探究宇宙的艰辛历程,提高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我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系模型。

同时也增强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如: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周围的事情有了浓厚的兴趣等等。

6、请你任意选择某种动物作为观察、研究对象,说一说该动物(1)名称:猫(2)类别:哺乳动物(3)身体结构:头、颈、躯干、四肢、尾。

(4)繁殖方式:胎生。

(5)运动方式:四肢着地行走。

(6)生活习性:昼伏夜出。

7、请你任意选择某种植物作为观察、研究对象,说一说该植物(1)名称:狗尾草(2)越冬方式:留下种子(3)身体结构:根、茎、叶、花(果实)(4)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5)生长环境:阳光、水分充足(6)一生经历:种子发芽根、茎、叶生长开花结果。

8、如果让你观察物体,就需要综合运用自己感觉器官(1)眼可以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方位。

(2)耳可以识别物体的:声音(3)舌可以识别物体的:味道(4)鼻可以识别物体的:气味(5)收可以识别物体的:软硬、冷热。

鄂教版六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鄂教版六下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学期复习资料(一)词语1.生字组成: 掺胶癌症咖啡朦胧谨慎祭祀禅杖伦敦琳琅2.容易错的词语:3.成语:咄咄逼人横刀立马张牙舞爪变化无穷奋不顾身酣畅淋漓风和日丽精打细算来之不易兢兢业业满目琳琅毫不犹豫亭亭玉立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意气风发坚贞不屈血雨腥风异口同声暖风煦煦春意盎然跋山涉水餐风宿露娓娓动听初出茅庐习以为常司空见惯饱经风霜静影沉璧恩重如山势不可当波光粼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阡陌纵横摩肩接踵人声鼎沸惟妙惟肖戛然而止一丝不苟秋高气爽无拘无束铮铮作响心旷神怡同心协力心惊胆战尘土飞扬千钧一发惊慌失措面如土色打家劫舍回心转意铁石心肠提心吊胆夺路而逃小心翼翼势不可挡井然有序镇定自若纹丝不动忠于职守一望无际囫囵吞枣张冠李戴恍然大悟(二)名言2.1.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3.往者: 过去的所作所为。

谏: 挽回。

来者: 将来的事。

追: 努力争取。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唐·韩愈《进学解》)业: 学业。

嬉: 懒散, 不经心。

随:随便。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5.汗青: 借指史册。

6.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战国·屈原《离骚》)7.漫漫: 很远。

修: 长。

吾:我。

求索: 寻求。

8.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9.弃: 放弃。

慕: 仰慕。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天行: 天体运行, 自然界运动变化。

健: 刚健。

10.见微以知萌, 见端以知末。

(《韩非子·说林》)11.萌: 开始。

末: 结果。

12.鉴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13.鉴: 借鉴。

考: 考察。

10.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11.操: 掌握。

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 4 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 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 3000 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doc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完整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试题汇总,推荐文档

一、填空: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1)第一课化石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

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

2、课本第4 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

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

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

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

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①、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②、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③、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

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

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

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1、填空: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 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

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 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总复习资料五年级上册1、1606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并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而是植物自己通过光合作用获得的。

2、显微镜由目镜、准焦螺旋、载物台、物镜、反光镜组成。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叶的细胞中有许多绿色的颗粒,这些绿色的颗粒叫做叶绿体。

叶绿体是“养料生产车间”。

在阳光的照射下,绿叶中的叶绿体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

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

3、由于木质的疏密不同和颜色的深浅不同,就形成了清晰的圈层纹路,即年轮。

一般来说,树木朝南的一面接受的光照更充分,生长速度更快所以年轮也宽一些。

朝北的一面正好相反,因此同一个年轮向南的宽,向北的窄。

不同的年轮宽窄不一样说明该年份的雨量等气候条件的差异。

在温暖湿润的年份,树木生长快年轮宽度大。

在寒冷干旱的年份,树木生长慢年轮宽度小。

4、蘑菇生长环境:阴暗潮湿。

蘑菇有四部分构成:菌盖、菌褶、菌柄、菌丝。

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

真菌生物还有很多如:木耳、银耳、猴头菇、灵芝等等。

灵芝表面具有漆状的光泽,他除了能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

有的蘑菇能使用,有的蘑菇有毒,误食了有毒的蘑菇就会中毒,甚至死亡。

自然界中除了动物植物和真菌之外还有病毒。

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大肠杆菌、破伤风杆菌。

常见的病毒有:非典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艾滋病病毒。

有的细菌有益,有的有害。

5、常见的鸟有:啄木鸟、猫头鹰、麻雀、喜鹊、乌鸦、斑鸠。

鹰的翅膀常而宽适合在空中翱翔。

鸽子的翅膀常而窄适于长途滑翔。

啄木鸟的翅膀宽而园,始于空中停留,短程快速飞翔。

燕子的翅膀窄而尖适合快速飞行。

树林中生活的鸟它们各有自己的外形特点,这些外形特点都是适合树林的环境和自己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我们要爱鸟护鸟做鸟类的朋友,为鸟类提供和好的生活环境,制止任何伤害鸟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春六(1)六(2)班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自测题一、填空题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外形),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原貌)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生物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5000)万年前,称为(始祖马)6、约(300)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7、(达尔文)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生物进化学说)8、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9、恐龙是陆地上的大型(爬行动物),生活在距今(1.3)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称霸一时)的动物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三、问答题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答:通过化石。

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的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答:不是,古代生物经过千百万年的发展进化才形成今天这个样子。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答:古代的气候环境比今天的气候环境更温暖、更湿润,更适宜较低等的动、植物生长。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答:一般是以琥珀的形式存在的。

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答:中华龙鸟身上大羽毛较少,大多是绒羽,翅膀上还有一队前翅。

四、实践技能题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答:鱼死后〈或者鱼被活埋〉被覆盖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2、下面是圆顶龙(左)和暴龙的头骨化石复原图,请你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么?答:前一种恐龙吃动物属肉食动物,后一种恐龙吃植物属草食动物。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答:马的前肢变化有:前肢骨越来越长,脚趾由四趾逐渐变成一趾;(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更能适应。

主要表现在现代马体型高大,中趾发达。

更适应草原生活,牙齿更适应取食。

4、看课本P10下图,现代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答:随着地球环境越来越冷,气候越来越干燥,树木越来越稀少,颈部短的长颈鹿不能获取足够的食物,没有生存下来;颈部长的长颈鹿能吃到更高处的嫩树叶,生存下来,即适应环境,加之它们的后代也有颈长的优点,所以长颈鹿的颈就越来越长。

5、列举恐龙灭绝的四种可能。

答:1. 气候变冷 2. 地壳活动频繁3. 新星爆炸4. 小行星撞击地球6、下面哪种地雀能生存下来,哪种地雀不能生存下来?为什么?喙小而不坚固喙大而强壮答:喙大而强壮的能生存下来。

是因为它能啄破坚硬种子的外壳,获取更多的食物。

喙小而不坚固的不能生存下来。

是因为它难以啄破坚硬种子的外壳,获取不到更多的食物。

第二单元自测题一、填空题1、人类关于月球的神话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的传说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3、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183℃8、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月亮的运动情况,上半月在(日落后)定时观察,下半月在(日出前)定时观察9、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的变化)10、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新月);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娥眉月),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上弦月),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满月),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残月)11、月球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12、从十七世纪以来,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如下过程:1609年(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亮;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0日)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2、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行山(√)3、月球上可以长植物(×)4、月相的变化是月球自转形成的(×)5、月亮能够自己发光(×)6、我国第一飞上太空的英雄叫杨利伟(√)7、飞上太空的湖北籍宇航员叫聂海胜(√)8、晚上月亮最亮的时候是农历十五前后(√)9、月亮上有桂花树和玉兔(×)10、月亮表面昼夜温差不大(×)三、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月球是地球的行星C、月球能够发光D、月球表面很平坦2、月球表面具有如下特征(C)A、月球上有风雨雷电B、月球上没有岩石C、月球表面引力较小D、月球上有水3、月相的变化规律是(B)A、先大后小B、先小后大再变小C、先亮后暗D、先暗后亮4、月相的成因是(D)A、地球自转B、月球自转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D、月球围绕地球公转5、最早登上月球的宇航员的国籍是(C)A、美国人B、英国人C、苏联人D、中国人6、用肉眼观察月亮可以看到(C)A、月亮像一个盘子B、月亮上有人C、什么都看不到D、可以看到月亮上模糊的环行山7、你认为对的描述是(A)A、月球比地球小B、月球比地球大C、两个一样大D、无法比较四、问答题1、月球上的环行山是怎样形成的?答:流星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的或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2、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风雨雷电现象吗?答: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这样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吗?答: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4、在同日期不同时刻,我们看到的月亮始终在天空的同一个位置吗?答:不在同一个位置,是逐渐向西移动。

5、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答: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逐渐由西向东移动的6、月相的周期性变化可能是怎样形成的?答:是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而形成的7、我国古代关于人类登上月球的传说故事是什么?答: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8、宇航员登月前要做哪些准备?答:带上氧气、水、充足的食品;宇航服;佩带防辐射的用具;携带科学研究的相关仪器等五、实验技能题1、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答: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是逐渐向西移动。

2、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不同日期,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变化吗?答:有。

上半月,月亮明亮的部分形状:由小到大,方向:亮朝向西。

下半月,月亮明亮的部分形状:由大到小,方向:亮面向东。

3、总结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答:月相变化是月亮围绕地球自西往东公转而形成的6、请你收集几首与月球有关的诗或词,对其中对或错的内容进行解释收集《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释:这首诗如果是描写农历十五前后的情境,而且是晴朗的夜晚则是正确的,如果是描写其它时间,或阴雨天则存在科学错误,因为其它时间或阴雨天不会出现明月光。

六、连线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月亮加加林在进入近地轨道第一人阿姆斯特朗月球上留下第一个足迹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首次成功登上月球中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第三单元自测题一、填空题1、为了保护眼睛,在观察太阳之前,要准备(电焊护目镜或脸盆、水、墨水)2、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3、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4、太阳发出的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到达地球要(8)分钟7、太阳的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度8、太阳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09)倍,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9、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10、如果没有太阳一切动植物都会没有(生命活动)11、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12、地球上的生命活动与(太阳)有着密切关系13、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外,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与(太阳能)1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太阳能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5、太阳周围除了地球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天体围绕着它转动,这些天体都像地球一样,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们。

这些天体包括(行星、卫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16、“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彗星”)17、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18、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大会决议,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1、观察太阳要戴上近视眼镜(×)2、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3、夜来香在夜里开花,所以植物可以不需要太阳(×)4、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动物和植物(√)5、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说明地球能够自己发光(×)6、太阳的能量对地球和人类的作用无所不在(√)7、太阳的能量对风的形成不起作用(×)8、目前知道的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9、彗星出现在天空一定会给人类带来灾难(×)10、地球处于太阳系的正中心(×)11、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大致处于同一平面(√)12、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颗是木星(√)三、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月球是行星C、月球矮行星D、月球是流星2、太阳对植物的主要作用是(C)A、太阳给植物取暖B、太阳给植物照明C、太阳给植物光合作用D、太阳给植物带来空气3、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来自(B)A、地球B、太阳C、动物D、植物4、水力发电的水能最终离不开(C)A、高山B、江河水C、太阳D、植物5太阳表面的黑斑叫(A)A、太阳黑子B、日珥C、日冕四、列举题:五、问答题:1、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能的:(太阳能发电站)(晒玉米)(太阳灶)2、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慧星)(流星)3、与太阳有关的生命活动:(鸟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牛吃草)4、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哪些影响?(没有太阳动物就不能生存,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就没有食物,无法取暖,就没有空气、就没有水的循环)5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就不会存在,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植物和动物、就没有食物,无法取暖,就没有空气、就没有水的循环)6八颗行星中体积最小的是那一颗?(体积最小的是水星)7在做太阳系的模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胶泥、尺子、画笔、较大的薄板、颜料等)8太阳能与全体的能源相比有哪些优点?(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去用方便、用不完的能源、能量很大等)9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什么形式实现的?(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太阳自身的能量形式实现的)10星是怎样的天体?为什么有哪么长的“尾巴”?(彗星是一个充满气体、冰块和小冰粒、尘埃的天体;彗星在围绕太阳转动,当运动到近日点时,太阳风将彗星上的物质吹向背向太阳的方向,在阳光照射下就形成了长长的光带,看上去向扫帚一样的“尾巴”)五、实验技能题1、照课本P29下图的方法观察太阳,并填课本P30上的表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