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巴斯德晚年对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是他事业的光辉顶点。 狂犬病虽不是一种常见病,但当时的死亡率为100%。 1881年,巴斯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开始研制狂犬病疫苗。 在寻找病原体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许多困难与失败, 最后还是在患狂犬病的动物脑和脊髓中发现一种毒性很 强的病原体(现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是直径25纳米~800纳 米,形状像一颗子弹似的棒状病毒)。 为了得到这种病毒,巴斯德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从患 病动物体内提取。一次,巴斯德为了收集一条疯狗的唾 液,竟然跪在狂犬的脚下耐心等待。这种为了科学研究 而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献身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后 人去学习和称颂吗! 巴斯德把分离得到的病毒连续接种到家兔的脑中使 之传代,经过100次兔脑传代的狂犬病毒给健康狗注射时, 奇迹发生了,狗居然没有得病,这只狗具有了免疫力。 巴斯德把多次传代的狂犬病毒随兔脊髓一起取出, 悬挂在干燥的、消毒过的小屋内,使之自然干燥14天减 毒,然后把脊髓研成乳化剂,用生理盐水稀释,制成原 始的巴斯德狂犬病疫苗。 1885年7月6日,九岁法国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伤14 处,医生诊断后宣布他生存无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给 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两周后,小孩转危为安。巴斯 德是世界上第一个能从狂犬病中挽救生命的人。1888年, 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亲自担 任所长。 巴斯德严谨的、科学的实验设计,他淡漠名利的高 尚情操,他为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将永 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巴斯德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尤其是为微生 物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微生物学之父”的美誉当之 无愧。
Pasteur,Louis法国微生物学家、化
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 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 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 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 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等方 面都取得了成果。英国医生李斯特并 根据此解决了创口感染问题。从此, 整个医学迈进了细菌学时代,得到了 空前的发展,人们的寿命因此而在一 个世纪里延长了三十年之久。美国学 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 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巴斯德 名列第11位,可见其在人类历史上巨 大的影响力。
巴斯德曾任里尔大学、巴黎师范 大学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长。在 他的一生中,曾对同分异构现象、 发酵、细菌培养和疫苗等研究取得 重大成就,从而奠定了工业微生物 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 了微生物生理学,被后人誉为“微 生物学之父”。像牛顿开辟出经典 力学一样,巴斯德开辟了微生物领 域,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 基本研究方法,开始用“实践—理 论—实践”的方法开始研究,他是 一位科学巨人。
路易斯· 巴斯德图片欣赏
(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化学家出生的巴斯德涉足微生物学是为了治疗“酒病”和“蚕病”。 (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 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 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 (4) 其他贡献 巴斯德消毒法: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 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一般微生物生长的适 宜温度为28℃—37℃)。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 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 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 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 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 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 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 存3~10天,最多16天。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因发明了传染病预防接 种法,为人类和人类饲养的家畜、家禽防治 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在科学上的卓 越成就。使得他在整个欧洲享有很高的声誉, 德国的波恩大学郑重地把名誉学位证书授予 了这位赫赫有名的学者。但是,普法战争爆 发后,德国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 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 巴斯德毅然决然把名誉学位证书退还给了波 恩大学,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 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 充分表达了一位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并因此 而成为一句不朽的爱国名言。
• • •


巴斯德弄清了发酵的奥秘,从此开始,巴斯德终于 成为一位伟大的微生物学家,成了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当时,法国的啤酒业在欧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 常常会变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变成了酸得让人 咧嘴 的粘液,只得倒掉,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 此而破产。1865年,里尔一家酿酒厂厂主请求巴斯德 帮助医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进一种化学药品来阻 巴氏灭菌法(pasteurization),亦称 止啤酒变酸。 巴斯德答应研究这个问题,他在显微镜下观察, 低温消毒法,冷杀菌法,是一种利 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体中有一种圆 球状的酵母细胞,当葡萄酒和啤酒变酸后,酒液里有 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 一根根细棍似的乳酸杆菌,就是这种“坏蛋”在营养 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 丰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闭的酒 瓶放在铁丝篮子里,泡在水里加热到不同的温度,试 法,现在常常被广义地用于定义需 图即杀死了乳酸杆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坏,经过反复 多次的试验,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 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 要把酒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保持半小时,就 可杀死酒里的乳酸杆菌,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 法”,这个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场上出售的消毒牛 奶就是用这种办法消毒的。 当时,啤酒厂厂主不相信巴斯德的这种办法,巴 斯德不急不恼,他对一些样品加热,另一些不加热, 告诉厂主耐心地待上几个月,结果呢,经过加热的样 品打开后酒味纯正,而没有加热的已经酸了。
巴氏灭菌法(法语:Pasteurisation) 的产生来源于巴斯德解决啤酒变酸的问题。 当时,法国酿酒业面临着一个令人头疼的问 题,那就是啤酒在酿出后会变酸,根本无法 饮用。而且这种变酸现象还时常发生。巴斯 德受人邀请去研究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 观察,他发现使啤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乳酸 杆菌。营养丰富的啤酒简直就是乳酸杆菌生 长的天堂。采取简单的煮沸的方法是可以杀 死乳酸杆菌的,但是,这样一来啤酒也就被 煮坏了。巴斯德尝试使用不同的温度来杀死 乳酸杆菌,而又不会破坏啤酒本身。最后, 巴斯德的研究结果是:以50~60℃的温度加 热啤酒半小时,就可以杀死啤酒里的乳酸杆 菌,而不必煮沸。这一方法挽救了法国的酿 酒业。这种灭菌法也就被称为“巴氏灭菌 法”。
说到狂犬病,人们自然会想到巴斯德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在细菌 学说占统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并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种病毒病,但从 科学实践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质经过反复传代和干燥,会减少其毒 性。他将含有病原的狂犬病的延髓提取液多次注射兔子后,再将这些 减毒的液体注射狗,以后狗就能抵抗正常强度的狂犬病毒的侵染。 1885年人们把一个被疯狗咬得很厉害的9岁男孩送到巴斯德那里请求抢 救,巴斯德犹豫了一会后,就给这个孩子注射了毒性减到很低的上述 提取液,然后再逐渐用毒性较强的提取液注射。巴斯德的想法是希望 在狂犬病的潜伏期过去之前,使他产生抵抗力。结果巴斯德成功了, 孩子得救了。在1886年还救活了另一位在抢救被疯狗袭击的同伴时被 严重咬伤的15岁牧童朱皮叶,现在记述着少年的见义勇为和巴斯德丰 功伟绩的雕塑就坐落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外。巴斯德在1889年发明了 狂犬病疫苗,他还指出这种病原物是某种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的“过滤 性的超微生物”。 巴斯德本人最为著名的成就是发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 术。这项技术可使人抵御可怕的狂犬病。其他科学家应用巴斯德的基 本思想先后发展出抵御许多种严重疾病的疫苗,如预防斑疹伤寒和脊 髓灰质炎等疾病。 正是他做了比别人多得多的实验,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微生物的产 生过程。巴斯德还发现了厌氧生活现象,也就是说某些微生物可以在 缺少空气或氧气的环境中生存。巴斯德对蚕病的研究具有极大的经济 价值。他还发展了一种用于抵御鸡霍乱的疫苗。 人们以常将巴斯德同英国医生爱德华·琴纳比较。琴纳发展了一 种抵御天花的疫苗,而巴斯德的方法可以并已经应用于防治很多种疾 病。
• 当今使用的巴氏杀菌程序种类繁多。“低温长时 间”(LTLT)处理是一个间歇过程,如今只被小型乳品厂用 来生产一些奶酪制品。“高温短时间”(HTST)处理是一个 “流动”过程,通常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如今被广泛 应用于饮用牛奶的生产。通过该方式获得的产品不是无菌 的,即仍含有微生物,且在储存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冷藏。 “快速巴氏杀菌”主要应用于生产酸奶乳制品。目前国际 上通用的巴氏高温消毒法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将牛奶加热到62~65℃,保持30分钟。采用这 一方法,可杀死牛奶中各种生长型致病菌,灭菌效率可达 97.3%~99.9%,经消毒后残留的只是部分嗜热菌及耐热性 菌以及芽孢等,但这些细菌多数是乳酸菌,乳酸菌不但对 人无害反而有益健康。 • 第二种方法将牛奶加热到75~90℃,保温15~16秒,其 杀菌时间更短,工作效率更高。但杀菌的基本原则是,能 将病原菌杀死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会有较多的营养损失。
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 巴斯德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 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 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 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 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 他用一生的精力证明了三个科学问题:1、一种 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 发酵作用都是由于一种微菌的发展,这位法国化 界公认的经典论文。 学家发现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杀灭那些让啤酒变苦 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 的恼人的微生物。很快,“巴氏杀菌法”便应用 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 在各种食物和饮料上。2、种传染病都是一种微 革。 菌在生物体内的发展:由于发现并根除了一种侵 此外,巴斯德的工作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 巴斯德与医学 害蚕卵的细菌,巴斯德拯救了法国的丝绸工业。 传染病 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3、染病的微菌,在特殊的培养之下可以减轻毒 1881年,巴斯德改进了减轻病原微生物毒力的方法。 狂犬病 力,使他们从病菌变成防病的药苗。他意识到许 1882年,开始研究狂犬病,证明病原体存在于患兽 预防接种技术 多疾病均由微生物引起,于是建立起了细菌理论。 唾液及神经系统中,并制成咸毒活疫苗,成功地帮助人 发酵 获得了该病的免疫力,在1889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发 展了一项对人进行预防接种的技术。
19世纪60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烧瓶实验。他把肉 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 直朝上;而第二个烧瓶,瓶颈弯曲成天鹅颈一样的曲颈瓶。 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瓶子都没有用塞子塞住瓶口, 而是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 他将两个烧瓶放置一边。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 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他把第二个瓶子继续放 下去: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直至四年后,曲 颈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和产生微生物.
巴斯德解释说,因为 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 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和微 生物可以落入瓶颈直达液 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 充足的营养而生长繁殖, 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 第二个瓶颈虽然也与空气 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 空气中的微生物仅仅落在 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 入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 败变质。
巴斯德“鹅颈烧瓶 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 信:生物只能源于生 物,非生命物质绝对 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 新生命.这一观点称 为“生生论”.生生 论推翻了自然发生 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