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茅台酒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近“茅台酒文化”

国酒茅台因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而得名,茅台酒因当地的水质、土壤、气候、微生物的特定条件,尤其是独特的制作工艺,制成了香而不酽,酒后味长,空杯留香,持久舒适,而成为上等酒,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一举名扬天下。说起茅台酒,世人少有不知。讲到茅台酒文化,不去深究,不去考察,不去领略,是难以体会到的。笔者主编《贵阳文史》中,阅读贵州省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和贵阳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联合编辑出版的《神奇美丽的贵州》一书有关文章,接触和阅读了有关茅台酒发展的史料,特别是2003年9月,随贵阳市政协离退休干部一行到仁怀市和茅台酒厂等地参观考察,加深了对茅台酒文化的体会,而这种体会和感悟是阅读史料所感受不到的。的确,走进茅台酒的故乡仁怀市和茅台酒产地茅台镇,一股清醇的酒香散发在空气中,使人有未赏茅台先自醉之感;茅台酒文化的魅力更是吸引人感染人,特别是4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声誉传遍了各大洲”。

巨型茅台酒瓶实物广告——世界之最

我们一行从贵阳乘车出发,路经遵义市,到仁怀和赤水参观考察。一路上,参观茅台酒厂和赤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必然是旅游的中心话题。一进入仁怀市境内,一幅“欢迎您到酒都仁怀来”的横标驱走了车上离退休老同志一路乘车的疲劳,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茅台酒之香,有的说仁怀人做国酒文化文章真聪明。正当大家议论纷纷时,车子很快进入仁怀市的市郊,眼前出现了耸立在公路上的非常雄壮的“国酒门”和立于盐津河景区的最大实物广告“巨型茅台酒瓶”景观。大家感叹仁怀酒都名不虚传。当我讲到《神奇美丽的贵州》一书中介绍,这一巨型实物广告茅台酒瓶,高31?郾25米、直径10?郾2米、体积1469?郾33立方米,能容纳500毫升的茅台酒2938660瓶,如比海量,举世无双,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称为世界之最时,有的同志惊叹,有的同志不相信巨型酒瓶的海量,还用笔算巨型茅台酒瓶的容量。我告诉大家,不相信,还有三个世界吉尼斯之最更精彩,让大家看个够。巨型实物广告茅台酒瓶与雄壮的国酒门互为衬托,向世人显示,标志着进入了酒都之乡,反映了仁怀人打茅台酒文化之牌、做茅台酒文化文章之匠心。

摩崖雕刻和依山凿成的四条石龙

——世界之最

我们一行在仁怀市午饭后,继续乘车往西行,向赤水方向赶路,路经仁怀市西13公里的茅台镇,突见“中国第一酒城”横标醒目而诱人。因事要赶路,未在酒城停留,继续沿茅习公路西行。茅习公路随赤水河峡谷延伸,只见两岸山峰险峻,高耸入云,不少地方悬岩绝壁。我是第一次到仁怀,先是从《神奇美丽的贵州》的有关描述中对茅台酒文化产生浓厚兴趣,特意座在紧靠车窗的座位,注意观察赤水河的奔流和两岸的景致,专注搜索“美酒河”摩崖石刻和“四条石龙”景观。随着车子前进,在数里之外,隐隐约约地看到了雕刻在赤水河东岸吴公岩古盐渡绝壁上“美酒河”三个大字,随车子西行,这三个石刻大字越来越清楚。据资料介绍,“美酒河”三个大字,是由《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题写的,字型优美,苍劲有力,石刻着朱色。据介绍,“美酒河”三个巨幅摩崖石刻大字总面积4800平方米,“美”字高41?郾2米、宽33?郾05米;“酒”字高31?郾62米,宽20?郾42米;“河”字高34?郾39米、宽32?郾57米。距奔腾的赤水河近百米,真是磅礴雄奇。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评定它为世界上最大的摩崖石刻汉字。

随着车子向前奔驰,雕凿在贵公岩公路的4条石龙进入我们的眼帘。资料介绍:这4条石龙从南到北依次为196米,266?郾5米、230米、183?郾5米,分别由47伏、49伏、55伏、42伏石龙,雕龙鳞连缀而成,4条石龙时起时伏,游动如真,乃是古往今来石刻雕龙的最长扇体。这4条石龙雕凿也被称为世界之最。被游客们叹为观止。

一路上,不少汽车停在路边,不少乘客下车观看“美酒河”与石龙景观。我和同车的同

志们心情一样,沿途观看了三个世界吉尼斯之最,惊叹不已,总是心欠欠的,由于忙赶路,未能参观到“茅台酒城”,很遗憾。留下悬念。好在我们一行参观赤水风景名胜区后返回贵阳时,重复观看了“美酒河”摩崖石刻和游动如真的石龙,并且参观了“国酒文化城”,了了大家的心愿。

“国酒文化城”史话更精彩

“国酒文化城”,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建筑风格,古香古色,而且气势恢宏,室内室外充分展示了中国酒文化史。这里是茅台酒文化之精华,是人类酒文化博物馆,被评为世界吉尼斯之最,给人留下了茅台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厚重的深刻印象。

进入“国酒文化城”,室外一尊尊雕像和塑像,室内一幅幅图片,一个个故事,将我们带入中国酒文化,尤其是茅台酒发展史的历史长河。

进入“国酒文化城”城门,有汉武帝骑在骏马上的雕像,我们一行在此合影留念,据司马迁《史记》载,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出使西越,在番禺(今广州)饮“枸酱”酒,觉味绝美,归至长安,问于蜀商,蜀商说,“独蜀出枸酱(时仁怀境属蜀国东南),多持窃出夜郎”。取献汉武帝,获得汉武帝“甘美之”的赞叹。难怪“茅台国酒城”进“城”庭院首塑汉武帝的雕像,把茅台酒的历史追朔到西汉以前是有道理的,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宋代宋伯仁《酒小史》中有唐蒙获“枸酱”酒的记载,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吟酒诗指明此酒源自“枸酱”,诗曰:“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鳛部来。”此酒即茅台酒之前身。明《邬氏族谱》上标有茅台村酿酒作坊位置,邬氏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平播州土司杨应龙之乱后定居贵州的。说明早在1599年之前,茅台已有作坊,酿酒工艺早已成熟。清《遵义府志》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民国赵恺、杨思元纂《续遵义志》载:“茅台酒,前志,出仁怀茅台村……往年携巴拿马赛会得金奖,固不特黔人之珍矣列。”

陈列室有20世纪40年代茅台镇“成义”、“恒兴”、“荣和”三个烧房的史料记载,有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参展人员“智摔酒瓶”之再现。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从贵州送去参展的茅台酒包装古朴,显得“土气”,在展览会上受到冷落;然参展人员急中生智,“智摔酒瓶”(假作不慎将酒瓶摔破),顿时,醇香四溢,芬芳扑鼻,引起了评委们的重视,从而获得金奖。至此,茅台酒名声大振,扬名天下。此后,主政贵州的周西成等均以茅台酒作礼品,送南京及邻省政要。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四渡赤水”的战斗中途经茅台镇,将士们以酒疗伤,并品尝佳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西安事变时,周恩来从延安飞赴西安工作,当时张学良宴请周恩来用的是他喜爱的茅台酒。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飞赴重庆谈判,蒋介石待客之酒也是茅台酒。因而当时有“外交礼节无酒不茅台”之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重大庆典,招待国宾,在各种外交场合以及我国派驻世界各地的外交使团,无不使用茅台酒。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获重大成功,人称“两台”发挥作用,即茅台(酒)与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待贵宾。从此,茅台酒被称为国酒,名满天下。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相当重视、关心茅台酒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早在1958年的成都会议上,就提出“茅台酒要搞到一万吨,都要保证质量”的愿望;周恩来总理多次强调茅台酒是国酒,要保证质量,要发展,要加以保护,周恩来总理被称为“国酒之父”;四十三年前,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提出:“发展名优酒……首先应大力发展茅台酒的生产。”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茅台酒厂的负责人,关心茅台酒的发展,对茅台酒厂寄予厚望。

1950年9月30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与各国贵宾同饮茅台酒;1960年5月,周恩来用茅台酒宴请越南劳动党总书记、共和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