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和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卷 第3期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l.6,N o.3 2007年6月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 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Jun.2007
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和翻译Ξ
罗林泉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135)
摘要:以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的著名畅销小说《荆棘鸟》的片段及其译文为例,阐述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并对译文在此方面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修正。
关键词:《荆棘鸟》;语篇;词汇复现;跨句衔接;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031(2007)0320106205 Cross2sentence cohesive function of reiteration and translation
LUO Lin2quan
(School of F oreign Languages,Shanghai Maritime Univ.,Shanghai200135,China)
Abstract:T aking an extract from the best seller“The Thorn Bird”by the Australian author C olleen McCullough, this paper gives an account of the cohesive function that reiteration plays in organizing text,and attem pts to make an analysis and correction of the mistakes due to either negligence or ignorance of this facet of language in the translated version.
K ey w ords:The Thorn Bird;text;reiteration;cross2sentence link;translation
一、引 言
20世纪70年代初期语篇分析刚刚兴起时,国外一些著名语言学家就发表了关于衔接的重要著作。论及衔接最著名的著作是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的衔接》[1]。他们认为语篇织体(texture)是由语篇中表示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词项构成的,衔接是生成语篇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他学者如Michael H oey尽管在衔接的分类和词汇衔接的语篇功能方面与前者持不同见解,但也认为词汇衔接在语章组织(text organization)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2]。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词汇衔接的语篇功能理论,说明词汇衔接,尤其是词汇复现所体现的衔接不仅可以跨越句子甚至可以跨越段落,因此其跨句衔接功能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翻译中对这一语篇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则关系到译语语篇是否与源语语篇一样是一个语义连贯的整体。
二、词汇衔接
语篇中跨越小句或句子的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有意义联系时就产生了词汇衔接,换言之,词汇衔接是指通过词汇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衔接链,从而达到语篇的语义连贯。H oey认为,衔接在很大程度上是词汇关系而非语法产物,词汇关系是唯一有系统地构成多重关系的衔接方式,词汇衔接是创造语篇织体的主要手段。[2]Hal2 liday和Hasan对7篇不同类型语篇中的各种衔接手段的分析结果表明,如果衔接不算在内,由词汇构成的衔接纽带占近50%。[1]他们将词汇衔接分为两种:复现和同现。复现包括重复、同义词或近义词、上下义词、泛义词等的重复。
例1 (1)At his feet,now,were ants trickling back with pink fragments in their m ouths,and there was a fresh acid smell in his nose.(2)He sternly con2 trolled the uselessly convulsing muscles of his em pty
Ξ收稿日期:2006211221
作者简介:罗林泉(1961-),女,甘肃兰州人,副教授;E2m ail:llinquan@
stomach,and reminded himself that the ants must eat too!
在这里,第(1)句中的ants与第(2)句中的ants属于词的重复。
下面是一个使用同义词产生衔接的例子:
例2 The s oldier ants formed the flanks;the w orkers were in the middle.
在这里,w orkers是s oldier ants的同义词。
在下面的例句中,可以看到词的上下义关系、泛义词构成的衔接。
例3 (1)He bent over the bones and touched the s ockets in the skull:that was where the eyes were, he thought incredulously,remembering the liquid dark eyes of a buck.(2)That m orning,perhaps an hour ag o,this small creature had been stepping proud and free through the bush,felling the chill on its skin even as he himself had done,exhilarated by it.(3)Proudly stepping the earth,frisking a pretty white tale,it had sniffed the cold m orning air.(4)Walking like kings and conquerors it had m oved freely through this bush, where each blade of grass grew for it alone,and where the river ran pure sparkling water for it to drink.(5) And then—what had happened?Such a sure swift2foot2 ed thing could surely not be trapped by a swarm of ants.
在例3中,第(2)句中的creature是第(1)句中的buck的上义词,而第(5)句中的thing 是泛义词。三个相邻段落中的三个表达相同意义的词项形成一个衔接链,构成一个语义完整的语篇。
三、词汇的跨句衔接功能
1.语义的连贯
在实现语篇功能的5个主要衔接手段,即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中,词汇是形成语篇的最基本的要素。语篇的成篇过程是集字成句—集句成段—集段成篇的构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词汇在跨越小句或句子的两个或多个词项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换言之,词汇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语篇的链条,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胡壮麟的定义是:“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或重复,或由其他词语替代,或共同出现。”[3]据此,词汇语义的重复、组合搭配和种种关系都可以统称为语义的重复同
现。词语的复现无论是不是同义复现,其形式上相关的特征都注定了各复现项之间的同源关系,衔接因此而生。王东风指出英语词汇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多义性,一个词在语篇中的词义往往是建立在这个词和其他词的关系上,只有重构该词与相关词语的连贯关系,才可以成功地解读和体现该词的词义,而上述这两种关系就像是两条衔接链在语义的维面上把一个个词、一个个句子有序地连贯成一个有机的语义整体。[4]
2.复现关系
词汇复现是词汇衔接中最直接的方式,是具有同样语义同一形式的词汇在同一语篇中反复出现[3]。首先,就交际目的而言,人们所讲的每一句话不可能都是新信息,需要不时地加以重复,尤其是句中的关键词。其次,从修辞方面考虑,人们对所传递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可能完全一样,有必要借助词汇复现以突出某个(或某些)信息。再次,从语篇关联和信息交流的效率出发,人们常常通过词汇复现关系来实现语篇结构的衔接和语义信息的连贯。
作为一种衔接方式,词汇复现用于体现语篇中的句际语义关系。如果说句内或两个相邻小句之间的词汇复现手段主要用于表达避免重复、强调等概念的话,跨句词汇复现,尤其是当两个同义词之间的距离较大或当它们出现在相邻的段落中时,其主要衔接功能就是保持语篇语义上的连贯和体现作者的话语意图。由于跨句复现词汇之间的距离远,有的指称关系不明显,往往被译者忽视,继而产生语义不连贯,原文作者的意图得不到体现的译文。
四、语篇与翻译
原文作者所代表的源语文化的思维模式以衔接这个成篇形式在原文中得以呈现,而译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则由译者通过译文来反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首先从原文读者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思维模式,然后按照译语文化思维模式构建译语语篇。“翻译的过程是一种关系重构的过程:译者用目标语体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实际上是对原文固有语篇关系的重构。无论是从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还是从文体学、诗学、叙事学上看,意义都是一种关系。”[4]这就要求译者对源语和译语的行文方式的异同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便在两个不同的语篇之间,确切地说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之间
701
第3期 罗林泉:词汇复现的跨句衔接功能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