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真实的城市梦境_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_方岛_区域城市设计方案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真实的城市梦境
—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方岛”区域城市设计方案解读
■ 杨 明 ■ Yang Ming
作者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 200002)收稿日期:2010-12-28
Constructing a Real Urban Dream: Interpretation of the Designing Plan for the 'Square Island' of Sixin Ecological New Town in the New Zone of Wuhan
人类为什么建造城市?对于这个城市设计师的终身命题,我们可以从2010年下半年的一部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Inception)》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侧面回答。

影片模拟了人类心灵底层的梦境与现实的反差与关联,通过颇显离奇的情节暗示出城市其实正是人类自身梦境的现实映射。

在对城市意象的塑造中,人类发现和展示出自身的欲望与潜能,并把它们演化成自身环境的一部分。

对梦想的追求,推动着我们城市的发展,延伸着我们心灵的空间。

而如今,作为城市设计师,我们将为武汉构建新的生态梦境。

一、武汉梦境:四新生态新城
武汉历来就是一个拥有梦想的城市,渴望在中国的行政版图中成为前列的领导者。

近年来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其城市冲动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

想要构建稳固和谐的城市梦境,平衡三镇是武汉必须遵从的基本策略。

由于历史沿革,汉阳一侧没有像汉口的金融商业和武昌的人文科技那样具有核心凝聚力的城市级产业聚集区,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城市持续发展的弱势区域。

不过,就地域条件而言,汉阳同其他两镇一样都拥有武汉最独特的湖泊河川资源,甚至在城市中心的二、三环间分布得更为均匀、天然。

因此,抛开“汉阳造”的工业历史羁绊,打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强烈人工印记的
空间意象是建立汉阳城市特色的关键。

这就是四新生态新城。

四新生态新城占地17.43km 2,占据了新成立的武汉新区中最重要的滨江区域,是具有与汉口王家墩、武昌鲁巷、杨春湖同等地位的城市副中心,规划人口25万,将担负起塑造汉口新型低碳产业、重建武汉长江大桥以南地区沿岸面貌的重任。

二、四新梦境:运河方岛
四新生态城中心区5.36km 2,为区别于其他两镇曲折周转的自然地貌街道体系,由来自荷兰的总体规划师高柏伙伴公司打造了一个巴塞罗那式的理想几何梦境,用充满诗意的直线运河网络连通了墨水湖和太子湖之间的洼地区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
1 方岛总平面图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Works of Design
以景观河道为核心的“十字形”骨架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连通两湖的南北轴线被定义为生态休闲带,东风大道到江边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的东西轴线被定义为文化景观功能带,两者间的辐射区域是均质的生活居住区。

比较这两条轴线,除了同样具有运河特色外,“河在路侧”的连通港轴线主要是起到向外的生活辐射作用,而“河在路中”的东西向四新大道轴线则更具有仪式性,具有展示四新城市精华的文化吸引作用。

作为这条理想主义轴线的高潮,总体规划布局了一座由5km水岸包围、依靠陆桥连接、边长近700m的正方形人工挖湖岛作为节点。

它被运河与轴线道路斜向交错切割,形成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地景观形态。

无论是简单纯粹的几何轮廓还是相当浓厚的乌托邦精神,都和高柏伙伴公司已在荷兰雨果低地(Heerhugowarrd, Netherlands)成功实现的“太阳城(City of the Sun)”项目一样,弥漫着强烈的人工梦境氛围。

四新生态新城的城市梦境在“方岛”区域达到形态极致的同时,也达到了最敏感、最脆弱的构建阶段。

它是否能够真正建立起串联心灵与现实的桥梁,形成产业稳固并可持续生长的城市社区关系,完全依赖于更小尺度的底层梦境的支持和活力。

“方岛”的设计将是构建区域真实性的关键。

三、方岛梦境:生态谷
简单的布局形式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功能体系。

事实上,“方岛”的极端属性给它自身和周围关联的
区域带来了结构性的挑战。

强度开发、交通汇聚、
生态改变等负面因素存在导致整个区域梦境坍塌的
风险。

因此,必须在这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支点上进
行有针对性的深化,对敏感的空间节点进行合理的
转换和保护,对脆弱的行为关系实施有效的环境补
强,从而在巩固理想梦境特征性的同时,构建出真
实可靠的生活场景。

为此,我们为“方岛”的城市设计设立了三重
相互支持的基本策略:
1.交通保护策略:缓街慢城
“方岛”采用了高吸引度城区最为有效和理想
化的交通组织方式:过境绕行、入境转换和社区步
行,通过由外向内分别布置等级从高到低的环形道
路网,构筑起对于核心岛区的交通保护圈。

保护圈
围合成核心区、引导区、缓冲区共内外三层。

在环湖路以内的交通核心区部分,结合“方岛”
上相对均质、离散的功能组团布局,规划采用了高
密度、小尺度的慢行路网结构,通过拓宽非机动车
和人行道路板块,并对小汽车采取高强度的减速限
行措施,实施有效的交通静稳化方案。

环岛岸的凤
凰路与通岛干道立体交错,设计成单一的自行车、
步行通道。

交通引导区处在由四新南路、四新北路、梅子
路、芳草路围合而成的交通保护圈与环湖路之间,在
主要通岛干道的沿线设置有小汽车—公交车换
乘停车场,提供入岛的清洁公交服务,对进出“方
岛”的地面出入口实施流量控制的同时,强化了区
域的低碳环保特征。

交通缓冲区位于引导区的外围,主要对地面过
境交通进行梳理和引流。

而针对连接城市的大流量
高峰交通而言,设计策略中贯彻以公共交通引导城
市发展的理念,对在“方岛”中部设置的地铁站点
进行岛站一体化设计,形成公共交通与公共空间的
无缝连接,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聚集可能造成的不利
影响。

2.生态保育策略:绿色水城
作为四新新城中的生态景观中心,“方岛”设
计采取了几项突出的绿色措施,包括清洁能源的大
量应用、集约节地的功能开发、节水净水的循环水
系、物质循环的低消耗建造以及保持无硫低尘的大
气环境。

其中对公共水域的塑造尤为关键,它成为
延续整个区域生态文脉、构筑绿色景观体系的核心
内容。

“方岛”周边区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湖
泊河川特征明显,本地水生动物及鸟类群落也比较
丰富。

在这样的生态体系中,“方岛”区域特别设置
了环湖—岛岸——“生态谷”三条反映人工与自
然互动的岸线景观带,分别是以本土林木和湿地植
物为主的生态防护型岸线、以湿地结合人行平台为
主的休闲观赏型岸线和以广场草地为主的休憩娱乐
型岸线。

依靠这些不同的岸线处理,设计努力让环
岛湖和“方岛”能发挥其在物种多样性保护中的“小
斑块”作用,通过因地制宜地营造湿地环境、丰富
2 方岛鸟瞰图
3.产业选择策略:创意兴城
产业的内容可以决定人群的环境行为模式,也可能对区域的交通、生态造成由内而外的冲击。

“方岛”选择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特别强调功能上的均质性和空间上的疏散性,突出以无形的头脑知识作为功能规划的基础,使小尺度的建筑环境既能与规划形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凸显出城市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标志性,又不会形成过于持续饱满的人群聚集,破坏“方岛”作为生态景观中心的城市定位。

事实上,作为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变“汉阳制造”为“汉阳创造”一直是武汉梦想中最深沉的一个部分。

依靠创意产业重振城市声誉,用知识产权主导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是“方岛”城市理想演变的必然方向。

4.生态谷
遵从上述三重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则,在“方岛”上打造的城市底层梦境,包含了文化传播、生态宜居、商业娱乐、休闲度假、创意培训等多种混合开发的功能,它通过与上层梦境的空间对接,最终以独特的“生态谷”形态呈现出来。

“生态谷”依据切割“方岛”的运河与轴线道路网络在岛内中部拓展生成,具有和岛外轮廓同样抽象强烈的平面几何形态。

它的核心是通过保留、整治现状低洼湿地形成蓄水湖面,并围绕它建立多组独立、均布的多层混合功能社区。

社区中部由低速的道路串行,而其边缘活跃的公共活动空间则全部环水营造,设置了大量的亲水平台和公交游船码头。

作为梦境中最诱人的部分,“生态谷”以事件触媒作为空间构成的核心,设计安排了可能引发交往活动的多样式、多尺度场所,大到城市露天舞台,小到社区晨练广场,无不意在激发和催化创意之城的内在活力。

“生态谷”设计所采用的这种反向拓扑化的空间塑造方式,兼具了形式、功能和生态保护的全部意义,将合理的产业功能、高效的公交体系、适宜的绿色技术完美地整合在一起。

通过对理想城市空间的重新定义,真实地衔接起了多重梦境中相互依存的生活场景。

四、筑梦结语
“方岛”的梦境构建还在继续,并将逐步变成有趣的现实。

相较于经济、产业、公共政策这些宏大的表层梦境,所有的人群都更真实地生活在细碎、可触摸的底层梦境中。

如何让这些支撑我们心灵空间的城市布景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是所有身在其中的城市设计师共同的职责和追求。

我们相信,武汉“方岛”的梦境构建是真实、
稳固、可持续的。


城市建筑|设计作品|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Works of Design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武汉新区四新生态新城“方岛”区域城市
设计
建设地点:武汉市汉阳区业 主:武汉新区建设投资公司设计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明,查君设计团队:叶钟楠,宿宸,张荔等设计时间:2010年
12 “生态谷”滨水空间
11 “生态谷”滨水空间
10 “生态谷”鸟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