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集合行为的成因 (1)环境条件。 (2)失范。 (3)社会控制机制的崩溃,社会控制力减弱。 (4)冲突的价值观,价值规范的丧失。 (5)权力斗争。 (6)结构性压力,相对剥夺。
3、集合行为与组织行为的区别:
(1)在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组织行为主要是解决 那些程序化了的经常事件,而集合行为往往是处 理某个社会突发事件。 (2)在行为方式上,组织行为一般遵循正常的社 会规范和角色关系,而集合行为往往采取非常规 的方式。 (3)在互动特点上,组织行为一般是经过组织层 次产生的制度化行为,而集合行为则是通过个人 情感的相互刺激而产生的自发行为。 (4)从持续时间上看,组织行为是长期的重复行 为,而集合行为持续时间短,主要是为了应付突 发事件。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其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 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1)社会互动必然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 行为才存在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社会互动必须依 赖于对行为意义的理解。 (4)社会互动并非只是在面对面的场合才发生,存 在着间接互动。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 生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 定的互动结构。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 社会互动的情境 (一) 二人关系、三人关系与多人关系 (二)、工作情境、社交情境与熟悉情境 (三) 情感关系、工具关系与混合关系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一) 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三阶段说”
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的问题。 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 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
(二) 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 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等人把互动过程分为四 个阶段: 1、竞争阶段:互动双方争夺同一个目标,此时双 方是排斥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2、冲突阶段: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 立情绪,出现攻击对方的行为。 3、顺应阶段:多数情况下,冲突的一方或双方会 部分地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来适应对方,以避 免、减少或消除冲突。 4、同化阶段:顺应的结果使双方在多方面日益接 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同化。
(六)本土方法论(民俗学方法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 加芬克尔 (H· Garfinkel)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它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 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认为社会互动是 由形成人们正常交往基础的规则所决定的, 这些规则是理所当然、心照不宣的,但是, 如果违背了这些规则,互动就不能顺利进行。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 (1)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 要的中介作用。 (2)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人类根据 自己对事物意义的解释采取行动。 (3)事物的意义是人之间互动的结果。 (4)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 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 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5)在互动过程中,任何行动都涉及人的 内心的解释过程。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一方面,社会转型必须通过长期的、广泛的 社会互动来实现。 另一方面,社会转型必然会引起互动情境和 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 社会互动的维度 1、向度,反映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 关系的性质。 2、深度,反映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 相互依赖的大小。 3、广度,反映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 交往领域的大小。 4、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互动的多寡。
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一是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认为人的 行为是无法预测的,互动是一个角色创造的 过程。 另一个是以库恩为首的衣阿华学派,主张用 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认为人的行 为是被其地位、角色所决定的,根据个体的 参照群体,可以预测其自我评价,并进而预 测其行为。
(二)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并非是一个单独的理论,它代表 着一种以角色概念为核心的解释人类行为的研 究取向。 在该理论看来,互动是角色之间的互动, 并且有赖于人们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同时, 角色的形成和扮演也是在互动中完成的。
(三)参照群体理论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所从属的群 体,个体将参照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评 价自身和他人的基准,作为自己的社会观 和价值观的依据。 参照群体理论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 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 理机制的工具,是探明个体动机与社会结 构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工具。
(四)戏剧理论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1、竞争 2、冲突 3、强制 4、顺从与顺应 5、合作
Baidu Nhomakorabea
第四节 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是指 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具有临时性和反常性两个根本特征。
一、集合行为的特征与成因
1、集合行为的特征 集合行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人数众多;集体行为是临时聚集起来 的人群的共同行为。 (2)无组织性;集体行为通常缺乏明确的 目标和行为期望。 (3)行为者相互依赖,个人与他人相互影 响,相互依赖。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德国社会学家G· 齐美尔在1908年所著《社会 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
(一) 符号互动理论 (二) 角色理论 (三)参照群体理论 (四)戏剧理论 (五)社会交换论 (六)本土方法论(民俗学方法论)
(一) 符号互动理论 以米德为代表的符号互动理论认为,所 谓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 物的事物,是传播信息的一种意愿标志。
主要代表人物:戈夫曼(E·Goffman)
他采用戏剧分析的方法,从印象管理的 角度来揭示人们社会互动的特点。
(五)社会交换论
代表人物:霍曼斯(G· Homans)、布劳 (P· Blau)和埃默森(R· Emerson)等。 该理论着眼于人们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 的外显行为,并用“代价——报酬”模型来 分析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 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