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3.3 个人空间的变化因素
• • • • • • • 1. 文化与种族 2. 年龄与性别 3. 亲近关系 4. 社会地位 5. 个性 6. 环境 7. 个人状况
26
• 2.3.4 个人空间与环境
• 1. 舒适距离
27 • 2. 桌椅的布置
28
社会向心 社会向心
社会离心
29
30
31
61
• 3. 区域(district) • 区域是城市中的一些地域,地域内的环境 有某种共同的性格可被识别。
62
• 4. 中心(center)与节点(nodes)
• 1)中心 • 中心可以是一个实体的标志物,一种主宰的象征, 也可能是一个围合起来的空间,社会聚会的空间, 或兼而有之。 • 2)节点 • 广场是公共聚会的空间,是城市的起居室。 • “城市景观中,一个在人们心理上能让人逗留的 地点。”
63
• 5. 标识物(landmarks) • 帮助人们在城市中定向、定位 • 丰富城市景观艺术
64
• 2.5.5 表达意象的 不同方法
• 根据路来表达序列性 要素 • 表达空间性要素
65
66
67
• 2.5.6 对意象的影响因素 • • • • • • 1)性别与年龄 2)经验 3)社会、经济、阶层 4)种族文化 5)价值体系 6)物质环境
37
• 2.4.2 邻里 • 邻里(the neighborhood)指的是带有集体 性的家庭基地,是一种地理上的空间。 • 邻里应有一定的边界,在此边界内的住户 既有一定的共同利益,也有一定的归属感、 认同感。
38
• 2.4.3 邻里单元 • 1. 邻里单元的涵义 • 邻里单元(neighborhood unit)是近代城 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指在城市中 一个比较小的、可被识别的、低层次的单 元,存在于居民的住宅与城市之间。
41
• 4. 我国居住区规模划分 • 居住组团:1000~3000人 • 居住小区:0.7~1.5万人 • 居住区:3~5万人
42
• 2.4.3 对邻里的 满意程度
• 1. 环境变量中有一 个重要因素是交通 量。 • 2. 对邻里的满意程 度也随邻里中服务 设施的质量而变。
44
• 2.4.5 小孩为中 心的邻里
5
• 1.3 心理学原理在建筑中的应用 • Kevin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1960年 • 1.3.1 建筑家与规划家的研究 • 1. 建筑理论方面 • 2. 设计方法方面
6
7
• 1.3.2 心理学家的研究 • 1. 感知理论 • 1)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行动是最主要的 (实践学习)。 • 2)我们搜寻信息,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 (动机的作用)。 • 3)对具体的物体与对整体环境的感知是有 区别的。
55
• 2.5.4 意象的 内容
56
• 1. 道路(path)
• 1)路的连续特色 • 2)路的网络特色 • 3)近代城市街道的 缺陷
57
58
59
60
• 2. 边界(edges) • 边界是把城市与其邻近地区加以区分,把 城区加以围合的结果。它限定了城市的范 围。一座城市的分区与邻里社区的划分, 都是限定领域的行为。
• 4. 基本图式构成在不同空间层次上的体现
10
• 1.4 小结 • 加强理论建设,肯定科学研究与实际问题 相结合,走应用的道路。 • 行为心理学与建筑、规划及环境设计之间 的合作与良好互动。
11
第2章 行为
• 2.1 概述
• 2.1.1 人、行为与 环境关系的几种论 点 • 1. 人与环境相互 作用论
47
• 1. 空间认知的过程
48
• 2. 认知地图
• “头脑中的地图” • 广义上,认知地图等同于空间认知。 • 狭义而言,认知地图是一种结构,人们的空间信 息将编码在此结构中,或至少解码以后整合在此 结构中,此结构相当于它所代表的环境。认知地 图是空间表象的一种形式,它强调了图解的性质。 认知地图主要以视觉信息为主,同时又包含其他 感觉信息。
15
• 2.1.3 人的基本需要
• • • • •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 生理的需要 2. 安全的需要 3. 相属关系和爱的需要 4. 尊重的需要 5. 自我实现的需要
16
• 2.1.4 基本需要的影响因素 • • • • • 1. 个人生理的子系统 2. 文化子系统 3. 社会子系统 4. 个性子系统 5. 物质环境
84 • 2. 街道的尺度 • 双向步行交通的街道和人行道可通行密度的上限 大约是每米宽每分钟通行10-15个人。
85 • 3. “带轮的”步行交通 • 婴儿车 • 轮椅 • 购物小车
86
• 4. 铺装材料 与路面条件
87 • 5. 步行距离——实际 距离与感觉距离
人们乐意步行多远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 线路的质量与实际长度同样重要。
39
• 2. 邻里单元的运用
• 1)有一定边界,一般 情况下由主要车行干 道构成; • 2)居民通过步行到达 中心与公共服务设施 是规划中的基本要素。
40 • • • • 3. 邻里单元的规划目标 1)要容纳一定数量的居民,规模适中; 2)要提供不同的住宅类型; 3)不被过境交通穿越分割,外围要有确定的、可 被辨认的边界; • 4)要有恰当的服务于日常生活的设施; • 5)服务设施要在住户的步行可到达的范围之内; • 6)通过设施及精神生活,使居民产生归属感与认 同感。
1
• 1.2 行为心理学科的发展
• 1.2.1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 认为人的大脑生来就有一些法则,对图形的组合原则有一 套心里规律。
2
3 • 1.2.2 构造论 (structuralism) • 认为是先前经验的记 忆痕迹加到感觉中去, 构造出一个知觉形象。
4
• 1.2.3 皮亚杰学派 • 人的心理发展(或认识发展)从婴儿开始 直到成人,都是他与外部物质世界相互作 用的结果。他提出一般发展原则是组织、 平衡和适应。
92 • 10. 坡道与台阶
思 考
• 举例说明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 如何创造一个具有邻里感的居住环境? • 什么是认知地图?举例说明认知地图的五 种要素。 • 论述如何增强城市的意象? • 步行街如何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 老年人室内外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 面?
23
• 每个人(包括动物)都积极的防 卫着自己的身体与个人空间
24
• 2.3.2 个人空间的大小与分类
Hall 《Hidden Dimension》 1966年 人与人间距离的研究称为接近 学。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 1. 亲密的距离 2. 个人空间的距离 3. 社交距离 4. 公共距离
25
20
• 2.2.4 领域的组织 • • • • 1. 领域的类型 1)主要领域 2)次要领域 3)公共领域
21
• 2. 领域行为的空间 层次
• 1)微观环境 • 2)中观环境 • 3)宏观环境
22
• 2.3 微观空间行为 • 2.3.1 个人空间的限定 • 个人空间是指闯人者不允许进入的环绕人 体周围的有看不见界限的一个区域。 • 个人空间也是把两个人之间的交流维持在 最佳水平上的一种机制,其中相互间距离 与目光接触是互补的变量。
06-1
环境行为心理学概论
0
第1章 绪论
• 1.1 环境行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环境心理学 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它把人类 的行为(包括经验、行动)与其相应的环 境(包括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两者 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结合起来加以 分析。 • 环境行为学 注重环境与人的外显行为之间 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因此其应用性更强。
70 • 3.1 概述
第3章 环境
• 人们在真实世界里的 任何行为,不仅取决 于这一环境的客观性 质,更取决于他主观 上对环境的认识。 • B=f(P·E)
71
• 3.1.1 现象环境 • 现象环境指的是客观世界本身。 • 1. 由人构成的环境 • 2. 由物构成的环境
72
• 3.1.2 个人环境 • • • • 1. 行为环境 是个人对现象环境的意象 2. 经验环境 是个人基于经验的信息库
12
• 2. 环境是行为模式不可分的部分 • 一个有机体,它的环境是被定义为那些周 围的可变因素,这些因素的变Leabharlann Baidu,既影响 着这个机体,也被这个机体的行为所改变。 • 3. “打招呼”效应
13
• 4. 我们塑造了环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
14
• 2.1.2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 1. 环境决定论(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 2. 环境可能论( environmental possibilism) • 3. 环境忽然率论( environmental probabilism)
17
• 2.2 领域性 • 2.2.1 领域性的定义 • 指的是个体或团体暂时或永久地控制一个 领域,这个领域可以是一个场所或物体, 也可以小到基本的个人空间,大到一片地 区或整个城市。
18
• 2.2.2 领域性的作用
• 1. 认同感 • 2. 安定和家的感觉 • 3. 自我认同
19
• 2.2.3 控制领域的机制 • 1. 防卫 • 2. 个性化
73
• • • • •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文脉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的要点 1)文化或亚文化 2)社会、阶层 3)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个阶段
82
• 3.2 现象环境之一: 物质环境 • 步行环境 • 1. 步行的空间要求 • 不同的人不同的组群 以及在不同的场合, 对于空间的宽容和要 求有着很大的不同。
• 1. “小孩才是真正的 邻居”。 • 2. 小孩在邻里中社 会化。 • 3. 供小孩玩的地方, 应提供兴奋点。
45
• 2.5 宏观空间行为
• 2.5.1 离家活动范围 • 离家活动范围非连续 的地域只是城市中的 几个地点、中心与路。 • “活动轨迹”
46
• 2.5.2 空间认知 • 空间认知是由一系列心理变化组成的过程, 个人通过此过程获取日常空间环境中有关 位置和现象属性的信息,并对其进行编码、 储存、回忆和解码。这些信息包括方向、 距离、位置和组织等。
• 3. 座位的选择
• 1)图书馆 • 2)会议室 • 3)教室
32
33
34 • 4. 边界效应 • 如果边界不复存在, 那么空间就绝不会有 生气。
35
• 2.4 中观空间行为 • 在中观空间这个层次上,家庭基地包括家 与邻里两个层次。
36
• 2.4.1 家
• 1. 个性化 • 2. 安全防卫
49
50
51
52
53
• 3. 认知地图的构成要素 • • • • • 1)路径 2)边界 3)区域 4)节点 5)地标
54
• 2.5.3 城市意象
• 意象(image)就是心理上的形象,这和表象在概念 上没多大区别,但是现在意象已经成为一种专门 用语,那些探讨城市实质环境在人们心中所产生 之印象的研究都称为意象研究。 • 1. 特色:即城市的个性。 • 2. 结构:即每一个事物能与其他事物与观察者发 生一定的关系。 • 3. 含义
8
• 2. 认知理论 • 认知理论的研究,是以皮亚杰的“图式” 与“构造论”相结合来研究人对环境认识 的发展机制。 • 可以说:“人的基本心理组织图式,包含 建立一个中心或地点(接近学)、方向与 途径(连续性)及领域(围合)”。
9 • • • • • • 3. 环境图式构成要素 (1)中心和地点 (2)方向与途径 (3)地区与领域 (4)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5)地点精神
88 • 6. 步行的线路 • 抄近道
89
• 7. 空间的连续 • 力求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线路; • 具有变幻的街道空间和小型广场的步行网 络; • 建筑物之间的步行街道剖面尺度应与使用 者的数量相协调; • 小空间穿插于大空间,形成连续与对比。
90 • 8. 开敞空间中的步行 线路
91 • 9. 不同的高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