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经济史期末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样务运动?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了维护其统治,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产业,并相应地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活动。
洋务运动分两个阶段:“自强”和“求富”
洋务运动前期,即19世纪60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同时也开始具有一些新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内容。
洋务运动后期,即70至9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在天津设立的开平煤矿,张之洞在湖北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总的来说,洋务派民用企业彼军用企业发展水平较高它虽然仍在企业管理上带有很浓的封建性,但它们采用雇佣劳动,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已是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先行地位。
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对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起到延缓作用。
有专家认为:
一、中国之所以会沦为半殖民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打进中国的外来侵略者势力太强了,另一是中国太落后”。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是不可避免的,甚至认为沦为殖民地、遭到瓜分也是可能的。
二、洋务派利用西方新式武器镇压农民起义的活动当然是反动的,但他们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防止外人觊觎的思想,在当时却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使清政府初步拥有一支使用近代化武器的海陆军,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
三、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较明显地具有‘收回利权’、‘堵塞漏卮’的意义”,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
因此,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大在华政治经济势力的积极作用,延缓了而不是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本人认为,除以上观点外,洋务运动还起到了如下作用:
一、洋务运动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使国人不再一味以追求仁人先贤之道为惟一理想,不再鄙视“奇技淫巧”的技术,奠定了“科学”的根基与土壤。洋务派先后向外国派出留学生,去吸取西方科技之营养,后来为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作出巨大贡献如铁路工程师詹天佑、飞机设计师冯如以及改良派代表人物严复等。
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经济管理理念。
三、洋务运动引起思想领域的一次变革。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原因。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进行,达官显贵以办洋务为荣,再不以经商为耻,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掀起了以富国富民为主的重商运动,使中国的现代化商业萌生并渐渐成长。
2.北洋政府的财政政策
背景:
民国初年的实业热潮中表现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呼声与政策需求,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政策的先行和示范效应,民初北洋政权经济基础的变化,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出现的准联合政府,以及参与政府组成的资产阶级代表任务,他们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构成了民初经济政策形成的社会背景。
政策内容:
1.鼓励倡导兴办公司,扶植保护幼稚的民族工商矿业。
2.确立保息、专利、示范和奖励制度。
3.鼓励垦荒,规划水利,奖励植棉、制糖、牧羊、造林、捕渔等农副业生产。
4.提倡国货,裁厘减税,鼓励出口。
5.开放门户,引进外资,吸引侨资。
6.统一度量衡,改革币制,提倡新式金融业。
7.改组商会,规范经济社团。
对政策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政策法规可分为三个层面:
1.界定和规范社会经济生活的主体组织及其行为方式。
2.进而保护、扶持和奖助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合法活动。
3.为社会经济生活造就所需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第二、政策法规的政策取向与控制聚敛的政策取向
扶植奖励和控制聚敛的矛盾,源于经济政策的综合背景,是中国资产阶级与北洋军阀官僚两大利益集团斗争和抗衡的产物。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初期,作为经济集中表现的政治,也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二元性质,并赋予经济政策的双重性质。从中既有积极的特征和进步的倾向,也可见其被动性、短期行为、缺乏连续性及实效等特点,更能反映其财政本位、非经济导向的部分本质。矛盾双方的对立集中表现在发展还是不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这一问题上,后者居于主要和主导地位。
对北洋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评价:
一、对清末新政的继承和完善。北洋政府以清末的经济立法思想为基础,制定了各项制度保
证自由经济和市场秩序的建立和推行。北洋政府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在法律范围内,人们有保有财产和营业之自由”体现出了清末经济立法中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思想。同时,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较清末新政更加完善和统一。
二、北洋政府经济立法的历史局限性。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存在着一
些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法律种类欠缺,法律体系不完善;法律缺乏权威,实施不力;立法滞后于发展,形同虚设;经济立法活动受很浓的个人色彩。
三、北洋政府经济立法活动的进步作用。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活动,规范和引导了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商法体系,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活动受各种政治力量的制约。北洋政府既有帝国主义、封建地主阶
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因此,北洋政府的经济立法是在各种政治力量制约下的产物。
3.(导论)1840—1949近现代经济史的主线(经济形态的变化)
1840—1949近现代经济史的主线是经济形态的变化,以经济形态的变化为主线研究整个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形成、发展、崩溃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胜利这一辩证消长的历史过程,以及这一过程的规律性。
依照这个主线,可以将这段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1)1840-1894年,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由独立的、封闭的封建经济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成时期)
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以鸦片为主的商品侵略;由传统向近代质变;附属国经济;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国民经济负增长。
(2)1895-1937年,甲午战争到失败抗日战争爆发,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发展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