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

合集下载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doc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doc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1523097课程名称: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英文名称:总学时:44 学分:2.5 开课单位:地球物理系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固体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积分变换、计算方法、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地质学原理、构造地质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方向)专业的深入提高课,是该专业重磁方向本科生的必修课。

其它方向学生的选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本科教学。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重磁异常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处理过程。

通过实际资料上机处理,学会处理程序的调试使用及成图,并能结合处理图件对异常进行综合解释。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掌握位场处理的新方法、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重磁数据处理概述§1处理转换的目的及作用§2处理转换的主要内容第二章重磁异常的预处理§ 1缺少物理点数据的插值§2数据的网格化§3异常的园滑第三章位场空间转换的基本理论§ 1位场拉氏方程第一边值问题及其解§2位场拉氏方程第二边值问题及其解第四章频率域异常的正反演§ 1异常频谱换算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研究异常频谱的目的和意义.异常的富氏变换对.富氏变换的性质§2简单规则形体重磁场频谱及其特点—.频率域的泊松公式.球体重磁场的频谱.直立矩形棱柱体重磁场的频谱.重磁异常频谱的特点§3利用平均径向对数能谱求场源深度.求深度的表达式.深度改正的计算第五章频率域滤波原理及常规异常处理的频率响应§ 1滤波原理§2几种异常变换的频率响应.解析延拓.求导.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1.汉宁窗滤波2.匹配滤波.化磁极五•磁源重力异常六.视磁化的计算§3频谱分析的方法步骤第六章重磁异常处理解释的其它方法介绍§1界面位场异常的快速正反演§2欧拉法确定场源位置和深度§ 3利用磁异常矩谱及导数谱计算磁性介质下介面§4归一化总梯度的计算方法及应用第七章实际资料的处理转换及解释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程主要讲的是位场处理的最常规处理方法在教学中应重点讲清各频率响应的滤波特性及作用。

中国东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分析与深部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分析与深部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东北地区重磁场特征分析与深部过程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地质复杂、矿产资源丰富的区域。

其中,许多重要的金属矿床都是形成于古老的构造环境下,古老的构造环境可以通过对区域重磁场特征的研究而得到深入探究。

因此,研究东北地区的重磁场特征,可以为探索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矿产资源找寻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随着现代磁力仪器的应用,重磁场测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露天和室内矿床资源勘查、地质构造分析等领域。

磁异常可以反映地质构造和矿床成因,因此以此为基础的磁法勘探技术在矿床资源勘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对象和内容本研究将以中国东北地区的重磁场特征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1. 重磁场测量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

2. 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重磁场数据,研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探究该区域的深部构造特征,包括地壳厚度、岩石密度等等。

3. 利用重磁场测量技术对该地区的矿床资源进行探测和评价。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采用现代磁力测量技术,开展东北地区的重磁场测量工作。

2. 对测量得到的重磁场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可视化的重磁场图像和数据分析结果。

3. 通过解释重磁场数据的空间分布,识别地下物体的性质和位置,并与已知地质信息进行关联,从而提取地质构造信息。

4. 将得到的地质构造信息与区域矿产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矿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的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依据。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的重磁场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1. 明确东北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探究其深部构造特征。

2. 确定该区域的矿床分布规律,提高区域矿产资源勘查的成功率。

3.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地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实验报告(地大)

重磁资料采集与处理实习一、实习目的(1)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熟悉Grapher和sufer以及matlab软件的使用,会进行基本的操作和数据处理。

二、实习内容(1)重磁数据的光滑、拟合、插值和网格化1、利用Grapher软件实现磁异常曲线的光滑、拟合与去噪上图红线代表线性光滑后的结果,可见磁异常在局部呈锯齿状,很可能地下分布有基性的喷出岩;蓝线代表10阶多项式拟合后的结果,可以反映区域场的变化情况。

将原始曲线改为散点图,可看出光滑后的效果。

2、利用Surfer软件实现磁异常数据的网格化与显示测区内测点分布图如下:打开sufer,点击Grid中出现Data,然后选中目标文件进行网格化,将网格化的文件在sufer中显示如下:(2)组合长方体重力异常计算与分析1、计算出多个长方体的重力异常,并将结果导出为GRD格式Model 1:X1 = -10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0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0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0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0;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55;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1.grdModel 2:X1 = 120;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80;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120;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80;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2.grdModel 3:X1 = -75; %长方体X方向起点坐标X2 = -125; %长方体X方向终点坐标Y1 = -75; %长方体Y方向起点坐标Y2 = -125; %长方体Y方向终点坐标Z1 = 1; %长方体Z方向起点坐标Z2 = 20; %长方体Z方向终点坐标经过matlab运行后导出mod_3.grd2、利用Sufer软件绘制重力异常平面等值线图Model 1:Model 2:Model 3:3、合并生成多个长方体组合模型的重力异常利用surfer中grid中的math进行组合。

重磁实验报告

重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重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二、实验原理重磁法是利用地球磁场和重力场在地球表面的异常分布来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壳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的磁场和重力场是由地球内部磁性物质和密度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通过测量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可以推断出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重磁测量仪器:高精度磁力仪、重力仪。

2. 数据采集设备:笔记本电脑、数据采集卡。

3. 测量工具:测绳、测锤、罗盘。

四、实验步骤1. 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地形,确保测量区域的平坦度和稳定性。

2. 仪器准备:将磁力仪和重力仪放置在测量区域,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a. 按照设计好的测线进行测量,记录每个测点的磁力值和重力值。

b. 利用罗盘确定测点的方位角。

c. 使用测绳和测锤确定测点的高程。

4. 数据整理:a. 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笔记本电脑,进行初步处理。

b. 根据实验要求,对数据进行滤波、平滑处理。

5. 结果分析:a. 利用重磁数据处理软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可视化。

b. 分析地磁异常和重力异常分布规律,推断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磁力异常分析:a. 通过磁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磁性物质分布情况。

b. 磁性物质的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2. 重力异常分析:a. 通过重力异常图,可以看出测区内的密度不均匀分布情况。

b. 密度不均匀分布与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密切相关。

六、实验结论1. 重磁法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用于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等领域。

2.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重磁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学会了利用重磁法进行地质勘探。

3. 实验结果表明,重磁法在地壳结构和岩性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
重、磁异常数据处理与解释部分
重、磁异常解释: 定性解释 定量解释— 重磁异常反演
问题: 1. 观测重、磁异常为叠加异常 2. 重、磁异常反演的不唯一性
重、磁异常反问题的多解性
例子:重力异常
解决途径:
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利用各种地球物理 资料与地质、钻井资料,以增加约束条件, 减少解释的多解性。
将复杂异常进行简化 — 重、磁异常的划分
2. 重、磁异常划分的任务: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需从叠加的异常中
提取出我们的研究对象,作为有用信息。
3. 重、磁异常划分方法:
分解法: 如 异常曲线平滑法、平均场法、 小波变换方法
场变换法:如 重磁异常导数变换、解析延拓 剥层法:
重、 磁异常资料的处理常规方法
重、磁异常数据
向上延拓:
由地表值,换算到 空中或地下某一深度的 重、磁场值
1)计算原理(以重力为例)
重、磁场满足拉普拉斯方程
2W x2

2W y 2

2W z 2
0
对 z 求偏导数,得
3W x2z

3W y 2z

3W z 3
0
2W 0
利用 g W z
2 g x2

2 g y 2

2 g z 2
(1)突出浅而小异常体的异常特征,压制区域 性深部物质引起的异常特征
一定程度上划分了不同深度和大小的异常源 产生的叠加异常
(2)导数阶次越高,对浅部异常体反映越敏锐
不同阶次的重力导数对不同埋深地质体的 反映不同
(3) 提高了对异常的分辨能力
2)水平导数的作用 突出线性异常带
2.垂向二阶导数计算
重、磁异常是叠加异常,来源于地下不同的 物质源,解释中希望将不同场源的异常分开

一种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二导差法

一种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二导差法

一种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二导差法
邱爱金
【期刊名称】《《铀矿地质》》
【年(卷),期】1992(008)004
【摘要】本文基于二次导数理论。

通过大量的理论模型计算及应用实例,提出了一种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二导差法。

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导数公式和环半径难以抉择的困难,而且二导差异常形态与地质体的空间展布形态有直观的相似关系,资料定性解释简单明了且适于定量解释,本文还给出了定量反演公式。

【总页数】7页(P236-242)
【作者】邱爱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2
【相关文献】
1.不规则重磁测线网误差模型的约束最小二乘平差 [J], 高金耀;张涛;谭勇华;李新
2.二维物性界面深度重磁反演的一种非线性迭代解法--样条函数法 [J], 王硕儒;于增慧
3.剔除粗差的一种新方法——广义最小二乘迭代估计法 [J], 王宝山
4.海洋重磁资料的最小二乘平差处理方法 [J], 刘晨光;刘保华;郑彦鹏;裴彦良
5.一种重磁数据处理方法——二导差法 [J], 邱爱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重力与磁法勘探成绩评定: 教师:年 月 日报告人(姓名、学号)程丹丹62080330 班号 3班 实验时间 2011/5/28 地点地质宫135(1) 实验题目实验四:磁异常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化磁极计算与应用要求实际资料处理前扩边处理后裁减实验目的及要求要求实际资料白化空区要求实际资料处理前扩边处理后裁减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内容、实验步骤、问题讨论、结论及建议):一、 实验数据:理论模型: 台阶磁异常: 上顶埋深:70m ; 上底埋深:80m ; 斜磁化时Is=45°;x=-200:1:200; %y=x; 相当于测线上的测点; y=-200:1:200; %相当于测线; 磁化强度Ms=10 实际数据:m3-nT.dat ; 3-1024.exe二、 实验步骤:1 磁异常实际数据的化极处理步骤:先把所给的实际资料(dat 文件)网格化,网格化的时候按照相应的比例(一般是总长度的1/4)做扩边处理,之后会生成一个扩边后的grd 文件。

下面就开始做化极处理了,由于我们网格化的数据不符合做化极,所以先用surfer 是数据符合化极的要求,具体步骤是先沿逆时针转九十度,再沿y 周翻转过来。

得到了这个grd 文件以后我们开始做化极,先建立一个da5文件,根据所要做的处理和可执行程序的要求来填参数。

然后再建立一个da11文件,这是用扩边翻转后得到的grd文件来建立。

之后用可执行程序进行运算,生成一个da6文件,这就是做化极所得到的文件,使其网格化后再做归位处理(y轴径向旋转再做90度旋转),所得到的就是扩边后化极处理所得到的文件。

最后按着原来的比例进行裁剪得到最后处理结果。

在没有数据的部分还会进行白化处理。

2 理论模型的化极处理:大致步骤跟上面所说的一样,但台阶的化极不做扩边然后剪裁的过程,直接进行化极。

三、实验结果图:1.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扩边图300200100-100-200-3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扩边后化极图300200100-100-200-3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扩边后缩边图200100-100-200-3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扩边化极后缩边图200100-100-200-3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原图白化200100-100-200-3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化极后白化200100-100-200-3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理论模型(台阶dT磁异常)的处理结果:(1)总磁异常图(is=pi/6)-200-150-100-50050100150200-200-150-100-5050100150-0.4-0.3-0.2-0.10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2)化极后的异常图-200-150-100-50050100150200-200-150-100-5050100150-0.4-0.3-0.2-0.100.10.20.30.40.50.60.70.80.911.11.21.31.41.51.61.71.81.922.1(3)垂直磁化时的磁异常图-200-150-100-50050100150200-200-150-100-5050100150-1.4-1.2-1-0.8-0.6-0.4-0.200.20.40.60.811.21.4三、总结:磁化方向对磁异常曲线的特点有很大影响,若将实测异常曲线换成垂直磁化或顺层磁化的异常,则可以使推断解释工作更方便。

吉林大学重磁课程设计

吉林大学重磁课程设计

吉林大学重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重磁学的基本概念,如重力、磁力、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等;2. 使学生了解地球物理勘探中重磁方法的应用,如资源勘探、地质构造研究等;3. 引导学生掌握重磁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重磁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重磁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进行地质调查和实验操作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球物理勘探的兴趣,培养其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其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其沟通与协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重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从事地球物理勘探及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重磁学基本理论:介绍重力、磁力、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等基本概念,涵盖地球重力场、磁场及其变化规律。

2. 重磁勘探方法:讲解重磁方法在资源勘探、地质构造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重磁测量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流程。

3.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学习重磁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常用软件,如Geosoft、Oasis Montaj等,以及实际操作技巧。

4.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地质调查、重磁测量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 重磁学基本理论(第1-2周):对应教材第1章和第2章内容;2. 重磁勘探方法(第3-4周):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3. 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第5-6周):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4. 实践教学(第7-8周):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

重磁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重磁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重磁数据处理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的实际应用情况1. 应用背景重磁数据处理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过采集地球重力和地磁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地下的地质信息。

重磁数据处理广泛应用于矿产勘查、油气勘探、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

重磁数据处理的目标是通过解释和分析重磁场数据,揭示地下的构造、岩性、矿化程度等信息,为资源勘查和地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2. 应用过程重磁数据处理的应用过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三个阶段。

2.1 数据采集重磁数据采集是重磁数据处理的第一步,通过使用重力仪和磁力仪等仪器设备,对目标区域进行重力和地磁测量。

重力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重力加速度,获取地下物质的密度信息。

地磁测量是通过测量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地磁场强度和方向,获取地下物质的磁性信息。

2.2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重磁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滤波、数据反演等步骤。

2.2.1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对原始重磁数据进行处理和修正,以去除仪器误差、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包括去除仪器漂移、去除地球潮汐等。

2.2.2 数据滤波数据滤波是对预处理后的重磁数据进行滤波处理,以去除高频噪声和保留低频信息。

常见的数据滤波方法包括低通滤波、高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等。

2.2.3 数据反演数据反演是将滤波后的重磁数据转换为地下模型的过程。

通过使用重磁反演算法,将观测数据与已知模型进行对比,通过迭代计算,得到最优的地下模型。

常见的数据反演方法包括重力反演、磁法反演和联合反演等。

2.3 数据解释数据解释是根据反演结果,对地下结构和地质信息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反演结果进行解释,可以揭示地下的构造、岩性、矿化程度等信息。

数据解释常常需要结合地质知识和地质模型,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3. 应用效果重磁数据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矿产勘查重磁数据处理在矿产勘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吉林大学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

吉林大学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沈阳及其附近地区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学号:********班级:四班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指导教师:吴燕冈教授2011.12.26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重磁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3)一、重力场与磁场的波谱介绍 (3)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三、Surfer、Grapher简介 (3)第二章地质概况 (5)一、东北及其附近地区地质概况 (5)二、实验区内的地质概况 (5)第三章区内重磁异常综合解释 (8)一、重力数据异常处理与解释 (8)二、磁异常数据异常处理与解释 (12)三、重磁异常场综合分析 (15)第四章本次实验的初步结论 (16)主要参考文献 (16)前言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法勘探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二者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天然气﹑煤);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也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

随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机的广泛应用,测量磁场3个分量及其梯度的高精度航空磁力仪已经制成。

加上高精度的导航和数据处理,绘图和资料解释推断的自动化,今后航空磁法勘探将代替部分地面磁法勘探,并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作出解释,绘出磁性体空间分布图。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

大物实验~~核磁共振实验数据处理核磁共振(NMR)实验是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其数据处理过程包括多个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

以下是对这些步骤的详细描述。

一、数据采集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采集是实验的核心部分。

实验人员需要设置适当的实验条件,如磁场强度、射频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等,以获取清晰的核磁共振信号。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使用核磁共振谱仪来收集数据。

核磁共振谱仪可以产生高精度的射频脉冲,并测量它们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去除噪声和干扰,提高数据质量的过程。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预处理包括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基线校正、相位调整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改善数据的信噪比,并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更加准确。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通过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关样品中原子核分布的信息。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分析包括对谱峰的识别、峰面积的测量、化学位移的计算等操作。

这些操作可以得出原子核在不同磁场下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四、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可视化包括绘制核磁共振谱图、制作三维图像等操作。

这些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样品中原子核的分布情况,帮助实验人员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除了以上四个步骤外,核磁共振实验的数据处理还包括其他一些步骤,如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

这些步骤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物理学和化学知识,以及对数据处理方法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核磁共振实验中,数据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实验人员可以得出有关样品中原子核分布的信息,并了解样品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这些信息对于科学研究、化学分析、材料开发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核磁共振实验的数据处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本溪—集安地区三维地质结构重磁电综合解释

本溪—集安地区三维地质结构重磁电综合解释

a n d Mi n e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S u r v e y o f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1 2 , d i l i n , C h i n a ; 3 . I n s t i t u t e fG o e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张宏嘉 ,曹 亮 ,李福文 3 ,李桐林
1 . 吉林 大学地球 探测科 学与技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6 ;2 . 吉林省区域地质矿
产调查所 ,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3 . 吉林 省勘 查地球物理研 究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1 2
摘 要 :本 溪一 集安地 区的三维地质 填 图对 于该 区深部找矿具有 重要意 义。本 文通过对该 区 5 条 实测重磁 电剖 面 的数据处理 以及对 实测物性标本数 据的整理分析 ,结合该 区已有地质 、地球物理等其 它资料 ,对 5 条剖 面进行 了 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解释 ,初步得到 了研 究区的三 维地质结构 。
第3 2 卷 第1 期
2 0 1 3年 0 3月
吉 林 地 质
J I LI N GE0LO GY
VO l _ 3 2 NO. 1
Ma t .2 0 1 3
文章编号 :1 0 0 1  ̄2 4 2 7( 2 0 1 3) 0 1—8 8—7
本溪一 集安地 区三维地质结构重磁 电综 合解 释
Ke y wo r d s : ma g n e t o t e l l u r i c s o u n d i n g ; ma g n e t i c a n d g r a v i me t r i c ; 3 D ma p p i n g ; Li a o n i n g — J i l i n if r t

重磁电震实习报告

重磁电震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油气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重磁电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我校组织了一次重磁电震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重磁电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内容1. 重磁勘探(1)实习目的:了解重磁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实习内容:- 重磁勘探原理及仪器设备介绍;- 重磁数据采集与处理;- 重磁异常解释与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 电震勘探(1)实习目的:掌握电震勘探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实习内容:- 电震勘探原理及仪器设备介绍;- 电震数据采集与处理;- 电震异常解释与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3. 联合勘探(1)实习目的:了解重磁电震联合勘探的原理、方法及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2)实习内容:- 联合勘探原理及方法介绍;- 联合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 联合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

三、实习过程1. 重磁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油气田重磁勘探基地。

(2)实习过程:- 了解重磁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参观重磁勘探现场,学习重磁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参与重磁异常解释,分析油气勘探潜力。

2. 电震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油气田电震勘探基地。

(2)实习过程:- 了解电震勘探的基本原理和仪器设备;- 参观电震勘探现场,学习电震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 参与电震异常解释,分析油气勘探潜力。

3. 联合勘探实习(1)实习地点:某油气田联合勘探基地。

(2)实习过程:- 了解重磁电震联合勘探的原理和方法;- 参与联合勘探数据处理与分析;- 分析联合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重磁电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2. 了解了重磁电震勘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及联合勘探的优势;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4. 为今后从事油气勘探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

重磁数据处理大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空学院姓名:陈亮班级:061132学号:20131004480指导老师:杨宇山目录一、地质任务 (3)二、工区概况 (3)三、数据整理 (4)一、重力资料数据整理 (4)二、磁场资料数据整理 (6)四、材料图 (4)五、研究区重磁异常分析 (10)六、重磁资料数据处理 (13)1、重力场延拓 (13)2、磁场化极处理 (16)3、重力场的分离 (17)4、磁场的分离 (18)5、重磁资料导数换算处理 (20)七、局部重磁异常分析 (25)八、学习总结 (25)一、地质任务(1)将布格重力异常Δg和磁异常ΔT整理出来,计算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的总精度。

(2)利用surfer绘制测点点位图(即实际材料图),布格重力异常平面图,磁异常ΔT平面图。

(3)根据密度统计表分析研究区的物性特征。

(4)分析研究区重磁异常特征。

(5)对重磁资料进行处理(化极、延拓、导数换算等并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断裂构造分析。

(6)提取与矿有关的局部重磁异常(绘制结果图件),并进行对应分析,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磁铁矿与磁铁矿的可能分布范围。

(7)撰写报告。

二、工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3.98697°—114.00797°,北纬29.508730°—29.522709°,处在我国非常重要的铁多金属矿成矿带西段。

在以往地质、物探工作基础上,2015年3月人们在研究区中部完成了面积为5km ²(2.5km×2km,线距50m,点距20m,测向方位角0度)的1:5000地面重磁扫面工作。

此次重力施工设计精度为50μGal,磁测施工设计精度为5nT,共完成了3116个测点,检查点159个,重力观测误差为18.3μGal,磁测观测误差为2.12nT;重力近区地改范围0~20m,在野外完成,采用差分GPS(RTK)进行8方位方形域测量,检查点59个,误差为5.8μGal。

吉林省区域重、磁场综合信息解析及地质意义探讨

吉林省区域重、磁场综合信息解析及地质意义探讨

吉林省区域重、磁场综合信息解析及地质意义探讨邵建波;王洪涛【摘要】吉林省区域重力场特征可分为三级:一级异常为全区的背景场;二级异常为研究区内部大型重力高和重力低以及延伸较大的重力梯级带;三级异常表现为地块内部隆起与断陷引起的异常.区域磁场特征总体可分为三种:正异常区、负异常区、异常陡变带.对重力、区域磁场数据进行了上延5 km、10 km、20 km、50 km高度延拓,分别计算四个方向(0°、45°、90°、135°)的水平一阶导数、垂向二阶导数,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区域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基底构造特征.对区域断裂特征及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7、8号断裂带是华北板块构造单元界线.区域矿产资源分布受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基底构造控制.【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1【总页数】10页(P52-61)【关键词】区域重力场;区域磁场;综合信息解析;吉林省【作者】邵建波;王洪涛【作者单位】吉林省地矿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61;吉林省地矿信息中心,吉林长春 13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2.1;P3180 引言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大地构造处于多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图1)。

近年来对吉林省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大地构造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1-5] ,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未解的疑难问题,如长白山覆盖区构造格局、华北古陆块边界及古缝合线的位置、一些重要构造带的构造性质、一般性构造与深大断裂的区别等。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及周边地区区域重、磁资料的系统研究,采用传统分析方法及综合信息构造解析方法[6-8],对东北中部重、磁场特征进行分析,对构造带进行半定量的研究。

1 重力场特征及解译1.1 区域重力场基本特征图 1 吉林省及周边地区地质简图(据文献[1-5]等编制)Fig.1 Simpli fi ed geological map part of Jilin Province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after[1-5])1. 新生界;2.中生界;3.古生界;4.新元古界;5. 中元古界;6.古元古界;7.太古宇;8.侏罗纪-白垩纪岩浆岩;9.三迭纪岩浆岩;10. 晚古生代岩浆岩;11.早古生代岩浆岩;12. 元古宙岩浆岩;13.新生代喷出岩;14.地质界线;15.断层;16. 西伯利亚克拉通;17. 西伯利亚板块边缘地块群;18. 华北克拉通;19. 松嫩-佳木斯联合地块;20. 兴凯地块;21. 那丹哈达地块;22. 锡霍特阿林地块;23. 造山带;24. 蒙古-鄂霍次克晚燕山造山带;25. 缝合带;26.大断裂、断裂;27.构造单元代号(H.华北地块;J-L.胶辽地块;S-N.松嫩地块;B-J.布列亚-佳木斯地块.X.兴凯地块;Z.造山带)吉林省及周边地区区域重力场(图2)呈现三高二低一缓的分布特征。

重磁异常解释的归一化局部波数法

重磁异常解释的归一化局部波数法

重磁异常解释的归一化局部波数法
马国庆;黄大年;李丽丽;于平
【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
【年(卷),期】2014(057)004
【摘要】局部波数法是进行重磁数据解释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提出归一化局部波数法,该方法在不需要任何关于地质体信息的前提下能有效地完成异常的反演工作,且给出了不同归一化方式的应用效果.理论模型试验表明归一化局部波数法能准确地完成异常的反演,且通过对比发现其他归一化方式(中值、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的计算结果相对算术平均归一化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将该方法应用于实测磁异常的解释,获得了未知地质体的空间位置.
【总页数】10页(P1300-1309)
【作者】马国庆;黄大年;李丽丽;于平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春 1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大兴安岭东南部油气资源勘查区重磁异常初步解释 [J], 张明华;乔计花;田黔宁;刘玲;高飞;孙中任
2.归一化总水平导数法在位场数据解释中的应用 [J], 李丽丽;黄大年;韩立国
3.解释位场全张量数据的张量局部波数法及其与常规局部波数法的比较 [J], 马国庆;杜晓娟;李丽丽
4.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法在位场数据解释中的应用 [J], 赵强
5.归一化总水平导数垂向导数法在宁夏中卫M33异常解释中的应用 [J], 马立荣;赵强;杨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沈阳及其附近地区重磁数据处理与解释报告******学号:********班级:四班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指导教师:吴燕冈教授2011.12.26目录前言 (2)第一章重磁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 (3)一、重力场与磁场的波谱介绍 (3)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3)三、Surfer、Grapher简介 (3)第二章地质概况 (5)一、东北及其附近地区地质概况 (5)二、实验区内的地质概况 (5)第三章区内重磁异常综合解释 (8)一、重力数据异常处理与解释 (8)二、磁异常数据异常处理与解释 (12)三、重磁异常场综合分析 (15)第四章本次实验的初步结论 (16)主要参考文献 (16)前言重力勘探是测量与围岩有密度差异的地质体在其周围引起的重力异常﹐以确定这些地质体存在的空间位置﹑大小和形状,从而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作出判断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磁法勘探是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其他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或其他探测对象)的分布规律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二者有广泛的应用,如研究地壳深部构造;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划分成矿远景区;掩盖区的地质填图,包括圈定断裂﹑断块构造﹑侵入体等;广泛用于普查与勘探可燃性矿床(石油﹑天然气﹑煤);查明区域构造,确定基底起伏,发现盐丘﹑背斜等局部构造;普查与勘探金属矿床(铁﹑铬﹑铜﹑多金属及其他),主要用于查明与成矿有关的构造和岩体,进行间接找矿;也常用于寻找大的﹑近地表的高密度矿体,并计算矿体的储量;工程地质调查;如探测岩溶,追索断裂破碎带等。

随著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微处理机的广泛应用,测量磁场3个分量及其梯度的高精度航空磁力仪已经制成。

加上高精度的导航和数据处理,绘图和资料解释推断的自动化,今后航空磁法勘探将代替部分地面磁法勘探,并在工作过程中自动作出解释,绘出磁性体空间分布图。

利用这些图件,再结合其他资料,能可靠地对工作地区的地质构造作出推断,供找矿﹑找地下水﹑工程建设和地震预报等方面应用。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重磁勘探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测量精度方面大大提高。

由于重磁法勘探应用广泛,成本不高,因此在勘探领域一般是其他勘探方法之前的首选方法。

由于地球区域复杂,通常要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以去除各种无关影响,提取所要的结果。

同时根据处理结果对其进行解释,其中解释又分为定性解释与定量解释,其处理方法与解释方法在本次实验中均有所简单涉及。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重磁异常的空间域处理与转换,重磁异常的波数域处理,重磁异常的反演方法以及重磁资料的地质解释和在勘探中的应用等。

基于本学期学习的内容及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东北地区的重磁异常做初步的处理及解释。

本次实验作图工具使用的为Surfer和Grapher,同时也参考了一些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此作为基本出发点,进而得出一些初步的结论。

第一章重磁数据处理基本原理与方法一、重力场与磁场的波谱介绍重磁数据的处理分为空间域和波数域,在空间域中重磁数据的处理十分复杂,而经过傅里叶变换到波数域中后就变得十分简单方便。

在波数域中对数据所有的处理都是一些因子的乘积;而且由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出现运算速度明显加快;除此之外波数域处理的另一个优点是没有了边缘损失。

鉴于上述优点重磁数据处理都是在波数域中进行的。

在波数域数据处理时要先把数据扩充到2的整数幂倍,然后利用FFT计算原始数据的谱,再将原始异常的谱乘以处理过程的权因子求转换谱,最后用逆FFT 转换回空间域异常。

用到泊松公式波数谱,其中重磁异常波数谱由水平尺寸、深度因子、位移因子和磁化因子乘积构成。

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1、解析延拓:根据某观测平面上的实测异常,换算场源以外其它空间位置的异常称为解析延拓。

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上,称为向上延拓,换算平面位于实测平面之下,称为向下延拓。

向上延拓可以突出深部异常,压制浅部异常;计算形状参数勾绘断面图。

而向下延拓可以突出局部异常,压制深部异常;划分水平叠加异常;评价低缓异常;增加解释推断的信息。

延拓的波数谱只与深度因子有关,∆h>0为向上延拓,∆h<0为向下延拓。

下面以无限长直立台阶为模型说明解析延拓的作用:模型参数:埋深H=10km ,h=8km ,台阶厚度t=H-h=2km ,剩余密度ρ=0.9g/cm3,剖面线从x从-100km到+100km ,y为1到128km,间隔均为1km 。

图1-1(黑色为原始数据,蓝色向下延拓2km,红色为向上延拓2km)由图1-1对比可知,向上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小了,向下延拓后重力异常幅值变大了,当在边界时会出现局部振荡。

2、导数异常的计算:(1)垂向导数的计算:求垂向导数就是要根据实测重磁场T 的分布来计算n n Tz ∂∂在该平面上的分布。

n 为求导的阶数,常用的是n=1和n=2,即计算垂向一阶导数或垂向二阶导数。

因为n n n T r T z ∂=∂,所以nr 是计算年n 阶垂向导数的波数响应。

即垂向一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垂向二阶导数的波数响应为r 2。

垂向导数异常能区分相邻异常体的异常,减少其相互迭加的影响。

或者减轻围岩的干扰,分离迭加在背景场中的局部场。

从理论上分析用垂向二阶导数的零值线可以圈定异常体韵范围和位置。

(2)水平导数的计算:水平导数即对x 方向的导数TiuT x∂=∂和y 方向的导数 T ivT y ∂=∂若s 是实测平面上某一任意方向,它与x 方向的夹角为α,则cos sin (cos sin )T T T i u v T s x yαααα∂∂∂=+=+∂∂∂。

方向导数可以用来突出某一方向的异常特征。

x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x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y 方向的方向导数对于y 方向的高频成分有放大作用,因此实践中常用方向导数来分析区内某一方向的构造线特征。

3、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匹配滤波: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是区域重磁场数据处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实际资料解释中也有重要意义。

区域场以低频成分为主,局部场则以高频成分为主。

采用提取不同波数成分的场就可以完成场的分离。

匹配滤波:当实测场是由区域场与局部场迭加而成时,从径向平均对数功率谱曲线土就会显示两个拟合直线段,它们分别反映了区域场和局部场的主频段。

因而采用一般的波数滤波方法就可以进行场的分离。

由于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对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并且在实验中也并未尝试,因此此种方法在本次报告中就不再详细介绍,在数据处理时暂时不做此方法的处理。

4、化磁极:化极是将斜磁化的Z a 、△T 转换成垂直磁化的垂直磁异常。

它消除由于磁化场的倾角和偏角引起的磁异常不对称性的一种滤波技术,以便使异常似乎是在磁极处获得的,从而异常形态简化,利于推断解释。

由于在本学期的课程中并未对该种方法做详细的介绍,因此在以下数据的处理中不再应用。

三、Surfer 、Grapher 简介。

Surfer 主要用于画等值线图和三维立体图,画等值线图Countour Map 和三维立体图surface map 的文件必须是grd 文件,画图框Base map 要用bln 文件,而标明文字和图表的post map要用dat文件。

可以利用properities选项卡对所化图形的各种性质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surfer还可以画vector map 向量图(或风向图)、Image map、shaded Relief map、wireframe map。

surfer功能是比较强的,但没有各种投影变化是它的一大缺点。

尤其是在等高线领域,这不能不说是它的应用受到限制的地方。

Grapher与surfer一样也是由Golden Software开发,但是它主要是用来画剖面图,支持txt、dat、xls等格式,数据按列放置,可以有标题行。

Grapher 在导入数据后可以选择x轴和y轴的数据,利用Properties选项卡可以修改图形及坐标轴的长度、位置、范围及标题,曲线的颜色,添加图例标题等。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东北及其附近地区地质概况:本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所挟持的东西向构造带东端。

西伯利亚板块影响着该区前寒武纪诸地块的性质和古生代的构造和岩浆作用;而华北板块对本区后期改造,影响着大陆边缘的走滑拼贴作用及造山和盆地的形成。

这一区内分布有十分重要的两条巨大岩浆岩—火山岩带(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和张广才岭岩浆岩带) 和15 个盆地(松辽盆地与大庆探区外围的14 个中小盆地) ,还有著名的郯庐断裂北延部分的敦化—密山断裂和依兰—舒兰两条岩石圈断裂。

二、实验区内的地质概况:本次我们的测区在北纬410到46.50,,东京114.50到124.50之间,包括了辽宁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大部分地区(即图上黑框所圈得部分)。

这一地区包括华北地台的东北部和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的东部。

由图2-1可以清晰地看出有两条比较大的构造带穿过本测区即A和D,其中A 为天山—阴山—燕山构造带, 西起天山, 东经阴山、燕山, 及兴蒙褶皱带. 代表塔里木—华北克拉通北边界构造带. 构造带包括天山华力西褶皱带, 阴山加里东褶皱带及深大断裂,伴生燕辽沉降带, 白云鄂博、扎尔泰裂谷、同生断裂带。

D 为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构造带、地震活动带、重力梯度带。

图2-1图2-2这一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中朝壳体和西伯利亚壳体之间,由图2-2可知测区的南部为华北地台,测区的北部是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除此之外还有郯庐断裂带穿过本区。

(1)天山—兴蒙地槽褶皱系包括阿尔泰地槽、外准格尔地槽、额尔古纳地槽、兴安地槽、天山地槽、内蒙地槽、吉黑地槽、准格尔中间地块和松辽中间地块。

它们环绕西伯利亚地台向南突出弧形展布,愈远离西伯利亚地台形成褶皱带的时期愈新,反映了以西伯利亚地台为核心、陆壳逐渐增长的过程。

另一方面,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它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向北时代变新的趋势,但远不及前者明显。

(2)华北地台华北地台连同朝鲜北部合称中朝地台,北面以阴山山系的北缘为界,西起甘肃玉门以北地区,向东经内蒙的白云鄂博、多伦、赤峰至东北的法库、昌图、敦化一带。

西南介界位于合黎山及龙首山之南,并经清水河、六盘山西麓向南延伸至天水附近。

华北地台在早元古代末吕梁运动以后长期以来变现为相对稳定的地区。

华北地台划分为十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为:蒙古地轴、鲁东地盾、辽东台背斜、陕西台背斜、鲁西台背斜、鄂尔多斯台向斜、辽冀台向斜、燕山台褶带、豫淮台褶带和贺兰—六盘台褶带。

在图2-3中标出了测区内的一些二级构造单元。

图2-3图中1-6是燕山台褶带,1-4是内蒙古地轴,1-8是胶辽台隆,9-1是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9-2是内蒙古有地槽褶皱带,10-1是松辽拗陷(3)郯庐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