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近代科技教育与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天文学
1859年,李善兰与英国人伟烈亚力合译的英国天文学 家候失勒的《谈天》出版,比较全面介绍了哥白尼 学说及其它一些西方天文学知识,。 1886年起,康有为撰《诸天讲》,第一次介绍了康 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 。 1887年,傅兰雅著的《天文须知》,美国人摩嘉立与 薛承恩合译的《天文图说》。 1887年,傅兰雅著的《天文须知》,简单地介绍了日、 月、星辰的运行情况,还介绍了一些天文仪器、测 量推算方法等常识。 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英、日、德等国出于各自目 的先后在我国领土上设立天文台、测候所、观象台 。
中国近代历史与文化
(九 )
人文与社会学院
第九章 近代科技、教育 与文化
第一节 科学技术
一、自然科学的传入与进步 1、数学
项名达(1789—1850),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成就:《象数一原》、《椭圆求周术》 华衡芳(1833—1902),江苏金子匮(今属无锡) 人 成就:与英国人傅兰雅等合译了《代数术》、《三 角数理》、《微积溯源》、《决疑数学》、《合 数术》等。
李善兰(1811—1882),浙江海宁人
成就: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 、 翻译英国人棣么甘的《代数学》、 美国人罗密士的《代微积拾级》, 从而把西方近代符号数学、 解析几何和微积分第一次引进我国。
著作:《方圆阐幽》、《弧矢启秘》、《对数探源》 《垛积比类》、《考数根法》
2、化学
我国近代最早的化学专著译本:美国人嘉约翰口 译,何了然笔述 的《化学初阶》 (1870年出版) 化学家徐寿与傅兰雅合作编译书籍13种,后又翻译了 《化学鉴原续编》、《化学鉴原补编》。
四、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形成与发展 1、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形成
1843年英国传教士慕维廉创办上海墨海书馆——西 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家出版机构 洋务派开始翻译出版西方著作 维新派的创办报刊活动 :
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澳门《知新报》 等
2、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897年,夏瑞芳、鲍咸昌、高凤池联合创建上海商务 印书馆,这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出版企业。 1906年,清政府在学部设立图书局,编辑出版各类 学堂教科书。 1907年,清政府设立官报局,出版《政治官报》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出版活动 : 《苏报》 、《民报》、《国民日日报》、《警钟时 报》 等 1902年,黄兴和杨毓麟在日本东京创办湖南编译社
第二节 教育事业
一、近代教育事业的兴起
1、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 (1)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州 同文馆、台湾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 书院、新疆同文馆、珲春俄文书院等 (2)技术学堂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马尾 船政学堂 1867年 沈葆桢 马尾绘事院。
京师同文馆
(3)军事学堂:上海操炮学堂、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广东黄埔 鱼雷学堂、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南京水师学堂、 南京陆师学堂、奉天旅顺口鱼雷学堂、直隶武备 学堂、湖北武备学堂、浙江武备学堂、天津军医 学堂。
5、生物学
《植物学》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著名科学家钱崇澍的《宾州毛茛的两个亚洲近缘种》 和《钡、锶、铈对水锦的影响》,分别是阐述了 中国近代植物分类学和植物生理学的最早论文。 自1909年始,许多高等学堂开设了生物方面的科系。
6、地理学
1847年玛吉士编译《新释地理备考》10卷 1853年慕维廉编译《地理全志》10卷 玛高温与华蘅芳合译《地理浅说》 1886年,清政府设“会典馆”,进行《大清会典舆图》 的测绘工作 。 张相文(1866—1933年),先后编著《初等地理教科 书》、《中等本国地理教科书》和《地文学》等, 比较系统地传播了近代地理学知识。 1905年,地质学家邝荣光绘制《直隶省地质图》、 《直隶省矿产图》,是我国第一批地质图。 章鸿钊在1913年开办地质研究所,培养了我国第一批 地质专业人员。
3、资产阶级史学的产生和发展
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1901年)和《新史学》 (1902年)的发表——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 的真正开端
三、文学艺术 1、文学
诗歌 :出现大量反侵略反封建的体裁 张维屏的《三将军歌》、《三元里》 南社的《吊鉴湖秋女士》 小说 :出现揭露黑暗政治、抨击时弊的谴责小说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刘鄂《老残游记》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翻译小说 :林纾 《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 录》
二、历史学的变革与成就 1、传统史学的延续与演变
历史学开始摆脱乾、嘉时代繁琐考证的风气, 注意把历史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从“经学 义理”到“经世致用”,反映出传统史学的新变 化。
2、外国史学的介绍和研究
西方传教士对本国历史著作翻译和推销: 《万国通鉴》《泰西新史揽要》《大英国志》 《联邦志略》《俄史辑译》等 中国对外国社会的考察与研究: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康有为的《波兰分灭记》、《俄彼得变政考》
教会学校的双重影响: (1)、外国教会通过创办学校,在中国推行奴化教 育,维护西方列强的在华统治。 (2)、教会学校也带来了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在 一定程度上起传播文化和积极作用。
3、留学教育
容闳(1828~1912) 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
——中国最早的留美毕业生
1872年8月12日 ——1875年11月,清政府派出120名留 美幼童。 1874年,容闳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城建立 了中国最早的留学机构——中国留学事务所。 留学教育的影响: 其一,留学教育冲击了传统观念。 其二,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洋务教育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基础。
2、教会学校的创办
1819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了中国最 早的教会学校——英华书院。 1875年左右,在华教会学校约 800余所,学生2000余 人,其中天主教所属450所,学生1400余人。 1875—1919 年间,新教教会学校数目由 350 所增加到 4000余所,在校学生达20余万人 .
2、语言文字 3、艺术
形成173种曲艺曲种:苏州弹词、京韵大鼓、西河大 鼓、子弟书、相声等。 形成224种戏曲剧种:京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 汉剧、湘剧、州剧、粤剧、闽剧等 。 20世纪初,话剧传入中国 西洋音乐比较完整地传入了中国。 19世纪下半叶,西方的摄影技术、电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入中国。
张石川导演的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剧照
(3)编辑教科书 (4)留学教育的勃兴
清末留学日本教育与以往的留学教育相比,有以下 特点: ①留学生人数多 ②学文科的人居多 ③自费生多 1909年至1937 年,庚子留美学生
第三节 学术文化事业
一、社会科学新学科的建立 1、哲学 ①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的原理、体系 ②介绍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和哲学家 2、逻辑学 严复:翻译了英国著名思想家约翰· 穆勒的《穆勒 名学》和耶芳斯的《名学浅学》,开辟了把中国 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途径,在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京师大学堂
2、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
(1)制订新学制 1902年8月15日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 制” ) 1904年1月13日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 制”)——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基础。 (2)建立教育机构 中央:1905年12月,清政府成立学部 地方:各省设立提学使司,府、州、县设立劝学所
二、应用技术的发展 1、工业技术
1843年,广东潘仕成仿造美国水雷成功 丁拱辰制造了一台小型蒸汽机
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用、民用工业,引进并掌握 了不少近代技术。
2、农业技术
19世纪90年代前后, 西方近代农业技术传入中国: 1897年,罗振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 1917年,中国农学会成立,创办了《作物学报》、 《园艺学报》和《植物保护学报》 1897年,维新派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农会——务 农会 西方近代机械农具引进我国 :抽水机、制茶机、刈 麦机、马耙、玉蜀黍播种机、洋犁、玉蜀黍自束 器及脱粒器等。
上晓起古老制茶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农业试验机构先后在中国 建立:1898年,上海成立育蚕试验场 1899年,淮安设立饲蚕试验场 1902到1903年,保定、济南、福州、沈阳 先后成立了农业试验场。 近代农业专业公司开始在中国出现: 1897年,浙江镇江自来水灌田公司、杭州有恒农 业公司、福建福州制茶公司、北方利源总公司相 继建立。
3、伦理学
西方伦理学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 日本户水宽人的《道德进化论》和《伦理学原理》 元良勇次郎的《伦理学》
梁启超和蔡元培是中国近代伦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 梁启超的《新民说》 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
4、社会学 5、经济学
严复翻译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的经 典著作《国富论》 梁启超的《生计学说沿革小史》、陈昌绪译的 《计学平议》等论著,介绍了19世纪庸俗经济学 说。
留日学生虞和钦翻译的《化学周期律》,把元素周期 律第一次传入中国。 1907年,中国化学会欧洲支会在法国巴黎成立; 1914年,中国科学社在美国成立;
1918年,中国化学研究会在法国成立。
3、物理学
不少西方近代物理学著作被介绍到我国 : 力学方面 :《重学》、《谈天》、《重学浅学》、 《力学测算》 电学方面 :《电学》、 《电学纲目》 光学方面:《光论》、《光学》、《声学》《声学 揭要》 热学方面:《物体遇热改易记》 著作:邹伯奇(1819—1869)所著《格术补》研究了 平面镜、透镜、透镜组等的成像规律。
其三,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1、维新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
(1)改革书院制度 (2)扩大办学规模 ①办学阶层更为广泛。 ②学校种类明显增多 。
③学校建制逐步拓宽。
(3)百日维新与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教育 改革的法令措施 : ①开办京师大学堂。 ②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 ③将各省、府、县书院改为新式学堂。 ④发展实业教育和文化事业。 这些措施在推行中遭到抵制和拖延,大多未及 施行,即被守旧派废止。
3、西医学的传入和发展
外国传教士译介西方医书 : 英国伦敦传教士医生合信在1851年与陈修堂编著 《全体新论》一书,使西方的生理解剖学知识首 次传入中国。 到20世纪初期,大约有100多种西医西药著作被译 成中文出版 。 外国传教士创办医学刊物 :《西医新报》、《格致 汇编》、《博医汇报》等
19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开设 西式医院,到1919年,全国的教会医院已达250多 所 。 教会医院的创立,对于西方医术传入中国,起了 重要的作用: (1)医生采用西医术为中国病人治疗,逐步改变 了人们对西医的偏见,为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减少了 阻力。 (2)教会医院附设西医学校以及教会学校附设西 式医院,介绍西医西药,传播医院管理经验,为中 国培养了一批西医人才。 (3)教会医院把一些较先进的西医西药研究成果 传入中国。 (4)西医术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统中 医学和整个中国医学界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