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产业园区案例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研究对象
新竹科学工业园
1980年成立,源于70年 两次世界石油危机后台湾 对经济转型的需要
新竹科学城
以科学工业园为基础,将 新竹科学园区建构成科学 城,
台南科学工业园
1995年成立,源于台湾 对高新产业布局和产业升 级的需要
4
位置
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南侧,台北市西南约70公里处
规模
占地2000公顷,可供开发用地800公顷
国际合作
科技城发展计划确定推动计划:25年 园区完善和发展
02-16
9
主流产业活动发展进程
根据园区主流产业活动的差异与区域创新 能力的强弱,可把新竹园区的发展历程分 为四个阶段:
10
1、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
本阶段从筹划建园(78年)开始到为80年代中期为止,历时7年。
这一时期活动的主体是政府,只有少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驻园区。
12
2、高科技产品标准化生产主导阶段
本阶段从1985年至1990年民间资本开始大量介入园区止。历时5年。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园区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但企业活动主
要以高科技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主。在90年以前,园区的研发总经费基本上处于一个数 量少、增长慢的时期。少量的研发活动也主要由政府支持的科研院所承担。跨国公司在 园区内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把园区作为在东南亚的生产或销售据点。 核心高科技产业形成: 90年代,微电子关联产业集中了大量资本与劳动力,成为区域制 造业中的占绝对优势的主力,其它工业部门步入衰退。 由于企业数目的增长,新竹科学 园区开始对周边产业结构产生“竞争-排挤”和“外溢-关联”作用。“竞争-排挤”作用主要 表现在园区内新兴产业的工资福利比原先的传统产业高出许多,使得后者员工招募困难 或面临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的压力,许多厂商因此被迫就近外迁。“外溢-关联”作用 则表现在随着园区的发展,地方既有厂商与园区内厂商形成日益密切的委托加式、原材 料供应等协作关系。由于园区的技术外溢,园区附近新设立的高科技企业也逐步增多。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新竹科学园区 设立所带来的进驻员工使该区域人口有显著增长,人力素质与收支水平也有显著提升。 收入增加所带动的家庭消费与住宅需求刺激了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然,这种相互 作用机制贯穿园区发展的整个历程中。
5
交通及对外联系
北距台北约70公里, 南距台中约80公里
距台中港、基隆港约 90公里
距桃园中正国际机场 55公里
中山高速公路、北部 第二高速公路通过
南北电气化铁路贯穿 台湾西部
6
发展进程
7
规划演变
形成时间 规模
功能分区
科学工业园
1980年
一、二、三期已
开发603公顷
性
工业区
质 改
教育研究区
变
,
商业区
规
住宅区
划
园林区
扩
张
科学城
1986年计划,1993年通过
1996年近期目标在新竹市内; 2116年远期目标包括12个乡 镇共776平方公里; 四大功能 科技、居住、社教、娱乐 四大组成(近期目标) 大园区 大学城 香山山城 历史古迹城
8
建设开发进程
孕肓期 2年
建设发展期 3年
转型期 3年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
园区概况 发展进程 功能分区 发展现状 经济贡献与相关指标 科学城——科学工业园依托下的新竹市规划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园区概况
3
台湾高科技产业分布:新竹——台南
政府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于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积极颁布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单一窗口”行政服务体系,着力创造一
个“优惠、便利”的“高科技企业特区”,以吸引园区外的高科技公司来投资设厂。
成果:截止到1985年,新竹科学园区完成二期,共3.77平方公里的土地开发, 建造了一大批标准厂房、员工住宅、实验中学、大型公园、绿地等设施。经过 几年的建设,土地开发的基建工程已达到预期目标,但因为“高科技企业特区”形 象的树立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园区企业数目的增长速度较慢。
心\科技产业发展
•台积电入园
区等43项计划
•350公顷用地完毕; 工 业 园 服 务 中 心
•再开发三期192公顷 投入使用
用地;
•另规划600公顷
四期规划 扩展
70年代
wk.baidu.com
78-80 80-83
科技引进,人才培养
84-86年 87-90年
科技生根,市场拓展 科技突破,产品创新
90-02年
大企业 入园
国际企业及中小 科技城设想 企业入园
以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与相关优惠政策为主,而是把重点放在寻求当地技术合 作资源、加强本地化进程等方面。园区内已成熟的技术与资金也开始输出国 外,进行各种跨国联盟合作。 96年,园区国内专利数为226件,国外专利数为0;99年园区国内外专利数合 计为2536件,这表明新竹科学园区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13
3、研发与标准化生产平分秋色阶段
从90年开始,直到98、99年新竹园区向南部扩张,历时9年。 新竹园区经过建设,园区创业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政府支持的部分研发项
目也在园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时,民间资本开始大举进入园区。政府不再是唯一先进技术资源的代理者
与主要资本引导者。 跨国公司的地位也在削弱。跨国公司在台策略也和先前有明显的改变,不再
企业:为尽早让园区成长起来,园区管理部门对入区厂商审核与管理比较宽松, 所以开始几年入驻园区的部分企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
11
本阶段政府作用
政策:当局对前来新竹创业的IT厂商给予特殊支持。 资金:1983年,当新竹陷入资金困境中,作为一项完全由政府创立的工程, 当局投资24亿美元,搞风险资本,并对风险资本进行奖励,各种资金逐渐汇入 到科技和战略性产业。除了当局的奖励机制外,岛内还有一个非常活跃的上市 前股票市场,使得一些未上市的高科技股可以完全自由流动,无须等到上市, 便可以迅速、及时地募集到现金。这一资本运作模式,极大地刺激了台湾IT业 的成长。 成功因素总结: 环境优越、政策优惠、机制灵活
发展期 12年
规划扩展期 5年
•美国企业看中 岛内廉价劳动 力,逐步建立 工业区
•45家企业
•377公顷土地开发 •90家企业
•大企业入园
• 科技生根
•多目标多功能原则 •市场拓展
•科技引进
•人才培养
完成区域宽频服
•加入世界科学园
务网络
区协会及世界研究园会. 通 过 科 技 交 流 中
•150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