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变化趋势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但同时消费率下降,扩大内需政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本文从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分析我国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简单的计量模型得出实证分析结果。

关键词:收入差距;消费差距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但是无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收入的增长都是不均衡的,从而导致了城乡以及区域之间消费支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这种收入与消费差距的同时扩大,不利于改变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无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更不利于改变目前经济发展过于依赖出口与投资的格局。

本文拟用1985年-2007年的数据为例,验证我国不同区域,即东部、西部、中部及其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

二、1985年-2007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东南沿海地区还是西部内陆地区,收入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按照名义价格计算,从1985年到2007年,西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27.82元上升到了11149.77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2%,同时农村人均纯收入也由328.54元上升到3003.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6%;东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37.17元上升到16907.8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6%,农村人均纯收入由526.78元上升到6558.17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1%;中部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9.76元上升到11624.44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4.1%,农村人均纯收入由375.05元上升到3836.65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2%;东北地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84.61元上升到11277.06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6%,农村人均纯收入由432.13元上升到4365.69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1%。

通过名义收入和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出,四大区域内,城镇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普遍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这个差值一般在2到3个百分点左右;而区域之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又高于其他地区的城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但这个差值一般维持在1个百分点左右。

这也说明,如果将各地区内的城乡收入差距缩小,那么对于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的意义是重大的。

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可以通过城乡居民名义收入之差来反映。

如图1所示,中国四大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都经历了一个长期扩大的趋势,而且这种扩大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得更加明显,有加速扩大的态势。

从绝对数字上来看,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大,到2007年已经达到了10349.6元,较其他地区来说,其加速程度更大。

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可以用城乡居民的名义收入之比来表示。

如图2所示,中国四大区域的城乡收入都经历了一个由扩大到缩小再扩大的变化过程,但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目前处于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下。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绝对数值相差很大,但是城乡相对收入差距却低于西部和中部。

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可以看出,1985年-2007年,中国四大区域城乡收入差距不管是绝对收入差距,还是相对收入差距,都有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只是相对收入差距上升缓慢,这也许可以间接说明,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农民的收入有增长的趋势,只是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增长趋势较缓,再加之城乡居民改革之初的收入基数
不同,因此,绝对和相对差距都在扩大。

图1 1985-2007年中国四大区域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变化趋势
图2 1985-2007年中国四大区域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变化趋势
三、1985年-2007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及其东北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
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决定其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扩大,必然导致其消费水平的差距扩大。

这里我们对应于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对消费支出进行比较。

按照名义价格计算,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1985年的669.62元,上升到2007年的8227.87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由263.05元上升到2495.73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8%;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776.82元上升到12100.75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3.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428.09元上升到4759.09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6%;中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584.36元上升到8327.18
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307.63元上升到2929.15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9%;东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608.25元上升到8503.1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8%,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则由357.56元上升到3183.63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0.5%。

从所得的消费增长率来看,各区域内部,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增长一般相差2个百分点左右,而区域之间,不管是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还是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的都趋于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城镇居民大约为12.8%,而农村居民大约为10.9%。

这里,我们采用与收入相对应的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四大区域城乡居民绝对消费支出差距与相对消费支出差距,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图4
通过图3和图4,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都与收入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我国四大区域内,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扩大趋势在逐渐加速。

东部地区仍然是城乡消费支出绝对差值最大的地区,西部紧随其后。

而中部和东北地区绝对差
值基本一致,也呈加速的扩大趋势。

消费支出的相对差距最大的是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消费支出的相对差距明显较其他地区小。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及其东北地区,城乡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距在逐渐扩大,其绝对数值呈加速上升的态势,而相对消费支出差距则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往复状态,但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表1的总结,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的人均消费年平均增长率与其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基本一致,甚至于增长趋势要高于收入的增长率,而其他地区的消费增长率一般略低于收入水平的增长。

笔者认为,这一方面说明,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确实得到了实惠,因而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在提高,且两者的增长率基本保持平衡,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仍然很低,因此,其收入的增长中,有大部分被用于改善生活质量,食品质量等较低端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
1)尽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首先城乡消费差距的大部分可以由城乡收入差距来解释,因此,要想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就应该想尽办法增加其收入水平。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呈加速扩大趋势,明显的收入不平等,会使得社会对于不公平的认识感加重,不利于形成城乡和谐发展的观念。

再次,应该看到,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值目前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上,这说明,近几年来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显著提高,国家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取得了成效。

2)在四大区域中,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绝对值是最大的,虽然相对收入差距较西部和中部地区小,但是绝对差距的扩大影响了东部地区的消费阶梯式递进的结构,也不利于落后产业的淘汰和资本的积累投资。

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对于居民消费率有显著的影响,诚然,东部地区的农民收入绝对值高于其他地区,但是由于东部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服务价格、生活质量要求相应的也就高于其他地区,因此国家应该重点调节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不均问题。

3)西部地区无论是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都较其它地区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城市居民在一定程度上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人均可支配收入到2007年为止,和其它地区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提高很有限。

西部地区的相对收入差距是最大的,同时应该注意到,由于西部地区的城市和农村的收入绝对值偏低,因此相对值增大,就意味着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十分缓慢的,而且一直维持在一个低水平。

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都存在劣势,因此,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应该更加重视西部地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农村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不仅仅要扫除文盲,更要培养一批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西部人才,还要千方百计地增加西部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让西部农民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4)西部地区中有很多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省份,在数据的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格外的大,例如西藏,新疆,这其中除了分配不均的原因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文化传统的因素值得考虑,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将现代文明制度有效的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违背当地人民的基本意愿。

除了政府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补贴和扶持,更重要的应该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让群众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也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