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性鉴定是抗病育种的基础,而抗性鉴定方法是 获得可靠结果的关键。一套简便、准确、实用的 抗性鉴定方法,必须能确保所有参试材料发病均匀, 使抗、感差异明显易被识别。
与其他方法相比,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的优点主要是, 材料发病快,抗、感差异明显;所处的温度、光照和 湿度一致,接触接种物的机会均等;株高、抽穗期和 植株松紧度等株型性状对抗性无影响,所得数据可 靠;接种时间少但考虑到在苗期鉴定中,不同材料对 纹枯病的抗、感差异可能小于田间鉴定的结果。
病原
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为立枯 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其有性态为瓜亡革 (Thanatephorus cucumeris(Frank)Donk)。 立枯丝核菌不产生无性孢子, 主要以菌核形式习居土壤中, 能引起水稻、小麦、马铃薯 和豆类等多种主要粮食及经 济作物的立枯、猝倒等病害。
水稻纹枯病
• 水稻纹枯病,俗称烂 脚病、花秆病等,是 水稻生产上普遍发生 的一种世界性真菌病 害,由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Kühn)引起, 也是水稻的三大病害 之一。
水稻纹枯病现状
• 随着多蘖、矮秆品种和密植、增施氮肥等高产措 施的推广及管理等方式上的改变,其为害越来越 重,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水稻三大病害之首。(2006, 钟旭华,彭少兵,Roland J B,等)
培育抗病品种
由于纹枯病菌具有寄主范围广和腐生性强的特性,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属于数量性状,至今未发现免 疫和高抗的种质,但不同水稻品种(组合)间的耐病 程度有明显差异,能筛选到少量抗性水平较高的种 质或品种,如Jasmine 85、特青、LSBR-5、 LSBR-33、YSBR1和窄叶青8号等。因此,应进一 步加强资源的搜集与鉴定,挖掘优良抗源,以用于生 产和水稻抗纹枯病育种。
所以,苗期鉴定可用来进行大规模种质资源抗性的 初步筛选,然后,将抗性较好的材料再在大田中进行 成株期重复鉴定加以确认,才能筛选到自然抗性较 好的材料。
2.消灭菌源,降低虫源基数 在春耕灌水时,打捞菌核悬浮渣集中烧毁 或深埋,减少菌源。对稻飞虱第2代及第4 代进行重点防治,抓二压三,抓四压五, 抓六压七,控制稻飞虱发生。
水稻纹枯病侵染穗部症状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 病残体上或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翌年春 灌时,菌核飘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 插秧后,菌核黏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 适宜,生出菌丝,侵入叶鞘组织为害,气生菌丝 又侵染邻近植株。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 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为害为主, 抽穗后向叶片扩展,严重时为害剑叶,称之为纹 枯病翻顶,危及穗颈部。早期落入水中的菌核, 也可引发稻株再侵染。菌核数量多少是引起发病 的重要原因。
4.控制病害传播
• 1.种子清选。严格进行选种防止菌核和病残体混 杂在种子中间。 • 2.严防接触传染。严禁病株残体进入新稻田或与 苗床接触,坚决不用有病稻田土壤进行育苗。 • 3.严防灌溉水传染。禁止有病稻田水灌溉无病稻 田。 • 4.严防机械传染。机械作业时应先从无病稻田开 始,然后进入有病稻田。最好无病稻田专用机械。
4.栽培管理不当 (1)直播、机插、抛秧、水育移栽等多样的栽培方 式给水稻病虫防治增加了难度。 (2)部分田块偏施氮肥,缺少磷钾营养。过量的氮 素致使作物细胞壁变薄,组织柔弱,造成茎叶徒 长,田间通透性降低而利于病菌入侵。
(3)田间沟道配备不全,排水不良的部分田块稻棵 长期深灌而疏于露晒。 (4)相当一部分农户的直播稻播量过高,加之阴天 多,稻田普遍分蘖过旺而密度过高,使得田间小 环境有利于水稻纹枯病发生。
菌丝初长时无色,老熟 后呈黄褐色,较粗,有分 枝,分枝处缢缩,距分枝 不远处有分隔。菌核 多生于寄主表面,初为 白色,成熟时黄褐色至 暗褐色,扁球形、肾形 或不规则,表面粗糙。 菌核大多能浮在水面, 多个菌核有时会连合 成不规则的菌核块。
症状
1. 叶鞘症状 水稻纹枯病在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 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 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 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 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 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每667 m2有6万粒以上菌核,遇适宜条件,就可 引发纹枯病的流行。高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 气温10~34℃都可发生,以22~28℃最适。发病 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菌丝生长 温度10~38℃,菌核在15~40℃都能形成,菌核 形成最适温度28~32℃。相对湿度95%以上时, 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 d又可形成新的菌 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水 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
7.信息传递不畅 近几年来,水稻纹枯病重发后,由于技术宣传不 到位,主要是村一级组织没有很好地把防治信息 传递到千家万户,不少农民群众仍凭老经验、用 老方法、老药剂来防治,有的在发病初期未得到 很好控制,结果是水稻抽穗了,病情已到上部了, 这时不惜代价拼命打药,甚至到9月下旬病情已经 稳定,还看到有人在田间防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侵染叶鞘症状
2.叶片症状 叶片染病,病斑 也呈云纹状,边 缘退黄,发病快 时,病斑呈暗绿 色,叶片发病严 重时,呈现沸水 烫过似的污绿色 而枯死,很快腐 烂。
3.穗部症状 穗颈上病部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 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 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 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 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防治措施
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对策, 积极开展农业防治,重点是在做好水稻前期水浆 管理,科学运用肥料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化学防 治工作。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良种 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是水稻和病原菌相互作用的 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的结果,水稻植株 具有蜡质保护层,硅化物质的多寡是细胞提高抵 抗和延缓病原菌侵入的一种机械障碍能力,是衡 量品种的抗病性指标,也是鉴别品种抗病性的一 种快速手段。对水稻纹枯病抗性高的品种较少, 目前生产上冈优系列较Ⅱ优系列更抗病。
1.菌源基数充足 水稻纹枯病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 翌年病害主要侵染源;其次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罹 病稻秆、杂草和其它寄主作物上越冬,成为次要 的初侵染源。现行推广的秸秆还田、盖草灭草等 技术措施无形中增加了纹枯病菌源数量。经调查, 复耕年限短的田块发病极轻,明显轻于老病田。
2.品种抗病性弱 纹枯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性状关系密切,一般株 形密集、矮秆阔叶、分蘖株多的水稻品种均较感 病;一般发病程度矮秆品种重于高秆品种,早熟 品种重于晚熟品种。
3.加强肥水管理,实施健身栽培
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施磷钾肥 或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 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浅水分蘖、够苗 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 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 后湿润”的原则。
实施健身栽培法,可防止超级杂交水稻过早封行。 控制无效分蘖,减少田间荫蔽,提高水稻抗倒能 力,延长叶片功能期,利于籽粒充实,提高粒重, 增加产量,达到增产的目的。
水稻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 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 扩展,抽穗扬花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气温 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 气温在28~32℃,遇连续阴雨,病害发展迅速。 气温降至20℃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发 病迟缓或停止蔓延。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 过度密植、徒长、荫蔽度大,均可促进纹枯病的 发生和蔓延。
5.控病ຫໍສະໝຸດ Baidu施单一
水稻纹枯病防治方法有两种,主要是农业防治和 药剂防治,目前各地普遍重视药剂防治,忽视了 农业防治的基础作用,长期单一使用井冈霉素, 造成抗药性增加,防治效果下降,有些效果比较 好的药剂,由于价位高的原因,农民一时难以接 受,需要今后在做好新农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 加以推广应用。
6.防治时间偏迟 对以预防为主的纹枯病来讲,水稻大田前期病虫 防治未将纹枯病列入防治对象中错过了最佳适防 时间。
水稻纹枯病严重度分级
目前应用的水稻纹枯病严重度分级方法有3种,一 种是5级分级法,在纹枯病测报调查中应用;另一种 是9级分级法,在水稻品种抗纹枯病鉴定中应用;还 有一种是轻重分级法,在水稻品种对比试验中应用。 这些方法,能满足不同研究目的需要,共同特点是着 重于叶片和叶鞘上的表现,简便易行
病害重发原因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施肥 水平、气候条件等关系十分密切,在大面 积种植高感品种的情况下,气候条件对病 害的流行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危害损失大 2010年粳稻观测圃800㎡,实收稻谷185kg,平 均154kg/667㎡,产量损失在70%左右,2006~ 2009年损失在40%~60%之间;全市今年5.6万h ㎡水稻,因纹枯病的危害产量损失在2万t左右, 平均每667㎡达到25kg,是单一病虫危害损失最 多的。
发病规律
• 一般在水稻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一般以分蘖盛 期发病最重;主要危害叶鞘,其次是叶片,抽穗 期剑叶叶鞘受侵染,轻者使剑叶提早枯黄,重者 可导致植株不能正常抽穗;抽穗后穗颈受侵染, 则直接造成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减轻,严重时引 起植株倒伏或整穴枯死。一般造成损失10%~ 20%,重者可达50%以上。
由于水稻纹枯病菌寄主范围广、腐生性强,病害 始于基部,发病条件与田间小气候如温度、湿度、 通风状况等有密切关系,至今没有发现高抗或免 疫的种质资源。加之目前缺乏一套简便、比较准 确和客观的水稻纹枯病抗性鉴定方法,使得水稻 纹枯病抗病育种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近年来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
1.发生危害期长 从1991~2010年粳稻纹枯病观测圃(系统监测田) 资料来看,从盛病至稳定期,1991~2000年,平 均是37.1天,最少26天(1991年),最多51天 (1996、1997年);2001~2010年,平均47天, 其中2001~2005年是33天,2006~2010年62.8 天,分别比1991~2000年、2001~2005年多 25.7、15.8天,最多的是2010年(7月10日至9月 20日)长达72天。 (2011,王如清,张国林)
3.气候条件有利 水稻纹枯病发生的最适宜温度为28~31℃,相对 湿度在80%以上,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据 2009年7月中旬~8月宜兴市气象局气象资料数据 显示,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日照时间 短,有利于该病发生,加之此阶段水稻处于拔节 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阶段,植株 本身抗逆能力弱,纹枯病病菌大量侵入,造成病 株率迅速增加。)
5.依据天气预报提前预防
当中长期天气预报在分蘖盛期-抽穗期有可能出现 有利于纹枯病发生蔓延的连阴雨天气时,要提前喷 药进行防控,避免因连阴雨难以施药或降低药效,导 致病害发生流行造成减产损失。
生物防治
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纹枯病及稻飞虱 重点抓好中后期用药,一般要求在抛秧后30 d左 右,用5%井冈霉素水剂7.5 kg/hm2对水3 000 kg/hm2喷施。在孕穗期和破口抽穗期抓住稻飞虱 若虫盛发期各用2%虱纹灵1.5 kg/hm2+0.5%井冈 霉素水剂7.5 kg/hm2+澳丰绿保叶面肥1.5 L/hm2 对水2 250 kg/hm2喷施,能有效控制该病虫发生 和危害。或以当地农业植保测报部门防治纹枯病 和稻飞虱通知为准。
2.流行程度 2010年粳稻观测圃最终自然发病率99.5%、病指 36.5,均高于2001~2009年;大田发病率是 37.76%、病指12.3,分别比2009、2008、2007、 2006年高12.0(3.0)、12.3(1.5)、14.5 (3.8)、20.3(4.8)个百分点,是2001年以来 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