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繁华易素心 读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为繁华易素心——民国文人风骨》读书心得在2014年10月学校开展了党员读书月活动,学校推荐给我们每个党员的《不为繁华易素心》是游宇明先生的一部新作,书中游宇明先生从不同的方面分五辑对民国时期的大师巨子,以及那些有担当、有风骨、坚守民族大义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物进行了剖析。文中的一批人物是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留下了不朽的盛业和一大笔值得后人追思缅怀的精神遗产,他们是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张伯苓、鲁迅、胡适、陈寅恪、朱自清等等。

在《不为繁华易素心》书中讲述了许多民国文人关于脾气、心性、操守等故事,在第一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有一篇文章《“老师”二字重千钧》,民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老师在那个时代也享有较高的精神地位,学子们对老师也是非常尊重的。首先表现在拜师上,在民国时期,拜师是非常郑重其事的,要行拜师大礼。所拜的师不一定是各个方面都强于自己,只要有一方面值得自己学习就会虚心拜师。文中说讲述的国学大师刘师培拜师徐绍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师培为了完成《春秋长律》,虚心向担任军职的徐绍桢请教历法问题,并郑重的拜了师。虽然国学大师刘师培国学功底要比担任军职的徐绍桢强出许多,但是为了弄懂历法之学甘愿拜了不如自己的徐绍桢为师,被当时的人们传为佳话。现今时代,对拜师已经没有民国时那样郑重其事了,在拜师的问题上往往不是看对方有多少学问,更多的是注重对方

的社会地位,名望等等。其次民国人对老师的尊重不单单表现在拜师上,还表现在一生对师者的尊敬上。一日为师,终身为师。游宇明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郑重其事拜师也好,长久尊敬自己的

老师也罢,都是因为民国学人对学问有一种内在的热爱,对世俗的欲望不那么看重。正因为在乎学问本事,他们才对掌握知识的人有一份出自内心的追慕和敬重,他们才会不去计较为师者是否在整体学问上超越自己,拜他们为师,会不会有损面子。这种事师方式恰恰最符合以能者为师的传统师道。”我们现在正缺少这

样的师道精神,被太多的世俗欲望所迷惑,迷失了追求学问的本心。

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为师者,看完这篇文章反省自身,发现自己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同事中很容易忽略别人的闪光点,认为自己从事教学多年,对学生的了解比年轻的教师多,有些年轻教师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被自己忽略了,或者是无意或者是有意,面子重于学问,这样不好。通过反省,让我重新找回做教育工作的本心,只要是有利于教学,能提高本省的,自己缺乏的学问都要虚心学习,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哪怕只有一方面,只有一点我也要虚心的请教学习,无论对方是什么人。孔子说“三人行必有

吾师”,正是如此。所谓教学相长也是这个意思吧。

《不为繁华易素心》通过了解民国文人的风骨,让我们反省自身,突破世俗欲望,专心做学问,不愧为人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