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 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 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98db1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0.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一、引言本文将结合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介绍教学实录的过程和方法。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喜庆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北京的春节期间,许多有趣的活动和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传统,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教学实录的方式,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
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1.了解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背景和意义;2.认识并描述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3.学会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编写文档。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完成教学实录,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一份关于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介绍文档;2.一台电脑或平板设备,用于展示文档和演示Markdown文本格式;3.笔、纸等书写工具。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介绍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10分钟)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提及以下内容:•春节是中国农历新年,被称为“岁首”,意味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庆祝活动,吸引了海内外的游客。
步骤二:组织学生查阅文档(15分钟)将提前准备好的关于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介绍文档分发给学生。
让学生阅读文档,了解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
步骤三:讨论和分享(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文档中了解到的内容。
可以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包括哪些方面?•学生中是否有人参加过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吗?•你认为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有哪些特点?步骤四:Markdown文本格式的介绍(10分钟)简要向学生介绍Markdown文本格式的基本语法和用途,例如标题、列表、链接等。
可以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进行示范。
步骤五:实践编写Markdown文档(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编写一篇关于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Markdown 文档。
要求学生在文档中包括以下内容:•标题:《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背景和意义的介绍•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的具体内容的描述步骤六:展示和评估(15分钟)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编写的Markdown文档,并进行评估。
《北京的春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9b6fe3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d.png)
《北京的春节》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整个流程,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谁来通过朗读展示给我们。
生:读相关的场面。
师:那么这样一个大型的节日,除了热闹,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二、品读课文1、学生边读边品味。
生:我还感受到节日的活动丰富。
(泡蒜、预备年饭、大扫除、帖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看花灯、逛庙会等。
)生:我还感受到了人们的幸福安详。
(孩子们欢喜、万象更新、全城都在休息、整条大街都象是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生:我还感受到了喜庆欢乐。
(酒肉的香味穿起新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师:用红纸书写出“场面热闹活动丰富幸福安祥喜庆欢乐”这些词语,增加了年的氛围。
师:对于2022年的春节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吧!在你的亲身体验里感受最深的是哪一天,提起笔写一写当时的感受吧!生:当堂作文。
三、对比文本,体会写法。
师:我们班写作水平最高的同学是谁呢?生:陈华影。
师:你敢不敢把你写的作文与别人比?生:与谁比呢?师:简介作家老舍。
老舍:字舍予,北京人。
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春华秋实》,是一代语言大师。
师:同学们听完陈华影的习作,再与文中具体的语言比较,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跟作家的作品比,单从描写放鞭炮的`内容看,作家语言精炼,主题鲜明。
生:听完陈华影同学描写除夕的作文,我感觉她们写得都很精彩,都非常吸引人。
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作家老舍的写作特点是雅俗共赏,画面生动,与生活融合的非常紧密。
师:大家谈得很好,下面再把自己写的内容对应得与课本比较一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生:课文中的语言看简单,却是句句都经过了提练,看得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非常严谨,写作水平非常高超。
四、教师小结。
课文讲到这里,我为同学们精到的鉴赏能力而折服,你们对作品的了解,正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所在。
赶快拿起书本,读读课文,享受一下大师那优美的文字吧!五、作业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349f2ce1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b.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让学生学习描述春节场景和情感的词汇和句子。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够描述春节的场景和情感。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和主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描述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描述春节的场景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描述春节场景和情感的词汇和句子。
分析和理解文本中的细节和主题。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解释文本中的难点。
3.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3.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春节场景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材:《北京的春节》文本和相关图片、视频。
4.2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播放北京的春节场景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讲解:讲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解释文本中的难点。
5.3 阅读:让学生阅读《北京的春节》文本,理解文本内容。
5.4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春节经历和感受。
5.5 实践:让学生通过写作、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春节的感受和理解。
5.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
教学实录:六、教学评价6.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讨论和实践活动,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2 总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以评估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布置一篇关于自己家乡春节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精选7篇)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dd084d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69.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精选7篇)《北京的春节》教案设计及课堂实录篇1教学目标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
(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
(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
)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
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
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d08fd7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c.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1.2 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课文阅读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介绍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互动式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活动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2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和意义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讲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阐述文化背景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和文化意义写作活动: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文章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北京的春节》相关文化背景资料: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写作材料:纸张、笔、字典等3.2 教学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课文和相关资料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写作材料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活动中的表现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文章内容、语言表达和创造力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提供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第五章: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步骤,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教学扩展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如庙会、传统手工艺品市场等,以加深对北京春节文化的理解。
安排学生观看北京春节的传统表演,如京剧、舞狮、舞龙等,以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6.2 教学扩展活动实施在实地参观前,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知识,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看到的文化现象。
在观看传统表演时,向学生解释表演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传统,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北京春节的文化内涵。
第七章:学生作业与评价7.1 学生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北京春节的日记,记录他们在实地参观和观看表演时的感受和观察。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精选13篇)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8fcd4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f.png)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精选13篇)《北京的春节》篇1【教学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境朗读,激发兴趣1、导入: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老北京春节特有的场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老北京人们过春节的快乐心情。
首先还是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去瞧瞧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好吗?2、(课件展示:情境朗读)师:请仔细听,认真看。
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呢。
师:看了这段录象,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热闹。
生:喜气洋洋。
师:板书“热闹”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的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春节的高潮又在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看谁划的又准又快。
开始。
生:找相应的句子。
师:谁能主动读一读这些句子。
边读边板书:开始:腊月初;高潮: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九。
师:你们知道吗?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这期间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呢。
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活动。
老师特定制了一个表格,下面请组长把老师发的表格拿出来。
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上面的内容。
看哪一组写的语言最简洁,概括最全面。
开始吧。
师:选两组点评。
告诉学生今后要学会找关键词语。
三、教师引导,读中感悟师:通过刚才填表,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人们不同的活动。
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品读品读。
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段。
开始。
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
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
师:还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热闹呢?谁来补充一下。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e367cbb33d4b14e8424682d.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北京的春节》一、概说课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北京的春节。
师:首先,我们进行一项概说活动,用这样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说几句话。
【出示句式:北京的春节有有,你看:。
】(生默读,批注。
)师:同学们学习很投入,来,我们交流一下。
生:北京的春节有吃有喝,你看:在腊八这一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腊月二十三要吃麦芽糖和江米糖,除夕要做年菜,有肉、鸡、鱼、青菜、年糕;孩子们过年有最喜欢的杂拌儿,家家还要吃饺子,正月十五还要吃元宵。
吃的喝的真多啊!师:哈哈,说得我们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继续!生:北京的春节有玩有乐,你看:男孩子们可以放烟花爆竹,还可以买到风筝、空竹、口琴,正月里可以逛庙会,还可以骑毛驴、买玩具,还可以逛天桥、听戏;庙会上可以看到赛马赛骆驼,正月十五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
所以,孩子们可开心了。
师:难怪我们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大人盼种田,小孩盼过年。
生:北京的春节有声有色,你听:到处都是鞭炮噼噼啪啪的响声,到处都是人们的欢笑声、祝福声,到处都是叫卖声、喝彩声,还有花灯上小铃发出悦耳的叮叮声,多热闹啊!你再看:满眼都是五彩缤纷的颜色,那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那鲜艳的新衣、红红的灯笼,把北京的春节映衬得分外兴旺。
师:走在北京的街头,我们的耳朵、眼睛一定应接不暇。
生:北京的春节还有滋有味,你看:那么多吃的喝的,有各种各样的滋味,比如,腊八蒜就是酸味,泡蒜的醋又带有辣味,杂拌儿、麦芽糖、江米糖、年糕、元宵都是甜味,鸡鸭鱼肉肯定是咸味……所以,北京的春节有滋有味。
师:你的角度非常独特,好一个有滋有味。
生:北京的春节还有情有义,你看:除夕那天,大家都要回家吃团圆饭,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守夜,正月初一要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大家在一起很开心,其乐融融。
多数商铺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7cf3ed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d.png)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生:男女老幼师:不对,我让那个女同窗把这词再读一遍。
是什么?生:中断。
师:再读一遍,响亮地告知大伙儿。
生:中断。
师:专门好。
还有谁说,你来。
你抢一个。
生:确实是,我……这一晚上,除很小的小孩,没有人会去睡觉,都要守岁。
从那个地址看出来,那个所有的人,除小小孩,用的语言超级详细。
师:超级地好,腊八队也加上一分。
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吗?是不是?生:是。
师:那咱们一路走进这喧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生:好。
师:过年喽,爆竹声声迎……,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轻巧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高兴放着鞭炮。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我似乎看到人们在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
生:我似乎看到全家一路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
让咱们再来体会体会。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喧闹,读生接读。
“家家户户……”师:看屏幕。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喧闹,读生接读。
“除夕夜,家家……”师:这究竟是一种团团聚圆的喧闹,读生接读。
“在外面做事的人……”师:咱们一路感受到了生:喧闹。
师:走出这喧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下面咱们该到哪个日子去呢?好,腊八队抢得最快,你先来。
生:嗯,确实是我,咱们腊八队里头,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因为从这儿能够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
因此那个粥充分表现了品种多……师:请等会儿说,你先说,他抢得快。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确实是俗语,让大伙儿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师:我看你急不可耐了,你来讲吧。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
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师:你们都发感觉专门好。
腊八队要加上一分,除夕队要加上两分。
还能够对他们发觉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明白得。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4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2d4d3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c.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精选14篇)《北京的春节》篇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谁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生:(56)师:洋洋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第四组课文,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请同学们默读本单元的导语,看看我们该如何学习本组课文?学生交流学习方法。
生1: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
师:对,这就是要我们学习课文的写法。
(板书:“写法”)生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师:开展主体调查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本组课文。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老北京,感受北京的春节请大家齐读课题。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
本文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生:1899 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贫民家庭。
享年67岁。
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京派代表,,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老北京人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
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师:老舍先生还有“语言大师”之称。
他的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俗白”。
写的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之事,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不愧为“人民艺术家”。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cdd436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6.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京春节习俗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北京的春节》的文本和译文。
(2】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教学设计和教学实录。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北京的春节》。
(2】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文化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北京春节习俗。
(3】导入课文《北京的春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解答。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4. 探究学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
(2】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北京的春节》。
2. 写一篇关于北京春节习俗的作文。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7d95bc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b3.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能够尊重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课以北京的春节为背景,让学生了解北京地区的春节习俗。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的历史、传统习俗、美食等。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春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北京地区的春节习俗了解不多。
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愿意参与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3.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春节的相关文化知识。
学生能够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采用观察、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剪窗花、贴对联等传统技艺。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
提供相关的实物道具,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5.2 教学内容展示: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北京春节的历史、传统习俗、美食等。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5.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剪窗花、贴对联等。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传统技艺。
5.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北京春节习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f9134bc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2.png)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春节即将到来,在北京市的一所小学里,老师正在为学生们上春节历史课。
下面是课堂实录:
老师:同学们,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甲:老师,是因为太有意思了才来的吗?
老师:哈哈,虽然春节非常有趣,但它的起源是有一段历史故事的。
学生乙,你来说说看。
学生乙:春节的起源与“年”有关。
相传在古代,有一种叫“年”
的怪兽,每年到了冬天就会出来捣乱。
人们害怕它,所以每到年末,大家都在家门口放上红色的灯笼,燃放鞭炮,用大声音把它吓跑。
老师:非常好,学生乙,你回答得很详细。
春节的习俗确实与驱赶“年”有关。
学生丙,请你继续。
学生丙:除了放红灯笼和燃放鞭炮,春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全家人一起贴春联、吃团圆饭、包饺子、拜年等等。
这些习俗都代表了吉祥、团圆和幸福的寓意。
老师:非常好,学生丙,你对春节的了解很全面。
学生丁,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生丁:老师,我想说一说除夕夜的故事。
相传,在除夕夜晚上,每个家庭都会在桌上摆满各种美食和水果,然后全家人一起围在一起吃年夜饭,象征着家庭团圆和丰收的祝福。
老师:十分棒,学生丁。
你描述得非常生动。
学生们,春节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传统习俗,我鼓励大家多了解、多参与,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喜庆的节日。
通过这堂课,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春节的起源和习俗,感受到了这个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
他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春节的到来,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b4ca99f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e.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2、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2)体会作者在文中展示的详略安排。
2、难点(1)理解一些春节习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2)学习作者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在习作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去感受老北京独特的春节风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3、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4、指名回答问题,明确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找出文中描写北京春节的重要时间节点。
2、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时间轴。
3、展示时间轴,师生共同梳理:腊月初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四)精读课文,感受习俗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时间节点,默读相关段落,思考:这一天有哪些独特的习俗?2、学生汇报交流。
(1)腊月初八师:腊月初八,人们都做些什么?生: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腊八粥里都有什么食材?生:有各种米、各种豆、干果。
师:从“各种”这个词,你能感受到什么?生:能感受到食材的丰富。
师:那腊八蒜又是怎么做的?生: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师:到了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辣味,吃饺子的时候就着,特别美味。
(2)腊月二十三师:腊月二十三有什么特别的?生:过小年,要祭灶王。
师:为什么要祭灶王呢?生:传说灶王要在这一天上天汇报这家人一年的情况,人们希望灶王能多说好话,所以要给他供糖瓜。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3aa9a0c6c175f0e7cd13741.png)
《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方案实录生:男女老少师:不对,我让那个女同学把这词再读一遍。
是什么?生:间断。
师:再读一遍,响亮地告诉大家。
生:间断。
师:很好。
还有谁说,你来。
你抢一个。
生:就是,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会去睡觉,都要守岁。
从这里看出来,那个所有的人,除了小孩子,用的语言非常详细。
师:非常地好,腊八队也加上一分。
还有很多想说的是吗?是不是?生:是。
师:那咱们一起走进这热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生:好。
师:过年喽,爆竹声声迎……,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开心放着鞭炮。
生:我似乎看到了人们在欢庆。
生:我似乎看到人们在点着灯笼在那儿游玩。
生:我似乎看到全家一起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
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读生接读。
“家家户户……”师:看屏幕。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生接读。
“除夕夜,家家……”师:这到底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生接读。
“在外面做事的人……”师: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生:热闹。
师:走出这热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下面我们该到哪个日子去呢?好,腊八队抢得最快,你先来。
生:嗯,就是我,我们腊八队里头,这几句写得最好:这不是粥,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因为从这儿可以看出,那这农业展览会是品种多,然后还要品种全。
所以那个粥充分体现了品种多……师:请等会儿说,你先说,他抢得快。
生:腊七腊八,冻死寒卧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因为老舍先生引用了一个就是俗语,让大家清楚地明白,腊七腊八能把寒鸦给冻死。
师:我看你急不可耐了,你来说吧。
生:第一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中旬就开始了。
这一句老舍先生写出了他对春节的盼望。
师:你们都发现得很好。
腊八队要加上一分,除夕队要加上两分。
还可以对他们发现的句子,谈一谈你的理解。
生:就是,就那个,就是那个,那个刘华刚刚说的,为什么不能把农业展览会,不能换成农贸市场什么的,别的意思。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e80daf8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6.png)
《北京的春节》教案及教学实录第一章: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
2. 提高学生对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春节食物和饮品。
3. 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春节的了解和经验。
2. 图片展示:展示北京的春节习俗和活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视频观看:播放有关北京春节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春节的氛围和活动。
第二章: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贴春联和窗花:介绍贴春联和窗花的意义和习俗。
2. 放鞭炮和烟花:讲述放鞭炮和烟花的传统和注意事项。
3. 拜年和收红包:解释拜年和收红包的习俗和礼仪。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和烟花、拜年和收红包的了解和经验。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贴春联和窗花、放鞭炮和烟花、拜年和收红包的场景模拟。
第三章:春节食物和饮品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食物和饮品。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饺子:介绍饺子的制作过程和习俗。
2. 年糕:讲述年糕的意义和制作方法。
3. 汤圆:解释汤圆的象征意义和口感特点。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饺子、年糕、汤圆的了解和经验。
2. 品尝活动:组织学生品尝不同种类的春节食物和饮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表达喜好。
第四章: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教学目标:1. 了解北京的春节装饰和氛围。
2.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内容:1. 挂灯笼和彩灯:介绍挂灯笼和彩灯的意义和习俗。
2. 贴对联和福字:讲述贴对联和福字的传统和注意事项。
3. 布置家庭和街道:解释家庭和街道布置的装饰和氛围。
教学方法: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挂灯笼和彩灯、贴对联和福字、布置家庭和街道的了解和经验。
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实录
![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3302532804d2b160b4ec083.png)
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教案实录【教学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情境朗读激发兴趣1、导入:上次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老北京春节特有的场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体会老北京人们过春节的快乐心情首先还是让我们伴着欢快的乐曲去瞧瞧老北京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的吧好2、(课件展示:情境朗读)师:请仔细听认真看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你们呢师:看了这段录象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热闹生:喜气洋洋师:板书“热闹”师: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的呢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结束春节的高潮又在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相应的句子用喜欢的符号划出来看谁划的又准又快开始生:找相应的句子师:谁能主动读一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板书:开始:腊月初;高潮: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十九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这期间还有一些重要的日子呢每个日子都有不同的活动老师特定制了一个表格下面请组长把老师发的表格拿出来二、小组合作整体感知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上面的内容看一组写的语言最简洁概括最全面开始吧师:选两组点评告诉学生今后要学会找关键词语三、教师引导读中感悟师:通过刚才填表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人们不同的活动下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认真地品读品读并想想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开始生1:我喜欢除夕这个自然段我觉得除夕很热闹师:把你认为热闹的句子读读吧师:还从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热闹呢谁来补充一下师:这一段在写作方法上采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先概括描写后具体描写你能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师:课件展示并回答相应问题师:是啊除夕可真热闹啊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欢乐如果把这种欢乐体现在我们的朗读中那将也是一种美的享受有谁能大胆地读读这一段呢谁生朗读后学生互相评价师:你会读了就像刚才我们说的那样读你自己试试吧生:齐读课文(除夕一段)师:我们过春节最热闹的就在除夕这天而老北京的春节高潮却不在除夕而在什么时间呢(元宵节)哎除夕就够热闹了可老舍爷爷说春节的高潮还在元宵节呢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各小组的在一起研究研究究竟是回事生:讨论(教师巡视)师:好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研究的结果是怎样的生:自由回答师:(小结)刚才同学说除夕是热闹的但没有月光而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到处是灯天上是灯地上是灯家里也是灯头顶明月当空地上灯火通明太美了师:这么美的景象你们想看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瞧瞧吧(播放课件)师:太美了!老师仿佛随着画中的人群去游览了一圈真是恋恋不舍啊!那各式各样的灯五光十色看得我眼花缭乱怪不得老舍爷爷说高潮在元宵节呢同学们你们觉得美能说说你的感受生:谈感受师:灯美文中的语言也很美让我们把这种美的感觉读出来吧师:我们来个师生接读怎样师:元宵节的灯真多啊这里用了一组排比句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排比句的作用并仿照说一句话师: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到了正月十九老北京的春节就生:结束了师: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与春”只有在春天播种希望秋天才会有所收获师:同学们可别遗憾老北京的春节虽然结束了可再过几十天我们的春节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那种热闹的气氛好老师今天为你们准备了一道课外题四、课外延伸根据你搜集的资料仿照第四段写一写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10篇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79afc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d.png)
《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10篇《北京的春节》教学实录(篇1)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学情分析:虽说是六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该班基础极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
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德育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堂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54a0099964bcf84b9d57b8c.png)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出示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师:喜欢童谣吗?生:喜欢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生齐:过年。
师:对,过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很开心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二、初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在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老规矩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巡回指导学生)师:看到同学们都坐好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
那好,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课件出示生词)生1读。
师:谁再来读一下第一行?生2读。
师:其中有个词“蒜瓣”,和“杂拌儿”读法相似吗?(指导儿化音)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师:非常好!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根据老舍先生的介绍,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生1:老师我知道按照老规矩北京人在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对,老舍先生风趣地说,腊八粥像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蒜色味双全。
生2:老师我知道除夕这天很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说得很好,除夕真是很热闹。
还有吗?生3:老师我知道初一这天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孩子们逛庙会,店铺到初六才开张,人们可以一直休息到初六。
师:说得好!还有谁想说?生4:还有正月十五这天要赏灯吃元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春节》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
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初一、初二满街走
师:喜欢童谣吗?
生:喜欢
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的这首童谣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
生齐:过年。
师:对,过年是我们每个人都很喜欢很开心的日子,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二、初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在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老规矩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巡回指导学生)
师:看到同学们都坐好了,老师知道你们已经完成任务了。
那好,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字词掌握的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生词)
生1读。
师:谁再来读一下第一行?
生2读。
师:其中有个词“蒜瓣”,和“杂拌儿”读法相似吗?(指导儿化音)我们再一起读一遍。
师:非常好!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根据老舍先生的介绍,老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生1:老师我知道按照老规矩北京人在腊八这天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对,老舍先生风趣地说,腊八粥像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八蒜色味双全。
生2:老师我知道除夕这天很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说得很好,除夕真是很热闹。
还有吗?
生3:老师我知道初一这天男人们去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孩子们逛庙会,店铺到初六才开张,人们可以一直休息到初六。
师:说得好!还有谁想说?
生4:还有正月十五这天要赏灯吃元宵。
师:对,正月十五少不了赏灯和吃元宵。
生5:过了腊八有孩子们最喜爱的杂拌儿、鞭炮和各种玩意儿。
生6:腊月二十三是过春节的彩排,要放鞭炮、吃糖。
生7:过了腊月二十三要进行一次大扫除,还要准备过年的食物,因为过年的时候店铺不开张。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课件出示各项活动的时间)那我们来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作的?
生齐:时间顺序。
师:对!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方法。
三、精讲细研
师: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成了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那这其中哪一部分给你和老舍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一)生1:除夕这天给我和老舍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在课文第七自然段老舍先生这样写道:“除夕真热闹”。
(师板书热闹)给我的印象也是很热闹。
师:作者在第七自然段开头就写到“除夕真热闹”,那这是个什么句呢?
生:中心句。
师:既然是中心句,那接下来的的内容是什么?
生:除夕到底有多么热闹。
师:谁来说一说除夕这天到底有多么热闹呢?(课件出示本段落)生2: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xiāo),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这是什么觉?
生:嗅觉。
师:穿新衣,贴红红的对联和各色的年画,这是什么觉?
生:视觉。
师:还有呢,鞭炮声日夜不绝这是什么觉?
生:听觉。
师:老舍先生从嗅觉、视觉和听觉详细介绍了除夕真热闹。
那让我们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
(生齐读)
师:除了这些,除夕这天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晚要吃团圆饭。
这段团圆饭到底有多么重要呢?文章中有两个词用的非常好,是哪两个?
生:万不得已,必定。
师:“万不得已”“必定”看以看出人们是多么重视除夕吃团圆饭,这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除夕这天最后一项重要工作是什么?
生:守岁!
师:说到这儿,老师想考考大家,除夕这天为什么要守岁?守岁
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生:老师,我觉得除夕这天晚上是辞旧迎新的时刻,守岁应该就是辞旧迎新的意思吧。
师:说的有道理,还有谁有不同见解?
生:既然是迎接新一年,应该是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吧。
师:说的也不错。
老师从小也是没到除夕就守岁,也很好奇为什么要守岁。
老师特地查阅了一些资料,守岁有两层意义:岁数大的人守岁有珍惜时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既然守岁意义这么重大,所以这一夜——
生齐: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既然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又没有什么人睡觉,所以这一夜当然热闹了,让我们在来齐读第七自然段,感受北京春节除夕的热闹!(生齐读)
(二)师:除夕给我们留下了热闹的印象,还有哪一天给你和老舍先生留下了什么样的深刻印象呢?
生1:正月十五这天给我和老舍先生留下了红火而美丽的印象。
(板书红火而美丽)
师:说得好。
(课件出示)作者说:“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既然是“又”一个高潮,那说明北京的春节过到正月十五,已经有好几个高潮了。
前几个高潮是什么?
生齐:除夕,正月初一。
师:对!那元宵这个高潮主要是围绕什么写的呢?
生:灯。
师:老北京春节的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才能给作者和大家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呢?那请你找出文章中写灯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生1:老师,我从“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hǔ)传》故事”中,感受到北京的春节的灯种类特别多。
师:说的好!不仅如此,还有呢?
生2:“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北京春节的灯的种类确实不少呢。
除了种类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生3:老师,我从“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感受到北京的灯数量特别多。
师:是啊,你看,这一天是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而且有名的老铺子一下子就挂出好几百盏灯来,让我们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红火而美丽的场景啊!让我们齐读这些句子,读出灯的种类多和数量多。
(生齐读)
师:当然,这一天除了赏灯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生齐:吃元宵!
师:圆圆的元宵也象征着团圆的意思。
(三)师:还有哪一天让你感觉印象很深刻吗?
生1:老师,正月初一这一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老舍先生笔下的这一天轻松自在。
(板书轻松自在)
师:你是怎么读出轻松自在的呢?
生1:这一天,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fàn)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lǘ),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都很高兴,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特别是小孩子,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还可以看平时看不到的野景。
师:分析的非常好!这一天,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
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四)师:刚刚老师跟大家交流了一下印象深刻的部分,大部分同学都对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的印象非常深刻。
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舍先生对这几天写得很详细,用了很多好词。
师:说的很好!那我们来对比一下(课件出示)例如,腊月二十三和除夕:腊月二十三这天作者只是介绍一下要做什么,简单的说就是放鞭炮吃糖果;而对于除夕,作者详细描述了除夕真热闹,用了很
多好词好句。
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生2:这样写能够突出重点。
师:对,这种详略结合的方法能够突出重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升华
师: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北京人是这样过春节的,那我们日照在过年时又有怎样的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是怎样过春节呢?
生1:我们家正月初一这天不是爸爸出去拜年,而是全家都出去拜年。
生2:我们除夕晚上守岁到12点要吃元宵。
师:吃元宵也是希望新的一年团团圆圆。
生3:正月初一这天一定要收压岁钱。
师:这可是孩子们的最爱。
生4:我们老家除夕的团圆饭要在院子里吃。
生5:我们过年贴对联的时候福字要倒着贴,寓意是“福到了”。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
下课后请同学们也仿照老舍先生的写法,按照时间的顺序,注意详略得当,写一写咱们这儿的春节。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