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 课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小学一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课题类别:德育课题主持人:李晓妍
所在单位:高密市姚哥庄小学
申报日期:2015、4、18
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李晓妍性别女学历大本出生年月 1974、5、12 行政职务教导处主任专业技术职务一级教师研究专长惯培养一年级学生习完成县级以上课2011年《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获地市级一等奖 2013年《小学文明礼仪培养的研究》获高密市小课题研究一等奖题研究情况 2013年《低年级学生课外快乐阅读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获高密市一等奖
工作单位高密市姚哥庄小学联系电话电子信箱课姓名题组主要成员专业技术职务工
作单位研究专长在课题组中的分工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⑴课题提出的背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我接手的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比较小,只不过是一群6或7岁的娃娃,他们有的不会系鞋带儿,有的不会整理书包,有的不会帮妈妈做家务,甚至有的同学连大衣的拉链都不会拉因此,我在这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确定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⑵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

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洗脚,鞋带松了要自己系,下雨了要自己打伞,平时自己背书包上学,自己整理书包,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天气热了知道脱衣服,天气冷了知道自己加衣服,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等等。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⑴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现在孩子多数谁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的培养。

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较多,,因而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下降。

有的低年级的小学生不会自己穿衣服,鞋带松了也不会自己系。

由于孩子缺乏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阻碍了孩子
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也造成对孩子溺爱的家庭又占大多数孩子缺乏自信心。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连自己照顾自己都将成为问题,又怎能指望他们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为祖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此现状,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是迫在眉睫。

然而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正确的心态去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⑵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立、自理方面的良好生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我班的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刚入校时,吃饭、系鞋带、整理书包等样样都要家长老师帮忙。

可现在他们都能够很快地自己吃早餐、洗碗,还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自理能力明显的提高了,但学生缺乏耐性,不能坚持长久。

今后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

同时教师还要捕捉学生随机做的事情,随机搜集资料,多留一些影象资料等。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

也就是要学会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

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能以健康的心态待人接物,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依据:1.本课题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

2.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认为,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是主体、情意、动作、资源。

3.当代教育学、教学论认为,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而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育人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解读新课改的精神是科学地进行研究的前提。

探索提高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目标
1、我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新课程背景下,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途径
和策略,最终让低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培养低年级段学生的自我规范和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

2、让教师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当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状况的调查研究。

2、儿童良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的研究。

3、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策略研究。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一)准备阶段 1.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2.调查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现状、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课题实施做好准备工作,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二)实施阶段 1. 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相关联系。

2. 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学生家庭教育和其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注重个体差异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3.针对班内学生实际,制定《培养一年级生活自理能力实施方案》。

4. 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如叠衣比赛、今天我值日、我有一双小巧手、我来当家长、我和花儿一起成长等,通过学生的参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5.开设家长课程,以家校联系为纽带,共同督促学生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三)总结阶段 1.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教师加工修改研究案例; 3.撰写总结报告。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准备阶段:以调查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调查统计法等;实施研究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教育实验法,教育比较法等;总结结题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以调查问卷法,教学展示法等。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家校联合是实践的前提。

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过度溺爱和“全方位包揽”造成的。

2、教给技巧增强自理能力。

所以,
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3、最后在班内评选出本学期的“生活自理小能手”五名。

7、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一)一年级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料理自己的生活,在家里,能帮家长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能主动帮助同班同学。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和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教科研骨干教师,积累了经验,熟悉了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学习和研究,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思想和业务素质。

2.在活动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极大地带动了学校内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争做研究型、学习型教师,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3.通过实验使我校的教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赞誉,使我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级示范校。

(三)检测手段 1.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测出一年级学生实验前后自理能力的高低。

2.每一阶段结束后,通过系列活动的展示,测查一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四、评审意见 1、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2、专家组评审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3、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