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讲述资料
视频传输方式优缺点
![视频传输方式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ccc009844769eae009ed20.png)
传输方式优缺点常见的有视频基带传输、光纤传输、网络传输、微波传输、双绞线平衡传输、宽频共缆传输方式,且还有一种CDMA监控。
①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
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
②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几十甚至几百公里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方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
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小,抗干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对于几公里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高,不易升级扩容。
③网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方式,采用MPEG音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
其优点是:采用网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网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
其缺点是:受网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小画面、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几到十几帧图像,动画效果十分明显并有延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
④微波传输:是解决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方式之一。
采用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高频载波上,转换为高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
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用,可动态实时传输广播级图像。
其缺点是:由于采用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用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山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雨雪天气会有严重雨衰。
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介绍
![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8ed087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3.png)
常见的⼏个视频传输⽅式介绍常见的⼏个视频传输⽅式介绍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
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造价低廉,系统稳定。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以上⾼频分量衰减较⼤,⽆法保证图像质量;⼀路视频信号需布⼀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系统。
2、光纤传输:常见的有模拟光端机和数字光端机,是解决⼏⼗甚⾄⼏百公⾥电视监控传输的最佳解决⽅式,通过把视频及控制信号转换为激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
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衰减⼩,抗⼲扰性能最好,适合远距离传输。
其缺点是:对于⼏公⾥内监控信号传输不够经济;光熔接及维护需专业技术⼈员及设备操作处理,维护技术要求⾼,不易升级扩容。
3、⽹络传输:是解决城域间远距离、点位极其分散的监控传输⽅式,采⽤MPEG2/4、H.264⾳视频压缩格式传输监控信号。
其优点是:采⽤⽹络视频服务器作为监控信号上传设备,有Internet⽹络安装上远程监控软件就可监看和控制。
其缺点是:受⽹络带宽和速度的限制,只能传输⼩画⾯、低画质的图像;每秒只能传输⼏到⼗⼏帧图像,动画效果⼗分明显并有延时,⽆法做到实时监控。
4、微波传输:是解决⼏公⾥甚⾄⼏⼗公⾥不易布线场所监控传输的解决⽅式之⼀。
采⽤调频调制或调幅调制的办法,将图像搭载到⾼频载波上,转换为⾼频电磁波在空中传输。
其优点是:省去布线及线缆维护费⽤,可动态实时传输⼴播级图像。
其缺点是:由于采⽤微波传输,频段在1GHz以上,常⽤的有L波段(1.0~2.0GHz)、S波段(2.0~3.0GHz)、Ku波段(10~12GHz),传输环境是开放的空间很容易受外界电磁⼲扰;微波信号为直线传输,中间不能有⼭体、建筑物遮挡;Ku波段受天⽓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雪天⽓会有严重⾬衰想象。
5、双绞线传输(平衡传输):也是视频基带传输的⼀种,将75Ω的⾮平衡模式转换为平衡模式来传输的。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5c5f22e518964bce847c28.png)
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同轴电缆传输在闭路监控系统中,同轴电缆是传输视频图像最常用的媒介。
同轴电缆截面的圆心为导体,外用聚乙稀同心圆状绝缘体覆盖,再外面是金属编织物的屏蔽层,最外层为聚乙烯封皮。
同轴电缆对外界电磁波和静电场具有屏蔽作用,导体截面积大,传输损耗越小,可以将视频信号传送更长的距离。
摄像机输出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传输至监视器,若要保证能够清晰地加以显示,则同轴电缆的长度有限制。
如果要传得更远,一种方法是改用截面积更大的同轴电缆类型,另一种方法是在靠近监视器外安装一台后均衡视频放大器(POST EQUALIZING VIDEO AMPLIFIER),通过补偿视频信号中容易衰减的高频部分使经过长距离传输的视频信号仍能保持一定的强度,以此来增长传输距离。
需要指出的是,后均衡视频放大器只能安装在靠近监视器之外,如果安装在摄像机附近则失效。
此外,所有电缆均应是阻抗为75欧姆的纯铜芯电缆,绝对不可用镀铜或铝芯电缆。
采用同轴电缆传送视频信号时,由于存在不平衡电源线负载等因素会导致各点之间存在地电位差,其电压峰-峰幅值在0—10V。
为此应采用被动式接地隔离变压器(GROUND ISOLATION TRANSFORMER),它可放置在同轴电缆中存在地电位差的任何一处,并可放置多个),用它可以消除存在地电位差带来的问题,并有效地降低50Hz频率共模电压。
光纤视频传输光纤是能使光以最小的衰减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纤维,光纤的最大特性是抗电子干扰,通讯距离远。
光纤有多模光纤和单一的传播路径,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多模光纤的带宽为50M Hz—500M Hz/KM,单模光纤的带宽为2000MHz/KM,光纤波长有850nm,1310nm和1550nm等。
850nm波长区为多模光纤通信方式;1550nm波长区为单模光纤通信方式;1310nm波长区有多模和单模两种;850nm的衰减较大,但对于2—3MILE(1MILE=1604m)的通信较经济。
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传输方式
![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传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9ff6391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c.png)
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传输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摄像头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智能设备。
网络摄像头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实时监控家庭、办公室等地方,还可以用于远程会议、在线教育等各种场合。
而为了实现视频的传输,网络摄像头采用了多种传输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摄像头的视频传输方式。
一、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是指网络摄像头通过连接网线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模拟有线传输和数字有线传输。
1. 模拟有线传输模拟有线传输是指网络摄像头将采集到的模拟视频信号通过连接AV线或BNC线等方式传输到显示设备。
这种传输方式主要应用于一些老旧型的网络摄像头,其传输距离较短,且画质较为模糊。
2. 数字有线传输数字有线传输是指网络摄像头通过连接网线将数字视频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
最常用的数字有线传输方式是通过网线采用TCP/IP协议进行视频信号传输,例如常见的以太网传输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远、画质清晰稳定等特点,是目前网络摄像头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传输方式。
二、无线传输方式除了有线传输方式,网络摄像头还可以采用无线传输方式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
无线传输方式的优势在于不受距离限制,方便移动和布置。
1. Wi-Fi传输Wi-Fi传输是指网络摄像头通过连接Wi-Fi网络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
用户只需将网络摄像头连接到无线路由器或者NVR(网络视频录像机)等设备,便可利用无线网络传输视频信号。
Wi-Fi传输方式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需要移动摄像头的场合,但传输距离受限于无线信号的范围。
2. 4G/5G传输4G/5G传输是指网络摄像头通过连接4G/5G移动网络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适用于需要在室外环境或者没有Wi-Fi覆盖区域使用网络摄像头的场合。
通过SIM卡或者移动热点等方式,网络摄像头可以直接使用移动网络实时传输视频信号。
三、云传输方式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云传输方式也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网络摄像头视频传输方式。
视频监控传输方案
![视频监控传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19f742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4.png)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视频监控传输方案# 视频监控传输方案## 1. 引言视频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公共安全、交通监控、工业监控等。
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用模拟传输方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逐渐成为主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视频监控传输方案,包括有线传输、无线传输以及混合传输方案。
## 2. 有线传输方案有线传输方案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视频传输方式。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有以下几种:### 2.1. 同轴电缆传输同轴电缆传输是一种常见的模拟视频传输方式,适用于小范围的视频监控系统。
该传输方式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信号和电源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的优点。
### 2.2. 网线传输网线传输是一种数字视频传输方式,适用于中小型的视频监控系统。
该传输方式利用网线传输视频信号和电源信号,常用的协议有TCP/IP、UDP等,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的特点。
### 2.3. 光纤传输光纤传输是一种高速的视频传输方式,适用于大型的视频监控系统。
该传输方式利用光纤传输视频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 3. 无线传输方案无线传输方案是一种灵活便捷的视频传输方式。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以下几种:### 3.1. Wi-Fi传输Wi-Fi传输是一种常见的无线视频传输方式,适用于小范围的视频监控系统。
该传输方式利用无线局域网传输视频信号,常用的协议有802.11b/g/n/ac等,具有传输距离近、安装便捷的特点。
### 3.2. 4G/5G传输4G/5G传输是一种移动网络传输方式,适用于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该传输方式通过4G/5G网络传输视频信号,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的优点。
## 4. 混合传输方案混合传输方案是一种结合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的视频传输方式。
常见的混合传输方案有以下几种:### 4.1. 有线+无线传输有线+无线传输方案将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相结合,既保证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提高了传输的灵活性。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传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10a5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2.png)
视频传输原理视频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视频传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家庭娱乐、监控安防、教育培训还是远程会议等领域,视频传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视频传输的原理入手,介绍视频传输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常见的传输方式。
视频传输的基本概念是指通过某种媒介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
视频信号是由图像和声音组成的,传输视频信号需要考虑到图像和声音的传输方式和质量。
视频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通过某种传输媒介传输到接收端,再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可显示的视频信号。
视频传输的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传输距离、传输媒介、传输速率、信号干扰等。
视频传输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两种方式。
模拟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其优点是传输距离远、成本低,但受到干扰影响大,信号质量较差。
数字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其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质量好,但传输距离有限,成本较高。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传输距离、传输质量和成本等因素,可以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
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网线、同轴电缆等有线媒介进行视频传输,其优点是传输稳定、质量高,适用于长距离传输。
无线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视频传输,其优点是灵活方便、适用于移动设备,但受到信号干扰和传输距离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和环境可以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总的来说,视频传输是通过某种媒介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视频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进行传输,再将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转换成可显示的视频信号。
视频传输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两种方式,常见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传输距离、传输质量、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以满足实际需求。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0c322c1ecfc789eb172dc862.png)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式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 同轴电缆传输 (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 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 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 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
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
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 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式,将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调制在不同的频率点,和有线电视的原理一样,再在前、后端解调。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8b5cd4f2e3f5727a5e96282.png)
视频传输类型及原理简介视频传输规定:视频设备的输入输出阻抗75Ω(相互配接和通用性)种类:1、基带同轴传输。
2、基带双绞线传输。
3、射频调制解调传输。
4、光缆调制解调传输。
5、视频数字(网络)传输。
6、微波传输。
7、无线天线视频监控系统。
一、基带同轴传输:{0~6M,1V p-p,75Ω}图:同轴电缆是唯一可以不用附加传输设备也能有效传输视频信号方法。
(绝对衰减最小)。
突出矛盾就是频率失真,在传输通道视频失真度条件下,75-5可传输120m(200m以上可观察到失真)。
“频率加权放大技术”目前已成熟,仅用一个末端补偿设备,75-5→2000m;若前后补偿,可到3000m。
单端不平衡传输,一根为信号线;一根为零线,优点:传输阻抗,不受外界干扰和不对外产生干扰。
缺点:分布参量值较大,损耗严重。
线越长越严重。
线缆衰减是指线缆传输信息期发生的能量降低或损耗,它遵循一种叫趋肤效应和近似效应的物理定理,随着频率的增加会增大,导体内部的电子流产生的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表面聚集,频率越高这个表层越薄,这一效应对电缆的衰减影响相当显著,且衰减与频率的平方根近似成正比。
可知要求 75-5≤200m75-7≤400m75-9≤600m75-13≤800m如超过800m,不建议用同轴传输,由于分布参数更大,寄生干扰引入,图像质量下降。
二、双绞线传输:图:平衡传输方式:不平衡输入的视频经发送器A转换为平衡输出,传输回路的两根线分别是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差分信号,在接收器B中将平衡信号再转换回不平衡信号,以便与现行设备配接。
由于双绞线上的两个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且两线相绞(不断改变方向),这样线间的寄生电抗与其相邻电抗也极性相反大小相等。
(两线完全平衡时)图:C1、C2、…C 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分布电容。
L1、L2、…L n是每对双绞线每一绕结的感应电感。
电容C 总= C 1+C 2+…+C n +(-C n+1) 总感应电感BA B A L L L L L +∙=总 L A =L 1+(-L 3)+…+L nL B =-L 2+L 4+…+(-L n+1)当绕结基本平衡时:C n = C n+1,L 总=0,C 总=0这表明从传输信号的角度分析两线间的寄生电容、寄生电感趋于零,但对外界干扰信号而言上述结果并不存在。
电路中的电子视频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处理与传输
![电路中的电子视频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处理与传输](https://img.taocdn.com/s3/m/a9fd4e0c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b.png)
电路中的电子视频技术实现视频信号的处理与传输现代社会中,视频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电视到电影,从视频会议到在线教育,无不离开视频信号的处理和传输。
在这个过程中,电子视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讨论电路中的电子视频技术,探讨视频信号的处理与传输。
一、视频信号的产生与获取技术视频信号的产生可以通过摄像头等设备来实现。
摄像头将场景中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传输。
近年来,随着摄像头技术的进步,高清、高分辨率的视频信号得以产生,为视频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二、视频信号的处理技术在视频信号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对信号进行调整、增强或者转换。
其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是视频编码。
视频编码通过压缩视频信号的大小,以便更高效地传输和存储。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有MPEG-2、H.264等。
除了视频编码外,视频信号的处理还包括图像增强、去噪等技术。
图像增强可以使视频画面更加清晰、鲜明;去噪技术可以减少视频中的噪点和干扰。
这些处理技术可以提高视频的观看体验,并且在监控、医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视频信号的传输技术视频信号的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实现。
有线传输主要采用的是电缆传输技术,如HDMI、VGA等。
这些传输方式可以保证视频信号的稳定传输,但受到了距离和布线等因素的限制。
无线传输则利用了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等。
无线传输可以更灵活地实现视频信号的传输,但信号的稳定性和延迟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随着5G技术的发展,无线视频传输将迎来更好的机遇和挑战。
四、视频信号的显示技术视频信号的显示是完成整个视频传输过程的最后一步。
现代显示技术中,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是最常见的显示技术。
液晶显示器适用于大尺寸、高分辨率的显示,而有机发光二极管则适用于更小、更薄、更灵活的显示设备。
除了显示器外,投影技术也成为视频信号的另一种展示方式。
投影仪可以将视频信号通过光学成像技术投射到屏幕或者墙壁上,实现更大尺寸的显示效果。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df6ce420b4c2e3f56276358.png)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同轴电缆传输(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
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
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式,将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调制在不同的频率点,和有线电视的原理一样,再在前、后端解调。
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
![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https://img.taocdn.com/s3/m/c27050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f.png)
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监控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个领域,如公共场所、企业、学校、住宅区等,监控系统通过视频传输技术帮助我们监测安全,维护秩序。
本文将就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技术进行论述。
一、监控系统的视频传输概述视频传输是监控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拍摄到的实时画面传输到监控中心或其他终端设备,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实时监控。
传统的监控系统视频传输主要通过有线传输,如同轴电缆、网线等。
然而,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现代监控系统普遍采用了无线视频传输技术,如Wi-Fi、4G等。
二、有线视频传输技术1. 同轴电缆传输同轴电缆传输是传统监控系统中最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
它通过同轴电缆将监控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终端设备。
同轴电缆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但受限于线路长度和信号质量,传输距离有限。
2. 网线传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线传输成为了许多监控系统中使用的视频传输方式。
它通过网线(如CAT5、CAT6)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终端设备。
网线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在一些大型监控系统中被广泛采用。
三、无线视频传输技术1. Wi-Fi传输Wi-Fi传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之一。
通过将监控摄像机连接到无线网络,实现视频信号的无线传输。
Wi-Fi传输具有传输距离远、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受限于信号干扰、带宽限制等因素,可能存在画面延迟和不稳定等问题。
2. 4G传输4G传输技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将监控摄像机采集到的视频信号传输到监控中心或终端设备。
4G传输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速率快等优点,适用于无法铺设有线网络的场景。
四、视频传输优化技术为了提高视频传输的稳定性和效果,监控系统采用了一些视频传输优化技术。
1. 压缩技术视频传输中常用的压缩技术有H.264、H.265等。
这些技术通过减少视频数据量,降低传输带宽要求,提高传输效率。
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视频传输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a5ae8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1.png)
视频传输解决方案视频传输解决方案随着数字视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视频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视频传输解决方案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视频信号传输到指定位置的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视频传输解决方案。
一、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最常见的视频传输方式之一,它通过电缆将视频信号传输到指定位置。
常用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1. HDMI传输: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是一种数字视频接口,可以传输高质量的高清视频信号。
它使用一种标准接口连接设备,并且支持音频和视频传输。
通过使用HDMI线缆,可以将视频信号传输到高清电视、显示器和其他设备上。
2. DVI传输: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是一种数字视频接口,可以传输高质量的视频信号。
与HDMI类似,它可以通过使用标准接口将视频信号传输到显示器和其他设备上。
3. VGA传输: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一种模拟视频接口,用于将视频信号传输到显示器和投影仪上。
它使用15个针脚的D型接口连接设备。
有线传输的优点是信号传输稳定,不易受到干扰。
然而,缺点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信号衰减,限制了传输距离。
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一种不需要通过电缆连接的视频传输方式,可以提供更大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1. Wi-Fi传输:Wi-Fi(Wireless Fidelity)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视频信号传输到设备上。
它使用无线接入点(Wi-Fi路由器)来连接设备,并通过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2. 5G传输: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通过使用5G网络,可以实现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无需等待缓冲。
无线传输的优点是灵活性和便利性,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
然而,缺点是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和距离限制。
三、流媒体传输流媒体传输是一种通过网络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到终端设备的方式,常用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包括:1. RTSP传输:RTSP(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一种常用的流媒体传输协议,可以实现实时视频和音频的传输。
监控视频信号的几种传输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
![监控视频信号的几种传输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d8c945fe4733687e21aad4.png)
监控视频信号的几种传输方式和各自的优缺点视频线缆传输可以分为同轴基带传输、双绞线基带传输、射频传输、光缆传输、数字(网络)传输等几种方式。
一、视频同轴基带传输我国PAL-D视频基带0-6M,复合视频基带一般指视频基带和音频副载波为8M带宽。
同轴视频传输是应用最早,用量最大,最容易操作的一种视频传输方式。
同轴视频基带传输的技术要点是:1. 同轴电缆的信号传输是以“束缚场”方式传输的,就是说把信号电磁场“束缚”在外屏蔽层内表面和芯线外表面之间的介质空间内,与外界空间没有直接电磁交换或“耦合”关系。
所以同轴电缆是具有优异屏蔽性能的传输线;同轴电缆属于超宽带传输线,应用范围一般为0Hz-2Ghz以上;它又是唯一可以不用传输设备也能直接传输视频信号的线缆;2. 视频基带信号处在0-6M的频谱最低端,所以视频基带传输又是绝对衰减最小的一种传输方式。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频率失真-高低频衰减差异大,便成为视频传输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在视频传输通道幅频特性“-3db”失真度要求内,75-5电缆传输距离约为120-150米;工程应用传输距离在2、3百米以内还比较好,网上论坛里提供的“感官标准”传输距离数据,从3、5百米到1千多米都有,实际是没有标准,也就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3. 同轴视频基带传输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为实现远距离传输的频率加权放大和抗干扰问题。
对常见的电梯、车间、传输耦合等各类干扰,已可以有效解决,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加权抗干扰专利技术的应用,在有效抑制干扰的同时,也能有效补偿电缆衰减和频率失真,属于抗干扰传输设备。
其前端有源—后端无源抗干扰传输距离(75-5)在1000米左右,前后端都有源为1500-2000米;与加权视频放大器配套的抗干扰传输距离3公里,75-7电缆可以达到5公里。
双绝缘双屏蔽抗干扰同轴电缆是与同轴电缆穿镀锌铁管原理一样,施工更方便,成本更低,在常见电磁干扰环境下,可以作为防止干扰入侵,又可方便设计和施工的工程选择;同轴视频基带传输设备我国频率加权视频放大专利技术的出现,有效解决了视频传输的频率失真问题,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在视频传输通道“-3db”失真度要求内,仅用一级末端补偿,75-5电缆传输距离已经提高到了2000米以上,前后双端补偿的视频恢复设备已经突破3公里。
视频传输原理
![视频传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0348de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c.png)
视频传输原理视频传输是指将视频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信号的采集、编码、解码和传输等多个环节,下面将对视频传输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视频信号的采集是视频传输的第一步。
视频信号可以通过摄像头、摄像机等设备进行采集,将真实场景转换成电信号。
采集到的视频信号需要经过模拟信号处理,包括增益控制、白平衡、色彩饱和度等调节,以保证视频信号的质量。
接下来,视频信号需要进行数字化处理,即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这一过程需要通过模数转换器(ADC)来完成,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离散的数字信号。
数字化处理可以更好地保留视频信号的细节和色彩,同时也方便了后续的编码和传输。
在视频信号数字化之后,需要对其进行编码处理。
视频编码是将数字视频信号进行压缩,以减小数据量,提高传输效率。
常见的视频编码标准包括MPEG-2、MPEG-4、H.264等,它们能够将视频信号压缩成更小的数据流,同时保持较高的画质。
经过编码处理后的视频信号可以通过各种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有线传输主要通过电缆、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传输,其稳定性和传输距离较远;而无线传输则通过无线电波等介质进行传输,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在接收端,视频信号需要进行解码处理,将压缩的视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数字视频信号。
解码处理需要与编码处理相对应的解码器,能够还原出原始的视频信号,并通过显示设备进行显示。
总的来说,视频传输原理涉及到视频信号的采集、数字化、编码、传输和解码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视频信号的传输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视频传输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视频传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传输模式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传输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609f47ac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6.png)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传输模式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常见的传输方式有双绞线传输、射频传输、光纤传输、微波传输和网络传输等方式。
(一)双绞线传输双绞线传输也称网线传输。
与非平衡的同轴电缆传输相反,它属于平衡传输,是采用差分放大补偿设备来弥补线路衰减,在视频双绞线两端加装转换设备进行视频信号传输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使用普通超五类双绞线,每对双绞线可以传输一路视频信号,可以一线多用,从而提高了线缆的综合利用率:并且抗共模干扰能力强:使用专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设备,可以使有效传输距离达到1000~1500m。
双绞线是特性阻抗为100Ω的平衡传输方式,而绝大多数前端的摄像机和后端的视频设备都是单极性、75Ω匹配连接的。
采用双绞线传输时,必须在前后端进行“单-双”(平衡-不平衡)转换和电缆特性阻抗752-100D匹配转换,不能像同轴电缆那样在无交换设备的情况下直接传输视频信号。
双绞线视频传输设备和双绞线配合使用时,可在1.5km的距离范围内实现高质量的视频信号传输。
双绞线传输的布线及设备使用安装简单、系统造价较低、扩展较方便,具有较强的电源及地线抗干扰能力,中距离传输视频信号幅度的衰减及不同频率间的衰减差较小,线缆的有效利用率较高。
但在远距离传输时,高频信号的较大衰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色彩偏移,线缆强度较低,不能应用于野外布线。
(二)射频传输射频传输又叫宽频共缆传输,是用视频基带信号对几十到几百兆赫兹的高频载波调幅,形成一个8MHz射频调幅波带宽的“频道”。
将多路监控图像、伴音、控制及报警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中进行双向传输。
它采用高频信号,回避了大部分的中低频及变频干扰信号的波段,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1.工作原理通过调制技术,它把不同载波的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集成到“一根”同轴电缆进行双向传输,是个多系统、多信号集成的双向传输。
每路视音频信号大约占用8MHz的带宽,一根使用共缆技术的同轴电缆就可以较高质量地传输40~50路音视频信号。
视频微波传输方案
![视频微波传输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b9be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1.png)
视频微波传输方案1. 引言视频传输是摄影和电视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之一,随着4K、8K等高清视频技术的发展,对于视频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微波传输作为一种常用的视频传输方案,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视频微波传输方案的原理、应用及其优缺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技术。
2. 视频微波传输原理视频微波传输是通过利用微波信号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
具体原理如下:1.信号调制:视频信号首先需要进行调制处理,将其转换为可传输的高频信号。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频率调制和幅度调制等。
2.微波传输:调制后的信号通过微波传输设备发送到接收端。
微波传输设备通常包括天线、放大器等组成,能够将高频信号转化为微波信号并进行传输。
3.接收处理:接收端的微波传输设备接收到传输过来的微波信号后,将其进行解调处理,恢复为原始的视频信号。
通过以上的处理步骤,视频信号可以有效地进行微波传输。
3. 视频微波传输应用视频微波传输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电视广播:微波传输在电视广播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波传输,电视节目可以快速、稳定地传输到各个地方的电视机上,使得观众能够高清地收看电视节目。
2.监控系统:微波传输在监控系统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通过微波传输,监控摄像头拍摄到的视频信号可以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保障了实时的监控和安全。
3.视频会议:微波传输在视频会议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微波传输,不同地点的会议参与者可以高清地进行视像会议,便于实时的沟通和协作。
4.医疗领域:微波传输在医疗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医院通过微波传输技术可以将手术过程实时传输到教学院校,方便医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
4. 视频微波传输的优缺点视频微波传输具有以下优点:•传输速度快:微波传输能够以高速传输视频信号,实现实时的视频传输。
•传输稳定性高:由于微波传输技术成熟稳定,传输过程中的失真和干扰较小,能够保证高质量的视频传输。
视频无线传输
![视频无线传输](https://img.taocdn.com/s3/m/0d124f9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c.png)
视频无线传输摘要:视频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将视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介质实现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传输的技术手段。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视频无线传输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无线监控、移动视频传输、虚拟现实等。
本文将对视频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一、引言随着无线通信和媒体处理技术的发展,视频无线传输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有线视频传输方式。
视频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实现高质量、高带宽的视频传输,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文将对视频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详细介绍。
二、视频无线传输的原理1. 调制与解调技术视频信号通常通过模拟或数字调制技术进行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
解调过程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转化为视频信号。
2. 多路复用技术多路复用是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通信信道进行传输的技术,可以实现多个视频信号的同时传输。
3. 编解码技术编解码技术将源视频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传输带宽和提升传输效率。
常见的编解码标准包括MPEG、H.264等。
三、视频无线传输的应用领域1. 无线监控视频无线传输技术在无线监控系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线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距离的视频监控,提高监控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2. 移动视频传输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视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频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实现高清视频的实时传输,满足人们对于移动视频的需求。
3. 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需要实时传输大量的视频数据,视频无线传输技术可以满足对带宽和延迟的要求,为虚拟现实应用提供支持。
四、视频无线传输的挑战与未来发展1. 带宽需求高质量的视频无线传输需要更大的带宽支持。
随着4G和5G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宽将不再是视频无线传输的瓶颈。
2. 延迟实时性是视频无线传输的一个重要指标。
减小视频无线传输的延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3. 异构网络融合视频无线传输需要与多种无线网络进行融合,实现无缝切换和高效传输。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优化技术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优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51e0a4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7.png)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优化技术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和优化技术是在数字化时代中日益重要的领域。
随着视频内容的不断增长和对高清和超高清画质的需求,人们对视频信号传输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视频信号传输的不同方式和优化技术,以及它们对视频质量的影响。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和数字两种。
在模拟传输中,视频信号通过电缆或无线频率进行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适用于早期的模拟电视系统,但其信号质量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
数字传输方式通过将视频信号转换成数字编码,然后通过网络或电缆进行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更适合现代数字化视频系统,它具有更好的信号质量和更低的干扰。
在数字传输中,常见的视频信号传输技术包括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DisplayPort、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和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这些技术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和设备中有不同的应用。
例如,HDMI技术广泛用于家庭电视和多媒体设备,它提供高清和超高清视频传输,同时支持音频传输。
DisplayPort则适用于计算机和显示器之间的高质量视频传输,它支持4K和8K分辨率,并且具有可靠的信号传输和插拔功能。
优化视频信号传输的技术有多种方式。
首先是压缩技术,它通过将视频信号编码成更小的数据量,从而减少传输带宽的需求。
常见的视频压缩标准包括H.264和H.265,它们能够在保持视频质量的同时实现更高的压缩比。
此外,还有改进信号编码的方式,如通过使用更高效的编码算法和优化传输协议,提高视频信号的传输速率和质量。
另一种优化视频传输的技术是错误纠正和恢复。
由于视频信号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或损坏部分数据,因此需要能够纠正和恢复这些错误的技术。
常见的错误纠正和恢复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和循环冗余校验(CRC),它们可以检测和修复传输中的错误。
无线视频传输原理
![无线视频传输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bd8698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9.png)
无线视频传输原理
无线视频传输是一种将视频信号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接收设备的技术。
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视频信号的编码与传输和接收设备的解码与显示。
在视频信号编码与传输方面,首先需要将输入的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将连续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然后利用视频编码标准,比如H.264、VP9等,对数字信号进行编码
压缩,以减小数据量并保持画面质量。
接着,经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技术,将编码后的视频信号与其他数据信号(如音频、控制信号等)进行组合。
最后,利用调制技术将视频信号转换成高频无线电信号。
接收设备方面,利用天线接收到传输的无线信号,并利用解调技术将高频无线电信号解调成数字视频信号。
然后,对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并还原成数字视频信号。
接下来,通过数字视频信号处理和解压缩,将解码后的视频信号转换为可供显示的格式。
最后,通过显示器或其他输出设备将视频信号展示出来。
整个无线视频传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信号的稳定性、传输距离和传输延迟等因素。
为了保证信号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号增强技术、差错纠正技术和多路复用技术等手段。
此外,还可以利用调频等方式选择合适的频段,以减少干扰。
总结起来,无线视频传输的原理是将视频信号经过编码、调制和解码等步骤,通过无线电信号进行传输,并在接收设备上解
调、解码和显示的过程。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配合,使得视频信号能够在无线环境下实现高质量且稳定的传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信号的传输方式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广大工程商挺挠头的一件事,随着工程中监控设备价格的透明性和工程商竞争的加剧,信号传输部分的费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目前,在监控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方式,对于不同场合、不同的传输距离,怎样能保证传输质量、降低费用,根据多年的工程经验,在这里我们作一些介绍供参考。
一、同轴电缆传输(一)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视频基带信号也就是通常讲的视频信号,它的带宽是0-6MHZ,一般来讲,信号频率越高,衰减越大,一般设计时只需考虑保证高频信号的幅度就能满足系统的要求,视频信号在5.8MHZ的衰减如下:SYV75-3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30dB/1000米, SYV75-5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9dB/1000米,,SYV75-7 96编国标视频电缆衰减13dB/1000米;如对图象质量要求很高,周围无干扰的情况下,75-3电缆只能传输100米,75-5传输160米,75-7传输230米;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如选择的摄像机不同、周围环境的干扰等,一般来讲,75-3电缆可以传输150米、75-5可以传输300米、75-7可以传输500米;对于传输更远距离,可以采用视频放大器(视频恢复器)等设备,对信号进行放大和补偿,可以传输2-3公里;另外,通过一根同轴电缆还可以实现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共同传输,即同轴视控传输技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技术: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传输的信号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图像信号,另一个是控制信号。
其中视频信号的流向是从前端的摄像机流向控制中心;而控制信号则是从控制中心流向前端的摄像机(包括镜头)、云台等受控对像;并且,流向前端的控制信号,一般又是通过设置在前端的解码器解码后再去控制摄像机和云台等受控对像的。
同轴视控传输技术是利用一根视频电缆便可同时传输来自摄象机的视频信号以及对云台、镜头的控制功能,这种传输方式节省材料和成本、施工方便、维修简单化,在系统扩展和改造时更具灵活性;同轴视控实现方法有两类:一是采用频率分割,即把控制信号调制在与视频信号不同的频率范围内,然后同视频信号复合在一起传送,再在现场做解调将两者区分开;由于采用频率分割技术,为了完全分割两个不同的频率,需要使用带通滤波器、带通陷波器和低通滤波器、低通陷波器,这样就影响了视频信号的传输效果;由于需将控制信号调制在视频信号频率的上方,频率越高,衰减越大,这样传输距离受到限制;另外方法是采用双调制的方式,将视频信号和控制信号调制在不同的频率点,和有线电视的原理一样,再在前、后端解调。
二是利用视频信号场消隐期间来传送控制信号,类似于电视图文传送;将控制信号直接插入视频信号的消隐期,视频信号中的消隐期部分在监视器上不显示,故对图像显示不会产生干扰,不影响图像的传输质量,通过前端视频信号的预放大和接收端信号的加权放大,可以大大延伸视频信号的传输距离,如采用75-5的视频电缆,可以实现2000米、75-7电缆实现3500米、75-9电缆5000米的视频传输和反向控制。
(二)通过同轴电缆传输射频信号视频信号是指将视频信号调制到一定的频率上进行传输,也就是采用有线电视的传输方式,通常所讲的“一线通”、“共缆传输”、“宽频传输”等就是采用的此技术。
采用该技术特别适合于监控点较多和相对集中、距离较远的系统,采用该系统优点是布线简单,抗干扰能力强,但调试相对麻烦,因为是一根电缆传输多路信号,而且有的还要经过放大器放大,如果调试不好就会产生相互干扰(交调);另外,可靠性相对于光缆、视频电缆稍差,因为共缆系统是以串联为主,接头多,特别是靠近机房的部分,如果出问题将影响前面所有的信号(视频直传方案是一对一,一根电缆出问题只会影响一路信号)。
所以采用该方案时,一定要将系统详细的设备位置图给有关“共缆传输”设备的厂家帮助设计系统传输方案,另外你需要配备1台场强仪。
二、双绞线传输利用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技术,所谓的双绞线一般是指超五类网线,采用该技术与传统的同轴电缆传输相比,其优势越来越明显:(一)优点布线方便,线缆利用率高。
一根普通超五类网线,内有4对双绞线,可以同时传输4路视频信号,或3路视频信号、1路控制信号;而且网线比同轴电缆更好敷设。
价格便宜。
普通超五类网线的价格相当与75-3视频线,室外防水超五类网线的价格相当与75-5视频线,但网线可以同时传输多路信号,其经济性用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核算;传输距离远,传输效果好。
由于将视频信号进行了放大提升,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500米,有些厂家的产品可以保证900米内达到与现场一样的效果;抗干扰能力强。
双绞线传输采用差分传输方法,其抗干扰能力大于同轴电缆。
(二)使用中注意的问题选用双绞线的原则:一般选用国产超五类网线,每根网线内有8芯,每芯的直流电阻值应小于15欧/100米(国标小于10欧/100米);对于不同传输距离,有不同的选择,如大楼内,一般不超过150米,可以选用无源收发器;距离在650米内可以选用前端无源发射、后端有源接收的设备,省去了前端加电的麻烦和设备损坏的可能;650米至1500米可以选用有源发射、有源接收的设备;如超过1500米,可以考虑增加中继器,在2200米内增加1个中继器可以保证效果,如再远建议选择同轴电缆或光缆传输。
室外布线,尽可以选用室外阻水网线,虽然价格高了些,但可靠性可以保证;对于干扰特强的地方,如电厂、变电站等地方,建议选用屏蔽网线,或在普通网线外套金属管,如采用屏蔽网线一定要注意传输距离,一般控制在700米,采用在监控室单端接地的原则;对于电梯的干扰,建议选用电梯专用双绞线电缆,它的柔软性能够满足电梯电缆的要求;网线的连接,应进行可靠的焊接,在室外一定要做好防水处理,处理完后注意防止浸泡在水里,你可以将接头放在矿泉水瓶内,瓶口朝下,再将瓶口封好;由于双绞线传输采用“虚地”技术,比同轴电缆更容易感应静电或雷电,选择双绞线传输设备,一定要注意选用具有防静电、防雷的产品,如果在多雷区,最好在前端做防雷接地。
双绞线传输技术并不复杂,市场上的生产厂家也很多,但真正能做好的并不多,首先,没有一定的视频测试设备,近凭示波器和监视器想做好非常不容易,其次,由于双绞线更容易招静电和雷电的损坏,所以其保护措施非常重要(保护部分的成本占到总成本的1/4-1/3),所以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生产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公司的产品,它们产品的性能、稳定性更好。
总之,利用双绞线传输视频信号与同轴电缆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用户来讲有一个认识了解的过程;有些用户曾经用过,但没有选择合格的产品而全面否定该技术,其实你可以多选择几家试一下,该技术真不错。
三、光纤传输用光缆代替同轴电缆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给电视监控系统增加了高质量、远距离传输的有力条件。
其传输特性和多功能是同轴电缆线所无法比拟的。
先进的传输手段、稳定的性能、高的可靠性和多功能的信息交换网络还可为以后的信息高速公路奠定良好的基础;(一)、光缆传输的优缺点传输距离长,现在单模光纤每公里衰减可做到0.2dB~0.4dB以下,是同轴电缆每公里损耗的1%。
传输容量大,通过一根光纤可传输几十路以上的信号。
如果采用多芯光缆,则容量成倍增长。
这样,用几根光纤就完全可以满足相当长时间内对传输容量的要求。
传输质量高,由于光纤传输不像同轴电缆那样需要相当多的中继放大器,因而没有噪声和非线性失真叠加。
加上光纤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强,基本上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保证了传输信号的质量。
抗干扰性能好,光纤传输不受电磁干扰,适合应用于有强电磁干扰和电磁辐射的环境中。
主要缺点是造价较高,施工的技术难度较大。
(二)单/多模光纤光端机的选用目前常用的光纤按模式分有两大类: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多模光缆用于视频图像传输时,只能满足最远3~5km左右的传输距离,并且对视频光端机的带宽(针对模拟调制)和传输速率(针对数字式)有较大的限制,一般适用于短距、小容量、简单应用的场合。
单模光缆由于有着优异的特性和低廉的价格已经成为当前光通信传输的主流,但其设备价格比多模光端机高。
视频监控光端机在技术实现上分为模拟调制的光端机和数字非压缩编码光端机两大类。
模拟光端机采用的是基带视频信号直接光强度调制(简称AM)或脉冲频率调制(PFM)技术。
数字光端机主要指的是非压缩编码视频光端机,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采用数字传输方式的视频光端机,输入和输出仍然是标准模拟视频信号。
模拟光端机发展至今已有十年以上的历史,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产品,从稳定性和可维护性上说,模拟设备在温度漂移特性,老化特性和长期工作稳定性上是显然不如数字设备。
单从价格上说,目前在1~2路视频光端机上模拟的价格仍然有优势,但在4路以上视频光端机上模拟和数字的差别已经几乎没有了,如果要求需要在视频传输的同时,还要传输音频、低速数据、高速以太网数据等多业务,模拟设备就无法与数字设备比拟了。
四、视频信号的干扰及解决(一)干扰的产生前端电源的干扰:电梯的变频电机,工厂的大功率电机,变电站等。
传输过程的干扰:主要是电磁波干扰,如广播电台、电信基站等,还有电缆损坏引起的干扰及地电位差干扰等。
终端设备干扰:主要是设备电源产生的干扰和连接引起的干扰。
(二)干扰的解决方法先判断干扰的产生位置,先从前端检查摄像机有无干扰,如有,一般是通过电源进去的(可以先用12V电瓶供电验证一下是否电源干扰),可以采用开关电源给摄像机供电,也可以安装交流滤波器进行滤波,一般可以解决;如果是通过传输过程产生的,首先检查视频线的连接,屏蔽网有无破损等情况,另外可以考虑选择抗干扰器,目前,市场的抗干扰器基本原理有二种,一种是将视频基带信号调制到38MHZ或更高频率,避开干扰频率,其效果可以,但遇到干扰频率与38MHZ接近的话,那就没有办法了;另一种是采用将视频信号在前端进行幅度提升放大的办法,再在终端进行压缩,因为干扰信号的幅度是不变的,相对应的干扰信号也就被压缩了,这是一种广谱的抗干扰办法,但干扰有一定的残留,抗干扰的效果取决于视频信号放大的幅度和干扰信号的位置,幅度越大、干扰越靠近前端,抗干扰的效果越好。
如果用了抗干扰器效果不明显,有可能是终端(机房)引起的干扰,这样需要检查连接、电源、接地和设备本身问题等方面。
三、常见的几个视频传输方式介绍1、视频基带传输:是最为传统的电视监控传输方式,对0~6MHz视频基带信号不作任何处理,通过同轴电缆(非平衡)直接传输模拟信号。
其优点是:短距离传输图像信号损失小,造价低廉,系统稳定。
缺点:传输距离短,300米以上高频分量衰减较大,无法保证图像质量;一路视频信号需布一根电缆,传输控制信号需另布电缆;其结构为星形结构,布线量大、维护困难、可扩展性差,适合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