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溶液配制必不可少的仪器: 容量瓶 烧杯
玻棒 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药匙(固体) 量筒(液体)
2、溶液的配制步骤: ①、计算 ②、称量 固体“称”;液体 “量”。 ③、溶解
④、移液 移液要用玻棒引流。
⑤、洗涤 要用蒸馏水洗涤小烧杯2~3次, 且必须把洗液倒入容量瓶。 ⑥、定容 当离刻度线2~3cm时,改用胶 头滴管,最后摇匀。
操作步骤 酸式滴定管水洗后立即装酸 移液管水洗后即移碱液 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滴定时酸液溅在锥形瓶瓶壁而未滴下 锥形瓶内有蒸馏水 滴定时碱液溅到内壁上又未洗下 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 后消失 量取待测碱液用滴定管,量前尖嘴有 气泡,量后消失 读数 偏大 误差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小
读数 误差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偏大 偏小 偏大
无影响 无影响
偏小
操作步骤 滴定前平视,滴定终点俯视刻度线 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悬有液滴未滴下 终点判断滞后 移取碱液时,把移液管尖嘴残存液吹入 锥形瓶中 滴定前俯视刻度,滴定终点时仰视刻度 终点判断超前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用酚酞做指示剂,当红色褪为无色,反 滴一滴NaOH,无颜色变化
3、误差分析:
在ag坩埚中加入bg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全部变成白色, 将其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恒重,称重为cg。
操作步骤
加热时晶体溅出 加热不充分 160(a + b—c ) 加热温度过高部分硫酸铜分解 X= 18(c—a) 坩埚不干燥 晶体中含有易分解的杂质 在空气中冷却 晶体中含有不分解的杂质
误差
3、溶液配制的误差分析:
操作步骤 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 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 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 称NaOH固体时,把NaOH放在纸上 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 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 容量瓶未干燥 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 引起误差 偏高
3、滴定的误差分析: 决定误差原因:
C(测)=
已知
读数
C(标)×V(标)
V(测)
已知
其中: C(标)、 V(测)是已知的数据。因此C(测) 的大小只由V(标) ——“读数”决定,只要直接或 者间接的能引起“读数”的变化,则C(测)也随着 变化,且二者的变化是成正比例变化。
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低
偏低
无影响
偏低 偏高 无影响
1、必不可少的仪器: 坩埚 天平 酒精灯 泥三角 玻棒 坩埚钳 药匙 研钵 三脚架 干燥器
2、实验步骤: “四称”、“两 热” ①、称坩埚(W1 g )
②、称坩埚及晶体(W2 g) ③、加热至白 ④、冷却称重(W3 g) ⑤、再加热 ⑥、冷却称重(两次称量误差不得超过0.1g) ⑦、计算(设化学式为CuSO4· xH2O) 160(W2—W3) X= 18(W3—W1)
偏高 偏低 偏高 偏高
偏高
偏低 偏低
1、中和滴定必不可少的仪器: 滴定管(酸、碱式) 滴定台一套 25mL移液管 锥形瓶 烧杯等
①、验漏、洗涤、润洗 2、 ②、装液 已知浓度的装入滴定管,待测浓 度的装入锥形瓶 实 ③、调零、赶气泡、记录 验 ④、精确移取待测液于锥形瓶 ⑤、滴入2~3滴指示剂 步 ⑥、滴定操作 骤 ⑦、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 ⑧、终点判断、记录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颜色发生突变, 且半分钟不再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