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合集下载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

典型的事故归因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事故因果连锁模型:该模型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由于一系列原因引起的。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原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能量的意外释放造成的。

这种释放可能是由于机械能、
电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的能量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交叉引起的。

当人的不
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发生时,就会发生事故。

4.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于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像多米诺骨牌
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些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事故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目标-灵活性-机警理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哈登:事故是 能量的不正常 释放。
——能量意外释放论v1.0,1966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札别塔基斯:事故是能量和物质 的不正常释放。
——能量意外释放论v2.0,1978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科罗敦:事故是 一棵倒立的树。
——故障树分析,1964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的事故案例。 如果将来有一天,某事故致因理论完整、
清晰地阐明了事故的起源、发生、发展过程, 人们已经完全掌握了事故的本质。那么,安全 科学就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安全生产法》中 的许多条文也将消失。
主要内容
一、法律与科学的关系
√ 二、事故的本质——缺陷塔模型
三、事故的原因——缺陷 四、事故的预防——消除缺陷
事故致因理论缺陷塔模型
主要内容
√ 一、法律与科学的关系
二、事故的本质——缺陷塔模型 三、事故的原因——缺陷 四、事故的预防——消除缺陷
问题:
为什么国家对安全生产颁布如此之多 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为什么对其他领域就没有如此严格?
例如:法律从来不规定农民种菜必须按松土、播种、 浇水、施肥、除草的程序来进行……,也不禁止任 何人把铁变成黄金……
——多米诺骨牌理论,1936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北川彻三: 5块骨牌是复合材料做的~~
——北川彻三因果连锁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法默:事故是 工人的性格缺 陷引起的~~
——性格缺陷论,1939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巴内尔:事故是 一系列不幸事件 的连续发生~~
——事件链理论
事故的本质是什么?
科尔:事故是工 作环境差、工人 不机灵引起的~~
“对象” 6种:

安全系统工程课件:事故致因模型

安全系统工程课件:事故致因模型

Y
N
YN N
行为响应 能够避免吗?
Y
N
YN
无伤害
伤害或损害
三、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提出
威格里斯沃思在1972年提出,人失误构成了所有类型事故的基础。
他把人失误定义“(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外界刺激”。 他认为: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信息不断地作用于操作者的感官,给操
作者以“刺激”。 • 若操作者能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响应,事故就不会发生; • 反之,如果错误或不恰当地响应了一个刺激(人失误),就有可能出现危险。
二、瑟利事故模型
人和环境
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
感觉
感觉到了这警告吗? 认识到了警告吗?
Y
Y N
认识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Y
N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Y
N
பைடு நூலகம்
N
行为响应 能够避免吗?
YN
YN
无危险
面临危险
感觉
对危险的出现有警告吗?
感觉到了这警告吗?
认识到了这警告吗?
Y
认识
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吗? Y
N
决定要采取行动吗?
危险是否会带来伤害事故,则取决于一些随机因素。
四、威格里斯沃思事故模型
刺激
失误 是
危险 是
随机因素
否 否
伤亡事故
无伤亡事故
谢谢观看
《安全系统工程》
事故致因模型
《安全系统工程》
一、瑟利模型
瑟利把事故的发生过程分为危险出现和危险释放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各自 包括一组类似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即知觉、认识和行为响应过程。 在危险出现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正确,危险就能被消除或 得到控制;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使操作者直接面临危险。 在危险释放阶段,如果人的信息处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正确的,则虽然面 临着已经显现出来的危险,但仍然可以避免危险释放出来,不会带来伤害或 损害;反之,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危险就会转化成伤害或损害。

事故偏差模型:事故分析、预防与控制

事故偏差模型:事故分析、预防与控制

事故偏差模型:事故分析、预防与控制事故偏差模型概述一、事故定义与分类事故是指在生产、工作、生活等活动中,由于人为因素、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等后果。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按事故原因分类:可分为机械事故、电气事故、化学事故、火灾事故等。

2.按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可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特大事故等。

3.按事故涉及范围分类:可分为局部事故、区域事故、大范围事故等。

4.按事故发生时间分类:可分为日常事故、非常规事故、季节性事故等。

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原因分析是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事故原因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为因素:如操作失误、违反安全规定、缺乏安全意识等。

2.设备因素:如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管道泄漏等。

3.环境因素:如恶劣的天气条件、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

4.管理因素: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

三、事故风险评估事故风险评估是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估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事故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危险源辨识: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2.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3.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等级,以便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

4.风险控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的风险。

四、事故预防与控制事故预防与控制是为了减少或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或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

事故预防与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活动。

2.安全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3.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4.安全防护措施: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等。

事故因果模型

事故因果模型

事故因果模型是用来描述和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和过程的一种理论模型。

它通常将事故的发生视为一系列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结果。

事故因果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故的成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事故因果模型:
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在1931年首次提出的事故因果模型,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该模型将事故描述为一系列原因事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发生,最终导致伤害结果。

模型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不安全行为或状态、事故和人员伤亡等五个环节。

2.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模型:亚当斯在1980年代提出的一种事故因果模型,与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相似。

该模型将事故和损失因素分为现场失误和管理失误两类。

现场失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管理失误则是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强调了深入分析现场失误背后原因的重要性。

3.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英国学者博德在1970年代提出的一种事故因果模型,将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技术、管理和人为因素三类。

技术因素包括设备故障、工艺缺陷等;管理因素包括计划不当、组织不力、沟通不畅等;人为因素包括操作错误、违章操作等。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强调了事故预防中管理者对技术、管理和人为因素的控制和协调作用。

这些事故因果模型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故的成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该模型是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管理研究中心历时 10 年研究提出的事故致因理论模 型,认为任何事故都至少发生在社会组织之内,其原因分为组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其内部 原因分布在组织与个人两个层面上。组织层面上的原因分为安全文化、安全管理体系,个人层 面上的原因分为习惯性行为和一次性行为与物态。
事故致因 2-4 模型既是用于事故原因分析的模型,也是用于事故预防对策设计的事故预防 模型,在安全学科的学科分支划分,实验室规划与建设、安全领域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安全管 理组织结构设计、安全培训等事故预防实务运行中都可应用,可作为安全管理实践的理论依 据。事实上,除了在安全科学中的应用以外,24Model 也是一个通用管理模型,可用于组织和 个人管理任何事物。
(事故致因 2-生理不佳因素归结为个人层面的间接原因,属于组织内部原因;而 外部原因的监管及其他因素具体化为组织外部的监管及供应商及其产品和服务质量,组织成员 的家庭、遗传、成长环境及自然因素,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因素等,组织内外部原因 分割清晰,事故的各种原因都在模型上可见,逻辑关系明确,可依此编制各行业的事故原因分 析方法,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事故原因,模型的普适性不断提升。

【2019年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2019年整理】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节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一、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

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由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s)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又由纽伯尔德(Newboid)在1926年以及法默(Farmer)在1939年分别对其进行了补充。

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

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至今仍有某些人赞成这一理论,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此理论的正确性。

1936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所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

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即第一块牌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最后一块牌即为伤害。

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海因里希曾经调查了75 000件工伤事故,发现其中有98%是可以预防的。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致因模型

概念名词
损失预防 损失预防是在加工工业的危险控制中常用的概念。Lees指出,损失预防在多个方面不同于 传统的安全方法。比如,损失预防更强调预见危害并在事故发生前采取行动。同时,更强 调系统性而不是试错法。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加工工业中的事故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除了对人的伤害外,对植物的损害和利润损失也是损失念名词
事故理论 事故理论旨在阐明事故现象,解释事故发生的机制。所有现代理论都建立在事故致因模型 的基础上,这些模型试图解释最终造成损失的一系列事件的原因
概念名词
组织概念 组织错误的概念与一些组织比其他组织表现得更安全这一事实有关。人们常说,这些组织 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Chernobyl事故发生后,这个词也为公众所熟知。安全文化的概念 在其他论文中讨论较多
XX XX
完善应急预案
对于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工 厂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包 括明确的应急响应流程、应急 设备和人员的分配等。同时,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提高 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加强供应链管理
工厂应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 包括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原材 料的检验和控制等。通过确保 供应链的质量和安全性,可以 降低因材料问题导致的事故风 险
4
事故致因模型
事故致因模型
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应 用劳伦斯事故致因模型 ,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事 故的原因,并提出了相 应的解决方案
然而,我们还可以进一 步考虑其他可能的改进 措施,以更好地预防类 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以下是对这些其他可能 的改进措施的详细讨论
增强安全文化
工厂应加强安全文化的建设, 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推 行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及鼓励 员工参与安全改进活动。可以 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安全竞 赛和奖励机制等手段来实现

人为错误与伤亡事故(最新版)

人为错误与伤亡事故(最新版)

人为错误与伤亡事故(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436人为错误与伤亡事故(最新版)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建筑业完成了全国固定资产投资60%以上的工作量,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目前,建筑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7%,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4位,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是,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却频繁发生。

据统计,近年来,全国每年建筑施工伤亡人数仅次于矿山行业,列各行业的第二位。

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无情地夺去无数建设者的生命,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同时还影响了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于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人的行为错误是施工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工作实践中,笔者通过对多宗事故进行分析,发现人的行为错误是造成施工伤亡事故的一个主要因素。

而人的行为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工人的行为错误。

工人缺乏安全常识,把施工安全当儿戏,没有采取自我保护和互相保护的措施,往往酿成事故。

案例一:某工地一工人在17楼修理吊篮机械故障时,违反高处作业防护规定,在没有系安全带的情况下作业,结果失足落地面死亡。

人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最新版)

人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最新版)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人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最新版)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人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最新版)【摘要】从人因失误的机理、分类和特点等方面,对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间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应从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人机系统设计等方面预防人因失误,从建立和维持操作者对安全工作的兴趣、作业标准化、安全管理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以煤矿斜井提升事故为例,说明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的判定原则和方法,从而为预防、控制人因事故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人因失误;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对比分析;事故模式0引言人因失误及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06376起,死亡101480人,其中,发生重特大事故86起,死亡1525人,由于人因失误或人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事故伤亡发生率就占70%以上。

目前,对人因失误及人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理论模型和构建控制系统等方面。

即对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已从原先的确定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在事故原因中占多大比例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归类分析上,发展到通过运用复杂性科学原理和方法,构建出切实有效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系统。

与之对应,有关人因失误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则是探究人的失误机理并建立理论模型,用人的认知可靠性分析与动作执行可靠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应用到第二代的人因可靠性分析(HRA,humanreliabilityanalysis)法,开发动态的人的可靠性分析模型。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一、人失误一般模型研究认为,将由初始原因开始到最后结果为止的事故动态过程中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或模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Wigglesworth曾经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

图2-21是他绘制的一个事故模型。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accident)就不会发生。

即如果没有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of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若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ChanceFactors),即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尽管这个模型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动来描述事故现象,但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它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二、矿山中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在采矿工业中,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连续生产活动,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发生伤害和不发生伤害,所以“事故”的定义是: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不测事件。

在矿山使用事故(Accident)这个词,常常作为伤害(Injury)的同义语。

然而,事故是否发生伤害却取决于危险的程度(人体受伤害的概率)和机会因素。

HFACS模型的事例分析

HFACS模型的事例分析

HFACS模型的事例分析1.HFACS模型简介HFACS (Human Factors Analysis Classification System)是FAA根据里森教授的事故致因模型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综合的人的差错分析体系。

它解决了人的失误理论和实践应用长期分离的状态,是航空飞行事故调查中被普遍接受的人因分类工具,填补了人的失误领域一直没有操作性强的理论框架的空白。

HFACS模型定义了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的监督和组织影响四个层次的失效。

1.1不安全行为不安全行为是指诱发事故的操作人员差错,是导致事故的最直接原因,其总体可划分为两大类,即差错和违规。

差错是指人行为的结果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

对于空中相撞事故而言,差错主要是指飞行员和管制员操作过程中,所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可能以某种方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却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具体可分为技能差错、决策差错和认知差错。

违规是指故意无视规则、规章和制度的行为,通常分为习惯性违规和偶然性违规。

1.2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都有其前提条件,涉及操作者自身条件及飞行过程中与其发生直接交互的因素。

飞行员和管制员的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大致可分为两类,即状态低于标准和表现低于标准。

状态低于标准强调个人层面的诱因,包括精神状态差、生理状态差以及身体/精神局限。

表现低于标准强调个人工作前的准备和班组成员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包括班组资源管理和个人准备状态。

1.3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的监督反映监督缺位或不充分对诱发事故产生的影响,也是事故原因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包括监督不充分、运行计划不恰当、没有纠正问题和监督违规。

监督不充分是指监督者或组织者没有提供专业指导、培训、监督等。

运行计划不适当是指当工作的节奏或者安排使操作人员处于不能接受的危险中,影响绩效。

没有纠正问题是指监督者明知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却仍然允许其继续下面。

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及系统动力学分析

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及系统动力学分析

[ 提要] 风险投资是一种高风险、 高回报
风险投资又称风险资本或创业投资。 经济 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 完善和发展我国
的金融资本, 因此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业, 扩大 学家成 思危认 为: “ 风险投 资的 意思是将 资金 风险投资业,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相
么 事故 的发生机 理就应该 有另一 个更 为清晰 模 型” 重在 体现人是事故 发生的最终原 因这一 为 D类事故。
的解释, 即除去由于大 自然灾害原因, 如陨石 理论发现, 模型整体由两部分组成, 即红线( 虚
坠落、 地震等引发的意外事故外, 其他任何事 线, 下同) 区域内和红线区域外。 红线区域外的 定义,即将煤矿 中所有发 生的事故分为 4 类,
人失误 )R
物 失当 ) w
(环境恶化 ) H
H1 广 _ —_ 上 — —1 H2
机具处于 I l煤岩处于 I I 宏观环 I 1微观环 不安 全状态 l l 不安 全状态 l l 境恶化 l } 境恶化

决策层失误 管理层失误

人 员

事 故 发 生
煤 矿 事故 人 失误模 型 及 系统 动 力学分析
口文 /龚永 超 王成 元 肖 琳
( 江西理工大 学经济管理学 院 江西 ・ 赣州)


概述
误模型” , 见图 1 。( 图1 )
作层 3 类; 将物 分为机具 和煤岩 2类 ; 环境 恶
近年来我 国煤矿重 大恶性伤亡事故频发 ,
本原因。人是生产活动 的主体 , 但也是激 发事 红线 区域 内的部分从 微观上详 细表征 了事 故 二者造成 的事 故称 为 B类 事故 ; 仅 由人 、 环 境 故的必要 因素 。基于上 述思路 , 结合前人所提 不 同的发生过程 , 及 最后的事故分类 。物 失当 共同作用造成 的事故称为 C类事 故;把 由人、 出各种模 型 的大量分 析, 对煤矿 各类 事故 ( 不 与环境恶化均是 由人 失误导致的 , 红线 区域 即 物、 环境三者共同作用造成的事故归 为 D类 事 包含突发 自然灾害造成 的事故) 的实 际调 查研 方框 内的部分是对上述 部分的细化 , 即以煤矿 故 。 可见 , 各类事故起因均少不了人失误, 这正 究, 以失误理论 为依托 , 构建 了 “ 煤矿事故 人失 行业为研究对象 , 将人分为决策层 、 管理 层、 操 体现 了煤矿事故人失误模型的本质 。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的探讨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的探讨

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的探讨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业领域之中,安全科学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死亡率的减小,受伤害程度以及受伤害次数的减少都足以说明这一点。

但是这些进步不能让我们掉以轻心,因为事故和伤害造成的人身和经济财产损失仍然占很大比例。

事故和安全让人们很自然地关注到个人因素在工业领域生产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比如:个人的感觉、认识、决定和行动。

这些个人因素与事故发生有什么联系,对于事故的发生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个人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起到的作用和影响是必要的。

一、事故致因模型图1是一个建立在人的认知和行为调整阶段的事故致因模型[1],各阶段如图所示。

这个模型表示的是: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个人因素的作用,事故的发生或避免。

在工作情况中,个人因素的不同能够对事故的发生造成影响。

当个人暴露在危险情况之中,如果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泰然处之,就容易形成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

当个人已经感觉认识到了危险的存在,并且做出避免事故的决定,这样的行为决定过程是指向安全行为的。

当个人决定采取控制或躲避行为以避免事故的发生以后,安全行为能否实现就要依靠个人采取行动的能力了。

如果没有采取相对应安全的决定或没有避控的能力,就会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导致事故。

如果个人有能力很好地行动,成功地控制潜在的危险或者安全躲避,那么这就是一种安全行为。

图中的虚线表示的是意外情况导致的事故,因为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安全的行为并不一定绝对可以避免事故,不安全的行为也并不一定绝对导致事故的发生。

图1 潜在危险存在的情况下,个人因素事故致因模型二、事故发生之中个体的差异根据图1中事故致因模型,工作行为的安全还是不安全取决于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即个人潜在的属性和特征,这些属性和特征与工作行为(感觉、认识、决定、能力)四个阶段之中的每一阶段都有联系。

如果在感觉、认识和决定阶段出错,或者没有所要求的躲避能力,那就会导致不安全行为,当潜在危险存在时,就极有可能导致事故。

第2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第2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
– 2、人的缺点(P)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 因素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 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各 类不良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等后天的不足。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
–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即造 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 4、事故(D)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 发生作用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 的事件。 – 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几种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
一.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二.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三.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四.动态变化理论 五.轨迹交叉论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 海因里希模型这5块骨牌依次是:
– (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 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 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 育,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是事故因果链上 基本的因素。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 瑟利模型 3个部分,6个问题
– 2感觉到这个警告吗?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 的感觉能力问题,包括操作者本身感觉能力, 如视力、听力等较差,或过度集中注意力于工 作或其他方面;二是工作环境对人的感觉能力 的影响问题。
基于人体信息处理的人失误事故模型
• 瑟利模型 3个部分,6个问题
能量意外转移理论
• 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能量超 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 • 第一类伤害是由于转移到人体的能量超过了局部 或全身性损伤阈值而产生的。如:骨折 • 第二类伤害则是由于影响局部或全身性能量交换 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新编版)
一、人失误一般模型
研究认为,将由初始原因开始到最后结果为止的事故动态过程中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或模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Wigglesworth曾经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

图2-21是他绘制的一个事故模型。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accident)就不会发生。

即如果没有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of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若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ChanceFactors),即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尽管这个模型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动来描述事故现象,但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它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二、矿山中以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在采矿工业中,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连续生产活动,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发生伤害和不发生伤害,所以“事故”的定义是: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不测事件。

在矿山使用事故(Accident)这个词,常常作为伤害(Injury)的同义语。

然而,事故是否发生伤害却取决于危险的程度(人体受伤害的概率)和机会因素。

表2-3列出了事故、危险和伤害的理论上的八种组合。

出现的类型
Accident(事故)
Danger(危险)
Injury(伤害)
1
no no no 2 no yes no 3 yes yes no 4 yes yes yes 5
yes
no
no
不可能
yes
no
yes
不可能
no
yes
yes
不可能
no
no
yes
因为,不存在危险或没有事故也就不可能发生伤害。

所以,实
际上只有五种结果是可能的。

这五种可能的结果列于图2-22的上部,而且仅有第四项结果能发生伤害。

工人在生产活动中获得一定信息,这可能是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光、声信号,或者是来自要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有关指令,政策、规程、标准等书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警告工人在他所处的生产环境中有可能产生事故。

在该模型中称这样的警告(报)为“初期警告”。

1.在正常条件下没有初期警报,没有意外事件,也就没有生产的中断,结果是“无事故、无危险、无伤害”属于1型;
2.在没有初期警报情况下,意外事件确已发生,这将根据危险出现的具体情况与有关伤害的机会因素,分别产生3型、4型或5型的结果。

当没有事先警告时,甚至连一般的安全标准或指示等原则性的警告都没有时,一旦根据危险的存在和机会因素的巧合发生了4型的伤亡事故,这也不能归咎于有关工人的失误,而应当是管理上的领导失误,而属于管理人员“不恰当地回答先前的警告”。

分析这种
责任事故时,应当追究深远的、间接的、但却是主要的原因,即管理上的缺陷。

3.如果发现了事故征兆,即有了初期警报,则工人对警告的“回答”情况,也就是说怎么处置和对待这一警报,将决定着是否可能发生事故。

为避免事故发生,工人必须接受警报,识别警报,充分而正确地估计危险,并回答警报,直接采取改正行动或其它控制措施,还要给其它工人发出第二次警报。

在这条回答链中任何阶段的故障(或称NO),都会构成人的失误(图2-22中央的长椭圆),其结果或因失误而直接引起事故和自身伤害,或把事故转嫁给其它行为人。

4.关于对危害的估计。

模型中“行为人”下方第三个菱形符号表明,如果工人对危害估计正确,则会发出二次警报或采取直接行为;反之如果对危害估计不足(习惯上称为麻痹大意),也是一种失误,尽管如此,但因采取了某种行动仍然会避免事故,如果没有回答警报,则会因这一失
误直接引起事故。

管理人员“低估危险”有更大的危险后果。

5.信息仅仅对于发生伤亡的事故(4型)是有用的,图2-22所示的长虚线对研究者来说是没用的信息。

因为工人怎样处置(回答)即将发生事故的警报尚无从估计(主要是2型的结果),这将妨碍确定工人的回答优劣,回答方式和正确的回答概率。

由于没有3型、5型结果的资料,故正确决定矿山条件下人失误的总次数及其分布规律也将难以做到。

三、变化—失误模型
系统里状态和要素发生变化,对于大多数系统来说,是本质性的东西。

研究某个部分发生变化,对系统特别是高级子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对整个系统又产生何种结果,这是系统安全分析的最基本任务之一。

研究和分析事故时,对系统内的“变化”和“失误”必须作为一种基本要素来考虑。

当某一生产过程或者操作失去控制时,显然会发生变化。

变化包括预期有计划的和意外的变化。

大多数事故原因都与变化有关。

所以说,变化会导致事故发生,但变化也可用来创造一些安全条件。

变化可被用作一种判断事件因果的方法。

因此,应该把“变化”当作一种评价事故发生可能性的依据来加以研究。

在改进生产过程和建设新厂矿或新的工艺流程时,应把设计估计到的危险排除系统之外,有计划地减少和避免因变化而导致发生事故隐患的可能性。

例如,试分析某化工成套设备的事故:
变化前——成套设备平安地运转了多年;
变化1——被一套更好的新设备所替换;
变化2——用过的旧设备已经部分解体;
变化3——新设备因故未能按预期目标进行生产;
变化4——社会或上级管理部门要求重新进行生产;
变化5——为生产而恢复旧设备;
变化6——急不可待地恢复必要的生产能力;
变化7——多数冗余安全机能均未发挥作用;
变化8——装置爆炸致使数人死亡。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而且易于理解,几乎不必详加说明。

设“变化”为C,“失误”为E,由图可见,因计划变化而失误,或因领导
失误而造成的计划失误;或因监督变化导致失误进而一误再误;工作人员因变化而失误,再变化再失误,终于造成了事故。

见图2-23。

现以因管道焊接的缺陷而引起燃气厂火灾事故的分析为例来阐明瓦斯管路事故的连续过程,即变化和失误的C-E连锁。

参看图2-24。

四、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和众多的社会因素和环境条件。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个直接原因的原因却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且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之所以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

详见图2-25。

“隐患”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共同偶合形成;客观上一经出现事故隐患,人主观上又表现了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安全管理理论物质是第一性的,但物的不安全条件不易显现;人是自由性的,随机的行动较多且易于被发现,所以常常误把操作者的失误看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甚至当成主要责任者。

“预测”侧重于物质方面的隐患;设置失效——防护装置后,即使操作者失误,固有保险装置,也不会造成事故,这叫做本质安全。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