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次贷危机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异同点如何 这些危机对中国有那些启示
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金融市场动荡最终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甚至发展为全球性经济危机。此次危机在欧元区集中地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由于美国和欧元区经济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高度关联性,金融危机也从公司层面逐渐演变为政府层面。“大到不能倒”的主体由公司变成了国家。
从历史角度来看,次贷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很多银行发行贷款证券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一个债务链,债务链已中断,便产生连锁效应,造成全球性的在、金融风波。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而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起源于欧洲银行业。为了救援深陷金融危机的欧洲银行业,欧洲各国政府的财政赤字水平从2008年开始迅速上升。在金融危机中,众多欧洲银行出于避险的需要而大量买入当时最安全的资产 欧元国债,不论是德国国债还是希腊国债。当时安全的国债如今成为有毒的资产。主权债务违约危机和银行业危机已经相互纠缠、密不可分。
不管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政府在解决危机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国次贷危机始于2007年,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10年才爆发。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以及欧元区国家和美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所用的不同方法造成这一时间差。一方面,当美国次贷危机刚爆发时,美国财政部希望市场能通过自我修复来恢复正常。直到2008年下半年,雷曼兄弟倒闭造成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此时,美国政府才运用超常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干预。美国发行大量的国债,在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这些国债大部分是由美联储购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府债务的货币化。另一方面,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各大金融机构流动性紧缩,同时由于市场恐慌,金融危机向全球蔓延。欧洲银行业出现了大量与次贷相关的资产减计和损失。为防止 债务通缩机制 带来经济衰退,欧洲各个国家都对濒临破产的金融机构进行了一揽子的担保、注资以及经济刺激计划。
面对西方这些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西方各国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和参照之处。从西方国家的困境中,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
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将风险遏制在可控状态。
2、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
从欧美等国债务危机可以看到,金融监管体系的脆弱性是许多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对中国来讲,一是要加强对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在金融市场高速发展、金融衍生品日益增多、金融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处理好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管制的关系尤为重要,要加强金融管理立法,探寻防范金融危机的法治路径,实施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二是推行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严重的美元资产安全问题,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消除外汇储备 被动 积累才是应对之根本。此次欧美债务危机给我们一个警示也提供了一个契机, 十二五 期间,应逐步放开资本帐户,促进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立,加快推进汇率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而积极促进人民币可兑换进程,这同样可以为今后十年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奠定基础,以逐步解除中国陷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困境。
⒊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臵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⒋削减开支、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是当务之急。
欧洲国家都被迫开始大幅削减开支,纷纷草拟计划削减财政赤
字,一些国家正计划提高退休年龄,取消一些福利。但仅仅依靠简单全面的紧缩政策不足以走出危机,只能暂时安抚紧张不安的国际金融市场。削减开支幅度过大,将显著抑制需求,很容易使来之不易的复苏势头发生逆转。而且政府产生的赤字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拯救金融机构,现在却要通过简单地削减全民福利来弥补,在政治上也不得人心。要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复苏,不但要通过政府的刺激政策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恢复供需平衡,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积极的调整和改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使收入分配趋于合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实现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北欧一些国家做得较为成功。丹麦等北欧国家积极改革社会福利制度,如它们的失业救助体系关注的是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既增加雇主用工的灵活性,又向劳动者提供一定保障和相关培训,让他们为新工作做好准备,而不是仅仅提供生活保障。美国施行的医保改革和即将通过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也表明,美国的发展方式转变也在艰难推进。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是完全正确的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