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文学 优质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编 30年代文学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概述
一、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二、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三、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论争
第一节 文艺运动基本线索
三条线索在交织、互竞与冲突中发展,形成 了典型的文化与政治不平衡的时代风貌。
1、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 等发动,呼应国民党正如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 学的努力。出版有《前锋周报》、《前锋月刊》 等。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左联的成立。
刊物有:左联成立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 批判》、《太阳月刊》;左联成立之后的《拓荒 者》(蒋光慈主编)、《萌芽》(鲁迅、冯雪峰 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北斗》 (丁玲主编)、《文学月报》(姚蓬子、周起应 主编)《光明》(洪深、沈起予主编)
3、自由主义文学思潮
著名刊物有《文学》(傅东华、王统照主编)《文学季刊》 (郑振铎、章靳以主编)《文学月刊》(巴金、章靳以主编) 《文丛》 (巴金、章靳以主编) 《论语》(林语堂主编) 《骆驼草》(周作人、冯文炳、冯至主编)《文学杂志》 (朱光潜主编)《水星》(卞之琳、沈从文、李健吾等主编) 《大公报文艺副刊》(沈从文、萧乾主编)《新月》(徐志 摩、闻一多、饶孟侃、罗隆基等主编)
书局出版社如:开明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等
第二节 人文主义思潮
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林语堂、 周作人、戴望舒、卞之琳等
理论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丰子恺、 宗白华等
1、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人性论
“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 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 《诗刊》等。
“人性论”: 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 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 人性。——“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 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 —(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 潮的差异与分歧。
2、“现代派”的文学自由论
《现代》杂志(现代派小说与现代派诗歌) 施蛰存、杜衡、戴望舒等。自由主义的倾向。 “自由人”胡秋原的《阿狗文艺论》提出文 艺自由,反对文艺成为政治的留声机。受到 左翼批判。“第三种人”“苏汶”介入论争。
3、“论语派”的性灵表现说与幽默
“论语派”的来由。林语堂。与“语丝派”的关 系。延续(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的传统(明 清小品)“性灵说”:由“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袁宏道《序小修诗》)发源,在到清代袁枚倡 导而成一种文学理论。(“诗者,心之声也,性 情所流露者也”(《随园尺牍·答何水部》),认 为诗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实自然表露才是 “诗之本旨”。同时倡导幽默。去掉讽刺中的酸 辣与火气,成为冲淡自然之幽默。消除语丝的战 斗的抗争的传统(鲁迅)。——血与火的年代的 消极性。
繁荣:1934年“小品之年”。
4、“京派”执着文学自身价值之文学观
“京派”的来由。作家群体。名称的出 现——“京派”与“海派”的论争。文学沙 龙。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 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 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 —文学本质论。(2)发展:宽容、多元多 向。“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 五四“幼稚的生发期”)。
第三节 “左联”与革命文学思潮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力量重新聚
合:上海。由日本回国的少壮派为主要力量 的创造社和为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开始了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冯乃超、李初犁、 成仿吾等,蒋光慈、钱杏邨等。
阵地:1928年1月创办的《文化批判》和 《创造月刊》,《太阳月刊》等
内容:
(1)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与旗帜 (以无产阶级群体为本位)
(2)批判鲁迅、郁达夫、叶圣陶、冰心等 五四作家与“语丝派”(周氏兄弟)等新 文学(其刊物为《文化批判》)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成仿吾)首先、机械 地套用了社会主义的革命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已到了他的最后的一日,世界形成了两个战垒, 一边是资本主义的余毒‘法西斯蒂’的孤城,一 边是全世界农工大众的联合战线。”(成仿吾 《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因而伴随着无产阶 级革命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取代,他们倡导的“革 命文学”也就应该否定和取代五四“文学革命” 的新文学。在他们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 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是“资本与封建之 争”,“赛德二先生,是资本主义意识的代表。” (李初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因而他们 对五四新文学的作家加以了猛烈的攻击,在高扬 起普罗文学旗帜的同时,否弃了中国现代历史进 程中不可或缺的现代性启蒙的核心价值(自由、 民主与科学)。《死去的阿Q时代》(钱杏邨)
(3)把文学简单等同于宣传(强化其社会功 利性、组织功能),忽略乃至抹杀文学的审 美个性。郭沫若、瞿秋白都强调作政治的留 声机器,乃至做标语人。(“要做一个阶级 的‘留声机’”,并且要“做得巧妙”—— 瞿秋白《文艺的自由和文学家的不自由》)
2、左翼文学运动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
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 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 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 《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 《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 “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 森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 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批评“革命的浪漫谛 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 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