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数据挖掘方法综述
信用评估中的常见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信用评估中的常见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在信用评估领域,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信用评估中常见的数据来源以及相应的分析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信用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一、个人征信报告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个人征信报告是评估个人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它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贷记录、还款情况等内容。
个人征信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机构报送的信贷数据:个人申请、使用或拥有的信贷产品如贷款、信用卡等会被金融机构报送至征信机构,形成信贷记录。
2. 公共事业单位数据:如交通、水电、通讯等公共事业单位的欠费情况也会记录在个人征信报告中。
3. 其他机构报送的数据:例如法院判决、行政机关处罚等信息也会被报送至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评估产生影响。
个人征信报告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逐笔记录分析法:对个人征信报告中的每一笔信贷记录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贷款金额、还款情况、逾期次数等,以此评估个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2. 综合评估法:将个人征信报告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综合信用评分,以直观地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
3. 数据挖掘分析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个人征信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规律、特征,并建立相应的信用模型。
二、企业信用报告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企业信用报告是评估企业信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它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内容。
企业信用报告的数据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数据:企业的注册信息、工商登记情况等数据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收集并编制成信用报告。
2. 财务会计数据: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3. 行业协会数据:行业协会会收集企业的行业交流情况、资质证书情况等数据,并编制相应的信用报告。
企业信用报告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财务比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如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流动性等指标,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风险。
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发掘出有用信息的技术,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企业而言,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必备手段。
本文将从数据挖掘的方法、应用以及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据挖掘的方法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是基于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其中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关联规则和分类预测等。
首先,关联规则挖掘是指在数据集中发掘出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如果顾客购买了巧克力,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也会购买口香糖”,而分类预测则是对数据进行分类,比如“根据用户的浏览记录,预测他们最可能会购买哪些商品”。
而机器学习是数据挖掘的核心技术,它是一种通过数据自我修正以提高性能的方法。
常见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决策树、神经网络以及聚类等。
决策树是一种用于分类和预测的树形结构,它将数据以节点的形式进行分类,直到数据达到叶节点,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神经网络则是通过构建一种类比于人类大脑的模型来识别模式,进行分类或预测;而聚类则是在数据集中查找相似之处并将数据分组的方法。
二、数据挖掘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在金融行业中常用于信用评估、欺诈检测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
在零售业中,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及商品推荐,以此提高销售额和用户忠诚度。
而在医疗领域,数据挖掘技术则可以用来提高早期预警、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能力。
此外,数据挖掘技术在交通、安全、舆情监测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数据挖掘的研究在数据挖掘的研究方面,目前有诸多的挑战。
首先,各类数据源的结构化程度参差不齐,挖掘数据的质量和有效性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其次,代表性和可扩展性是数据挖掘领域中的两大难点,它们影响着数据挖掘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另外,数据挖掘算法的集成和融合也是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多种算法的组合和协同来解决特定问题,进一步提高数据挖掘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问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保障数据隐私的同时,也使得挖掘结果更加可靠。
小微细分场景:电商贷风控
电商贷款介绍电商贷款是指电商平台提供的一种纯信用贷款服务,为在平台上经营的小微电商卖家提供短期资金支持。
与传统贷款不同,电商贷款通常无需担保和抵押,主要基于卖家在平台上的经营记录和个人信用资质进行风险评估。
常见的电商贷款平台包括淘宝的电商贷、京东的京小贷、京e 贷,以及跨境电商平台上的连连订单宝、pingpong的指日达等。
目前,国内电商信贷业务模式涵盖以下几种:1.电商平台自行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利用自有资金对外提供贷款。
在此模式下,电商平台负责风险控制,资金和数据均归属于平台。
2.电商平台与银行、保理公司等投资方进行合作,将平台用户和数据推送给投资方,由投资方审核并放款。
在此过程中,投资方主要承担风险控制职能。
3.投资方与第三方数据提供机构(例如ERP、物流、支付机构)开展合作。
这些第三方机构拥有关于电商平台用户的经营、交易等数据,并将数据和用户推送给投资方。
投资方负责放款,并主要承担风险控制职能。
电商贷款的特点1.小微企业为主:电商贷款主要服务小微电商企业,因此贷款金额相对较小,期限相对较短。
2.纯信用贷款:电商贷款无需担保和抵押,主要依赖卖家在平台上的信用和经营记录进行风险评估。
3.快速放款:为了迅速满足卖家的资金需求,电商贷款通常具有快速放款的特点,有些平台甚至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放款。
4.经营数据为基础:风控的核心依据是卖家在平台上的经营数据,包括销售额、库存状况、客户评价等。
5.额度和期限:在授信额度上最高可以达到300-500万,在借款期限上,电商贷的期限相对比较短,一般为30天或者3个月。
电商贷款的数据特征和数据挖掘1.经营数据来源:主要来自电商平台、第三方数据提供机构(如ERP 服务公司)、数据供应商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卖家的交易记录、库存状况、客户评价等多方面信息。
2.数据挖掘方法:经营趋势分析:通过分析销售额的变化趋势,判断卖家的经营是否稳定。
库存分析:检查库存数据,确保卖家能够满足订单需求,避免因库存不足导致经营困难。
《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范文
《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资需求日益增长。
A银行锡盟分行作为地区内重要的金融机构,为满足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
然而,信贷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有效管理信贷风险成为A银行锡盟分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深入研究,提出优化措施,以期为银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二、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A银行锡盟分行在信贷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其中,信用风险是主要风险来源。
当前,A银行锡盟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不够准确。
2. 信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部分信贷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对信贷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不足。
3.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在风险管理中未能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导致风险管理效率低下。
三、优化措施针对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措施:(一)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包括信用评估、风险分类、风险预警等环节。
通过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型和算法,提高信用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同时,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信贷风险的识别、评估和防范能力。
(二)提升信贷人员素质加强信贷人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风险意识。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信贷人员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三)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潜在风险。
四、结论通过对A银行锡盟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的深入研究,本文提出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信贷人员素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等优化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A银行锡盟分行更好地管理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总结
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总结【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负责主持公司的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企业信用评级是对公司信用状况的综合评估,对于公司的经济实力、信誉度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总结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二、国内经济环境与信用评级工作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对企业信用评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我们及时调整了评级方法和指标体系,并积极引入国际通行的评级标准,以确保评级结果的准确和权威性。
三、信用评级流程与方法在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中,我们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工作,包括信息收集、风险研究、数据分析和评级报告发布等环节。
在信息收集方面,我们积极与公司内部各部门进行沟通,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在风险研究方面,我们注重行业和市场的研究,以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宏观经济状况进行判断。
在数据分析方面,我们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确保评级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最后,我们编制了详尽的评级报告,以便公司决策者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参考。
四、评级结果与影响因素评级结果是对企业信用状况的综合评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市场竞争力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关系等。
在评级结果的确定过程中,我们注重评级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分配,根据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合理把握评级结果的合理范围。
五、评级工作的意义与建议企业信用评级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客观反映,对于企业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评级工作,我们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风险情况,提醒企业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促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在今后的评级工作中,我们应加强与各部门和合作伙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评级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总之,企业信用评级工作是一项必要而重要的任务,通过这次总结和经验总结,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评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公司的发展和市场竞争提供有力的支持。
大数据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在小微企业信贷中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各个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金融服务行业。
在金融服务领域中,小微企业信贷一直是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提高信贷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小微企业信贷中,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收集各种与企业经营相关的数据,比如企业的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状况、经营历史等,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数据库。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数据、行业数据和市场数据等外部环境数据,提供更准确的行业和市场预测,进一步降低信贷的风险。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借助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寻找关联规律和趋势。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模型的训练,可以建立预测模型,实现对小微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和信用风险的预测。
这些预测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变量,对企业进行分类和评级,辅助信贷人员做出更科学的信贷决策。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建立风控模型,帮助金融机构实现对小微企业信贷过程的全程监控和控制。
通过对申请者的个人信息、企业信息、财务信息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估,可以筛选出符合风险控制标准的客户,避免信贷风险。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对信贷过程中的异常行为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和欺诈行为。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共享和合作,实现更准确和全面的信贷评估。
通过与金融机构、供应商、客户等方的数据共享,可以建立更完整和全面的信用评估模型,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合作,可以实现数据的互补和优势的共享,提高信贷的效率和竞争力。
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
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小企业客户数量的逐步增多,银行业作为经济服务的关键产业之一,对于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成为了其优先考虑的领域之一。
同时,小企业客户的信用评级也逐渐成为银行业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小企业客户的信用状况,降低银行的风险和成本,同时保障小企业客户的借贷需求得到满足,成为了银行业管理措施中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探讨其实现路径,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制度的原则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制度的核心思路是:通过科学、准确的分析模型,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等因素,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控制银行的风险,更好地服务小企业客户。
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公开透明原则。
银行应该公开评估标准,明确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的方法与过程。
(二)客户风险分类原则。
银行将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为高、中、低三级。
(三)客观性原则。
评估结果应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客观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
(四)综合性原则。
评估应全面、综合反映客户的信用状况,包括多方面因素,比如财务状况、产业鲁棒性等。
二、银行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制度的实现路径(一)建立评级模型:银行可通过建立专业的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实现客户信息化管理。
该模型主要包括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数据处理系统、数据标准化等部分。
构建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模型,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使得系统化管理更加便利。
(二)预测系统建设:对于小企业客户信用评级管理制度来说,预测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根据智能算法、数据挖掘,预测出客户的信用状况。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对小企业客户的业务精细化投放,实现预测系统与评级体系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
(三)信息平台建设: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银行业也逐步加强了小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业务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调研报告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调研报告小微企业是指员工人数少于20人,年销售额低于300万元,资产总额低于500万元的企业。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融资渠道有限等原因,他们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引入了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政策,旨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更便利、灵活的融资渠道,并促进其发展。
近年来,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发展现状目前,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范围内共有200多家金融机构提供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服务,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过6000亿元。
此外,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信用评级机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为准确、全面的信用评估。
二、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虽然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在我国发展迅速,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存在较大的风险,导致银行在审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时更为谨慎,审核程序较长,给小微企业的融资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一些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和信用记录,无法提供给银行进行信用评估,这也成为银行审批小微企业贷款的障碍之一。
此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存在的高利率和高担保要求也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
三、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问题的建议为解决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存在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二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担保机制,鼓励小微企业通过政府担保、企业联保等形式提供担保,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
三是优化审批程序,加强对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专业化评审和审批团队建设,提高审批效率,减少时间成本。
四是降低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的利率,通过提供一定的贴息政策,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负担。
2024年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总结范本2024年,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果。
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经验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对该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如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等,其信用状况往往较难评估。
因此,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对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1.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的系统框架,确保评定结果客观准确;2. 推动中小企业借助信用优势,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3. 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三、工作内容及成果1.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工作。
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我们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并与其它信用评级机构共享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我们将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分为五个等级,即AAA、AA、A、B和C,根据企业的信用状况确定对应的等级。
评级指标体系包括财务指标、经营管理指标、市场竞争指标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
3. 开展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
我们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信用情况,并采用模型评估的方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估。
通过评定,我们得出了每个企业的信用等级,并向企业提供了相应的评定报告。
4. 发布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果。
我们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公示在政府网站上,同时向各相关部门提供了评定结果,以便他们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参考。
5. 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评定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座谈会,我们向中小企业和评定机构介绍了信用评定的目的和方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信用管理建议,以增强其信用意识和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数据采集和整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可以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及比较研究
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模型及比较研究肖斌卿;杨旸;余哲;沈才胜【摘要】在调查和文献基础上,进行信用风险来源识别、评级指标分类和评级方法选择,构建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模型,以期在授信审批环节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基于某商业银行2008—2013年小微企业实际信贷数据,运用线性判别分析、二项逻辑回归和十种基于不同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内部信用评级模型,并在评级指标体系中加入宏观经济变量,使度量风险的稳健性进一步得到提升。
最后通过四种方法对不同模型的结果和评级有效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基于Levenbery-Marquardt学习算法的NN10模型具有最优的评级有效性。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conducting risk source identification, rating indicators classification and rating methods assessment, the paper constructs commercial bank’s internal credit rating models to improve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the credit approval procedures. Based on the credit data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a commercial bank from 2008 to 2013, using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10 types of BP neural network relying on different learning algorithms, internal credit rating models are constructed with macroeconomic variables, which may further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risk measurement. Finally, results and rating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odel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show that the NN10 model based on Levenbery-Marquardt learning algorithm performs optimal rating effectiveness.【期刊名称】《系统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11页(P798-807,830)【关键词】信用评级;小微企业;模型比较;学习算法【作者】肖斌卿;杨旸;余哲;沈才胜【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郑州商品交易所,河南郑州450008;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紫金农商银行,江苏南京2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59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发展“提质换挡”的“新常态”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进行深度调整和优化.在“新常态”的经济氛围下,新兴科技、新兴产业和新兴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正是在这一阶段,经济内生增长要求更多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参与社会经济分工,并最终转化为经济增长产出.覆盖广、种类多的小微企业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中起到的促进作用,在今后将会更加凸显.小微企业的经营发展和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当前信贷资本紧缩投放的时期,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Schreiner[1]在研究中认为,企业处在初创和成长阶段更加依赖从传统金融机构那里获取资金支持.然而,小微企业在通过银行进行信贷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一方面,小微企业受其经营时间、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等因素的制约,普遍不能提供类似大型企业财务报表的详细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以及其他融资担保证明;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经营强调贷款的风险控制,在开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时,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资信审查和授信工作正逐步趋于严格和规范,与此相悖的是上市银行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查找范围不统一、认定标准不完善、认定数量和严重程度明显不足等问题[2].上述这种银企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3],是制约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取信贷融资的主要因素.针对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融资困境,商业银行所采用的信用评级却暴露出诸多问题,例如专家判断法比重大于模型法比重、评级方法与实际需求存在出入以及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缺乏针对性.随着贷款业务的不断精细化,各家商业银行均推出各自的小微企业贷款方案,更加注重开展专业化的小微企业贷前审查工作,同时也对信用评级方法以及评级方法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理论界,学者们依实务操作的需要,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信贷模式、评级指标、评级方法以及违约概率估计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汇总出丰富的研究成果.其中,对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的讨论尤为突出.在研究指标方面,郭小波等[4]在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识别因子研究中,引入企业财务指标、企业定性指标以及与企业主有关的指标作为研究变量.谢平等[5]认为信用评级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借款企业经营环境、所有制与经营权、管理水平、营运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程度等因素.徐超等[6]基于多智能体仿真方法,从中小企业组成的联保贷款入手,重点考察了联保的组织规模和组织成员初始信用水平对信用风险演化的影响.陈其安等[7]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投融资平台和银行之间的均衡贷款数量将随着政府信用担保履约率增加而增加.同时,李毅等[8]也认为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若能够拥有信用担保,将有益于其获取贷款. Hajek等[9]对企业信用评级预测中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建模指标进行了研究.Doumpos等[10]在其研究中构建了一个包含财务数据和结构化模型的信用评级预测系统.同时,现有文献亦强调加入定性指标对研究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性.Vassiliou[11]在对印度小微企业贷款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包括贷款人经营理念、贷款人经营水平、贷款人有无违法记录、贷款人经营思路、贷款利率、用途等; Malhotra等[12]通过对首发小微信贷的孟加拉国发放小微企业信贷的风险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到影响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因素有贷款数量、贷款人抵押品价值、其所拥有的耐用商品的价值、贷款期限的长短等. Meyer[13]指出银行可以通过“软信息”对小企业信用状况进行评估,这些软信息包括银行对借款企业资信的初步判断等.Lussier[14]在其模型中加入了企业管理水平、所处经济周期、产品生命周期等因素.此外,张良贵等[15]基于DSGE模型研究表明宏观流动性及其状态变化、基准利率状态变化对企业杠杆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指标需要同时包含企业内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与企业外部信息.在研究方法方面,张大斌等[16]用差分进化算法(DE)优化违约点系数,提出一种中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不确定性DE-KMV模型,来提高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测度的准确性.于立勇等[17]在其研究中开展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研究,利用正向逐步选择法建立了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黄苒等[18]重点关注了含跳跃风险的公司贷款违约率测度问题,并探索了基于首达时模型的理论扩展,给出了违约概率参数估计的方法.庞素琳等[19]在银行个人信用评级中建立C5.0分类算法,在该算法内嵌入Boosting算法技术,并构造了成本矩阵和参数调整后的决策树.肖进等[20]提出了面向缺失数据的动态分类器集成选择模型DCESM,并认为该模型能够取得更好的客户信用评估性能.Che等[21]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包络分析法(DEA)对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决策进行研究,并得到有效的建模结果.Angilella等[22]在研究中建立了小微企业SMMAA-TRI多准则信用评级模型,并对模型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非参数统计的研究方法也逐步应用于信用评级建模.然而,随着银行业可训练数据量的大幅提升和数据维度的不断提高,机器学习方法开始崭露头角.统计学和机器学习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根本目标不同,统计学家更关心模型的可解释性,而机器学习专家更关心模型的预测能力.由于银行业对预测准确度要求的越来越高,统计学方法的不适应性开始显现,很多问题不能构建出严谨的统计模型,而机器学习理论已被证明是此类研究有效的建模方法.王春峰等[23]在其研究中对人工神经网络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展开对比讨论,结果表明,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神经网络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判别准确度.Lee等[24]认为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在信用评级的研究中优于经典统计模型.Yu等[25]运用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信用评分模型,并对效果良好的建模结果进行叙述.Zhong等[26]在企业信用评级中,对BP、ELM、I-ELM和SVM的学习训练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ELM和BP 神经网络的建模效果较优.商业银行在信贷审批操作中运用信用评级模型对申请借款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判断,对企业在未来是否会出现违约进行估计,已经是普遍存在的贷前审批流程,因此评级模型的有效性是各家商业银行共同关注的问题.结合现有文献中的信用评级方法,本文构建包含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二项逻辑回归(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BLR)、基于多种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BP neural network, BPNN)的评分模型,运用建模样本训练模型,并用测试样本检验模型有效性和稳健性,挑选出较优的信用评级模型.LDA是在分类确定的条件下,根据某一研究对象的各个特征值判别其类型归属问题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BLR模型主要是用来对多因素影响的事件进行概率预测,是普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向非线性模型的扩展.基于多种学习算法的BPNN模型是前馈型神经网络模型,其将输入的多个数据集映射到单一的输出的数据集上,通过训练与测试将对象进行分类.本节就LDA、BLR、基于多种学习算法的BPNN模型以及模型有效性的衡量方法进行简要介绍.2.1 线性判别分析(LDA)对于k个组别的分类问题,假设k个组别构成的总体分别为G1,G2,...,Gk,于是若要判断样本x各来自于哪一个总体,首先必须计算样本x到每个总体Gi(i=1,2,...,k)的距离d(x,Gi),然后再比较这些距离,其中样本x到总体Gi的距离d(x,Gi)采用Mahalanobis距离,即其中µi和Σi分别为Gi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为协方差矩阵Σi的逆矩阵.如果x距某个Gj(j= 1,2,...,k)最近,则认为x∈Gj.其判别规则为对于本文组别分类的问题,可通过建立判别分析模型进行判别.2.2 二项逻辑回归(BLR)对于一个二项分类和n个定量预测变量x1,x2,...,xn(包含虚拟赋值变量),BLR模型假设目标响应的概率为其中β0为常数项,称β1,β2,...,βn为模型回归系数,解释变量可以是连续变量,也可以是分类变量或哑变量(dummy variable).正式的决策框架中通常包含多种评判模型,在多种模型有效性对比过程中,BLR模型可以作为一个判断依据.BLR与LDA一样,在多元正态分布和相同协方差矩阵的假设条件下具有最优判别能力.BLR要求较大的输入样本量以取得较为稳定的计算结果,同时应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复杂非线性关系进行适当处理.2.3 基于多种学习算法的BPNNBPNN的构成包括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各层由若干个神经元构成,每一个节点的输出值由输入值、作用函数和阈值决定.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包含两个方面:信息正向传播和误差反向传播.在正向传播过程中,输入信息从输入层经隐含层传到输出层,经作用函数运算后得到输出值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若有误差,则误差反向传播,沿原先的连接通路返回,通过逐层修改各层神经元的权值,减少误差,如此循环直到输出的结果符合精度要求为止.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BPNN的初始化,确定隐含层节点的个数.将各个权值和阈值的初始值设为比较小的随机数;步骤2输入样本和相应的输出进行网络训练,即对每一个样本数据进行步骤3到步骤5的过程;步骤3依据输入样本计算实际输出及其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出;步骤4计算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值,求输出层和隐含层的误差;步骤5根据步骤4得出的误差更新输入层到隐含层节点之间以及隐含层到输出层节点和之间的连接权值;步骤6求出误差函数e,判断e是否收敛到给定的学习精度以内,即e≤ε,其中ε为拟定误差,如果满足则训练结束,否则转向步骤2.运用不同的学习算法对BPNN进行训练,将会得到不同的建模效果[27].MATLAB R2012a软件中的神经网络工具箱(neural network toolbox)中包括多种适用于BPNN建模的学习算法.本文考虑运用10种学习算法对BPNN进行训练,具体如表1所示.2.4 模型有效性的衡量方法ROC曲线面积(AUC值)是常用的用于评价分类模型有效性的方法.ROC曲线是根据一系列不同的二分类方式,以真阳性率(敏感度,不良贷款样本被判正确)为纵坐标,假阳性率(1–特异性,良性贷款被判错误)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传统的诊断试验评价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必须将试验结果分为两类,再进行统计分析.本文运用SPSS 软件对12种模型的检验结果绘制ROC曲线,并比较AUC值,AUC值越大,表明模型判别水平越高.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MSE)是指参数估计值与参数真值之差平方的期望值.在此,MSE是预测值与期望值之差平方的期望值,即其中yt是期望值,t是预测值.MSE的值越小,说明预测模型描述实验数据具有更好的精确度.在对模型有效性进行衡量时,需要考虑不同错误类型的成本,本文依据Blanco等[27]的两种错误分类构造误判成本.I类错误指良性贷款错评为不良贷款的比率;II类错误指不良贷款错评为良性贷款的比率,相比于I类错误,II类错误的发生将会对银行带来更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将II类错误的成本设为I类错误成本的5倍.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误判成本其中C21和C12分别表示发生I类错误和II类错误的成本,π21和π12分别表示发生I类错误和II类错误的概率,p1和p2分别表示样本在到期时是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先验概率.识别率包括不良识别率和总识别率.不良识别率表示检测样本中的不良贷款被模型识别出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模型对I类错误的规避能力;总识别率表示全部检测样本的二级分类属性被识别正确的比例,该指标可以反映模型的整体判别能力.本文采集江苏某商业银行2008–2013针对小微企业信贷的过往数据,与公开数据库中的宏观数据合并后,总数据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信息(资产总额,经营收入等);2)本期贷款基本信息(发放额度,发放利率,贷款方式,支付方式等);3)当前客户非财务信息(客户信用等级,客户资信等级,行业分类,担保情况等); 4)与宏观经济有关的变量(用电量,GDP,CPI等);5)信贷的二级分类情况.经过剔除缺失和不正常的数据,得到2 115组有效数据,其中,良性与不良贷款比例约为9∶1.为了对评分模型进行科学对比,我们把数据集随机分成两个互补的子数据集:80%数据作为建模集,20%数据作为测试集.各模型的变量结构都是通过10次交叉验证法进行筛选,交叉验证法的一个优势就是这样的信用评分模型是基于较大比例的有效数据(80%)开发.有关信用评级指标的文献中,由“硬”信息到“软”信息的选择是信用评级指标选择的一个显著性变化,从最早标准化的财务指标到如今各类非财务指标的不断加入更新,信用评级系统也因此能够从规范化的大公司推广到小微企业及个人类客户.然而,这些指标多为微观指标,宏观指标鲜有涉及.近年来,有学者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借款人的违约与一般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与宏观经济环境变量也应当被考虑作为输入变量[27,28].颜新秀[29]认为,不同宏观经济环境下各指标变量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关系.Kim等[30]指出宏观经济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借款者的偿付行为.因此,本文认为贷款期间内的宏观经济变动对贷款主体的还款意愿具有一定影响,应当作为重要变量参与信用评级研究.因此,本文选取的指标类别包括财务类指标,非财务指标和宏观环境指标. 建模自变量和因变量(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如表2和表3所示.本文在考虑现有文献贷款对象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本期贷款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还加入与宏观经济有关的变量作为自变量或输入变量,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传统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存在不同期的问题,传统信用评级模型将贷款期初的相关变量指标作为自变量,将贷款期末的五级分类情况作为因变量来进行建模,即自变量和因变量不是同一时间点上的面板数据,因此不能直接看作面板数据处理,需加入时间因素才能解决矛盾,同时,宏观经济变量是时间因素的合理体现,因为宏观经济变量并非某一时间点上的宏观经济变量,而是贷款期间相关宏观经济变量变化趋势的反映,因此不是一个时间点的概念而是某一时间段的变化趋势的概念,所以能够反映出时间因素.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分别运用包含宏观变量和不包含宏观变量的指标体系进行建模,并比较模型的有效性.同时,本文借鉴Blanco等[27]的做法,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客户经理主观评价”和“客户资信状况调查结果”两个指标,以囊括银行自有的贷款初期审核信息.本文引入贷款期限内经济周期信息的变量,Kim等[30]指出宏观经济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借款者的偿付行为.该做法的优点还在于考虑到还贷期限内省内宏观经济变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在计划财务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均拥有未来至少三年的宏观经济变化预测数值,因此在实务操作中,该宏观变量数据采用商业银行预测数值.本文借鉴Blanco等[27]在设计信用评分模型所使用的宏观经济变量的表达式其中ΔVMi,j是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率,VM是宏观经济变量,i表示放款的时间,j表示贷款的时限.本文在对宏观济变量进行筛选之后选取用电量、GDP和CPI的季度数据作为建模的三个自变量.在实践中发现,除CPI外用电量和GDP均有很强的周期性,经过分析和比较之后,本文决定采用GDP、用电量的同比增量的变化率和CPI增长率来作为自变量,其中CPI增长率为(计算期CPI数值-基期CPI数值)×100%/基期CPI数值,GDP、用电量的同比增量的变化率为其中Δ2VMi,j是宏观经济变量增量的变化率,i表示放款的时间,j表示贷款的时限. 综合数据可获取性、数据可靠性因素的影响,样本选取2008–2013年贷款数据,其中宏观变量数据均进行季节性调整,并对离散变量进行赋值.神经网络建模时为加快训练网络的收敛性的需要,对样本数据中各个指标下的数据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如第3节所述,将样本分为两部分,其中1 687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428组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训练样本与检验样本比例约为4∶1.运用SPSS 21软件,以表2中15个变量为判别变量,以表3中B1变量为分组变量,选择Fisher函数系数,建立LDA模型,得到分类函数系数.根据分类函数系数,对检验样本中各指标进行加权求和,选取得数较大的类别作为判别结果.运用PASW Statistics 18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二项逻辑回归(BLR)通过描述性统计,根据相关性、正态性检验和t检验,本文最终在Logistic回归中保留9项指标,分别为年利率、贷款方式、用途、支付方式、客户信用等级、客户资信等级、营业收入/人、GDP增量增长率和CPI增量增长率,具体分析过程介绍从略.运用MATLAB R2012a建立BP神经网络(BPNN),表2中15个变量作为输入神经元,表3中B2变量各分别作为输出神经元.分别运用表2中10种学习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各个训练函数即表1中MATLAB调用函数.神经网络参数设定:隐含层节点范围[7,13];最大迭代次数=1 000;训练误差=0.001.运用训练后的模型对检验样本进行测试,即分别将检验样本中的自变量与LDA分类函数系数加权求和取大值,代入BLR模型预测因变量值,代入训练好的BPNN模型得出预测输出变量值.当输出值小于并等于0.5时,判定该组样本为正常贷款;当输出值大于0.5时,判定该组样本为不正常贷款.首先,运用不包含宏观变量的指标体系建立模型,根据前文模型有效性的衡量方法,计算衡量各个模型有效性的指标数值,如表4所示,优化的ROC曲线如图1所示.在ROC曲线图中,纵坐标δ代表真阳性率,横坐标1-η代表假阳性率,其中η为特异性,下同.由表4可知,12种模型中,75%的模型的AUC值大于0.8;有11个模型的总识别率超过80%,其中六个模型的总识别率超过90%.但在关键指标中,有11个模型的不良识别率低于80%,有11个模型的误判成本大于0.2.从整体识别效果来看,所构建的模型对不良贷款缺乏识别能力是一个共性,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尝试通过加入宏观变量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并开展建模.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宏观变量后,判断各个模型有效性的指标数值如表5所示,优化的ROC曲线如图2所示.1)AUC方面,共有6个模型的AUC值超过0.9,其中,NN6与NN10模型的AUC值超过0.95,分别为0.952和0.959,预测能力较强;2)均方误差方面,共有8个模型的均方误差小于0.1,其中BLR的均方误差为0.071,NN3的均方误差为0.072,NN6的均方误差为0.075;3)误判成本方面,共有5个模型的误判成本低于0.2,其中NN6误判成本为0.117,NN7误判成本为0.110,NN10误判成本为0.098,误判成本较低.I类错误率方面,NN6、NN7、NN10的II类错误率小于0.1,判别效果较优;4)不良识别率方面,共有4个模型的不良识别率超过0.8,其中NN6的不良识别率为0.915,NN7的不良识别率为1.000,NN10的不良识别率为0.979,说明该三个模型对潜在不良贷款的判别能力较强.总识别率方面,共有5个模型的总识别率超过0.9,即表明这5个模型的总体判别正确率超过九成,具有较好的整体判别能力.根据以上分析,可见LDA和BLR模型在四类模型有效性衡量方法中表现一般,其中BLR模型在AUC和总识别率方面优于LDA模型,LDA模型在II类错误率方面优于BLR模型,但该两个模型劣于或等于NN6和NN10在AUC、II类错误率、误判成本、不良识别率和总识别率方面的表现.当将NN6与NN10在模型有效性方面进行比较时,NN10在AUC、均方误差、II类错误率、误判成本和不良识别率的表现均优于NN6,而NN6仅在总识别率方面优于NN10,因此认为NN10具有最优的模型有效性,其次为NN6.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1)在整体模型有效性方面,NN10(基于Levenbery-Marquardt学习算法)模型表现最优,NN6(基于Polak-Ribiere共轭梯度学习算法)模型表现次优.2)在各模型有效性衡量方法方面, NN10具有最大的AUC值,BLR具有最小的均方误差,NN7具有最小的II类错误率,NN10具有最小的误判成本,NN7具有最高的不良识别率,NN3具有最高的总识别率,这些结果表明在进行具体信用评级水平衡量时,需要重视上述模型在信用评级中的应用.3)在观察各个模型检测结果中出现两类错误的样本数据时,本文发现样本数据中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资信等级、营业收入/人指标易出现区别于普通的数值,因此此类样本需要在人工贷前审查时给予关注.本研究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构建线性判别分析、二项逻辑回归和基于多种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小微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并通过四种衡量方法分析模型的有效性,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能够为商业银行授信审批和贷前审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在指标体系中加入宏观变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模型识别不良贷款的能力,提升模型的稳健性.因BP神经网络具有容易陷入局部极值、“过拟合”等问题,其预测精度有待优化,今后研究中尝试使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强化全局搜索能力.取得更大的数据样本,并尝试根据小微企业资产总量大小对样本进行分层,提高模型对于贷款主体的评级能力.肖斌卿(1979―),男,福建南靖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Email:****************.cn;杨旸(1990―),男,江苏南京人,博士生,研究方向:金融工。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分析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信用信贷风险的工具。
通过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行业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可以对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预测和评估,并为金融机构、供应商等各类与企业有关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判断和决策依据。
目前常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传统的基于财务数据的财务比率模型、基于市场数据的市场模型、基于企业背景信息的企业分类模型、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模型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基于财务数据的财务比率模型是最常见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之一、这种模型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计算和比较各项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营业利润率等,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的风险。
财务比率模型具有指标明确、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特点,但其缺点是仅依赖财务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其次,基于市场数据的市场模型是另一种常用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市场表现,如股价波动、市值变动等,来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
市场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及时反映市场对企业的评价和预期,但其缺点是市场数据受到市场波动和信息传递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反应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基于企业背景信息的企业分类模型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行业背景、企业规模、企业发展阶段等因素,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信用级别,以便对每个级别的企业进行相应的信用风险评估。
企业分类模型的优点是考虑了企业的整体情况,但其缺点是分类标准可能过于简单,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具体风险。
最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模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这种模型主要通过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多源数据,如企业的社交媒体数据、网络数据、关联企业数据等,来挖掘出与企业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数据挖掘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企业的风险情况,但其缺点是对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要求较高,需要采用专业的数据挖掘技术。
【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7600字】
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S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1.1国外对小微企业风险识别的研究 (1)(1)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研究 (1)(2)信贷风险识别及管理研究 (1)1.2国内对小微企业风险识别有关研究 (2)(1)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研究 (2)(2)小微企业信贷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研究 (3)(3)信贷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5)1.3 文献评析 (5)参考文献 (6)国内外一些专家曾借助各种学科知识,使用各种专业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微企业风险识别相关问题做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分析,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从而对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学习与参考。
1.1国外对小微企业风险识别的研究风险管理研究起源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在50年代以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
由于风险存在普遍性和广泛性,故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研究在国外也受到了重要的关注,不少国外学者对小微企业的相关理论和风险识别、量化、管控等做了大量研究。
(1)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研究Macmillan(1931)最先指出小微企业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会长时间需要资金支持,但是不管小微企业能否满足银行的放贷要求,其都得不到银行的资金供给,这就是著名的“麦克米伦缺陷”,反映了小微型企业融资困难[1]。
Stiglitz和Weiss(1981)认为逆向选择加大了信贷供给的不均。
即小微企业贷款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和银行两者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小微企业存在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银行无法评估小微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难免会对其不够信任,这是小微企业贷款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2]。
Rajanr G. Zingalesl (1998)指出,小微企业因为规模小,运营周期短、风险大,以及企业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所以普遍存在信贷问题。
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要求通常十分苛刻,因此,小微企业如果需要资金,第一选择一般不是向银行贷款,而是寻求其他办法,比如个人借贷或者内部支持[3]。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信用评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无论是金融行业还是电商平台,信用评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也逐渐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讨论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并深入探讨其对于信用评估的价值和影响。
一、数据挖掘技术介绍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规模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技术。
它通过运用统计学、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挖掘数据中存在的隐藏模式、关联规则、趋势等,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
数据挖掘技术具有高效性、准确性和自动化等优势,因此在信用评估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1. 个人信用评估针对个人信用评估,数据挖掘技术可以通过分析个人的银行账户、借贷记录、消费行为等数据,构建个人信用评分模型。
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个人的信用行为模式,进而预测其未来的信用状况。
这为金融机构和贷款机构提供了更准确、更全面的信用评估手段,降低了信用风险。
2. 企业信用评估对于企业信用评估,数据挖掘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交易记录、供应链信息等数据,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金融机构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和信用额度。
3. 欺诈检测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还可以应用于欺诈检测。
通过分析大量的交易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异常模式和异常规则,识别潜在的欺诈行为。
这对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等需要进行信用评估的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地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三、数据挖掘技术对信用评估的影响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估中的应用,对于提高评估准确性和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首先,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挖掘出隐藏的规律和关联,从而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评估结果。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改进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构建与改进一、引言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促进就业、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
然而,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也相对较高,不良贷款率较大,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
因此,构建一个准确、高效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对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1.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为了构建一个准确的信贷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需要收集和预处理大量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记录、信用报告和经营历史等。
此外,还可以考虑采集社交媒体数据等非传统数据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2. 特征选择和工程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特征选择和工程,将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以用于建模的特征。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方差选择和递归特征消除等。
同时,可以利用领域知识进行特征工程,构建新的特征来捕捉企业的风险特征。
3. 模型选择和训练针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常用的模型包括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等。
在训练模型时,可以采用交叉验证的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性能,并根据评估指标优化模型。
4. 模型调参和改进通过调整模型的超参数,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准确性。
可以使用网格搜索、随机搜索等方法来寻找最佳的超参数组合。
此外,还可以运用集成学习、深度学习或神经网络等方法来改进模型的表现。
三、改进模型的方法1. 引入新的特征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和纳税记录外,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非传统特征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例如,利用企业网络声誉指标、社交媒体口碑等数据,从更多维度对小微企业进行评估。
这些特征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进行提取和分析。
2. 改进样本不平衡问题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中存在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即不良贷款的数量远远少于正常贷款的数量。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用过采样、欠采样、SMOTE(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等方法来使样本达到平衡,提高模型在不良贷款预测方面的准确性。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管理能力指标
市场竞争力指标
产品或服务质量
企业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
风险控制能力指标
1
行业特点指标
2
3
行业的周期性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例如,一些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可能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
行业周期性
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是信用评级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政府支持的行业可能具有较低的信用风险。
风险评估方法
案例三:某行业内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
案例三:某行业内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行业监管:规范行业秩序,加强监管力度;
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透明度;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推动企业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强企业合作
实施效果
案例三:某行业内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控制
层次分析法
将企业信用评级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专家判断和数学计算,得出各层次的权重,最终得出企业信用评级。
综合分析方法
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决策树算法,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决策树模型
利用数据挖掘中的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利用数据挖掘中的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企业信用评级模型。
行业政策影响
行业的市场规模也会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例如,一些小规模的行业可能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
行业市场规模
CHAPTER
04
企业信用评级方法与模型
03
财务分析法
根据企业财务报表,运用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
定性分析方法
01
专家评议法
依靠专家对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议,得出企业信用评级。
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综述
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综述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政府机构开始采用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手段来分析、预测、优化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提高效率和决策质量。
本文将对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定义、流程、应用范围、优缺点等方面。
一、定义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又称数据驱动决策或数据支持的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利用数据分析等技术,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从而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二、流程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获取:获取相关的数据源,可通过现有系统内的数据、外部数据注入、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
2.数据清洗:处理数据中的空缺、不一致、错误数据等不规则数据。
3.数据处理: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转化、数据抽样、特征选择等;数据挖掘包括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
4.模型构建:根据数据处理所得的样本数据,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如决策树、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等。
5.模型评估:根据预测的效果,对模型的预测能力、泛化能力等进行评估和比较。
6.决策制定:根据预测结果和业务需要,对决策进行制定和优化。
三、应用范围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可在各行各业得到应用,如金融、保险、医疗、营销、生产制造等。
以金融行业为例,银行可以利用数据分析预测客户违规行为,信用评分,制定合适的产品推荐策略,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业绩水平;保险公司可以通过数据分析预测赔付风险,识别欺诈行为,制定更精准的定价策略,保证更好的盈利和稳健的风险控制。
四、优缺点1.准确性和可信度高:利用数据分析,基于事实和结果,对决策过程和结果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2.能力和效率高:数据分析可以处理海量数据,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分析计算,提高决策效率。
3.灵活性强:数据分析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和处理范围,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场景进行定制。
但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1.数据的质量影响决策:数据的缺失、不准确等因素会影响到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信用评估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客户信用评估中的应用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不仅如此,随着数字化的普及,我们已经产生了不少于数以亿计的数据。
海量的数据不仅包含了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数据,还包括社交媒体上的评论、互联网上的搜索记录以及移动设备上的位置信息等等各种种类的数据。
然而,这些数据的价值是集中在它们的使用价值之中。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发现并利用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就不会有多大的价值。
这里我们谈论的就是,如何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来应用到客户信用评估中?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据挖掘,也叫知识发现、信息提取或数据/模式分析,在计算机科学和统计学中,是一门新的学科,该学科是通过对大量数据库进行自动抽取、分析和解释非显式知识的技术。
数据挖掘通常有所谓的分类、预测、聚类、关联、时间序列分析和文本挖掘等几种基本技术。
二、客户信用评估的基本概念客户信用评估是银行、信用社、贷款公司等机构评估借款人信用货币、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的一种方法。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了许多信息评估、信用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流程。
客户信用评估是银行贷款的初步工作,也是银行等机构在贷款过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部分。
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客户信用评估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三、 1. 经济数据预测通过建立模型来预测货币的供需、利率和汇率等经济指标的变化,并结合当前经济环境,预测市场趋势和影响客户贷款的因素。
2. 客户信用评估数据挖掘技术为客户信用评估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全面的评估方法。
通过利用海量数据及其特征,建立客户信用评估模型,从而实现信用评估预测。
这对于借款人和金融机构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可以帮助机构准确地评估风险,从而降低坏账率。
3. 诈骗检测另一方面,银行和信贷机构需要警惕欺诈行为。
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识别出欺诈行为,从而保护金融机构不受欺诈行为的损失。
4. 市场知识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了解消费者、市场趋势及竞争情况等信息,可以帮助机构更好地制定市场策略,为机构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基于SEM和灰色关联度模型
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基于SEM和灰色关联度模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正逐渐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途径。
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实现了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精准评估和有效管理。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在经营规模、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其信用风险评价一直是一个复杂而棘手的问题。
本文旨在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一套适用于供应链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综合模型。
通过SEM模型,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影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各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灰色关联度模型则能够有效处理信息不完全、数据不确定等问题,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梳理供应链金融和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然后,结合SEM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综合模型,并阐述模型的构建过程、参数设定和评价步骤。
接着,通过实证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还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践启示,以期为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和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已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有效手段。
在供应链金融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结合结构方程模型(SEM)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
在理论基础方面,供应链金融是指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链上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其核心理念是将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增级,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信用风险评价方面,结构方程模型(SEM)作为一种基于协方差矩阵的统计分析工具,能够有效地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为信用风险评价提供有力支持。
浅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
浅析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摘要】近年来,数据挖掘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金融、经济领域,在信用风险方面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本文尝试将数据挖掘方法引入信用风险预测问题中,全面比较决策树、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在上市公司信息风险预测问题上的优劣,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测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据挖掘信用风险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一、引言我国上市公司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核心所在。
至2008年底,沪深两市的股票总市值在缩水62.9%的情况下仍达到12.13万亿,占GDP的48.6%。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因此,上市公司的优劣存亡将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所积累的信用风险已经非常巨大,在深交所的诚信档案里仅主板市场就列出了20页的违规通报批评和处分决定。
就国有企业而言,信用危机依然存在,突出的表现就是恶意拖欠逃债现象。
企业信用风险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
可见,对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管理是非常必要和迫在眉睫的,而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是防范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
因此,研究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这一课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许多定量技术和支持工具、软件已付诸商业应用,继传统的比例分析之后,统计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
信用等级评估是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某些单一财务指标进行加权平均确定的,该方法最大的缺陷在于指标和加权值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使得评估结果和实际状况有很大的出入。
因此,需要引入科学方法来确定有效评估指标,并建立准确的定量模型来解决信用等级评估的问题。
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如数据挖掘技术等能从海量数据中智能发现有用的规则和知识,再加上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不断完善,使得我们的研究能够得到的数据资料也不断的增多,这些有利条件的出现使得我们对基于数据挖掘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有了数据基础和技术基础。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趋势。
众所周知,企业信用评级是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之一,是企业融资、债券发行、IPO等业务的必要前提。
而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政府、媒体、社交网络等大量的、多维度的信息,提供更为准确、全面的评级结果,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更为客观的评估参考。
一、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的定义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是通过收集、整合企业在金融市场、行业、社会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挖掘和预测,以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指标,从而给出相应的信用评级结果。
二、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的优势(一)全面性和准确性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可以涵盖多方面的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行业状况等,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评估结果。
这对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而言,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自动化和实时性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可以实现信息的自动化收集,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分析,使得评级结果能够及时反映企业的最新情况。
这有助于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三)可视化和互动性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可以将评级结果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呈现,使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和趋势,方便操作和决策。
此外,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还具有互动性,可以实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合作。
三、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的实现(一)数据采集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信用评级方法需要收集大量的、多维度的企业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财务数据:如财务报表、会计准则、财务比率等。
2、行业数据:如市场规模、竞争环境、政策法规等。
3、信用数据:如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结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数据挖掘方法综述2016-05-03 14:54:05 《金融理论与实践》高俊光刘旭朱辰辰一、序言小微企业是指小型和微型企业。
依据工信部2011年6月发布的小微企业划型标准,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小微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的94.15%,为GDP做出了近60%的贡献,税收占比达到50%,解决就业1.5亿人,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口的70%以上集中在小微企业[1]。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约束却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严重影响小微企业潜在的市场发展和企业创新。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银行信贷对企业信用等级有严格要求,而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抗冲击能力弱,且信贷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加突出,导致小微金融服务面临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研究,发现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困难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三方面:小微企业用于信用评估的数据不充分,缺乏针对小微企业建立的分类方法以及因类别不均导致的分类可靠性不高。
基于此,大数据于信用评估领域的应用、信用评估的数据挖掘方法,以及类别不均问题的解决方法逐渐成为近年来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领域的研究焦点。
二、大数据、数据挖掘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一)大数据与数据挖掘的基本内涵2008年,《Nature》杂志出版专刊《Big Data》,系统地介绍了“大数据”所蕴含的潜在价值与挑战,“大数据”正式成为各个学科中的研究热点。
2011年,《Science》杂志出版的专刊《Dealing with Data》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此后,“大数据”这一术语逐渐被用于指代因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而产生的机会和挑战[2]。
“大数据”的定义主要围绕“数据体量大”“复杂性程度大”和“价值大”三个角度进行界定。
大数据规模庞大,其中隐含着巨大价值,在各行各业都备受关注,特别是那些有着大量原始数据的行业,如医疗业和金融业[3]。
然而,大数据要求的数据分析已经远非目前的统计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现,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是一个多学科的交叉领域,它利用自动学习或经验配合等方式进行分析,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的、未知的、有价值的潜在信息[4]。
与传统数据分析不同,数据挖掘不需事先对数据提出假设,因而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数据的隐藏特征[5]。
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渐受重视,影响范围逐步扩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关注于数据挖掘技术本身的发展,也有学者侧重于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如在金融领域的应用[6]。
(二)大数据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关系信用评估属于基本分类问题,其目的是将贷款申请人分为信用良好的申请人与信用不良的申请人。
对小微信贷而言,信用评估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技术和环节,商业银行依据信用评估的结果判断是否向小微企业放贷[7]。
现实中,贷款机构一直在回避对小微企业放贷是因为小微企业缺乏相关信息,其信用风险难以评估,从而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抑制小微企业发展[8]。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银行业利用数据来提升竞争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运用科学分析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特征,从而较好地解决传统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从根本上改善信用评估结果[9]。
然而,现有大数据挖掘算法各有缺陷,尤其是针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大数据挖掘算法尚属空白。
因此,亟待发展避免大数据缺陷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有效算法,这些缺陷包括类别不均等。
三、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数据挖掘方法自从1941年Durand提出使用判别函数以区分“好”客户和“坏”客户,基于数据构建信用评估模型的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估领域就得到了广泛应用。
现有的风险评估模型集合了机器学习技术以处理类别不均的数据、增强预测的准确性,或构建易于理解的学习器,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决策树、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及随机森林等。
(一)决策树(Decision Tree)决策树是经典的分类算法,又称为分类树(离散目标)或回归树(连续目标)。
常用的决策树算法包括CHAID、CART、ID3、C4.5和QUEST等[10-12],其中C4.5是ID3和CART的扩展。
将决策树用于小微企业信用评估,将为小微企业提供有价值的评估信息。
Wu Tsui-Chih和Hsu Ming-Fu(2012)提出了结合相关向量和决策树的加强决策支持模型(EDSM),并应用于小微企业信用评级,降低了信用分析成本。
张培强(2011)采用ID3算法对信用卡客户实现了较好分类[13]。
王磊、范超、解明明(2014)广泛选取了可适用于小企业主信用评估的12种数据挖掘模型,研究表明基于决策树的组合方法表现良好[14]。
(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信息加工过程的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由于其非线性和无母数自适应学习的特性,神经网络成为信用评估领域的常见分类器之一。
小微企业信息不完善,且真实度缺失,传统评估模型不能较好地对其信贷风险进行预测,神经网络方法因对缺失数据忍耐性高、约束条件少、抗干扰能力强,所以实验的拟合度较好,分类准确性也较高[15]。
然而,神经网络也存在许多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例如,对样本量和样本质量的要求较高,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点,以及泛化不唯一等。
(三)K-邻近分析法(K-Nearest Neighbor Analysis)K-邻近算法(KNN)是一种常用的无母数模式识别方法,通常用来解决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和分类问题,它不要求数据正态分布,其无母数的特点使其在特征变量空间上对不规则变量的建模成为可能。
相比人工智能神经网络ANN,KNN算法简单,易于解释并可达到允许精度。
但KNN算法也有其缺点,它计算量较大,且无法产生简明的分类概率公式。
为此,许多学者在信用评估应用中开发出了基于KNN的改进模型,例如Chen H L(2011)和Jiang S(2012)等。
(四)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SVM)由Vapnik于1995年提出,它成功地解决了许多领域的分类问题,是目前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与神经网络、决策树等分类器相比,SVM分类器具有小样本、高维数、非线性等优点,且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点。
SVM广泛地应用于信用评价领域,它可以有效地与其他智能技术相结合,如与贝叶斯推理结合的SVM、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结合的SVM、遗传不等权重SVM(GAUSVM)[16]和聚类SVM 等。
这些研究表明,混合模型方法比单独使用SVM或其他技术的结果更好。
Danenas等(2011)的汇总研究中,也对许多以SVM为基础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做了讨论,如随机梯度下降的SVM、核心向量机(CVM)等。
研究结果表明,在组合SVM分类器中,参数选择非常重要。
(五)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RF)是Breiman于1996年提出的一种统计学习理论,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证明RF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率,对异常值和噪声具有很好的容忍度,且不易出现过拟合,非常适合于解决先验知识不清、无规则多约束条件和数据不完全的应用问题。
RF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问题,在信用评估领域也有所涉及。
例如,Yeh C C(2012)将RF和粗糙集理论(RST)相结合,该方法分类结果优异并能形成有意义的信用评估规则,Bhattacharyya(2011)的实证研究发现RF在信用卡欺诈检测中显示出优越的性能,Brown I(2012)的对比研究RF表明在信用评估问题上能够比较好地处理类别不均数据集。
四、类别不均对信用评估的影响及解决方案(一)类别不均对信用评估的影响大部分传统的学习方法假设存在类别间的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和/或误判成本(Misclassification Cost)。
然而,现实中,类别间先验概率的比率往往显著倾斜,即数据集中某些类别的样本数量远少于其他类别,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类别不均问题。
类别不均广泛存在于各种领域,如医疗诊断、雷达图像检测、诈骗检测、信用评估等。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处理类别不均分类时,往往对占样本多数的数据(Majority Class,以下简称“多数类”)有很高的识别率,对较少的一类数据(Minority Class,以下简称“少数类”)识别率很低。
然而,通常少数类才是最重要的、误分类成本最高的,信用评估问题就是一种典型情况。
信用评估数据中,类别不均问题普遍存在,小量的违约样本对于分类结果具有极为显著的意义。
对少数类,即使评估准确性提升1%,也将大幅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
鉴于类别不均学习的重要现实意义,研究者对该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的主要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层面的方案和算法层面的方案,其主要目标是提高少数类的分类精度[1]。
(二)类别不均问题的数据层面解决方案数据层面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改变训练集样本分布,降低不平衡程度,最简单常见的方法是随机过采样(Over-sampling)和随机欠采样(Under-sampling)。
围绕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采样方法的创新和采样方法的比较两个方面。
首先,两种采样方法各有缺陷,过采样的主要缺点是,若简单地复制原始数据,可能导致过拟合。
而欠采样因删除部分训练样本,容易引起信息丢失。
针对这些缺点,许多文献对重采样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例如刘胥影等(2009)[18]、林舒杨等(2011)。
此外,关于两种采样方法的比较,现有研究并未达成共识,且结果常常相互矛盾。
部分研究表明随机过采样的效果更好,另一些研究则相反,还有研究认为,过采样与欠采样的结果相当。
(三)类别不均问题的算法层面解决方案算法层面解决方案是根据算法在解决类别不均问题时的缺陷,适当地修改算法使之适应类别不均分类问题。
算法层面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两类:其一为从算法本身入手所进行的创新及改进;其二为从分类工具入手,以各种方式对分类器进行集成,以及将分类器集成与数据层面解决方案整合等。
1.算法创新及改进为改善类别不均问题的分类效果,很多学者在算法上进行了创新研究。
Kennedy K等(2010)提出了一个特定的F值适应法,该方法用特异性替代了精度。
Garc í a V,Mollineda R A(2014)构建的新函数可以减缓类别不均的影响,且会对偏向多数类或明显偏向少数类的情况做出惩罚,Chen W C等(2012)提的关联分类算法——PCAR(基于关联规则的概率分类)可以提升对类别不均数据的预测有效性。
胡小生等(2013)提出的两层聚类的类别不均数据级联挖掘算法对类别不均数据的分类绩效较高。
此外,He X等(2014)指出一类分类(One Class Classification)方法有助于处理类别不均问题,一类SVM(One-class SVM)和支持向量域描述(Support Vector Domain Description,SVDD)是典型的一类分类方法。